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口意外放缓,对债市影响暂有限

刘郁 金川 瑞鸿 郁言债市 2023-11-08



据海关总署,10月我国美元计价出口同比-6.4%,低于市场预期的-3.1%,前值-6.2%;进口同比3.0%,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4.3%,结束了连续7个月的同比负增长,前值-7.3%。

10月出口环比弱于季节性规律,11-12月仍有同比低基数优势。从环比角度看,由于10月受到假期因素扰动,出口规模往往低于9月。不过从季节性的环比降幅来看,2023年10月出口规模环比-8.1%,降幅远高于2018-2022年五年同期平均值-3.5%,反映当前外需仍偏弱。同比方面,与10月相似,接下来11-12月的出口基数依旧在3000亿美元以下,叠加11月的感恩节以及12月圣诞节等假日因素,海外需求往往能够迎来一轮短期提振,有利于年末两月的出口修复。


分地区看,近两月对欧、美、东盟等地的出口数据尚未出现显著反转,对日、韩出口的拖累效应则加剧。拆分来看,对欧洲出口拖累整体出口由9月1.7pct增至10月1.9pct;对美国、东盟出口的拖累效应则略微收窄,不过10月仍为1.3pct、2.5pct(9月分别为1.5pct、2.6pct);日本、韩国的同比拖累效应则由0.3pct、0.3pct增至0.6pct、0.8pct。同比拉动方面,尽管对俄出口的拉动效应由9月0.5pct小幅降至10月0.4pct,其仍是当前出口同比拉动相对较大的分项。

分品类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钢材出口再度转弱,同比拖累分别为4.0、2.5、0.5、0.2pct(9月分别为3.6、2.3、0.4、0.1pct)。机电产品各细分项差异较大,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的拖累效果较强,分别为1.3pct、0.7pct(9月分别为0.7pct、0.2pct);手机以及汽车则是重要的拉动分项,同比贡献均达到1.1pct,较9月的-0.4pct、0.9pct存在明显提升。

韩国及越南出口同比均已回正,美国去库进程存在分化。10月韩国出口同比5.5%,数据连续三个月回暖,结束了连续十二个月的同比负增长;越南出口同比6.7%(9月为4.9%),在9月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同比负增长后,已实现连续两个月的同比正增,且增幅扩大。美国方面,批发商库存规模由2022年11月9236亿美元高点降至2023年8月的9002亿美元,去库正在进行中;制造商库存规模自2022年5月以来持稳于8500亿美元上下;零售商库存规模则仍在上行。

从大宗商品价格-全球贸易跟踪框架来看,10月商品指数进入区间震荡,受到美元仍处强势期因素的干扰,短期内商品价格或难大幅上行,在美债市场形成一致降息预期以前,价格可能难以对出口形成较强的支撑作用。观察中国出口价格总指数同比数据,今年3-4月价格一度对出口形成正向支撑,但是自5月开始,价格指数同比快速转负,9月为-7.9%(8月为-8.6%),拖累效应仍较明显。

8-9月进口连续两月环比正增长,10月同受季节性影响,进口环比小幅下降1.4%,但降幅远小于季节性水平(2018年至2022年五年同期环比均值为-8.7%)。拆分10月进口数据,铁矿砂、铜矿砂、生铜等建设用料依旧是重要拉动分项(10月分别为1.0pct、0.6pct、0.4pct),反映8月以来的财政发力初显成效,内需逐步改善。此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同样是我国10月进口的重要品类,同比拉动分别由9月的-4.0pct、-3.2pct回升至0.1pct、0.6pct;在地缘政治冲突的背景下,原油进口由9月的无拉动作用提升至10月1.2pct的同比拉动。


经济处于结构性复苏过程,短期内债市关注政府债供给压力、资金面和政策。10月出口增速放缓,显示外需修复尚不稳固,海外经济周期尚未建立明确的上行趋势;而进口反映内需边际改善,主要是前期国内政策发力效果显现。短期内,经济基本面可能并非债市的主要关注点,从债市收益率的单日变化来看,11月7日出口数据出炉后,10年期国债小幅上行约1bp,1年期国债上行约2bp,债市定价的重心或多落在对短期资金面的预期及判断上,11-12月债券市场可能主要关注政府债供给压力、资金面以及明年政策基调。在此背景下,长端利率或呈区间震荡;短端可逢高左侧配置,博弈货币宽松加码。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加息路径按照点阵图进行,但假如其通胀等数据持续超预期,货币政策节奏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对全球贸易数据产生扰动。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进出口数据解读系列:
2023年9月:进出口回暖,内外需边际改善2023年7月:进出口均放缓,外需未到拐点2023年6月:出口再放缓,外需在筑底
2023年5月:出口也环比放缓2023年4月:出口韧性,价格支撑2023年3月:出口大增,知与未知



   
已外发报告标题出口意外放缓,对债市影响暂有限》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11月8日

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联系人:

谢瑞鸿,SAC 执证号:S0260123020033,邮箱:xieruihong@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