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包容性艺术宣言——为所有人的艺术

自我技术的 身身不息
2024-08-25



当我们写下“为所有人的艺术”时,包容性艺术(Inclusive Arts)所面临的来自传统世界的挑战与质疑也开始了。那个世界充满了歧视、刻板印象、本质主义、排斥和虚伪,那个世界既是他者的遗迹,也是由活着的人类共同建造。

当我们写下“为所有人的艺术”时,包容性艺术(Inclusive Arts)所面临的来自自身的质询也开始了。“为所有人的艺术”并不试图去制造一个想象中的乌托邦,一个僵死的名词,或者形式上的平均主义。重申这项来自20世纪70年代文化民主化浪潮的基本理念——Art For All为所有人的艺术(那时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都走出剧场和博物馆,走向公共探索新的艺术表达、生成机制与群体潜能),是尝试站立于现实,从问题出发,重新发掘艺术与创作/展示方法之间的变革可能、(被歧视的)个体与社群的表达潜能,以及无障碍参与引发的创造性的交流。

从2019年开始,秉持从身体出发的理念和包容社会的理想,身身不息开始探索包容性艺术在中国的变革与实践,发起了星空艺术节(Luminous Festival)、艺术无障碍平台(Access for Change)、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UK-China Disability Arts Forum),这些事件都在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即社会正义、包容与共益,以及具体的人。其中每一项艺术创作、公共呈现、主题讨论都交织在一个庞大的思想与行动框架里,不断对社会公共、身份政治、艺术方法提出新的问题。

可以说,包容性艺术的实践在具体的语境、交往中进行双向建构,也在实际的条件、因素中概率生成(能发生的事件都经过不懈努力),是一个动态的波动的过程。“包容性艺术宣言——为所有人的艺术”(简称“宣言”)将是身身不息及星空艺术节长期探索与实践的项目,在这个内容专题中,我们将再次从原点出发,研究理论、对话思想、引荐案例方法,深入探索包容性艺术中无法回避的也不应被结果所遮蔽的种种要义:生命与政治、平等与正义、创造与美学、现实与方法。



我们列出了对“包容性艺术”的诸多问题,尽可能地跨越领域,追问到底。这些问题我们将在这个专题中与读者进一步探讨。


1. 么是包容性艺术?

2. 包容性艺术实践会产生什么样的包容?

3. 包容性艺术对当代艺术的贡献是什么?

4. 包容性艺术的美学潜力是什么?

5. 包容性艺术的变革潜力是什么?

6. 从世界范围看,包容性艺术在表演艺术与公共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怎样的生态和样貌?

7. 包容性艺术与残障艺术、社区艺术、素人艺术(Outsider Art)、女性艺术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与共通?

8. 包容性艺术家和社区工作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包容性艺术与艺术治疗有何不同?

9. 包容性艺术如何改变人们对残障人士/老年人/女性/边缘群体/同性恋群体的看法?

10. 有身心障碍、认知障碍、学习障碍人士在艺术中是怎样的存在和参与方式?

11. 包容性艺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挑战和颠覆社会刻板印象和既定规则?

12. 残障美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政治美学,或抵抗美学吗?

13. 舞台是否可以成为社会边缘人的解放场所?

14. 包容性艺术作品如何探索诸如性别、性、死亡和禁忌等主题?

15. 高质量包容性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16. 当观众体验这部作品时,可以获得什么?

17. 你希望包容性艺术的未来如何?

18. 在中国实践包容性艺术的本土化策略与处境是怎么样的?

……




基于这些问题与关键议题,我们的专题内容将以翻译、采访、研讨等形式,将涉及与覆盖:

a. 残障艺术,包括由身心障碍人士主导(Disability-led)的艺术、与身心障碍主题相关的艺术
b. 融合艺术,包括了以融合身心障碍/学习障碍群体为目标的艺术,在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反映群体多样性的艺术
c. 创意老龄,包括了由老年人自主创作的作品,为老年人包括失能失智长者所创作的艺术
d. 社区艺术,包括了空间意义上的社区和价值认同上的社群所发展和创作的艺术
e. 纪录剧场,以及一切具有现实关切的当下的艺术创作
f.  思想、政治、社科、身体类相关研究议题



让我们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包容性艺术。2019年,身身不息做星空艺术节时,我们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与限定的边界,从每一年的艺术节介绍及艺术节合作的艺术季/作品中,可以看到星空艺术节在实践中所遭遇的建构和波动等。

左右滑动浏览星空艺术节介绍

第一届星空艺术节


星空艺术节是以包容性艺术(Inclusive Arts)为发展方向,立足中国本土表演艺术生态及特殊群体艺术表达生态,以表演艺术、身体实践及社群发展为三个维度,旨在为残障人士、弱势群体以及所有需要的人提供机会与平台,让每个人可以平等地体验表演艺术,分享艺术的治愈力、丰富的表达力以及多样性。



第二届星空艺术节
星空艺术节是中国首个以包容性艺术为发展方向的非营利艺术节,秉持公益之心,平等之志,关注心灵成长、探索艺术疗愈、传播包容艺术,为残障人士、特殊群体提供艺术化展示平台,希望通过艺术,增加不同国家、不同社群、不同背景的艺术创作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倡导同一片星空下的人与人之间、社会公众与特需人群之间的相互关注、包容、友爱,以削减社会偏见、传递艺术能量为使命。


第三届星空艺术节


星空艺术节(Luminous Festival)是由身身不息(BODY ON&ON)2019年发起的中国首个包容性艺术节(Inclusive Arts),以“民胞物与”的思想为起点,致力于推动当代文化艺术的无障碍、创新发展,打破社会偏见、人心藩篱,共建平等与包容的世界。


星空艺术节以艺术+公益的整合方法,通过演出、论坛、放映、展览、工作坊、人才培养、公益项目等丰富多元的形式,连接全球包容性文化艺术机构、残障/非残障创作者、公益组织以及在地观众,深入探讨无障碍艺术、创意老龄、身心障碍群体主体性表达等议题。



2019年第一届的主题是“无障碍艺术Disability Arts”,我们开始微弱地萌芽,还谈不上有扎实的想法,这一年我们呈现了首届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邀请了美国的舞轮舞团(Dancing Wheels Company)——一个在残障人士的权利斗争历史上,有着标志性意义的演出团体,同时邀请了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出品的由罕见病病友直接出演自己生命故事的作品《罕见的拥抱》。这一年有很多冲击、新鲜的想法、不同的声音、随之而来的困惑,豁然开启了新的道路。


美国舞轮舞团(Dancing Wheels Company)演出剧照。图中为五位女性演员在表演,其中两位为轮椅使用者。
《罕见的拥抱》演出剧照。这部作品的演员全部由罕见病病友与家属共同组成。图中,6位表演者有些站着、有些坐在轮椅上,他们面带笑容,一起向观众挥手。

2020年,疫情第一年,这一年我们的主题设定就是“包容”,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想法都终止了发展,而重申”包容“反而变得必要。可能谁也没有预见到今日世界,在疫情之后朝着越来越分裂的方向演变了。这一年我们对全球包容性艺术有了更多的储备和了解,建立了全球节目库,发展了“包容性艺术在中国”的论坛;这一年的大项目是在疫情反复不定的情状下与20位厦门市民排练并演出了法国编舞家杰罗姆·贝尔(Jérôme Bel)的作品《盛会/GALA》厦门版。即使杰罗姆也会收获类似太过形式政治正确的看法——比如为了应对气候变暖舞团不再飞机出行,比如《GALA》的演员招募方式是以熟人网络的方式而不是公开招募,但参与及呈现这部作品的过程,仍然给予了我们丰富的思考、体验。正如杰罗姆在受访中回应到,社会都应该接纳我们原本不完美的模样,《盛会/GALA》的实践提供了艺术家如何塑造一个艺术与社会、表演与真实之间彼此衔接的容器的方法,让不同的身体、舞蹈自如地、幽默地共同出现了。作品很好看,也可以说作品胜利了,但作品的胜利不代表全员的胜利,因为作品和市民舞者之间的联系就像是一场舞台的魔法,很快这道高光就消逝了。这一年,我们在放映版块也呈现了一部非常难得的作品——由北京木兰花开社工中心和中央戏剧学院联合创作的呈现北京打工姐妹的《生育纪事》。
《盛会/GALA》厦门版纪录片

2021年,疫情第二年,这一年我们找到了包容的东西贯通之处,以“民胞物与”为主题,试图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找到对社会正义、群体共存、扶弱济贫的理想与表述,不是“天人合一”整体论的宏大,也不是“众生平等”觉醒式的浪漫,而是仍然能够对现代生活具有启示和思辨意义。”民胞物与“正是宏大、准确和质朴的集合,一个完美的理想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真正实现过,但这类的兼具生态主义与道德模式的实践也并未中断过。从此“民胞物与”也成为了星空艺术节的思想资源之一。这是我们做包容性艺术的第三年,我们对作品的理念、手法和品质有了多一点的探索,对艺术于社会的响应、功用也有一定的思考。这一年我们开始关注纪录剧场对现实的关切能力,以及建立有效的社会参与的能力;这一年在中国的社会现实里是正式进入老龄社会的节点,我们引入了对认知症长者和照护者的舞蹈疗愈项目,包括了人才培养和多地社区工作坊;这一年我们与公益的对话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我们发起了第一个公募项目——星空疗愈计划,也相信艺术公益会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这是时代所需,也是人心所向,但要维护艺术中那些隐形的最重要的东西,和要平衡公益里那些可见的最实际的东西,其实也充满挑战。

第三届星空艺术节邀请剧目、德国里米尼记录剧团(Rimini Protokoll)《重启,百分之百柏林》(100% Berlin Reloaded)剧照。“百分之百城市”系列作品将主题定为发现一座城市的态度,让普通人来演自己的故事,并且关注社会现实。图中,100位表演者根据自己对问题的回答(“是”或“不是”)站成两组。

“星空疗愈计划”——为认知症长者及其照护者开设的舞蹈疗愈工作坊。图中,工作坊的参与者围坐成圈,跟随带领导师一起活动关节。

2022年,疫情第三年,这一年我们对艺术的热望和相信反复在现实中煎熬,艺术内部的能量在被耗竭,当下社会活跃的思想也在被耗竭。人文艺术已经无法再解释这个世界了吗?从来没有像2022年这样迎来了政治理想、公共性、安全感、创造力的破产和过期,或许人类以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一个阶段性的幻觉。赤裸地回到废墟。然后思考一些什么,并做一些什么。

第四届星空艺术节,虽然波波折折,但也即将到来。第四届,我们的主题回到了遥远的“关照你自己”的哲言,这既来自希腊神庙中的镌刻,也来自老子“不如守中”的提议,而在现代语境下,用福柯的“自我技术”来多维度地认识关照自己的复杂性,可能是最为恰切的:“个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或者他人的帮助,进行一系列对他们自身的身体及灵魂、思想、行为、存在方式的操控,以此达成自我的转变,以求获得某种幸福、纯洁、智慧、完美或不朽的状态。”通过这样的自我技术,一种道德主体也因此而成形。在多变的形势之中,自我技术是一种面向自身、也面向这个动荡时代的积极的自我实践。

让我们再次回到“什么是包容性艺术”的基本问题。包容性艺术可以理解为一系列合作和社会参与的实践,包括残障艺术、创意老龄、女性艺术、社区艺术和参与性艺术等。包容性艺术重要的原则是平等,前提是主体性,不是另一种治理术。包容性艺术将面对:社会不平等、残障歧视、刻板印象、陈词滥调、男权主义以及每个人心中的障碍。在星空艺术节的实践里,这些基本原则是确定的,但同时,我们的实践也是开放的,思考的,以包容性艺术作为工具、方法,作为审视和探索自我的方式,作为自我技术与自我救赎的可能。

第二届星空艺术节邀请剧目《生育纪事》演出现场。这是一部以应用戏剧方法进行编创的舞台剧作品,讲述了一位基层打工女性小玉的生育故事。(摄影:李昊)

在包容性艺术的实践中,总会有分离、不平等和惯性思维的时刻——这些在实践空间、与他人相处以及所使用的材料中发生。没有完美的包容性项目——实践本身和它们的效果是重要的,通过艺术实践,尽量减少排斥并找到一个平等的界面。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包容性艺术将成为一种日常实践形式,而不需要被冠以这个名字;相反,在当今,它的存在是一种先锋的艺术形式,是关于差异的理解与沟通的挑战,是在二十一世纪对“生而为人的意义”的更加开阔的理解。包容性艺术——为所有人的艺术,这些实践促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艺术、社会,思考艺术“属于”谁,思考如何看待具体的人以及人类如何共存。

包容性艺术宣言研究小组
葛慧超 杨普超 林欣蕊 王若凡

相关阅读
2021第三届星空艺术节 |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星空疗愈计划公益工作坊启动,北京&上海招募认知症“舞者”与其照护者
第三届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 The 3rd UK-China Disability Arts Forum
2021艺术无障碍平台 Access For Change年度回顾
公开招募 | 国际无障碍剧场项目《突然间我消失了:中国/新加坡/英国’d’之独白》启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身身不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