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滞胀形势加剧,加息预期提升——美欧2月PMI点评

蒋飞、贺昕煜 蒋飞宏观研究 2023-09-13


核心观点

 结论 

美国2月制造业PMI指数小幅回升,美国国内新订单增加是主要原因。美国制造业PMI不仅低于预期,也还低于临界线,经济衰退的风险依然存在。在通胀反弹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意味着更长的加息周期和更高的终点利率,对经济的滞后性影响也就越大。我们认为,美国制造业PMI仍处于下行通道。欧元区制造业PMI继续下滑,但服务业PMI强劲反弹,带动综合PMI回升并创9个月以来新高。短期内欧洲经济有向好趋势,但从中期来看,欧央行还在加息周期,利率还将继续提升,金融环境收紧对实体经济的滞后冲击依然还在,欧洲经济还将经历一波考验。在结束加息周期前,都需要警惕欧美经济衰退的风险。

 数据 

美国2月制造业PMI指数47.7%,前值47.4%,低于市场预期的48.0%。其中,新订单指数47.0%,回升4.5个百分点;产出指数47.3%,下滑0.7个百分点;就业指数49.1%,下滑1.5个百分点;供应商交付指数45.2%,下滑0.4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50.1%,下滑0.1个百分点。欧元区2月制造业PMI指数48.5%,前值48.8%,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服务业PMI指数初值53.0%,前值50.8%,综合PMI指数初值52.3%,前值50.3%。

 要点 

美国国内订单增加是制造业PMI回升的主要原因。拆解订单结构,新出口订单指数49.9%,仅回升0.5个百分点。而新国内订单指数47.1%,反弹4.1个百分点。美国国内订单回升和零售、通胀数据反映出的美国需求反弹相一致。产出延续回落趋势,连续4个月下降。2021年下半年开始,库存订单减少,产出进入下行通道。目前,库存订单连续5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产成品库存也在回升,企业在尽可能减少生产。美国总体处于去库阶段,制造业总体也仍在下行趋势。2月制造业PMI就业指数49.1%,重回收缩区间。2月份美国领取失业保险人数小幅回升,这可能预示失业率也将回升,但失业率也仍将处于低位。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过热,美国没有进入衰退周期,依然在滞胀周期之内。美联储放缓加息后,美国制造业小幅回升,非制造业大幅反弹,这并不是美国经济可以“软着陆”的信号,反而意味着美国滞胀形势进一步加剧,美联储不得不延长加息周期和终点利率。美国经济真正的考验可能是在结束加息周期之后,金融环境收紧的冲击将会滞后,美国经济的中期风险依然存在,且我们认为美国在滞胀周期持续越久,其抗风险、抗波动能力就越被削弱,衰退幅度可能更大。短期内,欧洲能源危机暂时解除,价格出现回落,欧洲工业环境有所好转。而且欧洲内部需求或有所回暖,外部需求也可能即将触底回升。但从中期来看,欧央行仍将维持货币紧缩政策,欧元区M1和M2增速剪刀差继续扩大,反映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并未解除,中期风险依然存在。

1

美国制造业小幅回升,仍在临界线以下

美国2月制造业PMI指数47.7%,前值47.4%,低于市场预期的48%。订单增多拉动制造业PMI回升,但产出和就业指数继续回落,说明企业对经济的预期偏向下行。在《20230110美国经济又到了临界点》报告中,我们认为,制造业PMI指数48%是美国经济的重要临界线。2月份美国制造业PMI不仅低于预期,也还低于临界线,经济衰退的风险依然存在。在通胀反弹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意味着更长的加息周期和更高的终点利率,对经济的滞后性影响也就越大我们认为,美国制造业PMI仍处于下行通道。

美国国内新订单增加是制造业PMI回升的主要原因。2月美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47%,前值42.5%,回升了4.5个百分点,拉高PMI指数0.9个百分点。拆解订单结构,新出口订单指数49.9%,仅回升0.5个百分点。而新国内订单指数47.1%,反弹4.1个百分点。美国国内新订单回升和零售、通胀数据反映出的美国需求反弹相一致。1月份,美国零售销售环比2.96%,前值-1.09%;PCE同比5.38%,前值5.29%。
产出延续回落趋势,连续4个月下降。产出指数47.3%,前值48.0%,回落0.7个百分点。疫情后经济复苏时期,消费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导致产成品库存下降,而库存订单持续增多,产出处于扩张阶段。但是2021年下半年开始,库存订单减少,产出进入下行通道。目前,库存订单已经连续5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产成品库存也在回升,企业在尽可能减少生产,产出或将进一步回落。美国经济总体处于去库阶段,制造业总体也仍在下行趋势。

2月制造业PMI就业指数49.1%,重回收缩区间。自美联储开始加息后,美国制造业就业指数就在荣枯线上下徘徊,这也侧面印证了美联储货币紧缩信号时紧时松,导致市场预期反复变化。1月美国失业率创53年以来历史新低的3.4%,2月份美国领取失业保险人数小幅回升,这可能预示失业率也将回升,但失业率仍将处于低位。这些数据说明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过热,美国没有进入衰退周期,依然在滞胀周期之内。

原材料价格指数51.3%,大幅回升6.8个百分点,美联储提早放松加息的恶果显而易见。美国制造业PMI原材料价格指数和美国PPI价格较为一致。美联储在2022年12月和2023年2月的FOMC会议上连续放缓加息幅度,流动性紧张局面趋缓,市场预期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2月美国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PPI同比也可能反弹,进一步传导到居民消费端,形成通胀上行压力。
美国1月非制造业PMI55.2%,12月49.2%,美国非制造业PMI短暂跌破荣枯线后就迅速强势反弹。美国非制造业PMI一直维持在高位,这和美国服务业需求旺盛相一致。在《20230215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报告中,我们指出“服务通胀仍在高位,是美国通胀的顽疾”。非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较高,非制造业过热,那么美国通胀压力就将持续存在。3月4日即将公布2月非制造业PMI,我们预计可能继续上升。
综上,美联储放缓加息后,美国制造业小幅回升,非制造业大幅反弹,这并不是美国经济可以“软着陆”的信号,反而意味着美国滞胀形势进一步加剧,美联储不得不延长加息周期和终点利率。CME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国7月份加息至5.50%-5.75%的概率已经高达42%,在所有利率区间中概率最高。美国经济真正的考验可能是在结束加息周期之后,金融环境收紧的冲击将会滞后,美国经济的中期风险依然存在,且我们认为美国在滞胀周期持续越久,其抗风险、抗波动能力就越被削弱,衰退幅度可能更大。

2

欧洲经济阶段性好转,但中期风险犹在

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48.5%,前值48.8%;欧元区服务业PMI初值53.0%,前值50.8%,综合PMI初值52.3%,前值50.3%。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出现分化,但服务业涨幅更大,带动综合PMI回升并创9个月以来新高。短期内无论是综合PMI回升趋势,还是预期改善,欧洲经济都有向好趋势,这也是欧股强劲反弹的原因之一。但是,从中期来看,欧央行还在加息周期之内,利率还将继续提升,金融环境收紧对实体经济的滞后冲击依然还在,欧洲经济还将经历一波考验。我们认为,在结束加息周期前,都需要警惕欧美经济衰退的风险。

短期内,能源危机暂时解除,价格出现回落,欧洲工业环境有所好转。2022年能源危机冲击了欧洲工业基础,欧盟甚至不得不限制工业天然气用量,造成欧洲制造业PMI大幅下滑。不过2022年冬季,欧洲天气出现创纪录高温,天然气用量减少。2月27日,欧盟天然气库存率61.65%,远高于往年同期。需求减少导致能源价格回落,尤其是天然气价格,2022年12月欧洲PPI同比回落至25.2%。虽然2月制造业PMI较1月小幅回落,但仍高于去年12月,总体仍处在阶段性回升趋势之中。

欧洲内部需求或有所回暖,外部需求也可能即将触底回升。2022年12月,德国制造业订单指数101.3,前值98.2,回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欧元区订单大幅增加。12月德国制造业订单非欧元区订单指数大幅下跌,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中国正经历疫情高峰有关。而随着中国疫情放开,经济复苏,来自中国的需求增长将会带动欧洲制造业外部订单触底回升。2023年2月开始,BDI指数回升可能就预示这一点。

欧央行2月如期加息50bp,并给出明确前瞻指引,将会继续加息。欧央行表示“会坚持以稳定的步伐(steady pace)显著地(significantly)提升利率”。缩表方面,欧央行表示“缩表将以有节制(measured)和(predictable)可预测的方式进行,2023年3月至6月,缩表资产购买计划(APP)将平均每月减少150亿欧元”。APP项目下缩减主要集中在公共购买计划(PSPP)和ABS购买计划。此外疫情紧急购买计划(PEPP)也将持续减少。2月份,欧央行资产总额缩减了546亿欧元。

欧央行仍将维持货币紧缩政策,中期风险依然存在。2月28日,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在访谈中表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将在3月份再加息50bp”“加息不可避免地会抑制需求”。欧央行不同于美联储,始终保持着较为鹰派的加息信号。2022年欧元区GDP增速已经持续下降,从一季度5.5%降至四季度1.9%,尤其是下半年开始加息后,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预计2023年经济增速还会继续走低。虽然短期内欧洲经济有所好转,但金融环境收紧对经济的真正考验可能在欧央行结束加息之后。

欧元区M1和M2增速剪刀差继续扩大,反映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并未解除。1月欧元区M1同比-0.24%,前值0.65%,M2同比3.65%,前值4.06%,M1和M2的增速差继续下降至-3.89%。M1-M2剪刀差可以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基本领先GDP增速一年。可以看到,欧元区M1-M2的增速差已经转负,且仍没有见底。这表明着2023年欧元区GDP衰退风险依然存在,欧央行加息的滞后冲击可能逐渐显现。

风险提示美联储超预期加息、欧美通胀反弹、国际局势恶化、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

《滞胀形势加剧,加息预期提升——美欧2月PMI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3月2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贺昕煜(研究助理)

S1070122050027  hexinyu@cgws.com


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人员流动回升,内需修复在路上——20230220周报
长城证券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为何欧洲股市强劲反弹?——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货币高增长为何不引起高通胀?——宏观经济专题报

为何欧洲股市强劲反弹?——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再议超储率和流动性——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通用航空即将迎来大发展——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货币高增长为何不引起高通胀?——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流动性分析框架之超储率测算模型——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