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冰淇淋明星公司Halo Top被收购,瑞幸将自建NFC果汁工厂,有多家植物基创业公司获投 | FoodPlus Weekly

袁一鸣Sean FoodPlusHub 2022-01-20



这是FoodPlus推出的第102篇Weekly·周报


声明:本文为FoodPlu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Weekly·周报』Weekly从侧重资讯的分析改版到了侧重资讯的丰富程度,我们会收集并盘点过去一周食品消费品行业最值得关注的资讯。


大事件&风向标

增长迅速的健康冰淇淋创业公司Halo Top被美国第二大冰淇淋公司Wells收购

撰文:Molly,编辑:Sean

信息来源:FoodDive,FoodBev,Halo Top官网


据FoodDive近日报道,美国冰淇淋巨头Wells将于今年9月完成对冰淇淋创业公司Halo Top的收购,具体交易金额未披露。

 

Wells成立于1913年,目前是美国第二大冰淇淋制造商(仅次于联合利华),拥有五个工厂;旗下有Blue Bunny, Bomb Pop,Blue Ribbon Classics和Chilly Cow等多个冰淇淋及冷冻甜品品牌。

 

近年来Wells在行业并购层面动作较多,包括在2018年收购了Fieldbrook Foods,后者在纽约和新泽西州都拥有工厂,这使Wells的冰淇淋生产力提高了25%。也直接使得Wells取代雀巢成为美国第二大冰淇淋制造商。

 

而此次收购Halo Top,则有机会通过这个近几年冰淇淋市场的增长明星,以及Wells不断扩大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实现进一步增长,甚至有机会帮助Wells追赶联合利华。

 

Halo Top创始人及CEO Justin Woolverton也公开表示,Halo Top与Wells旗下产品组合非常契合;Wells多年的经营及管理经验将带领Halo Top成为更好的品牌,提供更好的产品。

 

Halo Top是我们持续关注的冰淇淋创业公司。品牌成立于2012年,以健康但依旧美味的产品呈现吸引了消费者。在健康的宣称上,品牌通过低糖、高蛋白质、简单包装上用数字醒目地标注了每品脱冰淇淋所含的热量等手段进行了差异化呈现;并通过Instagram等社交媒体进行营销。2017年,Halo Top成为全美最畅销的冰淇淋品牌。

 

站在冰淇淋行业整体来看,Halo Top的出现和探索也反应了健康&美味成为冰淇淋行业的创新趋势。一些行业巨头也开始改变策略、在这一方向上推出新产品:2017年,联合利华发布低热量高蛋白的冰淇淋Breyers delights,强调低热量高蛋白,产品包装和标签与Halo Top比较接近;2018年,联合利华在Ben&Jerry冰淇淋品牌下推出新品,主打低脂肪低热量,最近还推出了Culture Republic益生菌冰淇淋系列产品。

 

Halo Top对冰淇淋这个传统、相对缺乏创新的大品类进行了健康化升级,通过降低热量这个核心的卖点迎合了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同时品牌也获得了高速的增长。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低脂低卡的健康美味呈现,Halo Top近年来也在素食、植物基方向进行探索,反应了冰淇淋市场的另一个热门趋势。

 

2017年下半年,Halo Top推出了自己的植物基冰淇淋产品线,当时的考虑是让素食主义者也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的低热量冰淇淋。这款植物基冰淇淋产品线是以椰奶为基础,一开始推出了包括花生酱、巧克力、海盐等7种口味。和Halo Top的核心产品一样,每罐热量低于360大卡,蛋白质则可高达20g。此后,该产品线一直在口味上进行扩充,目前已经有14款SKU;而在最近,Halo Top又宣布增加几个新口味:花生酱果冻、薄荷软糖饼干、巧克力榛子。

 

实际上,Halo Top其实并不是植物基冰淇淋的先驱,联合利华旗下的Ben&Jerry's以及哈根达斯等冰淇淋巨头都有植物基冰淇淋产品线;而美国市场也诞生了Dream Pops这样的以植物基为主打的创新冰淇淋品牌。

 

植物基冰淇淋走红已经成为一种看得见的趋势。据市场研究机构据Technavio的报告,全球植物基冰淇淋的市场在2018到2022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9%,其中美国是植物基冰淇淋的最大消费市场,占据约45%的份额。根据尼尔森2018年的一个报告,2018年7月,纯素冰淇淋的销售额较去年增长了33%,销量达600多万美元。

 

无论是健康美味,还是植物基创新,都反应了美国冰淇淋市场的创新热度——在这个传统且市场基础较好的品类中,消费趋势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新产品甚至品牌的增长。而从产业发展层面,来自巨头和大公司的动作也会越发积极,无论是自己推出新产品,还是通过投资并购进行布局。

 

相对而言,国内的冰淇淋市场整体创新发展水平就比较低。无论对于伊利、蒙牛等本土乳企,还是联合利华、雀巢等跨国巨头,冰淇淋在其业务营收占比中就不是核心。同时因为传统冰淇淋季节性强、依赖线下随机消费场景等因素,长久以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目前中国香港有Happy Cow的植物基冰淇淋品牌,产品呈现上和美国的一些产品比较接近,核心主打不含蛋奶的素食特质,同时在低血糖、低胆固醇等健康方面进行一些呈现。但刚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的反馈相对较少。

 

不过当下比较明确的是,相较于美国等成熟市场,中国的冰淇淋市场还存在很多提升的空间——健康化、更高的品质、更加有趣好玩的场景和体验......。钟薛高等创新品牌已经在其中一些方向上进行了探索,未来留给更多品牌和公司的机会还大有可期。


大公司新闻

泰森投资了植物基虾肉初创公司New Wave Foods,持续布局人造蛋白

撰文:Molly,编辑:Sean

信息来源:FoodDive,New Wave Foods官网

      

近期,泰森投资了植物基虾肉初创公司New Wave Foods,具体细节未公布。据彭博社报道,泰森在New Wave Foods的持股低于20%。

 

旧金山植物基虾肉品牌New Wave Foods成立于2015年,产品以可持续的海藻和大豆蛋白为基础,所含的热量和盐分均低于真实虾肉,且具有不含过敏原、不含胆固醇的特点。

 

目前New Wave Foods还没有推出面向市场的产品,第一波产品计划将于明年上市,供应餐馆和自助餐厅,公司尚未公布该产品是否会进入零售渠道。

 

New Wave Foods以可持续的海藻为基础材料,呼吁消费者关注环境持续发展。根据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的数据,甲壳类肉类在最受欢迎的海鲜名单中名列前茅,2017年美国甲壳类肉类消费量创下新纪录,达每人4.4磅。而渔业的可持续问题已经日渐紧迫,海洋面临着过度捕捞问题,消费者开始关心海鲜行业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现在市面上已有多家植物基海鲜产品品牌。美国宾夕法尼亚的植物基海鲜产品Good Catch Foods去年获870万美元投资,以各种豆类为蛋白来源制成金枪鱼、鱼肉馅饼;法国的Odonotella以海藻和豌豆蛋白为基础生产素食三文鱼产品;2018年6月,加利福尼亚州的初创公司Finless Foods融资350万美元。Finless Foods基于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鱼肉,目前专注于蓝鳍金枪鱼肉。

 

全球人造肉市场的正在高速发展。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2017年全球肉类替代品销售额41.8亿美元,2025年可达到75亿美元,对市场的预期是泰森增加其在该领域的投资的重要原因。泰森旗下的Tyson Ventures投资机构成立于2016年,管理着1.5亿美元,重点投资于开拓新产品或技术的的创业型食品企业。

 

此前,泰森通过投资和发布自有品牌在人造肉市场布局。其中,泰森的投资组合包括植物基人造肉Beyond Meat和基于细胞技术的人造肉Memphis Meats和Future Meat。2019年6月,泰森推出自有的植物基食品线Raised & Rooted,基于大豆蛋白及其他植物原料的人造鸡块、和基于大豆分离蛋白和安格斯牛肉的人造牛肉饼。(更多关于人造肉的洞察,可参考FoodPlus此前发布的文章《关于人造肉:发展,想象空间,结构性机会,以及在中国的创业投资思考 | FoodPlus Insight》



零售巨头Kroger发布植物基自有品牌Simple Truth Plant-Based

撰文:Molly,编辑:Sean

信息来源:FoodBev,Kroger官网

      


近日,美国零售巨头Kroger在自有品牌Simple Truth下发布了植物基新产品线——“Simple Truth Plant-Based”,产品线包括素食汉堡肉饼、肉酱、香肠和无乳饮品。品牌将在Kroger 2800多家门店的1800家店面销售。此外,Kroger已开始将该产品线推广至其他零售商,如Walgreens,Lucky's Market和中国的阿里巴巴。

 

目前,Simple Truth每年销售收入23亿美元,覆盖1550种有机和天然食品。这次新发布的Simple Truth Plant-Based产品以豌豆蛋白为主要原料,是与人造肉上市公司Beyond Meat合作研发生产的。Simple Truth植物基的食谱研发团队由营养学家、食品科学家和厨师团队构成。

 

发布Simple Truth Plant-Based产品线后不久,Kroger宣布与植物基食品协会The Plant Based Food Association (PBFA) 达成合作,开启植物基肉类研究项目。该研究将在Kroger全美境内选择60家门店,进行时长20周的实验,届时Kroger新发布的Simple Truth植物基产品将放置于超市的传统肉类销售区域。Kroger想通过这次实验研究植物基肉类放在消费者更容易注意到的销售分区是否有助于销量增加。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未来的商品推销及销售决策。

 

植物基食品的热度,显然已经反映到了零售商中。近日Costco宣称准备开售植物基素食汉堡品牌Better Than Beef Burger,由Beyond Meat曾经的生产商所生产。德国最大连锁超市Aldi也发布了新的无肉食品线品牌Earth Grown,包括多种蔬菜汉堡。

 

另一个角度来看,零售商推出自有品牌,更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然而,零售商会开售植物基产品线,但目前很少会去投资开发生产植物基的自有品牌产品。Kroger算是其中的一个先驱。随着植物基食品市场的火热,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发布自有植物基产品线或品牌,也是可以预期的,这也会进一步改变植物基食品的行业格局。



瑞幸咖啡与粮商和食品巨头路易达孚成立合资公司,瞄准NFC果汁市场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36Kr,北京商报,瑞幸咖啡app

            

近日,包括界面新闻、36Kr、北京商报等多家媒体均报道了咖啡连锁上市公司瑞幸咖啡宣布与路易达孚集团(LDC)在果汁领域的战略合作。

 

9月26日,瑞幸咖啡宣布与路易达孚集团在新加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中国成立一家以NFC果汁生产为主要业务的合资公司,并推出NFC果汁品牌,其产品由路易达孚供应果汁原料,合资工厂进行果汁装瓶加工生产。

 

值得关注的是,合资公司生产的果汁一方面会直接供给瑞幸咖啡,另一方面也会面向国内其它渠道进行销售。依托路易达孚在原料、供应链上的资源,以及瑞幸咖啡在国内已经建立的门店、营销基础,这一战略合作有机会给中国当前存在较大天花板问题的NFC果汁市场带来新的变数和冲击。

 

NFC果汁体现了果汁品类健康、品质化的升级趋势,在欧美等成熟的果汁消费市场已经发展成果汁的主要类型。而在中国市场,NFC果汁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市场消费基础较差,整体空间有限,短期内爆发的预期不明确;另一方面品牌本身受到冷链发展、价格&成本控制、供应链和库存管理等挑战。

 

虽然该领域已经有农夫山泉、汇源、褚橙等公司下场,也有零度果坊、斐素等创业公司出现,但近年来整体增长预期并不明晰,基本还是处于一个小众品类。(关于NFC果汁市场的更多分析,可以阅读我们在2018年初发布的一篇品类盘点文章

 

从瑞幸咖啡的角度来思考,这家以咖啡连锁业务为基础的零售公司已经在国内市场建立了非常强劲的零售网络基础。根据瑞幸咖啡的财报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瑞幸咖啡在全国40个城市建有2963家门店;到2019年底预计建成总门店数超过4500家,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依托线下零售门店和团队互联网基因的运营优势,瑞幸在未来的想象空间绝非仅限于门店咖啡零售业务。拓展品类、深度挖掘已积累的流量和用户价值,延展零售业务,是这家上市公司在现阶段就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瑞幸咖啡一直在拓展产品和业务边界,基于咖啡推出简餐、预包装的轻食,以及前不久为了抓住新式茶饮推出的副线品牌“小鹿茶”,都是这一策略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瑞幸咖啡门店和App已经有售NFC果汁产品,由国内NFC果汁领先的创业公司零度果坊提供。和路易达孚合作,利用这家世界级的粮商在上游供应链的经验和资源,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产品线盈利空间、实现更稳定的供应链控制,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体现了瑞幸在果汁品类面向消费者塑造品牌的思考。

        

瑞幸咖啡当前的果汁产品,由创业公司零度果坊提供,来源:瑞幸咖啡App



投融资新闻

植物基乳品创业公司Kite Hill获1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主打植物基奶酪和酸奶

撰文:Molly,编辑:Sean

信息来源:Fooddive,TechCrunch,Kite Hill官网

              

据Cruncbase近日消息,植物基酸奶和奶酪的创业公司Kite Hill获得第四轮1000万美元融资,来自个人投资者。迄今Kite Hill已获7550万美元融资,表明了投资者对Kite Hill及无乳产品的信心。Kite Hill首席执行官Leibowitz表示,这笔融资将用于产品创新、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及市场营销。

       

Kite Hill融资记录,整理:FoodPlus

 

值得关注的是,在Kite Hill过往的投资方中,除了CAVU这家专注食品行业的专业投资机构,也有通用磨坊这家巨头的身影。近年来,通用磨坊在不断布局植物基市场,借助对新潮健康饮食趋势的捕捉来谋求转型之路。除了Kite Hill,通用磨坊旗下的风险投资机构301 inc还在2017年投资了有机植物基食品及果汁品牌Rhyhthm Superfood,在2018年先后投资植物蛋白棒No Cow、植物基健康食品和饮料品牌Urban Remedy。

 

Kite Hill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公司有三位联合创始人,斯坦福生物化学教授Patrick Brown博士(同时也创立了人造肉初创公司Impossible Foods),Monte Casino(曾为厨师兼烹饪教练)和Tal Ronnen(洛杉矶Crossroads餐厅的执行厨师和纽约时报畅销书The Conscious Cook的作者)。

 

目前,Kite Hill已经推出的产品线包括植物基的奶油芝士、酸奶、希腊酸奶、乳清干酪、蘸酱、意大利面、儿童酸奶零食等。所有产品均为植物基,且不添加任何人工香料、防腐剂或甜味剂,以及不含大豆及乳成分;除意大利面,所有产品都不含麸质。

         Kite Hill现有产品线,制图:FoodPlus

 

在植物基原料选择上,Kite Hill产品均以高品质非转基因巴旦木为基础,原料来自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河谷,以此强调高品质。

 

整体来看,Kite Hill选择在植物蛋白市场备受欢迎的巴旦木做为植物蛋白来源,以芝士奶酪为切入点,结合传统奶酪制作工艺与Kite Hill多项独家研发的专利生物化学技术(例如转化扁杏仁为与乳制品类似口感与质地的产品),强调产品的“美味、健康、环保”特点,并积极拓展品类(如延伸到酸奶大品类中),得以在竞争激烈的植物蛋白市场脱颖而出。

 

目前,Kite Hill的产品除了可以在亚马逊等线上渠道购买,也在线下积极布局,进入了有机连锁超市及传统超市巨头,包括Whole Foods、Target、Sprouts、Kroger、Safeway、Albertsons、Meijer和沃尔玛等渠道。

       

Kite Hill部分产品在Whole Foods售价,制图:FoodPlus

 

最近,Kite Hill更新了商标,升级了包装设计,通过品牌升级和重塑在竞争激烈的植物基乳品市场中差异化竞争。其中值得关注的是,Kite Hill商标由原来的三颗巴旦木形状变为现在弱化巴旦木表现的设计。虽然巴旦木依然是植物蛋白主流之一,传统巨头与初创公司已在积极探索新等植物蛋白来源来迎合新趋势,Kite Hill CEO也表示未来不排除探索其他植物蛋白来源,但也许还要再等一段时间,Kite Hill才会引入燕麦、大麻、豌豆等新潮食材或结合多种植物蛋白来吸引新兴消费者。

             

               

 Kite Hill品牌和包装变化,图片来源:Kite Hill

 

据Food Navigator的报道,首席执行官Rob Leibowitz表示,Kite Hill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加一倍,有望以此速度继续增长,将在2021年实现2017年业务的5倍。

 

据TechCrunch引用的尼尔森数据,植物基芝士的年销量自2018年八月上涨41%;传统乳制品芝士的年销量则与之前持平(2018年全美植物基芝士市场规模达到了1.24亿美元)。据The Good Food Institute和The Plant Based Foods Association的数据,植物基酸奶的销量自2018年4月上升39%(2018年植物基酸奶的市场规模达到1.62亿美元),传统乳制品酸奶销量下降3%。消费者对乳品替代产品越来越感兴趣,这是Kite Hill这类植物基替代品牌未来还存在增长预期的假设基础。



英国植物基健康冷冻食品品牌Strong Roots完成1830万美元A轮融资

信息来源:TechCrunch,Strong Roots官网,华丽志,Food Business News

     据TechCrunch报道,英国植物基食品品牌Strong Roots已经获得了来自专注消费行业的私募基金Goode Partners的1830万美元A轮融资。

 

Strong Roots创立于2015年,主要专注在植物基的冷冻食品领域,已推出的产品线包括植物基冷冻汉堡肉、果蔬类产品等。除了全线植物基外,Strong Roots也注重产品的天然、健康特点,包括应用非转基因、无人工添加、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等标签。

 

基于对植物基和健康饮食趋势的捕捉和良好的产品呈现,在过去几年中,Strong Roots实现了飞速的增长。根据TechCrunch的融资报道,Strong Roots团队称品牌今年的零售销售额预计达5000万美元,计划到2023年实现3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从业绩增长的策略来看,Strong Roots的进行了比较积极的市场拓展,除了英国本土,品牌已经先后进入了爱尔兰、冰岛等欧洲市场,美国市场以及新加坡、阿联酋等亚洲发达市场,覆盖4000多个零售渠道。其中在美国市场,Strong Roots已经进驻了Target、Wegmans、Whole Foods等渠道,而本轮融资也将用于增强研发和供应链能力以拓展更多产品品类,以及在美国等大市场进行进一步的增长。

 


美国植物基奶酪创业公司New Culture完成350万美元融资,领投方为卡夫亨氏旗下投资基金

信息来源:vegconomist,New Culture官网,华丽志,Food Business News       

据植物基行业媒体vegconomist的报道,美国植物基奶酪创业公司New Culture已经完成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本轮投资由Evolv Ventures领投,Bee Partners、Mayfield、CPT Capital、Boost VC、SOSV跟投。

 

值得关注的是,Evolv Ventures是食品巨头卡夫亨氏在去年10月成立的投资基金,基金规模为1亿美元,专注投资食品行业的科技和技术变革。New Culture是这只基金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此前,Evolv Ventures还在投资了GrubMarket,是一个从生产商那里采购本地食品,并向企业和消费者配送的平台。关于这只基金成立时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考我们此前发布的Weekly

 

New Culture创立于2018年末,核心技术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制造酪蛋白,从而生产出在口感和营养都丝毫不输传统奶酪的植物性奶酪。团队核心成员由分子生物学博士、食品技术加工学博士和食品科学专业人员,拥有较强的食品技术研发能力。

 

除了获得卡夫亨氏基金的投资,New Culture还毕业于著名的硅谷孵化器IndieBio。该孵化器在替代蛋白方向上有丰富经验,孵化了知名的细胞培养人造肉公司Memphis Meats、人造动物蛋白技术解决方案公司Clara Foods等知名食品科技公司。

 

根据New Culture官网等信息,目前公司还处于研发突破和供应链准备阶段,暂时还没有直接推出产品。据New Culture团队透露,本轮融资资金计划用于建立研发中心、购置发酵设备和团队培养等。



健康燕麦品牌Magic Spoon获5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撰文:Molly,编辑:Sean

信息来源:Fooddive,Magic Spoon官网


 

近日,DTC燕麦品牌Magic Spoon宣布获550万种子轮融资,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领投。Magic Spoon表示本轮投资将用于扩大规模、增加雇员。增加市场份额及研发新口味。

 

燕麦品牌Magic Spoon成立于2018年初,是创始人Lewis和Greg Sewitz出售了之前的创办的蛋白棒公司Exo后成立的。

 

在燕麦这个传统领域,Magic Spoon进行了产品创新、重新定位和升级,主打童年麦片的味道以健康成分、味道可口和设计新奇吸引了更关注健康的年轻的消费者。

      

图片来源:Magic Spoon

产品层面,Magic Spoon燕麦的定位为燕麦形式的蛋白棒,共有4个口味:可可味、肉桂味、水果味、糖霜味。产品包装可以清晰看到12和3两个醒目数字,强调每一份燕麦含12克蛋白,3克碳水化合物,几乎无糖,热量为110卡路里。相较而言,市面上其他品牌的燕麦产品则含大概1g蛋白24g碳水化合物。

 

此外,Magic Spoon燕麦在成分上做到了天然、不含人工成分,主要原料有牛奶蛋白、椰子油、天然甜味(罗汉果,甜叶菊,阿洛酮糖)、木薯粉、菊苣根纤维、天然香料,盐。

      

图片来源:Magic Spoon

 

销售模式上,Magic Spoon采取DTC(direct to consumer)的销售模式以更快速得到消费者的直接反馈,目前仅在线上销售。

 

根据品牌官网,Magic Spoon四盒燕麦为一组,每盒198g(内含7包),共5种组合,每组售价39美元,此价格包括运费包装费。Magic Spoon的售价并不便宜,约为其他中高端普通燕麦的两倍。Magic Spoon表示DTC销售模式的销量远超预期,未来会考虑在线下渠道销售。

 

根据《洛杉矶时报》引用的IBISWorld统计数据,过去美国人常常以一碗谷物开始新的一天,但2009年至2016年,早餐主食的销量下降了17%。DSM最近的研究表明。1/4调查用户的早餐时间短于5分钟,1/2调查用户的用餐时间短于15分钟。近年来,燕麦行业销售萎靡不振,一些燕麦生产商侧重强调糖分,纷纷对标曲奇、糖果和甜品。而Magic Spoon则选择从低糖燕麦切入市场,主打高蛋白低碳水,并在产品形态塑造上选择了同样具有市场基础的棒类食品,注重健康、品质和便捷体验赢得了资本市场认可。



袋泡茶创业品牌「殷小茶」获数百万天使轮融资

信息来源:36Kr,殷小茶公众号,淘宝

     

据36Kr近日报道,袋泡茶创业品牌「殷小茶」已获数百万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暂未披露。

 

殷小茶成立于2019年,定位是面向年轻群体的高端袋泡茶品牌。目前推出了台湾冻顶乌龙、藏区古树红茶、福鼎白茶、云南普洱等不同茶种的产品,产品为均为原叶茶,包装上采用袋泡茶包组合装,7包周配装定价在70元左右。

       

来源:淘宝

 

目前,殷小茶的线上销售渠道包括淘宝和自营的微信,线下则进入了花加商城、原麦山丘、凤凰财经—梧桐汇、真的有料、广州easygo无人售货超市等渠道。



近期值得关注的食品创业公司

发现一家可能带来人肉和食品科技创新突破的公司:瞄准3D打印进行人造肉技术个性的色列初创公司Redefine Meat获6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撰文:Molly,编辑:Sean

信息来源:FoodDive,FoodBev, PR newswire,FoodIngredient1st,华丽志

             

据FoodBev等外媒报道,以色列人造肉初创公司Redefine Meat已完成6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该轮投资由CPT Capital领投,以色列风投Hanaco Ventures、德国最大家禽企业the PHW Group和以色列多位天使投资人参投。

 

值得关注的是,Redefine Meat本轮领投方不少在人造肉饿替代蛋白领域有较强的专注度和经验。其中CPT Capital隶属于私募基金先驱 Jeremy Coller,长期专注于在替代蛋白领域,投资范围涵盖植物蛋白,细胞培育肉类的创新。

 

而德国肉类巨头PHW Group则专注高品质家禽产品的生产与分销,旗下有知名品牌WIESENHOF,该公司在2018年成立了Alternative Protein项目组,已完成多项战略投资和合作项目,包括植物肉初创公司Beyond Meat, 以色列人造鸡肉公司SuperMeat,美国宾夕法尼亚的素肉初创企业Good Catch Foods(主要产品金枪鱼、蟹饼和鱼肉馅饼),素食鸡蛋JUST,和加拿大昆虫基动物饲料初创企业Enterra Feed Corporation.

 

Redefine Meat成立于2018年,目前主要专注在植物基(plant-based)人造肉的相关研发上。在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植物基人造肉领域中,Redefine Meat的一大特点是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人造肉的研发生产中。

                                  

  图片来源:FoodBev

据公司官网信息,Redefine Meat采用独有3D技术,结合自己研发的配方,选用天然、可持续和更优惠的100%植物基原材料,生产配方复杂的纯素肉产品,其产品强调和真实肉类具有相同外观、质地和口味,另外也具有不含胆固醇、激素或病原体的特点。

 

目前,Redefine Meat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面向素肉类企业、餐厅等销售机器和3D打印食品的设备和原材料,

 

过去几个月,Redefine Meat已向厨师、餐馆和肉店及多个美食活动打印了几百件优质肉类产品。Redefine Meat表示本轮融资也将用于研发3D打印系统生产植物基肉类,目标在2021应用该技术大规模生产。

 

Redefine Meat这家初创公司获得关注背后的行业思考主要有下面几点:

1. 植物基肉类的巨大市场潜力;

2. 食品3D打印的潜力;

3. 以及,3D打印技术对于人造肉在产品体验、技术迭代上带来突破的想象空间。

植物基肉类、替代蛋白市场的发展潜力和热度已经被资本市场及消费市场部分验证。据巴克莱银行的报告,植物基肉类的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400亿美元,占全球肉类行业总量10%。消费者也越来越关注饮食的环境影响,植物基饮食比肉类饮食更可持续。Redefine Meat的官网信息表示,传统肉类行业效率低下。人类日益增长的吃肉需求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成本,Redefine Meat也在把引入科技平台提供下一代肉类替代品、更加可持续发展作为远景。

 

但当下,技术上的限制给植物基肉类产品带来产品体验、规模化量产、以及价格等层面的缺陷,亟待技术突破。3D打印在食物领域的应用趋于成熟,给植物基肉类更好模仿传统肉类的质感、体验、形态,同时实现更高效率的规模化量产带来新的思路。

 

目前Redefine Meat虽然没有对外公布配方,但宣称其产品与真实牛肉具有相似的蛋白和脂肪含量比例,质地与真实肉类几乎无异。另外,与传统肉类产品不同,3D打印技术可为分销商和零售商提供更多选择,比如定制理想的肉类形式,并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需求,满足消费者偏好,实现打印肉类食品的可复制性。

 

实际上,Redefine Meat也不是第一家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人造肉创新的公司。新加坡初创公司Shiok Meats今年完成46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者包括Y Combinator),就致力于运用3D打印技术合成弯曲成C形的虾肉,应用到其实验室培育虾肉产品中。这一产品将在2020年在新加坡餐馆首次亮相。

       图片来源:Shiok Meats官网

 

除了人造肉这一对技术依赖度较高的品类,3D打印在食品领域的还存在更多想象空间。3D打印以计算机辅助机制为基础,运用粉状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添加材料的方式构造三维物体。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的数据,至2025年,3D食品打印市场可能达到4.25亿美元;2018年至2025年之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5%。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大公司已经在尝试这项新技术:百事创建了3D打印薯片的塑料原型;百味来(Barilla)赞助了3D打印意大利面的比赛;亿滋国际使用该技术制作了定制图案和口味的奥利奥饼干,同时也在和荷兰研究机构TNO合作开发3D打印食品模型,用于旗下巧克力产品的创新。

      

可定制颜色和大小的3D打印奥利奥饼干,图片来源:delish

 

当然,3D打印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年4月,英国食品和饮料研究公司Campden BRI开展了一项研究项目,评估3D打印应用如何使行业受益。领导该团队的成分科学家Gael Delamare表示:

近年来3D打印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为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将技术应用于食品部门并不简单。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如保质期,微生物污染,印刷温度,质地,流变学等问题。 

3D打印在人造肉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应用和前景,还需要巨头、创业公司和行业组织假以时日,持续突破。



一些有趣&值得关注的新产品

 

以豌豆蛋白起家的植物基创业公司Ripple Foods近期推出了一条全新的产品线——超级食物牛奶(Superfoods Milk)。当然,这条产品线仍然是全植物基的,也继续强调高蛋白特点,但不同以往的是,Superfoods Milk的三个SKU均把超级食物要素融合到植物基乳品中并进行强调,包括了抹茶、姜黄和巴西莓,都是近年来美国市场热门的超级食物元素,也为当下植物基乳品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提供了一种产品创新思路。(信息来源:FoodNavigator, Ripple Foods官网)

        

△ 

除了植物基乳品+超级食物要素的创新,Ripple Foods也同时更新了旗下植物基酸奶产品线,在去年发布的植物基希腊酸奶产品基础上进行了迭代——这次没有重点强调希腊酸奶,而是放在了发酵口感和体验上,在口味上也进行了迭代,包括原味、香草、草莓、蓝莓和桃子五个SKU。产品一如既往强调高蛋白(每杯含有6克植物基蛋白)。目前该产品线已经在包括Target和Wegmans等部分线下渠道上架。(信息来源:FoodNavigator, Ripple Foods官网)


△ 

在美国植物基乳品替代市场中,植物基乳饮料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植物基酸奶、植物基奶酪等品类也有较快的增长,然而植物基奶粉相关的产品却并不多。近日,主打各种超级食物的有机食品公司ZNaturalFoods推出了一款以腰果为基础的植物基奶粉,定位是对传统乳品的一种更加天然、健康的替代选择。除了具备素食友好、0乳糖等植物基基本特点,这款产品还强调健康、天然、极简的配方——仅含有腰果和菊粉。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在ZNaturalFoods官网上架,售价为18美金/一磅。(信息来源:ZNaturalFoods官网,FoodNavigator)


Richmond是英国一家老牌的香肠食品公司,成立于1989年,目前率属于爱尔兰零售食品商Kerry Foods旗下。去年Richmond推出了鸡肉香肠,扩大了产品线以迎合市场变化。而在近期,品牌又新推出素食香肠,属于这家传统香肠企业首次进军植物基肉类领域。Richmond香肠的主要卖点在于风味与材质,此次素食香肠基于大豆蛋白,Richmond声称素肠在外观和口味上与传统猪肉香肠无异。Richmond素食香肠每包零售价2.5英镑,内含8根香肠,每根香肠57.5卡路里热量。(信息来源:Richmond官网)


 

近日,蒙牛通过旗下品牌每日鲜语推出了一款新品:冷萃咖啡拿铁,也是这一乳品巨头在即饮咖啡领域的直接布局。这款拿铁是基于每日鲜语的低温牛奶产品线推出的,沿用了每日鲜语原生态鲜牛奶奶源,加入冷萃浓缩咖啡液,同时也保留了全程冷链的要求,2-6℃ 低温冷藏,15天保质期。咖啡豆部分蒙牛宣称臻选100%阿拉比卡豆,采用德国冷萃技术。目前这款新品已经在每日鲜语天猫旗舰店上架,一些第三方线上分销店铺也可以买到,旗舰店价格为92.9 元/250ml*8瓶。(信息来源:蒙牛每日鲜语天猫旗舰店)


欢迎与FoodPlus一起做访谈

『关于 Interview·访谈栏目』有很多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在深耕食品消费品这个领域,其中不乏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初创公司和投资机构,他们是怎么考虑食品创业这个事情的,在创业或投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以及产生了什么独到的见解,我们想把这些挖掘出来。前期会花大量的时间收集访谈对象/公司的资料,再来做深度、全方位的访谈,试图将一些关键性的信息挖掘出来。

如果你是食品公司创始人、投资机构中关注食品方向的负责人,有兴趣与FoodPlus一起做访谈,可以通过以上二维码与我们联系。




更多FoodPlus文章精选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如果喜欢FoodPlus的文章

请点击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