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自己愿意听,就足够了”|创造天才

溪溪 漂浮便利岛 2022-10-10


她的童年因为背负着父母的乐器梦而显得有些沉重。尽管古筝的世界广阔而美丽,但她仍旧执着地想要学琴。

再后来父亲离世,她也已成人,开始拥有自己的人生,并逐渐领会到那些旋律和文化里所蕴含的更为深远的意义。


创造天才

作者:溪溪


她的童年也许是平凡而又忙碌的,父母的乐器梦,那有一丝闪现而又不够用的天赋,成为了她童年最重的书包。


她三岁就上了古筝的小椅子,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半筝之类的、专门给小朋友的筝可以弹,也没有用小尺寸的筝,她小小的、圆圆的手第一次碰到琴弦,因为不熟悉指甲和琴弦之间的距离,总是弹到板面上,就被弦刮了个生疼。


“爸爸,它声音好大。”


“嗯,我们要弹给全世界听,所以千万不能随便说放弃,也不可以在错误里掉眼泪哦。”


其实击碎小朋友练琴最大的敌人不是懒惰,而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的失败。也许顺了一次就会顺一万次,但在这一次的成功之前,是无数次的失败。


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一样的。


记忆中有关父亲的形象已经没有那么清晰了,只记得他不留胡子,也不太爱笑,原本光鲜气派的生命发生剧变之后,眼睛也不太爱睁开了,总是半眯着看人,以前的那些气派和自信,都好像放回了他的琴盒里——


哦对,父亲也曾跟名师学过琴,他是周遭人都知道的大提琴天才,北京的老师来长沙只收两个徒弟,那么多家学子弟他都没挑,偏偏看上了父亲的天分。


可惜父亲最终还是没有走这条路。


她没有父亲的天分,手指的形状也没办法带她在起跑线上飞起来,无数次的逼迫和失败之下,即便她心里知道古筝冤枉,她还是无法自拔的想逃离。


想逃离什么呢?


大概是逃离每次比赛失利后,父母恼怒又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吧。


连老师都觉得很奇怪,每次比赛,只要父母在,她就稳定翻车,父母不在,她往往能发挥出真实水平,取得还不错的成绩。


直到那年小学五年级,父亲带她在武汉比赛,比完赛后正好有古琴名家的演出,父亲想让她多听,于是便带她去听了。


但苦于没有买到两张票,父亲就坐在剧院门口的公交站等她,春天不算太舒适的倒春寒里,父亲和绵绵细雨话了一夜的往事。


而他的女儿,第一次在听古琴的震撼中,泪流满面。


她不讨厌古筝的,琮琮铮铮的声音也可以如涓涓细流一般温婉动听,古筝的世界对她而言已经很广阔了,但她讨厌的是弹古筝的自己。


那个一直犯错,一直失败的自己。


可不知为什么,她就是执着的觉得,古琴是包容的。她知道白居易的诗里说“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也知道高山流水的故事寻遍千年也不见得再会出现一对伯牙子期。


但,琴,也可以给自己听。小小的她这样执着的认为着。


她去看他们弹琴,仿佛天地间并无他物,安静、坦然,手上仿佛不带一丝力气,声音却是一丝不苟的清澈绵密,他们安静地弹,也需要你安静地听。


是啊,只需要弹就好了,弹得再轻,也会有人在听的。


她不知道自己最后是怎样说服父亲放弃的古筝,但后来伴随着她长大成人的那张琴,是无数个她独自面对失败时,最温柔的伴侣。


那是一张老师的琴,自买来起,就是她在养着,老师待她很好,也让她叫了多年的师父。后来家里最有文化的外公去世前给她留下的小字【慧琬】,那无棱角的美玉,也像极了这张琴。


琴的世界是广阔的,应该说,任何乐器的世界都是广阔的,老师常说,“半曲《平沙》走天下”,一首《平沙落雁》就有六七十种弹法,你的心境,你的体悟,最终都会回归到指尖的轻轻拨动上。


她就这样弹过了五年。


等到家里终于愿意给她购置一张属于自己的琴时,她烧了一炷香,好好的将陪伴了自己这么多年的琴还给老师,可故事如果到这里结束,那大概还是幸福美满的。


在她高考前夜,父亲突然,闭上了他沉重的眼睛。


他不再半眯着看这个他认为辜负了他的世界,不再低沉着声音喊她去练琴,不再一遍又一遍的跟她说着那些属于他的光辉时代,他闭上眼睛了,永远的闭上眼睛了。


家里人害怕影响她的高考,她在医院里见了父亲最后一面,拿上了一把追悼会上的瓜子,那是父亲最爱吃的原味瓜子,她当做护身符一样,独自走向了属于她的战场。


唯一的一次崩溃哭泣,是在医院的厕所里,她拨打了老师的电话,只有哭声,说不出一句话。


人的尊严在死亡面前大概是不值一提的,在数年后,在她深陷在寻找爱的泥潭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她总是后悔没有在父亲的急诊病床前大声地哭出来。


再然后,她逐渐忘记了哭泣时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高考……考得不算好也不算坏吧,她早已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庸,也不希望做个多么出彩的人。


她只是纵容着母亲卖掉了她的琴,那张,和她并不是太熟悉的琴。


家里的钱不够她再继续学了,即便老师还想继续带她,也在她选择了外地的学校后,不得已而作罢。


是啊,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能在有限的精力里,选择尽量适合的人生吧。


她自己抚琴的机会少了,但心里的琴声,却从来也没有离开过。


可能跟学古筝时遇到失败就哭天抢地的那个女孩比,更加安静却壮丽的世界在她的眼中展开了,这个世界上仿佛本来就是没有声音的,可仔细去听,却到处都是美妙动人的声音。


不再有人逼她去做那个一定要在人前出彩的天才,或许本就没有人听也没有关系。


后来她开始给自己赚零花钱,开始忤逆母亲的决定,开始自负盈亏的求学,她确实像父亲说的那样,不轻易放弃每一个爱好,让它们成为她生活里的一部分,认真学,也好好学。


从传统弓道里,她学到了“射之不中,反求诸己”;从茶艺里,她知道了人人皆有学问,勿要好为人师;从香道里,她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专注和冷静。


她在每个遥远而富有底蕴的世界里,探索古人留下的智慧天地,穿过松风微动的山林,找到属于自己的呼吸。


是啊,琴声清澈透亮,心里有什么,其实根本藏不住。


时至今日,她终于能够再去面对这份爱好了。无论怎样都要坚持,这是父亲的教导,也是她愿意奉行一生的信条。


就像那年离开一样,她打算在重新学琴之前,去父亲的坟上看看,也许点上一支自己做的香,也许拿着叶子扫开碍眼的灰尘。


然后对他说上一句,谢谢。也许再为他抚上一曲他生前父女俩都最爱听的《忆故人》,也许她再好好练练《梅花三弄》与山上的风声相和。


她以前从来不觉得严厉的父亲是她学艺道路上的第一个知音,但她相信,愿意听她琴声的人未来还会出现。


她自己愿意听,就足够了。


The End / 字数:2328


后记

唔……很少这样矫情的写跟父亲的故事,大概是因为清明节回不去,所以格外的想要把这些想法倾吐而出吧。


小时候父亲忙碌的时候极少在家,他出事后不再忙碌,整日待在家里,也极少和我说话,我当时中学被家里瞒着不知道变故,只知道敏感的触碰大人的情绪,还任性的索取着家里的东西,满足我那些可能只是无端疯狂花钱的爱好和欲望。


其实母亲觉得我没天赋后早就劝我放弃了,但后来能坚持,那个少说话的父亲,也许在背后出了不少力吧。记忆中的父亲一直是半眯着眼睛的,似乎看谁都是一副看不上的模样,懒懒的好像永远也睡不醒,只有在听到我弹琴的时候,会站在我的房门口认真听。


我叛逆期极其讨厌在父母面前表演,几乎已经到了生理性厌恶的地步,后来也阻止过父亲几次,现在想想,也许挺伤他心的吧。


关于为什么用“她”而不是“我”呢,大概有些事,只是我希望罢了。


人生苦短,只愿我能做好平凡而又坚定的自己。



作者

介绍

作者|溪溪


坐标|湖南株洲


职 业|地下城主


自我介绍|啊,好想要永远活在夏天



如果喜欢这个故事

欢迎评论

也不妨给溪溪一点支持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灿七

排版编辑:Op 灿七

封面:Photo by Alex Blăjan on Unsplash



点一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