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暑|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雨中看蜡梅

闲云 情系自然
2024-09-06
2024年8月22日——9月6日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表示躲藏、终止。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由于受“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前后。

一候·鹰乃祭鸟

“鹰乃祭鸟”是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入祭而后食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始肃”是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

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的“禾”指的是类农作物的总称,“”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太久闷热的天气了,一些树木已经熬不住了,出现了焦叶现象,每次从蜡梅身边走过,看着它依然郁郁葱葱,没有出现一片黄叶的模样,心里都会暗暗惊喜,同时,很多的疑问也会在脑海中打转?


在我观察的四棵树中,除了香樟是常绿树木之外,蜡梅、构树和楝树都属于落叶树,在这三种树木中,构树最敏感,早早地出现了黄叶,到了这个季节,有些构树,整棵树上几乎有半数叶子已经发黄,仿佛是举着投降的小黄旗,无声地诉说着自己怕冷的体质。


其次是楝树,在小暑节气树冠上曾经出现过一枝黄叶,不过到处暑时我还没有发现第二片黄叶,这就让我觉着楝树的那片黄叶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在和其它小伙伴开着“狼来了”的玩笑,不过没有吓唬成功,其它小伙伴依然淡定地绿意盎然。


再看蜡梅,到了处暑依然没有一片黄叶出现。蜡梅不怕冷,所以对天气转凉并不敏感吗?还是说现在依然闷热的气温迷惑了它?


前天,飘了一场细雨,我走到蜡梅树下,和它一起感受这难得的清凉。雨很小,细细密密地,落下来悄无声息,像春雨润物无声。雨点落在蜡梅叶上,并没有滑落,而且汇聚成大的水珠,停留在叶面上。


蜡梅的叶面有硬毛,摸起来粗拉拉的,吃起来一定也是扎嘴的吧,所以这是蜡梅叶的自我保护措施吗?目的就是告诉吃叶子的虫虫们,这些叶子口感不好,你们就免开尊口啊。


这场细雨,又让我对叶面的毛刺结构有了更多的想象。毛刺形成了阻力,阻挡叶面上小雨的滑落,让雨水在叶面上停留,就像人们在脸上喷雾保湿一样,蜡梅叶也要留住雨水给自己滋养吗?


这不由让我对蜡梅的出生地产生好奇。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植物为了适应当时环境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知道菩提树叶的滴水尖,就像一个导流口,让落在叶面上的雨水快速流走,而龟背竹叶片上的洞洞也有同样的目的,菩提树和龟背竹的原生环境是雨水充裕的地区,快速去掉多余水分是必须,那么蜡梅叶面留住雨水是因为它的原生生境缺水吗?


资料显示,蜡梅的原产地是中国中部的秦岭、武当山一带山地林中,近年来,在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南垭与桃园村交界海拔500多米的红岩岭一带,发现了面积达4000亩的野生蜡梅林。


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不仅是中国四大山脉之一,更是中国气候和生态分界线。既有亚热带气候的温暖湿润,又有暖温带气候的四季分明。在进化理论的强大影响下,适者生存似乎成了颠婆不破的真理。不过有时我会想,到底是秦岭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蜡梅这个物种呢?还是蜡梅对光照和水分较强的适应性让它可以灵活调整自身的生理机制以适应秦岭地区多样的气候类型呢?






往期内容:

冬至|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再识蜡梅

小寒|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今年的蜡梅叶为什么不落?

大寒|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假二叉分枝

立春|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蜡梅花瓣上的油滴和“铁丝线”

雨水|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一朵花能开多久?

惊蛰|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蜡梅有花蜜吗?

春分|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守候

清明|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生生不息

谷雨|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功成弗居的子叶

立夏|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蜡梅叶上皮刺

小满|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花开无香夏蜡梅

芒种|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梅雨天的蜡梅

夏至|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保护

小暑|腊梅-2024观察一棵树:二次芽

大暑|腊梅-2024观察一棵树:偶然

立秋|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浙江蜡梅和食凉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情系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