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思海社会学 思海社会学
2024-09-04

2022年第1期 总第376期


目录


青年工作

中国共青团知识体系的当代建构与“十四五”展望

刘  佳

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百年经验、时代任务与方法创新 

胡德庆  吴  溦

青年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行动逻辑——基于政策综合解释模型的分析

王  珊

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政策演进

李  丹  付丰雷

青年参与

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有效参与 :青年参与的动力系统研究 

崔占峰等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文化动员机制

谌鸿燕

少数民族搬迁移民儿童社会融入何以可能——基于优势视角的融入机制与支持网络构建

乔金霞

新媒体与青年

偶像影响的媒介演化与社会的偶像焦虑

解迎春

媒介逻辑何以嵌入行动——返乡青年短视频研究

周孟杰等

乡村青年短视频平台土味形象的表演策略与形象建构

郭  淼  王云生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符号消费式“网络自拍”研究

饶武元  陈  林

青年群体 

“小镇做题家”的群体性焦虑及其来源

李秀玫等

转化性成长 :劳动家庭子女学业成功的密码——基于家长参与的视角 

王金娜  张  迎

台湾地区中小学校园霸凌防治研究

何树彬

海外青年

未成年人财产保护信托 :域外经验与中国实践

楼建波  刘杰勇

青年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实施路径——以南非“国家青年政策”为例

蒋晓蝶等


摘要


中国共青团知识体系的当代建构

“十四五”展望  


刘 佳


共青团研究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组成部分。作为政治现象学的中国共青团, 真正进入当代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建构领域,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事情。此后,中国共青团知识体系沿着三条路径逐步建构发展 :一是历史路径,在历史大视野中把握中国青年运动和共青团青年工作的规律、特点与趋势 ;二是学理路径,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群团组织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 ;三是实践路径,打通理论研究与青年工作壁垒,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工作实践成果转换。这三条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理论建构逻辑在共青团研究中的具体体现,为新发展阶段开启共青团研究新征程奠定学理基础。


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百年经验、时代任务

与方法创新  


胡德庆 吴 溦


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遵循党管青年原则、固守青年工作政治属性、照顾青年特点,并形成了关于青年具有自觉积极性、是社会发展生力军与需要被引导的科学认识,积累了丰富的青年工作有益经验——“四一、一三”经验。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青年工作具体使命任务逐渐转向引领青年服务乡村振兴新布局、帮助青年投身科技创新新领域、号召青年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组织青年坚守意识形态新阵地和鼓励青年参与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现实情况下,有必要创新“乡村‘X’+‘Y’”“科技‘趣点’模拟 +”“关联性数字立体化 +”“积分式激励 +”“移动化新智能 +”等五类青年工作法,以引领青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行动逻辑

——基于政策综合解释模型的分析 


王 珊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持续推动着中国家庭的变迁,深刻影响着家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运用政策综合解释模型分析发现 :政策文本语义网络呈现从举办家长学校教育家长到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家庭的路径演绎 ;政策工具设计具有权威工具、能力建设和学习工具组合优化的特点。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行动逻辑可分为明确政府主体责任、不断健全家校合育机制及全面建设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三个阶段。政府未来的家庭教育政策行动还应进一步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以支持家庭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的现代化。


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政策演进


李 丹  付丰雷


文章以 2003—2020 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时间”(X—Y—Z)三维理论框架,借助 Nvivo 11 plus 软件,量化分析政策文本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政策文本的演进过程可划分为政策启蒙阶段、政策探索时期、政策完善时期。在 X—Y 维度上,政策工具广泛应用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保护中,呈现出多样化但不均衡的分布态势,命令工具发挥主导作用,激励工具、能力建设工具、系统变革工具和劝告工具使用频率较低。在 Y—Z 维度上,政策启蒙期主要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在 X—Y—Z 维度上,政策工具的使用随着政策目标变迁而有所变动,政策工具的应用情况演进基本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政策的发展阶段相匹配。未来我国应不断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加强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保护,确保政策目标高效落实。 


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有效参与 :

青年参与的动力系统研究 


崔占峰 崔宏瑜 王泽光


青年一代应当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关青年如何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并实现有效参与成为研究热点。对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证研究发现,年龄问题束缚了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行为动力 ;青年对社会保障水平、公民间信任水平、社会公平公正水平的评价会对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行为动力产生赋能效应 ;接受过高等教育是当代青年的优势之一,对其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行为动力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但若受到生活方面问题的干扰,参与动力则会大幅减弱。要建构青年有效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动力系统,各类社会组织应形成“扎根乡村”的宣传合力、创新“线上 + 线下”融合化参与方式、完善青年人才引进及配套机制、确保青年社保及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与持续化供给。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文化动员机制 


谌鸿燕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危机状态下,“家国同构”与“人情互惠”作为根植于中国“差序格局”这一社会结构的重要文化资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多条路径对大学生进行抗疫文化动员,促进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基层社区治理中来。在诸多可供志愿者动员的资源中,上述文化资源被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和媒体等不同主体理解和使用,发挥着同向整合其他政策资源、媒体资源、社会资源和个体资源的轴心作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判断和行动选择。未来,需要从经典动机研究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层面入手,培育与中国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资源相匹配的青年志愿服务文化及其文化动员机制。


少数民族搬迁移民儿童社会融入何以可能

——基于优势视角的融入机制与支持网络构建


乔金霞


在后扶阶段,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搬迁移民儿童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已经由政府政策、资金等外部宏观因素转变为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微观因素。研究少数民族移民儿童社会融合的关注点要由聚焦于政策、制度等宏观领域转至家庭、学校等微观场域,研究视角也理应由聚焦制度排斥的问题视角转向关注社会融入的优势视角。由此,根据优势视角理论及布朗芬 • 布伦纳的个体发展模型,在正视移民儿童社会融入问题和困难的前提下,剖析促进搬迁移民少数民族儿童社会融入的动力机制,挖掘移民儿童所具有的内外优势与资源,构建促进其社会融入的社会支持网络。


偶像影响的媒介演化与社会的偶像焦虑


解迎春 


作为针对偶像的典型指控,偶像崇拜蕴含的焦虑情绪常常被遮蔽,以致忽视了偶像焦虑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媒介演化脉络梳理偶像的文本线索,发现在雕塑、画像、文字、图像等为主要媒介的偶像建构与传播时期,偶像崇拜蕴含着一个群体针对其他群体的焦虑情绪,产生诸如偶像破坏、偶像歧途、偶像威胁、偶像越轨等外在指控。这种焦虑情绪在互联网媒介下形成不断向内塌陷的情绪螺旋,外显的偶像崇拜日渐转向内隐的偶像焦虑。网络社会的偶像焦虑遮蔽了偶像的精神资源,具体表征为理想身体的焦虑、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快速成名的焦虑。从社会规范角度来看,摆脱偶像焦虑最好的方式并非管理和调节焦虑情绪,而是唤醒偶像的精神资源,引导青少年追求向上向善的精神目标。


媒介逻辑何以嵌入行动——返乡青年短视频研究


周孟杰 徐生权 吴 玮 


新媒介科技已无所不在地构成日常生活的肌理。在社会媒介化时代,以抖音、快手、微视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浸入乡村后,对其生活方式、产业结构与文化关系产生整体性影响。从媒介化研究之制度论与社会建构论两项传统取径出发,探究媒介逻辑是如何与其他社会建制互动来影响乡村社会的变迁,行动者又与媒介逻辑存在何种结构与能动的辩证关系。研究认为,媒介研究之制度论与社会建构论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彼此相互靠近。媒介逻辑嵌入乡村社会的政治、文化与经济脉络中,作为文化中介者的返乡青年发挥内生性与能动性,共构乡村媒介图景。


乡村青年短视频平台土味形象的表演策略

与形象建构


郭 淼 王云生 


随着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的井喷式增长,短视频平台已成为用户展示自我、塑造形象的重要媒介。乡村青年在技术和平台的双重赋权下成为用户规模扩大的增长极,城乡经济的差异、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流量为王”的规训使乡村青年急于在短视频平台快速聚集流量,完成个人形象塑造与输出,囿于自身学历、能力和媒介素养等多维因素,低俗、恶搞、扮丑等土味形象成为乡村青年的普遍表演策略。土味形象不仅影响公众对乡村青年群体形象认知,也在诱使乡村青年群体走向利益的“单行道”。主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把关、地方政府提供发展渠道, 打破“城市—乡村”的二元框架,才能使乡村青年正确融入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和中国青年发展的进程中。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符号消费式

“网络自拍”研究


饶武元 陈 林 


“网络自拍”作为自媒体时代嵌入人们生活的记录性符号,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日常社交互动、自我个性叙述与文化理念表达的消费式符码和仪式化表征。基于多位大学生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采用程序性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借助 QSR NVivo 12.0 的质性分析工具对大学生日常性“网络自拍”进行了自下而上的解构式理论陈述与编码式模型构建。研究发现,大学生符号消费式“网络自拍”具有表意生活风格、展演角色身份、分享精彩惊喜与消解情绪孤独的符号性价值生产作用;也有重构自我认同、美化自我认知、巩固社交网络、记录成长经历的记录式价值强化作用 ;还有调整自我目标规划、端正生活态度、自勉奋斗激情与沉浸仪式陷阱的消费式价值再生产的影响。由此,形成大学生网络自拍式社会展演的内在逻辑详释与作用机理深描。


 “小镇做题家”的群体性焦虑及其来源


李秀玫 付 宇 侯劭勋


“小镇做题家”折射的社会心态引发舆论的争议。针对“小镇做题家”在个人发展和就业预期方面的心态研究发现,来自小镇、就读于精英大学的“小镇做题家”面临群体性焦虑的困境,这种困境集中表现在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方面。并且,这种焦虑情绪根植于这一群体对于工作意义的理解和对于“好工作”的评价标准,这一群体非但不“丧”,反而更加看重家庭和社会责任,渴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一个并不容易的平衡点。


转化性成长 :劳动家庭子女学业成功的密码

——基于家长参与的视角


王金娜 张 迎 


家长参与在家庭资本影响学生学业成就获得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家庭资本占有量的不同会外显为家长参与方式的差异。对 6 名取得学业成功的劳动家庭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后发现 :劳动家庭家长的参与方式具有“以乡村观念为底色,以城市渲染为呈现”的二重性。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匮乏导致的家长参与方式不利于帮助子女取得教育优势,但经济资本和情感资本的相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使子女获得了较高的先赋性资本。劳动家庭子女依靠自身强大的“转化能力”,能够将家庭内外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批判性地获取和创造性地建构有利于学业成功的后生性文化资本,把自己从家庭资本的被动接纳者“转化”为文化资本的主动建构者,进而取得学业成功。


台湾地区中小学校园霸凌防治研究


何树彬 


通过自建台湾地区中小学校园霸凌研究数据库,运用文献分析法探究台湾地区校园霸凌研究状况。研究者学科背景多元、从不同视角切入,研究对象聚焦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实证研究方法占主流。台湾地区校园霸凌防治基于现实状况,凸显治理的本土特色与传统文化基因,在预防、处置和疗愈方面独具特色。突出表现在营造反霸凌氛围、提升教师防治校园霸凌专业能力、加强课程开发与教学效果提升,以及叙事为本的受害者疗愈方面。逐渐构筑以预防为塔基、处置为塔身、疗愈为塔尖的校园霸凌防治三级网络,这对大陆地区的校园霸凌防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未成年人财产保护信托 :域外经验与中国实践


楼建波 刘杰勇 


现行监护制度下,未成年人财产管理和保护中存在监护人管理财产缺乏监督、监护人财产管理能力不足、未成年人挥霍无度等问题,信托制度凭借受托人专业性强、财产管理经验丰富、遵守信义义务和信托设计灵活等优势,成为与监护制度互为补充的财产管理制度形态,是未成年人财产保护的更优选择。国外未成年人财产保护信托的制度设计各有特色,值得借鉴,如英国公共受托人办公室、美国多元信托产品设计、新加坡特殊需求信托公司等。我国未成年人财产保护信托的设计和运用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多元信托产品本土化尝试。我国现行信托法架构下,禁止浪费信托无法发挥法律效果,裁量权信托和保护信托搭配使用可实现禁止浪费信托之效。第二,构建一套费用低廉、收益固定、服务质量高、跨部门综合治理的公共受托人机制。第三,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财产保护信托监察机制。


青年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实施路径

——以南非“国家青年政策”为例


蒋晓蝶 史秋衡 BIKORIMANA Etienne 


自 21 世纪初启动“国家青年政策”等一系列青年发展政策以来,南非侧重于积极青年发展观,确立了内在赋能的青年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由内至外”赋予青年内在发展潜能的发展道路,颇具特色。在这一青年发展模式下,南非围绕内在赋能青年发展而形成了多元路径,坚持强健体魄这一基本性前提,遵循教育育人与经济参与的内外双重路径,实现赋体之能、赋智之能、赋行之能,合力发挥南非青年的内在潜能优势。总体而言,南非“国家青年计划”对我国促进青年发展有较大启示,应以内在赋能为牵引,打通多元施策领域;以整体框架为统领,打磨青年发展方法;以青年发展为本位,统合多维发展路径。

《当代青年研究》是全国最早有公开出版刊号的青年研究学术期刊,多年来,以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


本刊主要栏目为:青年基础理论、青年价值观、青年参与、青年社会运动、青年流动、青年观察、青年文化、青年就业、青年工作、青年婚恋、青年消费、青少年热点问题、青年志愿者、青年宗教研究、新媒体与青年、青少年心理、青少年犯罪研究、家庭教育、农村青年、新生代农民工、国外青年研究、港澳台青年研究。


投稿链接:

http://qing.chinajournal.net.cn/WKE/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QIN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海社会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