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自由恋爱”的“天团”

朱子 北京广播电视报社 2024-05-19

提示点击上方"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免费订阅本刊



“帮帮团”成员风趣又能干,

他们说啊:

“我们一起工作,不是'包办',是'自由恋爱'!”

“想干事儿的人自由结合,就更有内驱力!“

那,来看看“天团”的故事吧......



很多人都知道“12345”,

那是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那您知道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吗?

知道他们有很厉害的“帮帮团”吗?


(顺丰快递站噪音扰民诉求解决后,诉求人给接诉即办平台赠送锦旗)


“12345”和北京时间接诉即办是高效连接的: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会把收集到的民生诉求转给“12345”进行跟办。


即便是有如上解释,

对没有接触过的人来讲,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

还不是很清晰。


举个例子吧,

一位独居的爷爷在网上买了个地球仪退不掉,

老爷爷找到了北京时间接诉即办!

当然,还有更多更复杂的诉求……


近期,采访了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融合项目负责人兰惠。

让我们一起来为接诉即办“帮帮团”画像,

到底看看这是怎样的“天团”?

方便更多人更快地认识、了解。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记者帮帮团)


(记者李雅琪采访诉求人——孕妇被月嫂暴力催奶致病)


(记者赵雪伦采访儿童医院医生——支原体感染)


(记者泽伦跟随执法人员对拖欠工资诉求进行采访)

 

(记者许健采访诉求人——学校家属院被围栏围住居民出行不便)


本期,我们先简单说故事。


在“人人摄像头”的时代,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

仿佛人人都是“摄像头PRO版”,

“PRO”的维度和内容还真不少,

一边“PRO”一边燃烧……

 

(记者赵景盛采访诉求人——十里河疏堵)


(记者张然采访诉求人——南法信欠薪)


关键词:沟通、桥梁


Q: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到底是什么?

A:简单说是北京时间上民生服务的一个平台,叫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和12345打通了,等于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所有通过北京时间收集到的民生的诉求,都能够第一时间转给12345进行跟办。这样一来,北京广播电视台诸多汇总的诉求都有人跟办和处理了。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是台里融合项目里比较典型的,它实现了技术上和功能上的一个链路。


Q:媒体在这里起哪些作用?

A:举个例子,日常两个人吵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需要一个第三方来调和。恰恰媒体在这个时候就扮演了一个这种调和的角色,承担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一个桥梁的作用。

群众有怨气要撒,但实际上有很多不了解,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只不过在流程上或者在制度上会出现一些卡壳的现象,不能及时解决到位。媒体在这中间充当的就是一个去挖掘真相、去推进事实、去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化解群众怨气的一个沟通桥梁。


(记者春晓采访景盛社区书记)

 

(记者赵雪伦与社区工作者共同寻找新的快递站点,为民解忧)

 

(记者谢巍搀扶诉求人前往居委会)


关键词:天团、燃烧


Q:这事儿说来简单做起来难吧

A:的确,我们本来人力就有限,但徐滔总编辑推动了一件事儿——让全台的主持人加入到“接诉即办帮帮团”的团队来!徐总打造了一个有点像“天团”的概念,等于是由这些主持人去出面,去跟老百姓去沟通。因为主持人的这种亲和力,熟脸效应,老百姓就会觉得跟主持人说了这个事儿就有希望。徐总要求主播们要走出演播室,走到群众中去在基层体会群众的疾苦帮群众排忧解难,要真正成为一线记者。他们也愿意走出去、去解决民生问题,去真的跟老百姓们打交道,去闻闻泥土的气息,所以一拍即合!


Q:“帮帮团现在是怎样的人员构成各自有什么特点?

A:主持人祖冲亚、张默,资深记者颜葵,大家喊她“葵婶儿”,《生活这一刻》的兰兰都特别给力。

比方说像小祖(主持人祖冲亚),就属于特别积极的,她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最近支原体病毒多发,她自己家里有孩子就特别能感同身受,就有急迫性,想快速找出自己的缝隙时间,跟着我们的记者一块儿去一线,拍摄、踩点儿。冲亚总是热心地将传统端主持人记者的一些资源带到网端,比如联系委办局,充实采访维度,我想这也是一线践行融合的意义。

 

(主持人、记者祖冲亚在门头沟就洪灾车辆理赔采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


比如说张默,有非常敏感的新媒体嗅觉也愿意尝试,经常跟着我们研磨选题一起分析二创。


(主持人、记者张默就受洪灾车辆维修采访汽修师傅)


再比说有着多年经验的一线记者颜葵,非常有调解问题的经验,愿意把自己的空隙时间挤出来,提前预约看能帮着百姓化解哪些矛盾。

 

(记者颜葵采访律师)


再比如说《向前一步》的多位记者,轮番上阵帮我们从编导思维现场把控。


(记者孔令淼采访诉求人——商住小区天价宽带)


《生活这一刻》更是调动了四位精锐记者加入进来,一起双向创作。

 

(生活频道记者莫雅兰出镜——生活这一刻、接诉即办联合报道)


众人拾柴不是简单的物理堆放,而是发生化学反应,燃烧脑力、体力、精力,所以融合的火焰越来越高。


关键词:程、一人化


Q:具体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A:首先,收集。因为有了自身的平台,我们就从平台上收集了大量的这些诉求。

其次,甄别。我们先去甄别出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性的这样的一些案例。筛完了之后会派题,我们会判断哪些题适合哪些主持人。同时,主持人也自己发现选题,是双向的。

第三,核实。确定选题后,第一时间就会跟诉求人沟通,跟周边的这些环境或者是涉及的单位去核实这个选题。

第四,拍摄。核实可行后,就报题,然后约主持人、约出镜记者去进行拍摄。

第五,后期。拍摄回来了之后,做后期、做发布、做运营、做审核……我们的人员全要做。


Q:不算“帮帮团”的主持人,这个团队几个人?

A:6个人。

这个拍摄记录的过程没有那么大阵仗,我们的记者、编辑,包括平台的运营,包括拍摄和后期都是一人化的全流程,再加一个主持,两个人一组就成行。

 

(记者赵雪伦在门头沟抗灾一线与志愿者共同运送赈灾物资)


关键词:年轻人、偷师


Q:“一人化”不容易,团队里年轻人多吗?

A:这个团队平均年龄是30岁,以年轻人居多。

实际上在前期没有“帮帮团”的时候,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就两两结对,把一些不自信的的姑娘都给逼出来出镜。因为没有办法,当时没有主持人加入的时候,我们就逼着让他们自己出镜,互相帮着录。

现在有功力深的主持人加入,年轻人跟着主持人去拍了几回之后,就发现人家很多长处,不管是语言的组织能力,还是现场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法律知识等基础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年轻人就成长了,他们懂得“借力”“偷师”了,进步非常快!

 

(记者李雅琪与张默协同拍摄采访出镜)


Q:年轻人对解决这种民生纠纷会有不情愿吗?

A:我们干这个事儿干得都挺高兴,因为你干着就能觉得往前迈、又上了一个台阶,又有了点希望,年轻人也会觉得有奔头,还学到不少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慢慢都已经上道了。

我们最近来了一批交通大学的实习的孩子,我就跟他们说,你们来我们这儿实习就赚到了。为什么?因为回家了之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遇到了任何的烦心事,你都能换位地帮他们解决了。流程你都了解了,需要跟什么部门打交道,怎么打交道,怎么样互换身份,怎么样了解到实情,怎么样以媒体记者的身份去跟人核实,怎么样去推进……你都懂了。

 

(交大实习生与接诉即办记者共同参与平台线下活动1)

 

(交大实习生与接诉即办记者共同参与平台线下活动2)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

每个人都全然接受了一个生活真相:

人一辈子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来的

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

既是学习也是锻炼。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笃定的心态:

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工作、生活都应该具备的?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

是“天团”,没差。


“帮帮团”的故事还有很多,

下期我们继续来看看,

这个“天团”如何合力生光?

合力生出怎样的光?












————  END  ————







往期推荐

●《问心》中演林逸,金世佳:在戏外更艺术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些宠粉的他们



视讯预告

 电视节目时间表/广播节目时间表


监制:孙成刚  张彪  翟涛

编辑:刘颖  毕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