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针对家属陪护意义的分析,兼谈如何更好的配合治疗

症状网络 症状网络 Symptoms Network 2022-04-07

先上结论:

在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严重程度,不同自理能力的患者中,家属陪护均有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家属陪护?


家属陪护通常意味着患者与其家属共同生活,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陪伴支持和生活上的护理辅助。


为什么患者需要家属陪护?


主要是因为患者受到症状影响,独立生活的能力相比健康状态下的人较弱,可能不能正常完成工作学习,需要人照顾。同时若有伴有自残自伤甚至自杀倾向,对于患者啊来说,一个人生活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出现情况需要及时被干预,在这种常态下,患者需要被监护,并及时判定是否有住院的需要。另一方面患者需要服药治疗,但可能做不到坚持足量足程服药,没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在这种情况下家属需要负责监督服药。


第三方面是关于医患沟通,患者有时候可能因为情绪波动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在抑郁时容易夸大所面临的困难,在兴奋时会倾向于忽略很多重要信息。这些都是需要一个健康的家属做旁观者才能清晰观察掌握,并在之后传达给医生。


家属陪护的对象是谁?



家属陪护的对象是处在不同治疗阶段的患者,家属陪护不应该仅仅存在于病情不稳定阶段的患者身上,在康复阶段的患者也需要家属陪护。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往往在逐渐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重新进行一些患病前的工作学习任务,在这个恢复社会功能的关键阶段,患者也非常需要家属在心理上和生活上的支持。因此对于患者来说,病情稳定并不是意味着不再需要外界的支持,这与许多人的常识相悖。


家属陪护的内容是什么?


家属陪护通常包括用药监控,陪诊复诊,生活支持,心理支持等等。用药监控和培训复诊是家属陪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前者和患者所需要的足量足程治疗所挂钩,后者能发挥家属的旁观者视角,给医生提供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状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信息。因为对医生来说,对病人的直接观察多局限于晤谈本身,有必要增加来自于和病人相关的他人报告来丰富评定。


家属陪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会有不同难度。在患者状态稳定,自理能力完整时,家属仅仅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患者培养按时定量服药的好习惯,鼓励患者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培养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患者病情不稳定,自理能力较差时,家属陪护可能就会包括很多细碎的,复杂的,困难重重的任务。这样的相处模式对家属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会耗费大量精力,甚至影响到家属的心理状态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家属在陪护的过程中,也不能把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患者身上,同时也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如果患者家属一直处在一种负面消极甚至悲伤绝望的心态中,将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家属陪护的效果,如果家属不能一直保持一个积极但是平和稳定的心理稳定状态,反而是流露出很多对治疗和康复缺乏信心的表现,那可能反过来会对患者的心理平衡造成影响。


同时,如果已经发现家属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那么应该及时和医生沟通寻求建议进行调和。因为医生作为最专业的第三方,一方面接受了大量专业训练,不会轻易陷入到这种情绪当中,如果受到影响,也能很好的觉察到自己的这个倾向,所以能及时调整。另一方面由于接触过很多这样的患者和家属,做了很多观察和思考,因此有非常多的经验和感悟。因此我们可以期待医生在就诊过程中,把这种知识和能量传递到患者和家属身上,起到一个赋能的效果。


当然这样的目标不是两次三次复诊就能达到的,这种能量的支持和传递应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在一个良好的治疗联盟基础上。并且这不是仅仅医生一个方面就能做到的,负责心理治疗的咨询师也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患者的自身努力,家属的陪护,医生的指导,还是咨询师的干预。没有任何一方拥有着万能钥匙。


家属陪护,虽然主导方是患者的家属,但同时患者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患者的配合,家属陪护的难度会非常大,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患者由于病情和各种原因会导致心理状态不稳定,从而拒绝别人的帮助,并将其视为控制欲强和干预个人生活。然而家属陪护,在大部分时候,也是应当尊重患者的个人界限的,在极少数危及生命的时候,家属就应该使用铁腕政策,一切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为首要目标。


但是在对实际状况的判定中,家属和患者常常存在分歧甚至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患者可能由于个人视角狭窄,而看不到自己所处环境的危急,另一方面患者家属又可能刚愎自用,夸大情况,过度焦虑,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侵犯患者的个人空间和自由。处理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还是交给医生加强疾病健康教育,并且以一种权威,但是温和的方式调解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让家属和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进入一种温馨和谐的关系。这样做才能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和康复最有帮助。这一点和上面讲的比较类似,基本道理就是明白自身的局限性。遇事不决找医生,当然也不能期待医生给出完美答案,没有人可以拥有完美答案,但医生可以综合专业知识和大量临床经验,给你提供最有力量的支持。这就是医生能做的。



家属陪护具体要做点什么?


在初期如果有条件的话,与患者同住,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服用。但并不是完全强求,也要尝试沟通。培养患者独立服药的能力,但仍然有必要监控,确保没有疏漏。


通过观察患者的表现,也可以反映出服药状态。很多人会抗拒服药,假装吃了,而且总体情况是很难识破的那种。对待这部分患者更意味着要有耐心平和,鼓励的心态,也有必要联系医生经劝说,很多医生有亲和力同时不缺威信,白大褂不是白穿的。另外如果因为吃药而吵架,可能会让他们更不愿意吃药,要尽量采用和平的沟通方式。


住院100%能解决这个问题。考虑到一部分人对精神科病房的抵触。可以选择综合医院开放病区,起码在监督服药这方面,肯定是够的。


对一些情况严重,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一定要陪住或者住院。对于一些还没有结束学业的患者,家属应当根据现实情况,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并进行讨论之后,对学业作出一些安排,可以请假,可以是长期请假,甚至可以休学,退学。但同时因为疾病复杂的临床特点导致的治疗效果很难预测,通常建议对学业进行一些可逆性调整,称职的好医生通常会考虑到患者本人的意愿。


一切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先,在青少年患者中,有些人以为只有他们在考虑孩子的前途,但事实上患者的治疗转归才真正决定着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的未来。因此我认为患者家属应当尽可能的跳脱出世俗的标准,审视患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然复学还是大多数休学的学生患者家属心之所向,也衍生出了不少商业产品。


积极复诊是指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复诊和医生沟通讨论情况,而这个每一段时间通常指一周或两周,如果大于一个月就不算了。也就是说积极复诊的重点在于频率高,那么积极复诊为何如此重要?


事实上当患者情况并不稳定的时候,积极复诊是患者和家属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无论是情绪波动还是各种副作用,只有医生才有能力处理。反过来,如果在情况不好时拖延复诊,那么可能产生的结果就是患者非常无助的饱受折磨,家属在一旁心焦。得不到及时处理的副作用会逐渐消磨人的意志力,问题得不到解决,服药依从性可能也会跟着下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给人带来持续痛苦。更别提错过治疗的黄金窗口,给疾病慢性化打好了基础。所以积极复诊,加强医患交流在最重要的事情里,可能会冲到至少前三。


家属陪护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家属陪护的核心精神是爱,但可惜大部分家属都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份爱,甚至把这份爱用到一些会伤害患者的事情上。在患者原本已经收到病情折磨的情况下,相当于雪上加霜。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家属想向患者给予帮助和支持,但最后行动上却变成了操纵和控制。这么做会急速恶化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关系,对病情非常不利,甚至最后会转化成为患者对治疗的排斥,不吃药,不看病等等。


于是患者的反应让家属感到更加误解和困扰,无奈之下只能加剧手段和措施,最终陷入恶性循环。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先了解患者的心声和需求,在征求医生建议之后,也向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终双方作为平等的个体进行互动,患者的主观意愿很重要,也许很多时候这种意愿不健康对治疗不利,但是强行压抑和否定患者的想法只会起反作用,这是缺乏对患者最基本的尊重的表现,虽然得了病,但不代表患者就应该受到别人指挥去怎么想去怎么做。有些人以为患者得病以后就不再有资格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大量例子告诉我们,这么对待患者只会遭遇激烈的反抗。


家属陪护

很多家属担心自己的亲人患者在社会上被歧视,

殊不知你的所作所为才是在歧视那个你想保护你想爱的那个人。

因此,对于家属来说,学会如何在陪护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是最困难的课题。


症状网络针对家属陪护意义的分析,兼谈如何更好的配合治疗

作者:胡轩睿

排版:胡轩睿


症状网络 胡轩睿

2021


1.精神科5分钟就诊指

2.以目前的医学科技水平,双相障碍能够被治愈吗?|共读Feedback S1BD-01

3.单身的人和有伴侣的,哪类人群更容易患双相?疾病也歧视单身狗吗?|共读Feedback S1BD-02

4.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认同与病情转归和康复的关系


联合传播伙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