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意大利:刻章 办证 假发票,面条 饺子 煮馄饨 | 走寻

2017-01-01 发现未知之美 走寻


[ 本文共计2763字 · 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

文 | 桐桐小语  图 | 知乎



在欧洲有这样一个国家

和我们有着惊人的相似

刻章 办证 假发票

面条 饺子 煮馄饨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

这个人 这本书

才有了这一切




时间总是太匆匆,转眼间,圣诞已过,新年到来,春节假期也悄然临近。

 

在这欢天喜地、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各地特色菜,肯定少不了饺子、面条、馄饨这些历史悠久、老少皆宜、寓意吉祥的美食。

 
西方国家节日餐桌上的食物


人们或许不知道,在西方的餐桌上,同样也有“饺子”、“面条”、“馄饨”,和中国人吃的如出一辙,尤其是意大利人,一半的美味食品离不开这些老少皆宜的面食。

 

中国与意大利,一个东,一个西,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怎么在饮食方面有这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呢?

 

细想之下,或许中间有着某些渊源吧。




的确,直到今天,在许多欧洲人在餐桌旁,嘴里品尝着美味的面食时,心里总是会想起一个人,他就是人们相传700多年,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还有他那本意义深远的口述著作《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


21世纪的今天,每天都有许多航班往返于欧亚大陆。可早在公元1271年,中国的元朝,东西方的人们只停留在贸易上浅表的交流,彼此对对方的文化、历史、现状都十分模糊,人们想知道,山那一边的日出日落,是不是和我们一样。


马可波罗那年17岁。他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丧母,由姑姑和叔叔带大。


马可波罗资质聪慧,特别有语言天分,胸中揣着四种语言:蒙古语、波斯语、突阕语和阿拉伯语。



马可波罗东行路线


具备了成功商人的素质后,少年马可波罗随父亲和叔父开始经商实践,父亲与叔父已经第二次远行东方。他们三人从家乡威尼斯出发,历经四年,途径中东,一路跋山涉水,来到蒙古帝国的夏都上都。


由于马可波罗这孩子能说会道,知识渊博,善于揣摩和迎合他人心意,情商很高,深受元世祖的宠爱,担任“斡脱商人”,奉命出使各地,为蒙古贵族放高利贷,赚取高额的利息收入。


马可波罗因此游历了不少地方,杭州,福州,西安,南京……这一待,就是17年。



马可波罗觐见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由于思乡心切,元世祖让他们护送公主去波斯成婚,而借机回国。回国前,马可波罗收拾行装,想近20年没有回家,带些什么好呢?思前想后,他决定带上自己最爱吃的面条(当时称作汤饼)。


威尼斯出产麦子,但没有这种食物,而且面条晒干之后很耐存储,易运输,一定会大受欢迎。马可波罗就带着面条及珠宝,跟随父亲和叔父回国了。


不出意料,马可波罗他们所带的货物大受欢迎,赚了个盘满钵满,顿时成为富翁,照现在的话说,身价倍增,立成土豪!而他带回去的面条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纪录片《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在众人面前煮面条,现身指导一番,加上他天花乱坠的解说,大家顿时爱上了这种食物,制作方法也流传开来。


这面条不仅好吃,还解决了罗马帝国人口多、粮食不易保存的难题。


在制作和烹饪的过程中,人们发挥了聪明才智,对普通的长形面条进行了改良,就有了管形、贝形、曲线形等各种形状。吃的时候和肉类、奶酪、蔬菜放在一起烹饪,因此开发了多种口味。所以,这种食物一直流传至今,后来,人们叫它“意大利面”。



各式各样的意大利面食


这明明是中国创造的嘛,怎么叫成意大利面了呢?而且至今还是。哎,细想想,这种事情有好多。日本豆腐,本是中国发明的内酯豆腐;韩国泡菜,那也是跟中国学的;日本料理,明明就是宋朝以前的汉族饮食……


扯远了,接着说面条。


在当时的意大利半岛上,街道、广场、村舍,随处可见抻面条晾面条的人,据说最长的面条有800米。(恐怕把兰州拉面技术也学去了)


这样啊,原来风靡世界的“意大利面”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引进的。



意大利面


当今,在欧洲及北美大陆上售卖的面条机,和中国国内售卖的一模一样,这足已看出两国人民饮食喜好的一致。和中国面食一样,意大利面食也有很多不同的式样,如面条(Spaghetti)、饺子(Ravioli)、馄饨(Tortellini)。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意大利饺子(意大利语:Ravioli),很像中国的饺子,人们以面皮做成袋状,然后将肉类或蔬菜包起,再放入热水中煮。



意大利饺子


饺子通常是正方形,像一个偏平的枕头,很像我们常吃的饺子吧。它在意大利不同地区还有其他别称,在皮蒙特成为“小羊羔”(Agnelloto),在艾米莉亚-罗马涅地区则称为“小帽子”(Cappeletto)。它在热内亚的做法最正宗,据说当地的做法最能显出食材的原味。


意大利馄饨(Tortellini)和中国的馄饨更是一模一样。传统的做法,人们喜欢把馄饨连同洋葱放在高汤中煮熟,连汤一起吃。


这些很有爱的食物,就这样生生不息地经过一位又一位的母亲之手,代代相传,做出世界上最温情的食物。它们能流传至今,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做法简单且有营养,老少皆宜,带着母亲的爱。



意大利馄饨


现在欧美国家正享受圣诞元旦的假期时光,餐桌之上各式各样的食品中,缺少任何一样,也不会少了意大利面,它已不是欧美人眼里的主食,而已成了“硬菜”……


在西方,常把意大利说成是欧洲的中国。


去过意大利的朋友都知道,意大利人也会到处扔垃圾,随地吐痰;也是不看红绿灯,有人走就跟着走;也是闭着眼睛插队,能近一步是一步;也是小偷非常多,偷手机,偷钱包,米兰罗马尤其是;也是到处拉关系,而且更是不靠谱,有时办事看心情,什么规章制度都是浮云……


中国城市三特色,意大利也全部具备,刻章、办证、假发票。哎,耻辱啊。不过,其实不仅如此,还有三个特征也基本相同,面条、饺子、煮馄饨。


难道刻章办证,做事不按套路出牌,也是马可波罗传过去的?不应该啊,那时候也没这些玩意儿啊。扯远了,扯远了,说正事,马可波罗,面条。



中国式五彩挂面


随着历史学家的研究,他们否定了“马可波罗把面条传入意大利”这个说法,因为根据时间推算,在马可波罗回国之前,就已经有意大利面了。但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面条问题”通过丝绸之路,先从中国传到阿拉伯帝国,再传到西西里地区,大约八世纪时传遍整个意大利和欧洲各地。


所以归根结底,让我们引以为荣的是,面条的发明还是在古老的东方——中华大地。


当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后,当地的人们很喜欢他讲述在东方的经历,当时东方发达的经济与文化,让中世纪相对落后很大的欧洲人叹为观止。


后来,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海战。战败被俘,在监狱里花了几个月时间,他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讲述给同狱里的同伴听。同伴鲁斯蒂谦手写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是普罗旺斯语,出版后迅速翻译到其他欧洲语言。



马可波罗在狱中向鲁斯蒂谦讲述东行经历


这本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掀动了欧洲人积蓄好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更激发了哥伦布和其他旅行家的探险欲望。有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基于马可波罗游记,还影响了欧洲的地图制作,产生了弗拉毛罗世界地图的出现。


当然,正因如此,也间接导致了清朝中后期,中华大地矢石俱下,万民水火,被西方列强蹂躏摧残的百年惨状。当年面条传西,后来炮火入东,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无法预测。


传说当年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到欧洲很多东西,除意大利面条外还有冰激凌、披萨饼、口琴、风筝、恶魔棍。(原来这些都是中国发明的)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它带领欧洲走出了昏暗的中世纪,意大利对于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影响巨大,不仅仅是艺术,还有饮食文化、品位追求和生活情调。



国际通行食品,面条


当然,也有人质疑他,说他根本没有来过中国,要是真来过的话为何没有筷子、长城这种标志性极强的事物记载呢。但无论如何,在意大利人心里马可波罗永远是位不同凡响的人,尤其在吃面条的时候,总能想起他。


西方的节日正在继续,东方的春节即将到来,互为大洋彼岸不同国家的餐桌上总有惊人的相似。我们逛淘宝,他们也逛,我们刷微博,他们也刷,我们聊微信,他们也聊,一样。

 
走寻独家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

点击"稿"了解更多详情


—— 热文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  |  咪蒙被狂撕  |  郭德纲干爹  |  畅销书作家 | 走失的80年代  |  雾霾来了 | 鲁迅  |  走向死亡的农村  |  张艺谋的才华  |  敦煌之殇  | 冯小刚在官场 | 春晚女王 | 无车之城 | 郭敬明 |  梵高  |  作家韩寒


出品人 · 施晗  |  监制 · 彭能波 王伟

执行主编 · 冯志亮  王强林

编辑 · 周晓莉  葛朋超  |  设计 · 苗雨   

长按二维码  关注 ·「走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