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e Innovation | 囚徒的手铐:DCLK1激酶活性调节与肿瘤

Qiang Chen TheInnovation创新 2022-03-15

癌症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自20多年前,DCLK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作为一种假定的激酶被首次报道,后续研究证明抑制其活性便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因此,DCLK1已成为重要的肿瘤治疗药物靶点。但其相关底物和调控蛋白一直没有明确。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强团队完成了对人类DCLK1激酶活性调控机制的研究,最新结果以Report形式在The Innovation期刊发表。


图1 图文摘要


DCLK1是一种重要的激酶,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首次解析了DCLK1自抑制状态下的晶体结构,并从结构层面阐明了其自抑制的调控机制。处于自抑制状态的DCLK1活性很低,自抑制片段就像囚徒的手铐,限制了其激酶活性。正常生理状态下,DCLK1的激活由其激活蛋白(如本文发现的HPCAL1)完成,这是“合法”的激活途径。自抑制片段上的突变相当于手铐断裂,而DCLK1表达上调相当于囚徒人数暴增,均会使其激酶活性异常升高。这些“非法”的激活途径,均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图1)。


DCLK1会把自己“锁”起来

DCLK1的羧基端包含一个“自抑制片段”,学界普遍认为这个片段以“底物类似物”的身份来抑制其自身激酶活性。三维结构显示:自抑制片段通过疏水和亲水相互作用与其催化中心广泛接触,占据了ATP结合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就像一条将催化中心牢牢锁住的“手铐”(图2)。

图2 自抑制状态的DCLK1晶体结构


寻找打开“手铐”的钥匙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DCLK1的“手铐”需要一把“钥匙”来打开。那么是哪个蛋白充当了“钥匙”的角色呢?

首先,本研究对DCLK1蛋白质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其与钙依赖激酶(CaMK)高度同源,而CaMK可被钙调蛋白激活。于是,本研究检测了钙调蛋白是否可以激活DCLK1。然而,实验结果显示,钙调蛋白既无法激活DCLK1,也不和DCLK1相互作用

第二步,本研究通过三维结构的比较发现,肌肉颤搐蛋白(twitchin)的自抑制状态与DCLK1非常类似,而twitchin可以被S100蛋白激活。因此,DCLK1 很有可能与twitchin有相似的激活机制。本研究对20种人类S100蛋白的测试结果显示,S100未能激活DCKL1的激酶活性

虽然以上的尝试都失败了,但是钙调蛋白和S100二者都是钙结合蛋白,这提示我们,DCLK1的激活蛋白可能也是一种钙结合蛋白。那么,答案是否藏在其它钙结合蛋白之中?

考虑到DCLK1在大脑中高度表达的特性,本研究将目光转移到神经元钙传感器(NCS)家族蛋白上。果然,在研究测试的蛋白中,HPCAL1会以一种Ca2+依赖的方式结合DCLK1的自抑制片段,解除其自抑制状态并使其发挥激酶活性(图3)。这也是关于DCLK1调控蛋白的首次报道

图3 HPCAL1与DCKL1的自抑制片段结合,解除其自抑制状态


癌症相关突变破坏“手铐”,激活DCLK1

COSMIC数据库中汇总了来源于癌症病人的基因突变信息。本研究搜集并分析了COSMIC数据库中DCLK1自抑制片段相关突变信息。体外实验表明,这些突变可显著增强DCLK1激酶活性。并且这些突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侧链较短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为侧链较长的氨基酸残基。从蛋白结构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变化会降低自抑制片段与催化中心结合的稳定性,从而降低自抑制片段对激酶结构域的抑制活性,而结构与功能实验也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猜想(图4)。

图4 癌症相关突变显著激活了DCLK1


体外激酶活性测定显示,与完全丧失激酶活性的突变体相比,野生型DCLK1虽活性很低,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本底活性。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都观察到DCLK1的表达发生了显著上调,而表达量的上升也会导致细胞内DCLK1整体活性升高。


总结与展

本文首次解析了人DCLK1在自抑制状态下的晶体结构,阐明了其自抑制的分子机制,证明了来源于癌症病人的DCLK1自抑制片段相关突变会使其活性上调,并首次发现了DCLK1的激活蛋白。这些研究为深入理解DCLK1的生理功能以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铺开了新的道路。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1)00116-8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三卷第一期以Report发表的“DCLK1 autoinhibition and activation  in tumorigensis” (投稿: 2021-05-18;接收: 2021-11-23;在线刊出: 2021-11-26)。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1.100191


引用格式:Cheng L., Yang Z., Guo W., et al. (2021). DCLK1 autoinhibition and activation  in tumorigensis. The Innovation. 3(1),100191.



作者简介


陈 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运用生物化学与结构生物学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生物信号转导机制、微生物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等,已在Natur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余雅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主要研究细菌免疫系统的工作机理,在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程琳娜,在四川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在Science Advances,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郭文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主要致力于良恶性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和肿瘤的生物学研究。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 Cell Cycle, Exp Cell Res, J Biol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往期推荐



The Innovation | 纳米技术增强免疫治疗有望阻止肿瘤转移和复发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 一种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纳米药物研究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 新型植入材料涂层助力骨缺损修复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 尼古丁和可替宁:治疗神经炎症的新希望?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 科学家如何应对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的耐药?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 血清AMH是评估卵巢储备的最重要标志物,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 法匹拉韦抑制新冠病毒复制的机制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 糖尿病患者有望通过稳态磁场降低血糖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 自体血三氧治疗COVID-19病毒肺炎-病例研究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 m6A甲基化在肿瘤中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 点击阅读



期刊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 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们来自全球29个国家;每期1/3-1/4通讯作者来自海外;已被78个国家作者引用。目前有189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0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等数据库收录。


期刊官网1(Owner):

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网2(Publisher):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从此走起。


第2卷第4期

第2卷第3期

第2卷第1期

第1卷第2期

第2卷第2期

第1卷第3期

第1卷第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