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华庆 | 四元论: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构(五)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理性是不可战胜的,因为要反对理性,还得使用理性。

——柯华庆


跟马克思平行,不算马克思主义;比马克思低,不算马克思主义;只有超过马克思,才算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作者简介:柯华庆,四元论提出者、党导立宪制理论创立者。

投稿合作:f1922273801



公元2015年3月6日我提出党导立宪制理论,当时的定位是“二元宪治”,但每次这么讲时都感觉有点不对劲,困惑持续了七年时间,突然在农历虎年六月初六凌晨三点多有了答案:党导立宪制是四元宪治。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曾经在农村工作八年,但自小学开始,我长期偏爱且接受数学、科学哲学和逻辑学训练,当我转向系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时,经过实证分析和逻辑推理,我提出了党导立宪制及其党导民主制和共同自由等理论。事实上,党导民主制、党导立宪制和共同自由价值是典型的中华传统哲学思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四元论和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中华传统哲学和西方传统哲学思维在我大脑中嫁接杂交的结果,也是我自大学开始读第一本有点哲学味的著作《伟大的探索者——爱因斯坦》至今长达三十六年持续思考的结晶,期间我在数学、科学哲学、逻辑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穿梭,最终还是回到了哲学。


36年我欠的债太多,至少要写好几页,只有留待到著作《法哲学纲要》出版之时,《四元论纲要: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建》只是《法哲学纲要》的导论部分。



目 录

第1章 哲学的现状

1.1 哲学的没落

1.2 哲学的重要性

1.3 统一哲学的需要


第2章 中华传统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

2.1 哲学的基因

2.2 中华传统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之别

2.3 中西哲学传统的表现

2.4 中西哲学的统一


第3章 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3.1 马克思哲学的性质

3.2 马克思哲学的局限性

3.3 区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

3.4 界定马克思主义的标准


第4章 现代科学的新认识

4.1 西方近代科学的观念

4.2 现代科学的新认识

4.3 复杂性时代需要生物学思维

4.4 现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的关系


第5章 四元论:统一的世界哲学

5.1 刺猬哲学、狐狸哲学与老虎哲学

5.2 四元论本体论

5.3 四元论与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的关系

5.4 为什么人们跳不出一元论或二元论?

5.5 四元论视野下的新思维


第6章 重建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

6.1 马克思哲学是四元论

6.2 马克思哲学的西方哲学局限

6.3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改良哲学

6.4 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与共同自由价值

6.5中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之别

6.6文明嫁接论与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

6.7 毛泽东是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6.8 四元论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解释力


第7章 从无产阶级革命哲学到人民共和哲学

7.1 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民主专政

7.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消灭无产阶级的哲学

7.3 人民共和哲学与人民民主法治




第5章 四元论:统一的世界哲学

中华传统哲学的二元统一和西方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一直是中西思维方式之争的根源。马克思哲学试图通过实践论和辩证法突破西方传统哲学,但最终仍然是在西方传统哲学思维中转圈,而且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导致马克思哲学对中华哲学的宰制,实质上是西方传统哲学对中华传统哲学的宰制。我们的使命是,以中华传统哲学为哲学基础,突破西方传统哲学,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取得的成就为科学基础,重建统一的世界哲学,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新生,让重建后的中华马克思主义成为普遍性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5.1 刺猬哲学、狐狸哲学与老虎哲学


德国哲学家施杜里希针对二十世纪科学所取得的突破时说:“哲学尝试做出的回答则是五花八门,并且有些也是自相矛盾的。”“杰出的思想家及其创建的学派和流派出现以后,哲学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各个流派的独立划分状态。在二十世纪里,源自实践的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是如此之硕果累累,以至于单独的某个人若试图把他生活的时代全部包容进他的思想范围之内(如黑格尔那样)则必然是会失败的,除非他能够认识并领会所有这些成就。”[1]按照施杜里希的逻辑,如果一个人不可能理解所有科学就不能建构统一的哲学体系,只能根据具体科学来建构碎片化哲学,即使这些哲学之间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哲学家M.怀特认为:“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2]欧洲大陆通常被认为是刺猬的国度,而英语世界是哲学狐狸的故乡。二十世纪哲学“倾向于更加民主和多元化”“它不仅避免把一种知识作为中心,它甚至否认认识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所占的中心地位”“这种倾向就是要逃避所谓的还元[以一统万]的谬误。当我们一旦弄清楚学科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且没有一门学科可以称得起在认识分类表中占有一个唯我独尊的位置时,当我们弄清楚了人类各种经验的形式也和认识同样重要时:只有到那时候才算打通最广义的、关于人的哲学研究的道路。如果这个梦想实现了,那就是说,如果上述的观点普遍地为人所接受了,难道现代哲学中的一些冲突和误解还得不到解决吗?[没有问题。]如果接受了这个观点,豪放的哲学家们就会放弃无需认识或者感知许多小事物就能认识一个大事物的思想;而小哲学家们也就会努力去认识大事物了”,[3]1956年M·哈特写过一本《走向哲学的重新统一》。有趣的是,施杜里希是大陆哲学家,却主张狐狸哲学,而M.怀特是美国哲学家,却偏好于刺猬哲学。


当今时代需要能够理解整个世界的统一哲学。M.怀特仅仅谈到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施杜里希的《世界哲学史》包含中华哲学和印度哲学,但都是古代的哲学。至今为止的哲学都区分中西哲学,在中国还区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一种分裂的哲学形态。事实上,中国人强化中西哲学的不同或者对立恰恰是西方二元对立论,如果按照中华传统哲学的二元统一论,应该是融合中西马。人类文明有共同的祖先,然后通过不断迁移和地球变化而分布于全球七大洲四大洋,由于地理位置、气候、人口密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思维方式和政治制度。由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达,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网络社会,不同语言、文化、政治制度和哲学思维的人发现了相互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过去存在、现在存在、未来也会一直存在,但人类作为类,具有普遍性,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加强沟通合作,世界应该有统摄中西哲学的统一哲学体系。显然,刺猬哲学和狐狸哲学都不能完成统一哲学的使命,因为狐狸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压根就没有想过统一哲学。刺猬哲学有统一的意愿,但刺猬的“秘密武器”是封闭,[4]当今时代需要开放的哲学。统一世界的哲学必须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认识许多小事物,但不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而且需要腾空一跃雄视整个世界,我们不妨将这种哲学称为老虎哲学,因为老虎是百兽之王。


5.2 四元论本体论


统一世界的哲学既不是一元论、二元论,也不是三元论,而是包含一元、二元和三元的四元论。只要是最基本的不可以再化约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元,元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关系和时间,以往的哲学将元局限于实体,所以跳不出二元论。四元就是两个实体元、一个关系元和一个时间元。在西方传统哲学中,两个实体元是物质和意识;在中华传统哲学中,两个实体元是阴和阳;在四元论中,两个实体元是对立的两个不能化约的东西,例如主体与客体、党与人民、道德与法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等等。正如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是时空四维连续体,是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四元论也有时间元,但其他三元并非三维空间,而是两个对立的实体及其关系。四元论揭示两个实体(阴与阳、身体与心灵、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等)及其关系在时间维度上变化发展。任何复杂的关系都可以分解为二元统一关系,成为三元,任何关系都是在时间维度上存在,所以哲学是且只可能是四元论,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可以是四元论的特例或者坍塌。四元论可以理解为是关系实在论和时空实在论的统一体,时空实在论又是时空关系实在论,因此更精确地说,四元论是事物关系实在论和时空关系实在论的统一体。量子力学揭示事物关系实在论,相对论建立在时空关系实在论基础上,因此我们可以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四元论的自然科学基础,事物关系实在论与时空关系实在论是四元论的自然哲学基础。当然,四元论不仅仅是自然哲学,而且是人的哲学和社会哲学,是人类哲学,是统一世界的哲学。四元论的突破有两点。首先是将关系作为与两个实体平等地位的一元。原来的“二元统一”要么变成了一元要么仅仅是一种说法,现在“二元统一”既将“二元”突出出来,同时也将“统一”关系揭示了出来,这样就将“二元统一”变成了三元论,解开了二元统一在二元论框架下到底是一元还是二元的死结,因为二元统一实际上既不是一元也不是二元。其次是引进时间维度。现代科学已经认识到宇宙是有历史的,人类是进化而来的,更重要的是社会关系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要解决好社会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这种关系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也可以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看做一种特殊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样就是三元论,可以说无时态时间理论支持三元论。时态时间理论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理论,时态时间理论支持四元论。无论是从时间关系的特殊性,还是从一般人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时间维度都有必要独立出来,将统一世界的哲学定位为四元论,更加合理。


任何事物的呈现都是人所认知的,每个人所接触的事物不同,有的人一生主要与自然界打交道,有的人主要与人打交道,有的人既与自然界打交道也与人类打交道,读书人则主要与书打交道。不同人的认知能力也有强弱,有的人停留于表面,有的人则能看到本质。所以,不同的人所认识到的世界可能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世界的认知也可能不同。不同人认识到的世界可能是四元论的,也可能是三元论、二元论、甚至是一元论的。但我们这里谈的是本体论,四元论是本体论,而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四元论可能成为不同哲学家或者哲学爱好者的认识论。认识论下的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四元论可以简单用公式来表示。所有讨论的前提是至少有两个实体x和y,一元论可以用y=f(x)表达,f表示必然性因果关系;二元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r(x,y)=0,0表示两个独立实体x和y没有任何关系,另一种是r(y=f(x),t)=?,表明y是x的必然性因果关系,但这种必然性因果关系可以随着时间而变化;三元论可以用r(x,y)=?表达,其中?表示关系r需要求解;四元论的一般形式是R(r(x,y),t)=??,其中r表示两个实体x和y之间的关系,R表示实体关系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关系r和R都需要求解,当r(x,y)=0时,R(r(x,y),t)=?是三元论。人类大脑是三维的,人类是三维动物,通常只能认识到一维世界、二维世界和三维世界,四维世界更多靠思维把握,不是一般人能够认识到的,这可能也是四维时空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发现的原因,而且即使四维时空已经成为物理学界的常识,但一般人仍然难以理解。与此类似,四元论一直不能被揭示出来是因为人们同时认识到事物关系性和时间维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尽管现实中的事物都是处于各种关系之中,也都在历史中展现。当哲学家关注的对象不同时,四元论可能会降低为三元论、二元论和一元论,而且有可能都是有用或者有效的哲学。例如,在西方哲学史上,十七世纪被称为理性的时代,理性也是现代性最重要的特征,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奠基人分别是笛卡尔和弗朗西斯·培根,两者的目的都是应用理性的方式,获得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唯理论者认为理性应该是知识的准则,以先天知识为源泉,以演绎推理为形式,所有命题之间都以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建立起知识大厦。经验论者不相信先天的真理存在,认为知识和经验最初都源自感官,并且以归纳的方式整合知识。十九世纪开始,以尼采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家开始反理性主义,经过现象学、存在主义等哲学形态,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发展为后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反对本质、反对理性、抨击科学、热衷解构和抵制各种宏大叙事。四元论反对这种后现代哲学,主张以关系理性和历史理性来替代还原论理性和必然性理性,将近代的理性主义看做是关系理性主义的特殊形式或者是坍塌形式,正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特例或者简化。


在四元哲学体系中,非常容易区分各种不同的哲学。绝对的唯物主义和绝对的唯心主义是一元论——当然,事实上这样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极少——抽象的关系论是一元论,因为这里的关系不涉及两个主体的性质,低层次的中华传统哲学也是一元论。关系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将世界简化到了失去其本真的地步,难以对世界有真正的认识。二十世纪有些哲学家从与西方哲学对立的角度提出各种关系哲学,例如,罗嘉昌的关系实在论、唐力权的场有哲学、广松涉的关系主义本体论尽管加上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成果,却都是一元论,只是停留于与各种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比较,结不出真正的果实。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是一元论,因为它是按照一个人或者一个思想派别来进行认知的,不涉及意识或者物质,更不可能有关系视角和时间维度。将两个事物对立起来同时承认二者的独立性是真正的二元论,二元论的世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也没有关系的世界,这样的二元论极为罕见,即使被称为二元论典范的笛卡尔哲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二元论。我们一般所说的二元论通常都承认两者的存在和一定的关系,常常被贬义化为“调和论”。这种哲学实质上已经是三元论,但在二元论框架下只能算作是二元论。[5]实效主义以“理性认知与理性目标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标准,是三元论,皮尔斯事实上已经提出了三元论。[6]严格的关系论至少是三元论,因为只要谈到关系,应该涉及对立双方及其关系,需要研究对立双方的性质及其具体的关系,如果考虑人与人、组织与组织或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还必须有历史的视野,这个时候是四元论。中华传统哲学是关系本位的,是对立统一论,一般是三元论,考虑时间维度时是四元论。然而,中华传统哲学的三元论或者四元论性质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说明,而仅仅以关系本体论、“互系”或者“通变”被讨论。[7]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是四元论,但是被我们扁平表述为二元论,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或者实践论、矛盾论(辩证法或者阳阳论),甚至于被教条化为一元论唯物主义或者一元论辩证法(俗称“变戏法”),这一点下一章将专门展开讨论。


5.3 四元论与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的关系


在四元论框架下可以从实践视角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三元论、二元论和一元论,因为这些三元论、二元论或者一元论之所以成为不同人的哲学是由实践领域的不同和认识能力的不同导致的。现代社会是分工细密的社会,不同的人干不同的工作,由于不同的人的实践不同,产生的哲学就可能不同。最基本的实践是劳动实践,但劳动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别,也有人既从事体力劳动又从事脑力劳动,例如生产一线的工人、销售人员与经理阶层和股东就有别。实践中还有科学实验、革命实践、道德实践和组织实践,科学实验中有中观、微观和宏观实践,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区别,不同的科学家看到的可能差别比较大。例如组织实践就是人与人打交道,显然和人与自然打交道或者人与书本打交道不同;组织革命与组织建设也不相同,前者主要找到共同的敌人,后者需要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不同实践和不同学科的人使用的逻辑也可能不同,例如演绎推理适合经典数学和经典物理,概率推理适合微观物理和社会科学,而辩证推理适合社会与历史,制度设计应该更需要探效推理。[8]保守的人可能喜欢演绎推理,从已有的共识出发;改良的人寻求比当前更好的生活,倾向于目标定位的探效推理;革命者不满意现状,所以喜欢否定辩证法。[9]各种不同实践的人会有自己的哲学,极少有人能够突破自身的生活,突破柏拉图所说的“洞穴”,从四元论看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哲学存在,不至于相互轻视或鄙视。例如,书斋里的学者希望解释历史的变革,就可能成为像黑格尔一样的辩证唯心主义者,而从事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者就会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或者历史唯物主义者;没有多少想象力的人或者悲观的人更可能成为唯物主义者,而对生活充满乐观态度的人更可能是唯心主义者;做实际工作的人更可能是经验主义者、怀疑论者和唯物主义者,而坐在书斋中只读书的人更可能是教条主义者、理性主义者、独断论者和唯心主义者;绝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点小理想,也希望采取现实有效的方法促成其实现,是实用主义者,而科学家要想让自己的概念和理论获得其他科学家和社会大众的认可就必须通过能够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必须是皮尔斯所说的实效主义者,[10]立法者,如果他希望美好的愿望真正成为现实,就必须立足社会实践进行立法,不能书生意气和坐而论道,也必须是实效主义者,否则可能会出现法律越多社会越乱和越坏的现象;做自然科学研究的人更可能是一元论者,因为他们更希望找到必然性因果关系,而社会科学研究者更可能是三元论或者四元论者,因为社会关系是复杂的。


哲学的元数有没有优劣之分?从观察整个世界来说,四元论肯定优于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犹如四维时空看芸芸众生与趴在地上的蚂蚁看世界之别。但也并非元数越高越好,这需要看具体研究的对象。例如,中国人做人推崇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三元论,将中国学者用做人的思维用于做学问,特别是自然科学之类的学问,基本上是失败的,推崇一元论的西方自然科学家则更有可能成功。至今为止,量子力学已经揭示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也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赖欣巴哈赋予量子力学三值逻辑解释,是三元论,而爱因斯坦生命中的最后三十年一直在追寻统一场论,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试图将他自己创立的广义相对论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用一个全新的理论完美地统一起来,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一元论冲动,虽然迄今为止,统一场论是失败的,但对于科学家来讲,这是值得赞赏的。爱因斯坦说过的一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一生的追求:“通过物理学理论的帮助,我们试图在观察到的事实迷宫中找出穿越之路,来为我们的感官印象世界排序,并理解这个世界。我们希望根据有关真实的概念,富于逻辑性地将观察到的事实纳入轨道。如果我们没有一种信念,认为能用自己构建的理论掌握真实,对我们的世界的内在和谐充满信心,科学就没有存在的可能。这种信念现在是,也将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11]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复杂世界的多样性而没有冲动试图将复杂多样的世界统一在一个框架下来理解,就不可能成为自然科学家。正是在此意义上,西方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哥白尼日心说到牛顿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玻尔的量子力学、基因理论等都是这种追求的结果,大大扩展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控制。


5.4 为什么人们跳不出一元论或二元论? 


为什么我们会长期困在二元论与一元论哲学呢?哲学上一谈到二元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笛卡尔的二元论,也就是二元对立论。笛卡尔的二元论是针对身心关系提出来的,笛卡尔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实体:心灵或心灵实体和身体或物质实体。[12]“因为一方面我对我自己有一个清楚、分明的观念,即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而没有广延,而另一方面,我对于肉体有一个分明的观念,即它只是一个有广延的东西而不能思维,所以肯定的是:这个我,也就是说我的灵魂,也就是说我之所以为我的那个东西,是完全、真正跟我的肉体有分别的,灵魂可以没有肉体而存在。”[13]也就是说,在笛卡尔看来,精神能思维而无广延,肉体有广延而不能思维,两种性质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存在,所以笛卡尔的哲学被称为二元论。笛卡尔的二元论符合罗蒂所言“每个人都总知道怎样把世界分为心的部分和物的部分,这一区分是常识性的和直观性的”,[14]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一种“常识心理学”,也被称为“民间心理学”。身心二元论也可以用物质精神二元论来表达。[15]


有二元论必然有一元论,将身心归为心或者将身心归为身,将物质精神都归为物质被称为唯物主义,将物质精神都归为精神被称为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概念并非从古至今都有,只是西方在十七、十八世纪才开始使用,是西方传统哲学。唯心主义(idealism)意为观念,17世纪末莱布尼茨曾经使用唯心主义者(idealist),18世纪康德称自己的学说为“先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materialism)是18世纪拉美特利在《心灵自然史》中使用的术语,霍尔巴赫视唯物主义为无神论。启蒙运动时期,无神论与唯心主义是一致的,甚至于是相互强化的。贺麟认为“因科学发达、知识进步而去研究科学的前提知识的条件,因物质文明发达而去寻找创造物质文明、驾驭物质文明的心的自然产物。故物质文明与科学知识最发达的地方或时代,往往唯心论亦愈盛。”[1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个极端,是“一分为二”产生的。


马克思、黑格尔和实用主义都已经突破了一元论和二元论,但在西方哲学二元对立论的紧箍咒之下,实用主义、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又被归到一元论。实效主义的奠基人是皮尔斯,后由詹姆斯所发扬光大,经杜威等人的努力成为美国的国家哲学,杜威又称其为工具主义或实验主义。詹姆斯以“柔和的”和“刚毅的”区分两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哲学,将唯心主义、理性主义、意志自由论、独断论、一元论都归为柔和性气质哲学,而将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宿命论、怀疑论和多元论都归到刚毅性气质哲学。詹姆斯的二元分类本身是西方式的,将“独断论”归为柔和性气质哲学和将“多元论”归为刚毅性气质哲学显然也都是牵强的。詹姆斯深刻指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热切地盼望两方面的好的东西”“你需要一个把两种东西结合起来的体系,要有对事实的科学的忠诚和认真考虑事实的意愿,简言之,就是适应和协调的精神”“你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的两部分令人失望地分开了”,因此大多数人就会出现“哲学上现存的两难选择”[17]。实用主义就是满足大多数人需要的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的哲学,显然,实用主义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也不像笛卡尔的身心分开的二元论,所以实用主义已经突破了传统西方哲学,作为实验主义哲学集大成者的杜威哲学更被称为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但实用主义在西方哲学思维模式下仍然逃脱不了一元论或者二元论的紧箍咒,常常被归为一元论唯心主义或者二元论调和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突破了一元论和二元论,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仍然坚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二元划分。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正统意识形态,被认为是唯物论一元论,当代中国正统哲学是唯物主义鄙视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鄙视二元论。笛卡尔的二元论是从对立来看,在这种意义上可以称笛卡尔的二元论为二元对立论,而二元统一论事实上是三元论,然而在西方哲学中也都被归到一元论,例如辩证唯物主义是二元统一论,但被归到一元论阵营,西方传统哲学也形成了一元论鄙视二元论的传统,二元论常常被认为是“不彻底的”哲学,“彻底的哲学”要么是唯物主义要么是唯心主义,也可以叫做“极端的哲学”。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关系主义和教条主义等一元论为什么一直盛行?因为哲学本来就是想用简单元素来思考复杂世界,自然追求以一驭万,正像刺猬只知道缩成一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么将万物归于物质要么将万物归于意识,也就是要么归于身体要么归于心理,就像将所有人归为好人或者坏人、将人的行为归为善或者恶、将所有事物归为美或者丑、将所有命题归为真或者假,简单而实用,至少节约判断成本。关系主义将任何事物都归为阴阳关系,至于到底是什么关系,不用进行研究,也很省事。教条主义将某一个人在某一个时间或者空间得出来的真理应用于任何主体和任何时空,不用再进行思考,节约思考成本。有时候,这种简化的一元论是有效的,因为很多情况下就这样进行简单判断即可。当我们简单化或者标签化时,就有男人与女人、好人与坏人、粒子与波、善与恶、真与假、唯物或唯心等的区分,这是必要的,也是我们观察世界的有效参照系。在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判断事物时就会发现仅仅简单说唯物或者唯心都是不对的,例如说“历史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历史确实是受生产力制约的,“制约”的含义是广泛的,而“决定”的含义很清楚,只要稍微做点研究就会发现:同样的生产力在不同的地区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历史的发展至少还需要研究人的素质和生产关系安排。再比如教条主义想古为今用,但发现现代与古代完全不同,古为今用就会出笑话,例如秦皇汉武奠定的皇帝制度曾经非常有效,但辛亥革命后再用就不行,袁世凯就是吃了这个亏。洋为中用也是如此,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首先通过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法成功了,照搬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用于中国就失败了,而事实证明,只有走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在美国行得通的在中国常常行不通,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一句古话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杂下之六》)任何两个事物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用辩证法来说就是,任何矛盾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条主义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之所以失败则是因为矛盾的特殊性,当普遍性超过特殊性时,教条主义可以运用或者马马虎虎适用,但当特殊性远远超过普遍性时,教条主义就不适用,如果强制运用就会失败或者成为笑柄。毛泽东之所以在《矛盾论》中特别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因为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不同,而当时党内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盛行。以当前中国的法治道路和法治理论来说也是如此,中国走法治道路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因为两者的政治基础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本主义国家,两者的历史、人口、文化传统都有别,所以在借鉴西方法治经验时需要有的放矢,很多方面需要自己进行创造。由此可见,简化的一元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


现实中的人的哲学形态像时空连续性、颜色连续性、社会分布连续性、制度连续性,是连续的哲学光谱,只是在一分为二时才产生二元论和一元论,就像一个人以自己的一边为左边,另一边为右边。[18]如果没有人为设定的中间标准,就像更左或者更右一样,唯物与唯心只有相对的划分:更唯物或者更唯心。按照二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偏唯心主义一边,事实上,主观唯心主义比客观唯心主义更偏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试图将思维与现实联系起来,辩证唯物主义比实用主义更偏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相比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就更偏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更恰当的称呼是“辩证偏物主义”,因为“偏物主义”只是偏重物质层面,正如“偏心主义”只是偏重精神层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中的“唯”是“只有”“只”的含义,严格意义上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极为罕见的,绝大多数所谓的“唯物主义”是“偏物主义”,绝大多数的“唯心主义”是“偏心主义”。


5.5 四元论视野下的新思维


普里戈金1977年因为耗散结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一个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从无序、热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和规律。这是一个涉及无序与有序的关系问题。著名的熵增定律把世界描绘成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事实上生物或社会的进化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从简单中出现的复杂性,当今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定义的信息是负熵,信息论创始人申农定义的信息是消除了的不确定性,是系统组织程度(或有序性、秩序性)的标志。有序与无序并非单一的确定性的关系,而是像中华传统哲学所展示的“互系性”。美国经济学家谢克揭示,市场经济中,作为结果的系统性秩序是在持续的无序中并通过持续的无序产生的,后者是其固有的机制。试图在理论上将有序和无序分开,或者甚至仅仅强调一方比另一方重要,都没有看到其内在统一性,因而也看不到赋予这个系统以深刻模式的那些力量。然而,有序不是最优化的同义词,无序也不是失序的同义词。在无序中并通过无序产生的有序是一个整体,它是一种无视预期及偏好的无意识的客观力量——无论一个人是否喜欢这个结果——这恰恰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源。[19]


长期以来,我们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理解是有序与无序、普遍与特殊、重复与唯一、可逆与不可逆的对立关系。艾赛亚·伯林看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裂或者说对立:“特殊和唯一对重复和普适,具体对抽象,永恒的运动对静止,内部对外部,质对量,受文明制约的对无时间限制的原则,作为人的一种永恒状态的精神奋斗与自我改造对和平、有序、最终协和以及人类一切合理希望得到满足的可能性(及合意性)——这些就是形成对比的一些方面。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揭示,当我们从平衡态走到远离平衡态时,我们便离开了重复和普适而达到了特殊和唯一。诚然,平衡态的定律是普适的,近于平衡态的物质是以‘重复’的方式动作的。但另一方面,远离平衡态时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制,对应着发生各种各样耗散结构的可能性。”[20]这是对自然界认识的新变化:从普遍性到特殊性,从有序到无序,从重复到唯一,等等。另一方面,每个生命的特殊性和历史的不可逆性似乎说明每个人只需要体验生命的过程和唯一性、回忆过去即可,这使得任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都没有必要。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的原因在于人与人的相同性、社会的普遍性和历史的相似性的存在。如果说自然界的普遍性是常态,特殊性是例外,那么社会的特殊性是常态,普遍性是例外。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明人生的不可逆性,然而河流却可以是永恒的。


长期以来形成的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对立在四元论中可以有统一的理解框架。任何自然界和社会都是四元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处于与其他物体的关系之中,也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在经典物理学中,时间是绝对的和可逆的,时间元消失,坍塌为三元,当所有的物都与另一物之间是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时,三元进一步坍塌为一元,这就是自然科学一直在二元论框架下的一元论追求。热力学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统计意义上的概率关系,所以只能在三元论中进行解释。量子力学揭示波粒二象性,也只能在三元论框架下理解,这正是赖欣巴哈对量子力学的三值逻辑解释的根源。相对论揭示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的一体,所以只能在四元论框架下理解。 


生命哲学是四元论的。现实中的人生大同小异,属于“平凡的人生都是相同的或者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这样的人生哲学与自然哲学没有多大区别。生命哲学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对个性的揭示,存在主义同样如此。费尔曼明确将生命哲学的价值表达了出来:“对我来说,研究生命哲学的过程始终是同对某种东西所抱有的巨大热情分不开的,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这种东西,那就是个人生活。想象力和反抗性都属于这种个人生活,正是这两点把优秀的人生同适应潮流的生存根本地区别开来。”[21]也就是说,生命哲学是优秀人生——至少是个性化人生的追求,也可以说“不平凡的人生都是不同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生命哲学是四元论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既有与其他主体的关系,同时也是在时间中生成的。生命哲学着眼于自我经验和自我意识。自我经验把变化带入我们的生活过程,自我经验的实践所依据的是一种信念,那就是发现和承认自己的想象和愿望会导致“真正的我”的突破和“实现自我”。在一个崇尚消费和消极地接受各种信息的世界里,存在着自我异化和失去自我主宰的危险,人们感觉到非个性化和外来的主宰是对现代生活的现实威胁,这些威胁可以通过自我经验的实践得到克服或至少可以减弱。生命的逻辑不同于纯粹思考的逻辑,生活本身存在着一种个别与一般的辩证法。[22]如此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何生命哲学的奠基人叔本华和尼采都是时代的异类,叔本华的哲学是生命意志哲学,“叔本华之所以迈出从理性走向生命的第一步,是因为他已不能赞同把逻辑的认同看做主观性的核心。……他从他的经历中发现的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紧迫的、令人痛苦和不可满足的,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意志”,所以叔本华才会坚决反对黑格尔对理性的信仰,才会对“哲学教授的经院哲学”充满蔑视。[23]然而,正如巴吉尼所指出的,像萨特、波伏娃和加缪等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思想最终演变为个人主义,就成为原子化的自我。原子化的自我是没有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也没有时间维度,像自然界的规律一样,退化为一元论。


[1] 施杜里希:《世界哲学史》,吕叔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36页。
[2] M.怀特编译:《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杜任之主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2页。
[3] M.怀特编译:《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杜任之主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48页。
[4] 刺猬在每次察觉到有危险的时候,会立马把自己蜷缩成一个球形,身上竖起坚硬的刺,让狐狸再也无法靠近。
[5] 参见高新民:《心灵与身体——心灵哲学中的新二元论探微》,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该书讨论的所谓“新二元论”都是这类。
[6] 肯尼:《牛津西方哲学史》,梁展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版,第204-208页。如果说实用主义是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所产生的哲学革命,那么马克思辩证哲学是革命实践所产生的哲学革命。
[7] 西方学者一旦接触到中华传统哲学就会有相对清晰的认识。例如,美国哲学家斯洛特学习了中华传统哲学阴阳关系思维之后思路大开,将其用于伦理学,完成著作《阴阳的哲学》。斯洛特将“阴”等同于“接受性”(receptivity),与西方思想中相当于“阳”的“理性控制”相对。在斯洛特看来,西方思想几乎一直都是阳,这是典型的一元论。接受了阴阳关系论之后,斯洛特认为:“接受性与理性控制之间的这种对立实际上与其说是一种对立,不如说是一种必不可少且不可分割的二元性、一种互补关系。”斯洛特:《阴阳的哲学》,王江伟、牛纪凤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8] 柯华庆:《论实效主义的探效逻辑》,载《哲学研究》2010年第7期。
[9] 传统辩证法是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否定辩证法的核心是否定,反概念、反体系、反传统,是“瓦解的逻辑”。参见阿多尔诺:《否定辩证法》,王凤才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10] 事实上,皮尔斯正是从实验科学家视角提出了实用主义和实效主义。
[11] 爱因斯坦、英菲尔德:《物理学的进化》,李永学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版,第274页。
[12] 事实上,笛卡尔的理论中还有第三个实体——上帝。
[13]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85页。
[14] 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李幼蒸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3页。
[15] 有人对二元论做广义解释,认为二元论只对立于等同论或绝对的本体论还原论:“二元论的独特之处在于主张心灵或意识有自己不同于或高于物理实在的本体论地位。换言之,任何理论,只要不把意识等同于或还原于大脑过程,那么就都是二元论。”这样就将所有两种绝对一元论之外的一元论和绝大多数老百姓的观念都归为二元论。高新民:《心灵与身体——心灵哲学中的新二元论探微》,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16] 贺麟:《近代唯心主义简释》,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页。贺麟还在该文中说:“唯心论又名理想论或理想主义。就知识之起源于限度言,为唯心论;就认识之对象与自我发展的本则言,为唯性论;就行为之指针与归宿言,为理想主义。理想主义最足以代表近代精神。”由此,我们更能理解贺麟对唯心论的推崇。
[17] 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第一讲的标题。
[18] 参见柯华庆:《科斯方法论与社会连续性理论》,载《实效主义》,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
[19] 参见谢克:《资本主义:竞争、冲突与危机》,赵准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版,第1439页。
[20] 普里戈金、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曾庆红、沈小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8、44、46页。
[21] 费尔曼:《生命哲学》,李健鸣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22] 参见费尔曼:《生命哲学》,李健鸣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3、13页。
[23] 参见费尔曼:《生命哲学》,李健鸣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6-27页。


● 柯华庆:论守正创新作为新时代党的思想路线

● 柯华庆:中国学者

● 华庆:中华法系的新陈代谢(上)

● 华庆:中华法系的新陈代谢(下)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喜欢请设置星标,第一时间收到更新

欢迎收藏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