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达到目标的方法,简直是人生的作弊器呀!

晨宁Chenning 晨宁的 2022-07-20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在愿望清单上写下“跑半马”,最近很有满足感地实现了。我在上周的文章里写到接下来我还要去参加八个比赛,一次志愿者活动,从而能稳拿2020年纽约全程马拉松的资格。


这就是我的性格啊,一直不停地给自己竖起小旗帜,靠着执念让愿望成真。


戳旧文👉《跑马感悟 | 兴趣的养成就是要做好规律、低刺激、有点难度的小事》


最近,我在后台收到不少关于自己和孩子的习惯兴趣养成,制定计划方面的问题。为了给大家更细致地讲解我的做法和思路,我打算多盖几层楼讲个透彻,会聊到怎么设定目标,怎么给自己和孩子制定某个计划。如果有什么后续问题,请留言告诉我哈!


目标设定有这三步:


1/ 设定目标前要考虑的

2/ 设定目标和拆解目标

3/ 执行计划



1/ 设定目标前要考虑的


人,是有很多执念的物种,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年初的时候都会给自己列愿望清单,这里面有很多只需要规律做就能达到的小愿望例如“每天读书记下五个可以分享的点子”,也有一些遥不可及的大愿望例如跑半马。


以我的性格,一旦有愿望,就会用执念去驱使自己达到愿望,而这种执念就是不断地跟自己的弱点对话,怎么能思考地完善、深入且不偏执,怎么能超越本能去走出舒适圈,怎么能停下和时间赛跑的脚步去花时间反思总结。


每当说到设定目标,每个人眼睛里都会有炯炯有神斗志昂昂的光,但如果你有经历过枯燥的过程,就会知道,光凭一腔热血是思考的浅薄,因为目标实现的过程都是困难重重,枯燥无聊,甚至短期毫无进展的。



辞职当全职妈妈,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我知道,一旦离开职场多年,从前的履历都会付诸东流,自由会被限制,过于沉溺还会停止成长,但学习和职场经历在告诉我,职场不是唯一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在任何领域只有持续不断输入和输出都可以铸成成长;我也知道,当全职妈妈就是重体力和脑力活儿,孩子对母亲的过分需求就是甜蜜的负担,然而一旦把时间的维度拉长,我会收获孩子对我巨大的信任和依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需要孩子会比他们需要我多得多。


有了这些思考,又出于我事无巨细又对外人信任度有限的性格,和家里没有老人和外援的情况,我选择辞职。


全职妈妈是无绩效考核的,更不能用孩子的成就来衡量努力,但一旦把“妈妈”当成职业,就需要认真对待,即便养育过程比惊喜更惊喜,比惊吓更惊吓,这份工作依旧需要充满专业、热情和努力。


我从来没有一刻想要重回职场,因为当个称职的全职妈妈是我主动选择,符合预期,并需要我为之努力的目标。如今,我有一个良性循环的小副业,还经营着这个公号,这些给我带来的,都是更有弹性和话语权的生活。




选择目标,不光要认识到能获得什么,还要认识到为了获得,你能接受生活方式有什么改变?你愿意放弃什么?为此采取哪些权宜之计?


去计算一下“失”,再去考虑“得”值得不值得。


有了这样的思路,才是设定目标的第一步。一旦有了这些思考,做出的决定才接近真实的自己,真实的世界,日后也能为选择负责。



2/ 设定目标和拆解目标


当了解“得失”之后依然坚持目标,那就可以聊聊怎么设定目标了。


我发现,一套有规划的方案是可以提供长期持久动力的,与此同时,也能消除心中“难以实现”的不美好体验。


这是曾经在工作时给项目设定目标时用的SMART原则,这个原则很精准地解释了“目标怎么设定?怎么能坚持执行下去?”,我用自己的实践来举个例子:


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

(S=明确的,M=可量化的,A=可实现的,R=相关联的,T=有时效的)


在今年初,我设定的目标是:


  • 2019/05跑半程马拉松,训练长跑从5公里起跳,每周追加2-3公里,要在三个月内能够持续跑22公里


Specific=精确的:精确的表达可以缩小目标和执行计划之间的距离,“什么时候”、“在哪里”、“怎么样”的目标更能传递需要干什么,好比说“我要开始长跑”就是个模棱两可、做了也无法衡量的目标,而“我要开始长跑,从3公里开始,每周追加2-3公里“听上去是不是更想付出行动?


Measureable=可量化的:人都是喜欢反馈的,而正面反馈是我们可以持续激励自己达到目标的外驱力。上面的那句话,“每周追加2-3公里”就是量化的元素,无论是我用运动软件打卡,还是用在日历上划掉清单的方式,都能很轻易地了解到自己有没有在路上,有没有进步,有没有达到当前的小目标?


Achievable=可实现的:这一点能决定着我是否愿意清晨穿上跑鞋出门跑步,我对顶多跑过5公里的能力是很了解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预期给自己最多能再跑3公里,最少能再跑2公里。是的,我希望能跑得更多,但是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过于好高骛远就会不但会受伤,更会打击跑步的积极性。


Realistic=相关联的:在训练半马之前,我本身就有每天跑步的习惯,那么每周能追加2-3公里看上去就是紧密相关的了,这个目标和我已经有的习惯关联,那么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


Timely=有时效的:把长期目标分解成几个短期小目标,再计划好完成的时间点,这里“每周追加2-3公里”的时效就是每周,”在三个月内能够持续跑22公里“的”三个月“就是最后期限。



当有了这样的参考依据,我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就能很清晰地概括出来了:


  1. 长期目标:三个月内跑半程马拉松;

  2. 短期目标:每周追加2-3公里的路程,每天饮食限制在蛋白质、蔬果和谷物粗粮,每天10分钟肌肉力量训练,熟练跑前热身、跑后拉伸、按摩的动作;

  3. 规划行动:每天早上6:30起床去跑步,一周休息两天


接下来就是如何执行了。



3/ 执行计划


当专注于眼前的重复、规律、低刺激的短期目标之后,就可以把长期目标忘掉了,接下来,执行力就至关重要。


但是,足够的热爱和内驱力就够了吗?一旦激情被刻意练习消磨,人总是会有畏难的情绪,那长久的执行力从何而来?


有条件刺激的环境

是能促使人下意识地重复不断地去执行这件事情。


对于跑步,我给自己设定的刺激点是,每天震动闹钟一响就起来穿上健身衣,这样的触发点让我能飞奔出门跑步。这一切,不仅仅发生是在天气好的时候,更多的,还在下雪的冬天,花粉漫天飞的春天;不仅仅局限于有动力的时候,更多的,还在自己想“丧”的时候。



从行为心理学的“选择架构”来说,能坚持下来并不是因为我自律,而是环境的设置让我有了条件反射式的习惯,是准备好的环境为我做出了最好的决定。


而反过来想想,如果我把手机当成闹钟,那么有拖延症的我就会在被窝里先刷手机;如果起床先吃早餐而不是马上换上健身衣,那么想跑步的欲望就会降低很多;如果我错过了早上跑步的时间,那么一天中就要挤压其他的时间用来跑步。


要达到什么长期目标,环境里的影响因素是继内驱力之后又一个决定因素。有准备的环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人是可以在其中改善行为和习惯的。


与其去顺应环境,不如去改善环境,去发现那些条件反射式的刺激点,为自己搭建“选择架构”,从而能更好地选择。


用可量化的标准让自己看到进步

无论任何的好习惯,长久坚持下来都是可以看到升级般的进步的,例如跑步每次打卡距离都更长一些,多巴胺让我更幸福一点,每天读书摘出五个能立刻实践或分享的点子,每次力量训练之后肌肉都会酸疼,坚持写作看到公号的框架越来越完善。


这些正面反馈都是让自己继续坚持的动力,同时,我也能很轻易地了解到自己有没有在努力的路上,有没有进步,有没有达到当前的小目标,可以怎么调整计划。


《习惯的力量》的奖励回路:环境暗示-习惯-正面奖励


想培养任何的习惯,逻辑线就是从环境的设置,到规律重复,最后因正面回馈而周而复始。在这个闭环里,人就知道怎么去应对困难、激励自己,如何养成成长型思维。


任何的习惯并不是说一定要将它坚持到底,不达目标不罢休。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多了一种思维方式,如何能保持持久的兴趣?再从中体会到把外驱力转变为内驱力。


晨宁 2019年5月 于纽约 



相关推文:


近期推文:


👩🏻文章关键词搜索方式👩🏻

1/点击右上方小白人进入公号主页

2/滑到底点击“全部消息“

3/最上面出现搜索栏

4/输入你想搜索的东西





「 这里都是晨宁的文字和照片,我们住在纽约,有一个北欧/中国文化融合的家庭,哥哥Siggi(5岁)/弟弟Magnus(3岁)。在这里,有从0岁起的早教游戏和陪玩经历(覆盖语言、认知、社交情感、精细运动、大运动),蒙特梭利家庭环境的落地方法,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亲历体会,还有育儿育己的自我成长。」





微博:@儿戏国

微信公众号:儿戏国

亲子生活,会有另外一种可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