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扎根西北,空军军医大学脑科学团队获批国自然创新研究群体,资助1000万元

brainnews 2023-04-13

9月8日,基金委公布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结果,由空军军医大学武胜昔教授牵头,李云庆、董海龙、杨倩、招明高、罗层5位教授为骨干成员的创新研究群体“感觉异常与情感认知障碍交互作用机制”正式获批,资助经费1000万元。这是该校历史上第三个,脑科学领域首个创新研究群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是一所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于1952年命名为第四军医大学,1954年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2017年转隶空军,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并入后组建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原空军总医院与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合并组建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隶属学校。学校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进入军队重点建设院校行列,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院校行列。学校本部坐落在古城西安。

群体骨干合影(来源大学官网)


创新群体基本情况

“感觉异常与情感认知障碍交互作用机制”创新研究群体针对感觉异常与情感认知障碍共病机制这一重大前沿脑科学问题和临床脑疾病治疗需求,聚焦感觉信息的传递和敏化、感觉与情感认知等高级脑功能交互调控以及感觉异常与情感认知障碍共病的干预策略,形成了涵盖感觉异常与情感认知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群体。

群体具有雄厚的历史积淀,在李继硕、鞠躬、胡三觉等老一辈专家的引领下,本校的脑科学团队在痛与镇痛、神经内分泌调控、中枢神经损伤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可参考89岁老科学家鞠躬:国际神经科学界的一张中国名片)。群体骨干成员赓续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在躯体感觉异常及情感认知障碍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和干预方向开展协同攻关,不断取得创新发现,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方向鲜明的脑科学研究团队。


团队采用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的研究策略,开展了深入的合作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发现和研究成果。据学校官网介绍,该群体成员近5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篇,其中IF>20的3篇,IF>10的16篇,包括Science(2篇)、Nat Neurosci(2篇)、Neuron、Nat Commun(4篇)、J Clin Invest(3篇)、Prog Neurobiol(3篇)、Sci Transl Med和Brain等,两人及以上联合发表13篇。群体拥有国家杰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群体成员先后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同时,群体还拥有包括青年托举、陕西省杰青、博新计划获得者等在内的一批优秀青年人才。


群体部分成果简介


1

Science

Science: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合作揭示应激识别并介导恢复性睡眠的特异性神经环路

2022年7月1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董海龙教授课题组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William Wisden & Nicolas P. Franks课题组联合在国际顶刊Science(IF=63.714)发表题为《应激识别并介导恢复性睡眠的中脑特异性神经环路》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系统解析了急性社会冲突性应激刺激特异性激活的中脑神经环路,阐明了应激后睡眠改变缓解焦虑情绪的关键机制,为解决极端冲突任务环境下精神心理健康防护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未来寻找新的治疗应激所致焦虑策略提供了靶点。


2

Neuron

Neuron最新:陈涛/李云庆/卓敏等合作首次在突触水平揭示疼痛共情的神经环路效应

2022年4月19日,Neuron 杂志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陈涛、李云庆教授以及青岛院士港脑研究中心卓敏教授联合通讯的研究论文“Glutamatergic synapses from the insular cortex to the basolateral amygdala encode observational pain”。该研究深入探索了疼痛共情发生的神经环路、突触和分子机制。


3

JCI、NC、Pain

两年三篇高水平论文:空军军医大学罗层和武胜昔团队在疼痛研究领域取得连续突破!

2022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罗层教授和武胜昔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Presynaptic NMDARs on spinal nociceptor terminals state-dependently modulate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pai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伤害性感受器PreNMDARs在痛觉信息传递和可塑性改变以及疼痛持续慢性化进程中的功能意义,为研发针对伤害性感受器PreNMDARs的新型外周镇痛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2021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罗层教授和武胜昔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了题为“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laminin β1 regulates pain sensitivity and anxio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in mice”研究论文,并受邀发表Video abstract。本研究从LAMB1在小鼠痛情绪ACC脑区中的表达变化入手,综合采用神经病理性慢性痛动物模型、RNA测序、行为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电生理记录以及光纤钙成像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揭示了LAMB1在神经病理性痛与精神障碍共病中的关键作用和作用机制。

2021年1月发表于Pain的一项研究“Nociceptor-localized 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 is a critical generator for central sensitization and neuropathic pain”被推选为“Editor’s choice”,受邀发表Video abstract。研究采用在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特异性敲除PKG-I的小鼠,构建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NI(外周神经部分损伤模型),结合电生理,分子生物学,免疫荧光,药理学等方法,发现外周伤害性感受器PKG-I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痛与负性情绪共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4

JCI、JNS

空军军医大学李云庆团队连续在JCI和JNS发表论文,揭示两条下行疼痛调控神经通路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李云庆教授、董玉琳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连续发表两篇研究论文,第一篇论文题为“dmPFC-vlPAG projection neurons contribute to pain maintenance thresholds and anxiolytic behaviors”,;第二篇论文题目为“A neural circuit from 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to central amygdala for the facilitation of neuropathic pain”。这两篇文章通过多种形态学和跨突触病毒示踪方法,揭示了两条下行疼痛调控神经通路,即背内侧前额叶皮质(dmPF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和丘脑室旁核(PVT)-杏仁中央核(CeA)- vlPAG通路。为伤害性信息在中枢内的下行调控提供了新的环路机制,为建立有效的镇痛策略提供了新靶点和科学的实验依据。


5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Neuroscience:武胜昔/王文挺团队揭示扣带回前皮层在小鼠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2019年7月22号,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武胜昔、王文挺研究团队等人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dysfunction underlies social deficits in Shank3 mutant mice的研究论文,并被选为当期杂志封面文章。该研究聚焦儿童自闭症社交障碍的发病机制这一“黑箱”,综合采用了自闭症动物模型、稀疏病毒标记、电生理学、光遗传学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发现前扣带回皮质(ACC)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异常在自闭症小鼠模型社交障碍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调控ACC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及突触传递功能,可以有效缓解自闭症小鼠的社交障碍。该发现不仅揭示了自闭症社交障碍的发病机制,而且为建立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未来

群体所在依托单位空军军医大学高度重视脑科学研究,通过重点建设脑科学国家“双一流”学科、成立大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前沿实验室等举措,为本群体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平台和人力支撑。

中国脑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未来,团队将继续围绕感觉与情感认知交互作用,从生理状态向病理状态的转化规律,阐明感觉异常与情感认知障碍交互调控的特异性神经环路及分子机制,发现感觉异常与情感认知障碍共病的干预新靶点,开发药物、物理技术等在内的综合干预策略。为推动脑功能解析和脑疾病诊治提供创新依据,为国家及军队脑科学领域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和后备人才,形成富有创新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群体。

研究团队(来源大学官网)


牵头人简介 


武胜昔教授

武胜昔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军队高层次创新工程学科拔尖人才。现任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前沿实验室主任、陕西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长期从事感觉异常及情感障碍的机制研究,先后以负责人承担国家、军队等科研项目27项,在Nat Neurosci、Nat Commun (2 篇)、J Clin Invest、Prog Neurobiol (2 篇)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军队及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成果奖励。牵头获批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及“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担任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全军神经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军队学位会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理事兼疼痛转化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Neurosci Bull副主编等。

相关阅读:

WIREs Cog Sci:武胜昔团队全面综述孤独症小鼠模型MRI研究进展

空军军医大学武胜昔/王亚周团队连续发文,报道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去分化的新机制

一个月内连发两篇高水平论文!空医大武胜昔/赵湘辉团队解锁髓鞘发育和修复新机制


骨干简介

李云庆教授

李云庆教授,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批军队高层次创新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先后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协“求是奖”和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现任国际解剖学工作者联盟副主席、国际形态科学大会和亚太地区解剖学会执委。长期致力于疼痛的下行调控神经环路研究,在Neuron、Nat Commun、J Clin Invest、Prog Neurobiol (2 篇)等权威期刊发表SCI文论168篇。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成果奖励。主持国家 “973”、“863”、教育部创新团队、国科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等20项。担任《神经解剖学杂志》主编、国际期刊Front Neuroanat副主编、Mol Pain编委等。

董海龙教授

董海龙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军队高层次创新工程学科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树兰医学青年奖。主要从事全麻药物作用机制、精准麻醉深度监测和围术期重要脏器保护等研究。主持国科基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2项,在Science、Nat Neurosci、Sci Transl Med、J Clin Inves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7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麻醉学会杰出研究奖、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等成果奖励。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陕西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

相关阅读:

NB封面文章:西京医院董海龙团队揭示全身麻醉性别差异的神经机制

NB:空医大董海龙/杨谦梓团队揭示全身麻醉性别差异的脑内机制

【访谈】董海龙教授:脑电监测可否预防术中知晓?


杨倩教授

杨倩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军队高层次创新工程学科拔尖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主要从事应激条件下神经元稳态的调节及稳态失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主持国科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在Science、Mol Cell、Nat Commun、Autopha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43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十届陕西青年科技奖,当选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特聘专家、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全军医学会神经生物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常委。

相关阅读:

四医大唐都医院杨倩团队在自噬与细胞应激反应研究中取得系列成果


招明高教授

招明高教授,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军队科技领军人才,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陕西省药理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创新药物与中枢疾病药物新靶点发现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和重大国际合作等课题10余项。在Neuron、J Clin Invest, Ann Neurol,Brain,J Neurosci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2014-2019年连续6年入选Elsevier神经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相关阅读:

Brain:自闭症发病新机制——神经元的营养过剩


罗层教授

罗层教授,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陕西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慢性痛及其共病的神经机制与干预新策略研究。在Nat Med、Nat Commun (2 篇)、J Clin Invest、Brain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项。获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成果奖励。担任国际权威期刊Pain副主编、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疼痛转化研究专委会副主委、全军神经生物学专委会秘书长。



参考资料:

  1. 空军军医大学官方报道:热烈祝贺我校武胜昔教授牵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2. 空军军医大学官网简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