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说课堂中的学法指导艺术

种豆南山下 祖庆说 2021-10-24

张祖庆老师课堂中的学法指导艺术

廖从城

学法指导是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它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渗透、指导、训练,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动地运用于自已的学习实践,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行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从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是师生情知互动的动态运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实施教法,学生体验学法。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交融过程,研究教学过程就必须在研究教法的同时下大力研究学法。从教学任务看,学法指导是各学科重要的教学任务,各学科教学大纲规定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此外,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疗法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素质的形成看,知识和教育的影响必须经过内化才能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学生运用学法的过程正是其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说学法指导是加速学生内化的有效凭借。
古人早就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做事目的,捕鱼是做事的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而语文学习同样如此,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灌输式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具有更长远的意义。如何运用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如何将课堂上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课外,张祖庆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学法指导极具可行性、实效性、指导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会给一线教师带来许多启发和思考。

一、教给方法,实践运用


在面对一篇刚接触的课文时,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学习的时候,张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明晰了学习的方法,便会认认真真地开展学习活动。
例一:师:好,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
(出示)学习建议:1. 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2. 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例二: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自己喜欢的文章——
(出示)重读小贴士:1. 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 在最有意思的地方简单批注。3. 在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说明:选择相同文章的同学,就近组成新的学习小组。学生静静地默读,读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正在重读的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指导,重点渗透:把握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想想,主要人物有谁,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再用自己的话串起来,就能说清写人记事的主要内容)(摘自《跟祖父学诗》群文教学实录)
例一是学生上课之初,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第一次快速默读应该怎样读,重点关注什么地方,张老师给了两条“学习建议”,明确指向“跳读、扫读”,明晰学习方法是“找重点段,画关键词并思考”。这样先给学生学习方法,并马上运用实践起来,学生能快速地理解课文,圈出关键的词语。例二是阅读三篇文章,张老师明确告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再进行主要内容的梳理,学会批注和质疑。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读书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批注和质疑。张老师通过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读文章、抓关键信息、学会批注等方法,并及时进行实践。



二、体验发现,总结提炼


张老师在课上会让学生充分地去发现,去探究课文的奥秘以后,在学生的理解之上,再总结提炼出学法。张老师在《张祖庆讲语文》中这样说道:“过去我们说教师的职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我们更倡导‘授人以鱼,不若带至渔场,让孩子们自己捕鱼’”。他还这样说:“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互相激发。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理应给学生大块的时间,允许对课文质疑问难,允许其表达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感悟。”而张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正是如此,充分给孩子去阅读,去发现,再从教师的角度去提炼和总结,梳理和归纳,从而让学生清晰地掌握。
例一:师: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生: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全班学生陆续圈出“样样都有”,纷纷举手)
师:(板书:样样都有)既然“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生圈出“蝴蝶、蜻蜓、蚂蚱、蜜蜂、花”等词语)
师:细读第一自然段,品味语言,关注词语,想一想,它们和写花有关系吗?(课件中圈出“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
生:“带着金粉”就是表示带着花粉;“胖乎乎,圆滚滚”是写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小毛球”说明了它采了很多蜜,很胖。师:理解得真好!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侧面描写。(课件出示“侧面描写”的字样)(摘自《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例二:(课中,老师让学生们充分体会了故事的开头、中间、结尾的妙处)师:小村庄的故事,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如果让你用句简洁的话概括的话,是什么导致了天灾?
生:过度开发
师:如果是一个词语呢?
生:贪婪!
师:你把这个词语写在黑板的中间。(生板书)
生:我觉得是人祸引起的天灾,如果他们不经常砍树的话,即使下大雨树也会把水挡住的。如果他们没砍树的话,他们仍会过得很快乐,就像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的那样美丽。
师:说得真好!人祸引起的天灾,归根在于人祸。小村庄的故事虽然学完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永远的。
师:你们刚才讲的这些,作者懂不懂?
生:懂
师:那他为什么不在结尾写出来?
生:他想让我们自己动脑筋,自己去思考。
师:对,好的故事是不断地留给大家回味的,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师:(总结)你看,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开头平静地叙述,巧妙地为故事埋下伏笔,中间一步一步把变化写清楚,把自己的感情藏在文字里边;结尾戛然而止,留有余味,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故事中藏着的道理。好的故事,就是这样巧妙地把感情、道理藏在文字中。以后我们去读故事的时候,要去关注故事是怎么写的,这个故事好在哪里?里边藏着些什么?如果你学会了这些,也就读懂了故事。(摘自《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
例一中,张老师设置问题:写蝴蝶,写蜻蜓,写蜜蜂和写花有关系吗?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思考,得出是“有关系”的。这时,张老师再适时点明,这就是“侧面描写”的写法。例二中,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个精彩的故事,那么读故事,应该怎么读?张老师带着学生体会了故事的开头的伏笔,叙述时把感情藏在文字里边,结尾是留有余味,充分感受这个小故事以后,张老师进行了一段总结和提炼。孩子们自己在文字中“捕鱼”,而张老师让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之后,再总结提炼学法,学生能及时巩固和运用,学生即获得了“捕鱼”的方法。课堂上,学习真正在发生,能真正看见学生的生长。


三、互动渗透,适时而教


张老师常常会在和学生的互动中点拨学法。这种学法指导是没有预设的,根据学生现场的生成来指导,适时而教。这也充分体现了张老师一直以来的“以生为本”的学生观。他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报春使者”,要做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教师千万不要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星光四射。学生的光芒四射,才是课堂最应该追求的。”(摘自《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张老师说:“我们看一节语文课是否以生为本,最重要的是,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真正为学生着想,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如果需要老师教的地方,老师自然是不能缺位的。
例一:师: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阅读,就是发现。
师: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
生: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
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
生:两篇小说都是关于爱的。……
生: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
师:这个很有意思。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生答不上来)
师: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生继续思考、讨论,过程略)
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摘自《一件运动衫》小小说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在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时,学生只能发现故事的结尾是出乎意料的,为什么是出乎意料的?学生不知道。张老师依据学情,顺势而导,聚焦结尾,带学生探究结尾。最后,孩子们明白,小小说的结尾特点——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学法指导,展现了张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样的学法指导,是真正抓住了学生的生长点,伸展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学法指导,是真正的“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有机统一。


四、思考


看完张老师的课,张老师的学法指导有三个特点:
其一,重视学法指导,每节课都有。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他始终不忘学生的“学”。教学环节的设计,阅读话题的提出,课堂语言的引导,皆以学生的“学”为准。近年来,张老师的课堂越来越朴素,简约但不简单,“真”,成了他对一节课是否真正值得学习的新标准——
学生是否真正在思考、真正在主动学习语文?
教师是否真正在思考、教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课堂是不是真的让每个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学语文?
精彩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还是教师唤醒学生,让每个学生真的走向了精彩?
每一次的学法指导,都是为了学生的真正成长。
其二,以课文为例,学法指导指向课外及终身学习能力。张老师的学法指导,绝不是为了教课文而教课文。每一次的学法指导,都指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如上文举例的“捕捉关键信息”,如阅读文章的批注、质疑的方法,如读故事、写故事的方法,是“以一当十”的学法指导。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孩子都能将这些学到的方法实践到生活中,受益终身。
其三,学法指导涉及面广泛。纵观张老师的课堂,学法指导涉及语文学习方方面面。有词语的运用和理解、有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写作背后的秘密、有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还有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许多方法:如何读一本小小说(以《一件运动衫》群文教学为例)如何读一篇长篇小说(以《灵犬莱西》为例)如何读成长小说(以《草房子》为例)如何读图画书?(以《神奇飞书》为例)……
张老师在学法指导上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老师认真研究,并在实践去运用。张老师的教学智慧,让我深深叹服。张老师的教学实践于我来说就是一座开采不尽的宝藏,感谢张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方法,我的水平有限,只能写出一些肤浅的思考,未能展现张老师教学艺术的精髓。多看张老师的课,多读张老师的书,持续地阅读,专注地学习,也许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向张老师学习。

作者简介

廖从城,女,27岁,网名“虫虫”,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第四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从教4年,曾获得武侯区青年教师整本书阅读赛课特等奖,天府新区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成都市二等奖。2020年3月参加谷里书院“卓越语文教师研修班”,开始尝试写作,开个人公众号:虫儿飞飞啊。


—END—

编辑 | 芋圆    审核 | 卓雅

● 华为“天才少年”201万年薪刷屏:二本学生突围,到底有多难? 《小语》头条 | 闫学:高阶阅读能力落地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张祖庆: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写作高手

步骤   成为谷里会员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谷里书生中心—邀请好友——图文邀请卡——生成自己的专属海报——长按图片保存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