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机接口”:福兮祸兮?

郭素娇 柴亚星 当代江西 2024-05-12

极具科幻色彩的“脑机接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科技遐想?这一技术的发展又将如何改变人类生活?


1月30日,科技狂人马斯克宣称其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移植实验,移植者目前恢复良好。这表明,脑机接口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技术的快速迭代让更多人拥有了体验科技的机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类利用科技服务生活,许多过去科幻般的畅想如今已逐步成为现实。此番脑机接口取得突破,似乎正在打开一扇科技造福人类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新技术展现出的巨大潜力。
极具科幻色彩的“脑机接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科技遐想?这一技术的发展又将如何改变人类生活?

对很多人来说,“脑机接口”是个新词。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脑机接口”?
简单说,它就是在大脑和外部设备架设“桥梁”,通过复杂算法,对大脑活动信号进行信息采集、分析解码,破解大脑运作模式,再由设备解析反馈转化为行动,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的直接交互性能。
这项技术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建立人与计算机之间快速交流通道,帮助患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帮助失明患者恢复视力,帮助失去肌肉控制能力的瘫痪者利用思维控制辅助设备,帮助中风患者恢复交流能力。
马斯克在一次脑机接口演示中表示:“最终我们将实现人工智能的共生”。被称为“行动力狂人”的马斯克于2019年发布了首款产品,其原理是用激光在头骨上钻孔,再避开大脑血管,将一条线路植入脑中。
实际上,马斯克并非脑机接口领域的先驱。1924年,德国科学家汉斯·伯杰记录了人类的首个脑电图,建立了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这个“脑电图”称得上是最早的“脑机接口”。
从植入电极到尝试控制电极,从视觉应用上的突破到情绪控制上的突破,脑机接口技术一直在进步。
1978年,威廉·多贝利在一位盲人的视觉皮层上植入了68个电极的阵列,与一台摄像机相连通,让患者得以重见光明。2020年底,上海瑞金医院成立“脑机接口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研究小组,希望通过装载“脑起搏器”以打开“体外开关”,让心情得以多云转晴。
2023年5月,全国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取得突破。
人类的一切感觉都依赖于大脑,我们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反应其实都是大脑信号的反馈。依赖大脑功能形成的各类人体机能,在脑机接口的帮助下都将变得更加容易。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脑机接口”的发展,影视作品中“意识上传”的场景有望变成现实,“超级人类”的诞生也可能不再是幻想。这一刻,科技展现了它超乎想象的力量。
脑机接口看起来很玄幻,目标看起来很宏大,似乎人类正在向科幻作品的场景中迈进。
实际上,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人类运用科技治疗疾病的全新尝试,通过脑机接口革新人机交互的大胆创想,可能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里程碑。
从过去到现在,这种对科技的大胆创想一直未曾停止。晋朝文学家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中就曾描写过火星人装备及其离开方式。“身长四尺多,穿着绿色衣服”的火星朋友拽着绳子越飞越高,最后消失于空中,丰富的想象力令人叹服。
东晋王嘉编著的《拾遗记》中描述了一种海螺形潜水艇和一种能燃烧的石头。“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这种石头敲碎后哪怕只是米粒般大小,都具有极强的照明效果。
在乔什·特兰克执导的科幻电影《超能失控》中,三个少年意外发现拥有自由操纵物体的超能力,能够用意念控制物体,用眼睛掀翻远处汽车。电影《黑客帝国》中也有将人的脑部活动完全复刻到系统之中的桥段。
可以说,正是这种科技遐想驱动着人们矢志不渝地探索世界、洞察规律、思考未知,从而在现实与未来之间,找到一条可以跨越的通道。
当前,全世界需要依靠轮椅出行的人超过7500万,对于这些因神经肌肉或脊髓受损而导致肢体瘫痪的人来说,即便是喝口水、吃顿饭都极为困难。脑机接口技术的出现让这一群体“有质量地活着”成为可能。
想象一下,当渐冻症患者通过脑机接口进行打字交流,视觉障碍患者能够摆脱漆黑的世界,残疾患者能轻松控制手机,操纵机械臂。这样的景象对于身体障碍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音。借助科技手段,他们得以重新与美好世界连接的希望。
脑机接口犹如一顶“会魔法的帽子”,帮助我们克服种种天然局限,就像当年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迭代一样,实现人类生理极限的“延伸和解放”。这正是科技的最终旨归。
科技带来的遐想令人振奋,但是任何科技都是把“双刃剑”,脑机接口也不例外。它在安全性、社会伦理等方面的争议从未间断,被称为人类未来的“惊险一跳”。
首先是技术风险。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一旦受损,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而且即便成功植入,也可能面临人体未知的排斥反应。尽管其安全性在动物身上得到了证明,但是人类大脑更为复杂,植入设备依然让我们生畏。
在生命健康风险之外,人们更在意的还有伦理风险。
康德说:要始终把每一个人都当作目的,而不是把他当作一种工具或手段。当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进入我们的大脑,那么我们到底是属于人类还是属于机器,这将是让很多哲学家为之头疼的问题。
此外,隐私安全也不容忽视。脑机接口一旦普及,所获得的将是比大数据更加精准的“人体数据”,被采集解码的人脑信号的隐私安全、个人的情绪是否会被反控制、是否会加剧社会分化等,都将是棘手的现实问题。
但是,“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科技的宗旨在于造福人类。科技的弊端客观存在,我们唯有大胆创造、谨慎驾驭,而不能“因噎废食”。
政府所做的就是控制风险,在最小伤害原则之下,尽其所能地确保技术不会威胁到患者本人的生命健康。目前,国内的监管政策和法规尚未成熟,仍然存在巨大的监管漏洞,需要未雨绸缪,尽早谋划。
就当前技术发展及商业应用而言,“脑机接口”技术的主要问题不是存在风险,而是发展不足。相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在维护生命权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扶持相关技术主体,提高技术水准。
社会公平方面,只有商业化才能让更多人享受脑机接口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百年前坐飞机还是少数人的权力,如今已经惠及大众。
同样的道理,商业化应用必定让技术之光照耀普罗大众。而政府和企业的使命,则是加速这个过程。至于其中的问题,不应成为阻碍科技车轮向前的“绊脚石”,毕竟矛盾还是要靠发展去解决。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马车和火车尚能一较高下,后来随着技术的改进,马车被火车远远甩开,于是淹没在时代的尘埃中。“脑机接口”同样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的“火车”必将带着人类冲破历史局限,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别让“疖子”长成“疮”
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
“指尖减负”营造“指上”清风
伟大历史事件的时代表达
100万捐款背后的分量

灯彩里的婺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