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夫子》作者都去世了,愿天堂里没有抄袭!

漫画圈乱 抄袭的艺术 2017-01-30


抄袭的艺术所有文章都是针对现象

而非针对个人,请勿对号入座

共同维持良好环境,从你们做起

接收广告投放、合作及投稿,微信:brrrrrra


今天的文章会有些特别,很多人看完会觉得不适(当然里面绝没有血腥暴力色情等图片文字)。如果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你可以选择退出此网页,开心的玩耍去了。如若想继续往下看,请闭上你的嘴,慢慢观看。


下面我们先从一篇悼念文开始:








著名漫画家、《老夫子》的作者王泽(原名王家禧)于2017年1月1日在美国去世,享年92岁。1962年他以长子王泽之名为笔名创作了《老夫子》幽默漫画系列,风靡华人世界近半个世纪,成为中国漫画的一座高峰,被誉为“最具生命力的华人漫画”,影响力之大,堪称文化奇迹。


但是我们又看到一条消息:


(2017年1月3日,著名漫画《老夫子》的官方今天(1月3日)对外宣布,漫画《老夫子》作家王家禧(笔名王泽),于美国时间2017年1月1日凌晨5时57分因年老器官衰竭安详离开人世,享年89岁。)

以上来自各媒体报道及悼念信息


(好吧,抄袭菌真的错了,可能太注重细节了,抱歉王老,不是针对你,是针对报道上的媒体们!92,93,89岁,你们能不能算好人家到底多大啊!)祝王老先生一路走好!


下面我们来谈谈老夫子


《老夫子》漫画风靡华人世界近半个世纪。这部系列漫画作品内容健康、情节风趣幽默又能反映时弊,其中令人上进的元素和健康教育意义,在不知不觉会心一笑中融入读者生活。再加上老夫子是跨媒体漫画人物,除了平面书刊,还多次被拍成电视、电影、动画片、舞台剧。



作为一个00后(抄袭菌cou不要脸)

《老夫子》是抄袭菌小时候喜欢看的漫画之一

有看过《老夫子》漫画的人都知道

里面的角色老夫子、大番薯、秦先生、陈小姐......

都是陪伴我们成长的童年回忆

先来几张给大家看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04315yn2&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早在60年代,还是粤语长片的时代

就已经有片商将漫画改编成了电影

例如《老夫子》、《老夫子三救傻仔明》、《老夫子与大番薯》...

还有「肥姐」沈殿霞出演







《老夫子》一路风行



▲王家禧早年绘画《老夫子》的时候


王家禧(1928年-2017年1月1日)

笔名王泽,1928年生于天津,1944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的西洋画专业,毕业后在天津文化宫从事美术家工作,1960年在香港法属天主教会担任儿童《乐锋报》杂志美术指导与编辑。

60年代初开始漫画创作,

1962年起开始创作漫画《老夫子》。


1974年移居美国,继续老夫子漫画创作。老夫子漫画出版已达到400套,风行全世界世界华人社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老夫子》故事就被改编制作成电影、卡通、动画。


三位主角:老夫子、大番薯、秦先生

从1962年到现在,陪伴了好几代人的童年



王家禧年纪渐大后,其子王泽接手漫画事业,开始给老夫子漫画灌注新的创作灵感,和新时代新事物结合:老夫子开始接触现代都市生活,遭遇堵车、逛百货公司。

王泽也陆续尝试了跨领域的合作模式,除了被拍成电影、动画片,老夫子还开始代言广告,出现在食品、衣服和生活用品上。


2000年,香港中国星电影公司联合导演徐克,拍摄了真人与3D结合的卡通片《老夫子2001》,谢霆峰、张柏芝主演。



2006年,香港一份名为《悦读交享乐—全港学界悦读大行动二零零六》的调查报告指出,老夫子是香港中小学生最爱看的漫画。


2007年,据《南方日报》报道,《老夫子》漫画是广州市小学六年级生票选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


2008年,王家禧的《老夫子》原稿成为苏富比拍卖公司的全球首件漫画拍品






老夫子陪伴了我们童年时代,

虽然王泽老师离世了,

但老夫子还在,

他的风趣幽默,搞笑趣事一直还在~

引一句歌词

谢谢你出现在我们的童年里~





 如果你还沉浸在感伤和痛苦中

请就此打住,不要往下看

以下出现任何事件请自己把握

要看就别BB

不看就滚粗

抄袭菌直陈述事实



(综合报道,来源:时代周报和网络)



其实在这悲伤的的日子里,抄袭菌或许不适合出现,但是抄袭菌有时候还会在正常情感的基础上做出一点有证据有违常理有病态的行为,这样大家看起来会觉得不好,不过事情有始有终,我们不会轻易否定一个人,也不想要太过高抬一个人,每个人都是有功有过的,正视每个脆弱的生命,尊重每个真实的灵魂,是我们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这里恐怕我们要说到另一位漫画家。


1970年代,那是王家禧的《老夫子》最受欢迎的年代。

也是朋弟最苦、最惨、最悲哀的年代,

有人把香港的《老夫子》漫画带给他看,那时候的他穷困潦倒,卧病在床。


看到王家禧的漫画,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1983年,“老夫子”电影《山T老夫子》在香港热闹上映。

同年,《老夫子》漫画的原创者朋弟,在病床上孤寂地死去。


对比图

▲1965年(香港)“王泽”的《老夫子》(上)

▲三十年代朋弟的《老夫子》(下)



1907年,朋弟出生在四川成都,青年时期曾在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毕业于西洋画系。

1931年夏毕业后,成为了一个“北漂”,在北京、天津画坛闯荡了几年后,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化名为“朋弟”。


1937年他创作出一个穿着半截坎肩,一袭短袍、戴瓜皮小帽的漫画人物。并给这个人物取名为:老夫子


▼图为冯棣笔下的老夫子


朋弟还为“老夫子”创作出一个“朋友”,一个长得圆滚滚,看起来傻乎乎,笨拙但热心的漫画人物:老白薯。 

▼图为冯棣笔下的老白薯


朋弟的漫画充满了市井色彩,一推出就受到大众的欢迎。就算到了1950年代他彻底弃笔之后,在北京、天津的旧书摊上,花上一两角钱,还可以买到一本旧日的《老夫子》,可见当时这本漫画发行量巨大,广受欢迎。



1938年朋弟出版的第一册漫画集,是朋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老白薯》漫画汇编集。



中英文对照的图书目录


《老白薯》第一集封面



《老白薯》第一集“序”



漫画《用人不易》


▼漫画家朋弟的作品


朋第的《老夫子》在1937-1943年流行,1950年代消寂。

1944年,重庆举办了一场《纪想曲》漫画展,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朋弟的连环漫画《老夫子》《老白薯》《阿摩林》等,那是朋弟最风光的时候。



随着时代变化,朋弟的创作环境也在改变。

50年代后,老夫子的形象不再合适当时的社会环境,朋弟本人的创作也停滞了。




1957年初,社会思想松动,朋弟画了一幅《白薯出土》,刊在《北京日报》上,但紧跟着开始“反右”,朋弟因此被批评,从此再不敢轻举妄动。



那时候的他,

不知道自己在不久后会被打成右派,

也不知道自己最终晚景凄凉,

孤寂地死去。

当然也不知道,

自己创作的《老夫子》漫画,

会跟另外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个人叫王家禧。



反观王家禧1928年在天津出生,若按当时《老夫子》《老白薯》的覆盖面和受欢迎程度看,王家禧可以算是看着这些漫画长大的。

长大之后的王家禧,和小有名气的朋弟,他们的命运,因为“老夫子”,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轨迹。



1962年,移居香港的王家禧,以长子的名字“王泽”为笔名,开始“创作”《老夫子》漫画。

王家禧的《老夫子》和朋弟的《老夫子》人物造型和性格设计都基本相同,且“老夫子”的朋友“大番薯”,和朋弟的《老白薯》也有雷同。


▲左为朋弟版    ▲右为王家禧版。

▲左为朋弟版    ▲右为王家禧版



▲《山T老夫子》,是香港漫画《老夫子》系列的动画电影作品之一,于1983年8月4日首度上映,其题材参考了1982年电影《ET 外星人》的科幻元素。


“老夫子”的英文翻译是:Old Master Q。这翻译不禁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笔下,那个习惯用“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的阿Q。

不知道在那些执笔画画的夜晚,王家禧有没有用那些“不得已”的理由,宽慰过自己。又或许,其实他心里,从来没对抄袭这件事情在意过。

面对记者有关抄袭的追问,王泽派出了专业的公关公司,给出了足够“专业”的回答:“对于这陈年旧闻,我方不予回应。”

▲左起:《老夫子》人物秦先生、大番薯、老夫子


争议


1992年,香港出版人彭志铭(现在香港经营“次文化堂” )主编一本名为《漫画读物》的评论杂志,某天他忽然接到北京朋友寄来的资料。资料证明,香港著名漫画《老夫子》抄袭三四十年代天津老漫画家朋弟的作品。“我们一看,不得了,因为真的很多证据。”彭志铭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说。


彭志铭随后将资料悉数发表,得到的是小王泽的否认:“他还说我们是不对的、说谎的。”彭志铭说自己还看过王家禧给台湾《皇冠》杂志做的访问,追述自己如何创作老夫子的过程,“他每一句都说谎”


冯骥才先生1996年曾因机缘巧合,知道了朋弟与王家禧的这段公案,此后他一直搜集证据,不断发表文章,希望为朋弟讨个公道。




冯骥才这样概括王版老夫子:

“虽然将老夫子后脑壳的发辫去掉,大腿加长了一些,还把老白薯的上衣换了一件,名字也改了一个字(把‘老白薯’改称‘老蕃薯’ ),但基本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却与朋弟笔下的人物全然一样,这就是王泽之所为了。”


“王泽是毫无疑问的抄袭,我觉得这样挺无耻的。承认一下原型来自朋弟的作品也没关系。他说他这个形象是原创的,但是我们都对比过了,帽子、坎肩、坎肩上那三个圆圈,全部都是一样的。”




香港内地先后揭发抄袭


1996年,作家冯骥才发现港台和海外竟然流行一部似曾相识的“老夫子”。

冯骥才出生于天津,知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天津有过一个“老夫子”形象,作者名叫朋弟。


1999年,冯骥才正式在天津《今晚报》上发表文章《朋弟的“老夫子”与王泽(即王家禧)的“老夫子”》,向世人明确说明:“老夫子”最早是由朋弟创作的,王家禧的“老夫子”是抄袭。


文章详细记录了自己发现王版老夫子的始末:“1996年我从埃及回国途经新加坡的时候,在书摊上到处可以看到一种名为《老夫子的的漫画图册,经友人介绍才知道‘老夫子’已经享誉四海。但是,这个‘老夫子’已经不是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天津漫画家朋弟的手笔,作者名叫王泽!我曾看过天津老漫画家黄冠廉的文章,指责这位自60年代起在香港发表了大量关于‘老夫子’的漫画故事的王泽,有剽窃朋弟之嫌,并且在香港《漫画读物》上用文字来表达心中的愤愤不平。王泽生在天津,原名王家禧,50年代在文化宫做美术干部,60年代到香港,开始在报端发表题为‘老夫子’的漫画故事。后来我翻看了王泽的《老夫子的始可以断定,在人物造型与性格设计上, 王泽确实搬用了朋弟的‘老夫子’、‘老白薯’等所独创的漫画人物。何况连名字‘老夫子’也是人家朋弟的!”


冯骥才甚至还在1997年见过王家禧一面:“我在大树画馆接待了一位来自海外的画家,他自称王泽。这位王泽先生说他曾在天津生活近30年,对津门感情尤深。谈话中才知道他居然就是海外《老夫子》的作者王泽。我当即问他:‘您认不认识朋弟?’他说:‘认识认识,很熟。’就此一句,随即便回避了这个问题。当时,我想到了黄冠廉先生那篇文章,并想起王泽在他自己的文章中一直讳言于‘朋弟’二字。为了避免客人难堪,我也跳开了关于老夫子的话题。



1999年底,藏书家姜德明也在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漫画》第六辑中发表《朋弟的“老夫子”》一文,指称香港“老夫子”是抄袭。


2001年5月9日,《中华读书报》又发表谢其章的文章《谨防“漫坛赝品”》,持同样观点。


2001年,冯骥才专门编辑并主持出版了《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一书(西苑出版社2001年7月版)。书中,冯骥才精选出已故漫画家朋弟一生中的各类艺术作品,比较分析了朋弟和王泽的各个人生阶段,对二种“老夫子出在人物性格、造型等方面的雷同之处做了详细论述。


此书出版后,西苑出版社当时的社长兼总编辑杨宪金提出,按照原样出版一本《老夫子》,让关心漫画历史和朋弟的人掌握更确凿的依据。冯骥才赞同这样的想法,开始到处搜集朋弟作品。他的朋友曾在古玩市场发现朋弟的一幅水墨《老夫子像》。冯骥才在自己的画展上为观众和读者签名时,有人曾塞给他一个纸包,“说是送给我的礼物,还说这是你想要的”,冯骥才连那人的面目都没看清,回去打开一看居然是三本朋弟的原版原作:第一集和第二集的《老夫子》,还有一本是《阿摩林》(阿摩林为上海方言,傻瓜的意思)。综合这些资料,再加上冯骥才原本搜集的朋弟作品,西苑出版社最终得以重新出版朋弟的原版原作(西苑出版社2003年5月版),新版一律按照原版版式,内容不删不减,同时影印加刊了两份真迹手稿。


从1992年彭志铭最早揭发抄袭到1996年冯骥才发现其中蹊跷,“《老夫子》抄袭公案”最终在2001年到2003年发酵,轰动一时。


冯骥才这样分析这桩惊人的“抄袭公案”发酵多年的原因:香港和内地隔绝,信息不通,使得王氏钻了空子;当时的人没有版权意识,不知道也无力捍卫自己应得的权益。



朋弟后人“支撑不起”


冯骥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年自己为朋弟出书,在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搞签名售书活动,和朋弟的家属确有见面,并且告诉他们,这件事可以打官司:“当时的感觉,他们的孩子没有经济力量,而且也是无人出头,感觉他们的性格都不是很强。我当时就有点感慨,朋弟先生恐怕是后代无人,这个冤枉可能要背下去了。


杨宪金如今已经退休,手上仍然有朋弟后人当年的联系方式,但是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联系方式已经都失效了,他曾托人打听多日,还是没有线索:“他们已经搬家了,电话也打不通。这些后人之间好像相互也不联系。”说起朋弟后人,杨宪金和冯骥才的感觉差不多:“感觉他们支撑不起来这件事。我和冯先生当时做了那么多工作,他们联系上这个联系不上那个的……




彭志铭说,老夫子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香港逐渐式微,随后转战台湾,抄袭之事“20年里都没有人在讲”。因为老夫子诞生50周年的种种纪念活动,《苹果日报》有记者就此事采访彭志铭。彭志铭当然重提抄袭之事:“那个记者很年轻,不知道这些事情,我立刻给他资料,然后在《苹果日报》刊登出来。


之后彭志铭收到反馈,《苹果日报》的报道让很多年轻的香港漫画人震惊:“研究以前漫画的人知道这件事。但是更新一代的年轻漫画家都是玩游戏机、看外国漫画的,比较少关注这个事情。《苹果日报》登出这件事之后,他们很震惊。因为一直有人说《老夫子》是代表香港漫画的,现在告诉年轻人这是抄袭的、不能代表香港漫画,这没有道德,我们不承认。整个漫画界都感觉很震撼。


冯骥才当年的秘书李健新也是天津老漫画的研究者,著有《天津二百年老漫画》。李健新认为:“王家禧一开始在天津的第一工人文化宫搞美术工作,他应该是知道朋弟老夫子的那三个人物,是受到影响的。他在香港画老夫子,我也看了,他的创造性劳动我也很欣赏,包括做动漫这些。他的思维也是开阔的。但是有个问题他应该承认,就是自己在创作老夫子上受了朋弟的影响。他一直不表态,含糊其辞,这就不够仗义,不够光明磊落。不捅破那一层窗户纸,让这事变成了永远的谜。是你的就是你的,这样干吗呢?




时至今日,仍“不便回应”


时代周报记者联系王泽访问已近一个月,其公司给出的回复一直是“没时间”,

而王家禧早已在美国养老,称不便接受采访。

当记者引用媒体报道询问其公司公关人员时,对方回答:“这个新闻已经很久了,我们是不方便回应的。”

记者一再询问有没有公司的官方说法,对方反问:“到底要针对什么澄清,解释什么?”

最终,王泽公司的公关人员正式给出了邮件回复:“对于这陈年旧闻,我方不予回应。



拍卖价:19.04万和23.35万人民币


拍卖价:8.06万人民币


2008年,王家禧的《老夫子》原稿成为苏富比拍卖公司的全球首件漫画拍品

2012年,亦被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


故人已去空留余恨

是非功过自由世人评说

我们尊重抄袭者和被抄袭者的尊严和权利

但是抄袭菌只愿天堂里再没有抄袭



Maurizio Cattelan works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PS.因辛苦码字,本号随时被封

为躲避追杀,赚一笔是一笔

Maurizio Cattelan works


打赏后可添加抄袭君微信:brrrrrra

投稿邮箱:chaoxiart@126.com

声明:图文综合自时代周报、那一座城及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一并致谢,并客观发布。本文不代表“抄袭的艺术”任何观点,转载请务必与后台联系,盗文引起的举报和纠纷与本号无关,看完别忘了四件事:打赏、评论、点赞、转发哟,科科

坚持看完有特么惊喜


抄袭的艺术—————按住才能装逼


作为【抄袭的艺术】第118次推送

抄袭君立志做一个艺术圈维权小王子

只陈述事实,不做商用

我们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有关抄袭、山寨、不要脸的事都可以勾搭过来

我们也改变不了潮水的方向

但抄袭君还是决定和大家一起与这个世界对抗

路很难走,且走且珍惜


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懦弱抄袭会笑

❤㊨㊤角转出让更多人听到艺术的声音


可以点击阅读精彩内容啦啦啦 


基弗不在中国    基弗在伦敦    贝尔德国起诉基弗

基弗伤痛:广州画院女画家揭露跨国诈骗机构

英美顶级美院大PK       艺术家致敬靠谱吗

金陵百家大奖也玩父子情深

中国艺术家,不山寨能死吗?

旅英艺术家剽窃画作扬名海外

一只蝴蝶引发“重庆地下党”抄袭事变

你们也配叫摄影师?你们拍照可是要命啊

湖北美院教授被抄袭:一本画册71幅全部被抄

老司机教你抄袭LOGO的8大法则!

为什么许多抽象画家都在画“僵尸”?

5年内中央美院造型专业的新生将差到无以复加

胡建摄影家协会,别粗来丢人了

有一种骗子,叫书法大师!

中国美术馆收藏抄袭作品?声誉何在?

央美研究生被中国美术馆藏抄袭?当事人来了!

中国影视综艺节目都是如何抄袭作死的!

全国青年雕塑邀请展惊现抄袭

揭底毕加索展,被主办方骂昧良心,到底谁良心坏了?

美院,看看你们的好学生!

因抄袭,南艺校花成笑话!

早期蒙娜丽莎捞金记,还能笑几回?

这恐怕是艺术圈最不走心的抄袭!

诡异房间惊现可疑画作

胆子也忒大了!居然有拍卖公司敢拍山寨的作品!


部分需回复关键词查看


长城  喷粪  物种  生死漂流  论文  美院  F罩杯  王中王

学长  奥迪 莆田  郑州地标   凸凹  祖师爷

导演  百度 大腿  2200万  天使象  照单全收

北服  明星 葫芦娃  苍井空 农妇  美女 帅哥  举报

垃圾袋  抄袭   偷窃   底裤  走神  泼猴  证明你妈

Zara   GOD  音乐盒疯子  引力波   好莱坞  骚扰  天才

致敬  PTW  AV  董小姐  疯子  伯爵  十诫

霍克尼  诗人  阿森  毒瘤  大奖  上瘾  酒店


☟☟啥?贝尔在德国起诉基弗!咱要点脸好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