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方债,等不来的发行高峰

刘郁 郁言债市 2022-06-26










郁言债市数据平台

https://www.yuyanzhaishi.com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地方债发行进度为近三年最慢。2021 年 1-5 月国债净发行占中央赤字的比例仅 10.2%,地方新增一般债/地方赤字、地方新增专项债/新增专项债限额的比例分别为 44.2%和 15.4%,低于 2019 和 2020 年同期的比例。相对于国债和地方债一般债,今年 1-5 月地方债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与往年同期的差距更大。


地方债相关政策,可能是地方债发行较慢的重要原因。主要是三个角度:第一,政策要求合理选择发行窗口,适度均衡发债节奏。第二,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行穿透式监管。第三,严格落实项目收支平衡有关要求。穿透式监管和项目收支平衡要求,可能使得地方政府重新评估部分专项债项目是否达到监管要求。


地方债计划发行被推迟,有两个特征:第一,计划被推迟的,以中西部省份为主。第二,5 月推迟以地方专项债为主,4 月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基本各半。


地方债后续发行展望:三季度地方债供给压力较大。中性假设下,按照4-5 月情况线性外推,6 月地方债发行规模预计在 6000-7000 亿元。其中新增地方债在 5000 亿元左右。从适度均衡发债节奏的角度出发,7-9 月每月新增地方债发行金额在 7800 亿元左右,因而三季度可能是地方债供给高峰。


从对当前市场的影响来看,今年的利率行情被供给延后扭曲。6 月的供给压力整体仍偏小,市场“资产荒”的情况可能短时得不到缓解,利率债在配置压力的推动下,仍有下行空间,或者调整压力不大。不过在 8-9 月净供给逐步放量之时(7 月国债到期达到 7750 亿元,净供给可能仍不大),利率调整压力可能变大。


核心假设风险。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备注:本报告的国债、地方债数据来自于Wind、中国债券信息网。



截止5月25日,5月地方债发行披露至5月31日,5月合计发行规模8753.43亿元(含5月26日至31日已披露的待发行规模),较4月的7758.23亿元多出约1000亿元。5月地方债发行有所加速,但并没有出现类似2020年5月的发行高峰,如何理解?后续地方债发行会加速吗?



1


地方债发行进度为近三年最慢



2021年1-5月地方债和国债发行进度,不仅落后于2019年同期,也明显落后于受到疫情影响的2020年同期。中央赤字主要以发行国债进行融资,地方债赤字主要以发行地方一般债进行融资,地方专项债新增限额则对应发行地方专项债进行融资。以1-5月国债净发行/中央赤字、地方新增一般债/地方赤字、地方新增专项债/新增专项债限额三个比值来看,2021年1-5月国债净发行占中央赤字的比例仅10.2%,地方新增一般债/地方赤字、地方新增专项债/新增专项债限额的比例分别为44.2%和15.4%,低于2019和2020年同期的比例。相对于国债和地方债一般债,今年1-5月地方债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与往年同期的差距更大。



从周度发行量来看,新增地方债发行仅5月24-28日一周出现加速迹象。4月和5月新增地方债发行量较大的五周,有四个周度发行总额均没有超过1500亿元,仅5月24-28日一周新增债发行达到1984亿元,出现加速迹象。不过6月是否会延续加速状态,还难以确定。




2


从地方债相关政策看发行较慢的原因



地方债相关政策,可能是地方债发行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以下几个角度:


第一,政策要求合理选择发行窗口,适度均衡发债节奏。2020年1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提到“合理选择发行窗口,适度均衡发债节奏”,财政部长刘昆2021年5月6日发表于经济日报的《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税体制》,再次提到“合理把握债券发行节奏”。这种政策的变化,意味着以往年份政府债集中于数个月内发行的模式,可能在今年难再现。


财政部均衡发债节奏,表现为地方债和国债发行节奏的平衡,5月多只国债发行规模,相对4月同期限发行规模明显缩减,可能是在为地方债发行“让路”。



第二,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行穿透式监管。2021年4月21日,财政部介绍2021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提到“加强专项债券管理,基于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实行穿透式监管”。2020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财预〔2020〕94 号中提到,“要依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


除了专项债开始推行穿透式监管,地方隐性债务也实施穿透式监管。财政部长刘昆2021年5月6日发表于经济日报的《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税体制》,提到“强化与金融系统协同配合,对隐性债务实行穿透式监管”。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同,财政部门可以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监控隐性债务。


第三,严格落实项目收支平衡有关要求。2020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地方财政部门应当严格专项债券项目合规性审核和风险把控,加强对拟发债项目的评估,切实保障项目质量,严格落实收支平衡有关要求”。根据中国国债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在专项债实际操作中,较多项目存在项目收益测算依据不足、专项收入预测过于乐观等问题。尤其是部分咨询机构采用“技术手段”做高专项收入。例如测算项目收益时只测算收入,不测算成本;为收益不足的项目虚增收入;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虚创收益,编制项目收益来源等。


针对这种问题,《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应当勤勉尽责,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出具专项债券法律意见书和财务评估报告,对所依据的文件资料内容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对出具评估意见的准确性负责”。


穿透式监管和项目收支平衡要求,可能使得地方政府重新评估部分专项债项目是否达到监管要求。这一点可能表现为地方债发行计划安排,落后于往年的发行进度。




3


哪些省计划发行被推迟?中西部省份为主



地方债计划发行被推迟,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计划被推迟的,以中西部省份为主。今年公布4月地方债发行计划的省份(省、直辖市、自治区,简称省份)和计划单列市中,且推迟发行的,除了浙江之外,其他均为中西部省份。中西部省份推迟地方债发行金额占推迟总金额的比例为77.9%。公布5月计划且推迟发行的省份,除了福建和山东,其他均为中西部省份。中西部省份推迟地方债发行金额占推迟总金额的比例为73.2%。


第二,5月推迟以地方专项债为主,4月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基本各半。5月推迟的地方专项债,占5月地方债推迟总金额的比例高达76.3%,地方一般债占比15.9%,再融资债占比7.8%。而4月,推迟的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占地方债推迟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51.7%和45.7%。





4


地方债后续发行展望:

三季度地方债供给压力较大



总结来看,当前的发行推迟可能主要源于项目要求高。2月初时,财政部办公厅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梳理2021年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要求省级财政和发改部门于2月21日前上报专项债相关项目的填报信息。因而年内专项债对应的项目,各地已提前梳理上报。部分省推迟发行计划,问题可能在于专项债相关项目未达到收支平衡、穿透式监管等要求,如往年存在以土地出让收益为主的项目,在稳增长压力较小的背景下,这类项目推进的必要性较低。梳理通知中提到“项目具备的条件,必须是经济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群众期盼、早晚要干的政府投资项目。必须是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不过从实际发行情况来看,4月推迟发行的省份,在5月也基本完成发行,说明当前的推迟,仍然会在后续补上,因而更多是发行节奏的延后,而不是不发。例如4月推迟发行的广西和吉林等,相应额度在5月基本发行完毕。并且,地方债发行额度下发后,这些额度已经被分派到了各区县,成为各区县全年的任务目标,大概率会匹配项目完成。往后看,当前偏慢的发行节奏,在后续可能逐步放量。


6月已披露的地方债发行计划为5699亿元,不仅小于5月的计划发行规模8184亿元,也小于5月的实际发行规模8753亿元。如5月推迟发行的2941亿元地方债,集中安排在6月发行,且6月发行计划不推迟,再加上未披露计划的部分省份也会发行一定规模的地方债(5月约2522亿),可能推升6月地方债发行总规模超过5月的水平。不过这种情景发生的概率可能相对较小。


中性假设下,按照4-5月情况线性外推,4-5月地方债实际发行金额较不完全披露的计划发行金额,分别高出1390亿元、570亿元,6月地方债发行规模预计在6000-7000亿元。其中新增地方债在5000亿元左右,加上1-5月发行的新增地方债9251亿元,这意味着提前下达的5880亿元一般债和1.77万亿元专项债,可能难以在6月发行完毕。



预计三季度是地方债供给高峰。3-5月地方新增债分别发行250亿元、3399亿元、5601亿元(不含214亿元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还剩余2021新增地方债限额35449亿元。从适度均衡发债节奏的角度出发,如6月地方新增债发行5000亿元左右,假设四季度剩余新增债15%额度待发,则7-9月每月新增地方债发行金额在7800亿元左右。因而三季度可能是地方债供给高峰。


根据地方债净发行预测规模,参考5月国债为地方债发行“让路”,国债发行避开地方债发行高峰,以及参考2020年各月国债净发行规模,预计国债供给高峰出现在四季度。而7月国债到期量较大,从净融资角度出发,7月国债发行规模可能较大。


综合来看,从国债和地方债净发行加总规模来看,8-9月可能是年内的高点,对应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缴款规模较大。




5


地方债发行较慢,如何影响债市



地方债发行进度较慢,给债市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


一是流动性渠道。地方债发行,对应形成财政存款进入国库,银行超额准备金或库存现金减少。地方债发行较慢,金融系统中长期限资金相对充裕,央行无需投放大量短期限的逆回购对冲地方债发行,是4-5月流动性得以维持宽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银行负债渠道。地方债发行,银行资产端持有地方债增加,但对应形成的财政存款进入国库,体现在央行负债端,而非银行负债端。因而地方债发行,往往对应银行负债端压力有所上升。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较慢,相应地,银行负债端压力也较小。


三是资产配置渠道。地方债发行后,银行等机构买入,相应挤出其他利率债等固收类资产的配置需求。而且部分银行出于负债等因素考虑,还可能在二级市场出售地方债,使得供给压力从债券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传导。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较慢,利率债供给压力给债券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也相应较小。


此外,地方债支出形成基建投资,支撑经济,也给债市带来间接影响。不过近几年,除疫情期间及其导致的基数效应以外,基建投资波动幅度较小,这一渠道对债市的影响也相对不明显。


因而债市出现“资产荒”的讨论,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地方债供给不足,今年的利率行情被供给延后扭曲。6月的供给压力整体仍偏小,市场“资产荒”的情况可能短时得不到缓解,利率债在配置压力的推动下,仍有下行空间,或者调整压力不大。不过在8-9月净供给逐步放量之时(7月国债到期达到7750亿元,净供给可能仍不大),利率债面临的环境,与4-5月面临的情况可能出现较大反差,利率调整压力可能变大。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债市周思录系列

之一:《杠杆低、久期短,利率能下否?》

之二:《10Y美债又上1.6%,外资会从债市流出吗?

之三:《4月债市怎么看?怎么配?》

之四:《国企债务风险演化路径猜想》

之五:《“资产慌”与“资产荒”》

之六:《2016-2021,山西煤企债的轮回》

之七:《地方债发行高峰,央行怎么对冲?》

之八:《税期流动性意外宽松,能否延续?》

之九:《这一轮城投政策收紧不一样》



   

已外发报告标题《债市周思录之十:地方债,等不来的发行高峰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5月26日

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