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热文| 什么叫内卷化?

丘小海 王育琨频道 2021-11-23


什么是内卷化?


华为95后新人丘小海,以在青年中流行的“内卷”和“内卷化”视角,来透视华为这个巨无霸,竟然发现了许多“约定俗成”惯性中的大问题。

近一段时间,内卷化(Involution)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华为95后新人丘小海,以在青年中流行的“内卷”和“内卷化”视角,来透视华为这个巨无霸,竟然发现了许多“约定俗成”惯性中的大问题。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在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原地不动,未曾发展,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


从舒尔茨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内卷化大意是指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在一定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为高级模式的现象。这个概念很好用,这是指一种不开放系统的代称。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闭关锁国”,大家都可以理解“内卷化”的范畴。


任正非是反对内卷化的先锋。任正非生于封闭的时代,饱尝封闭贫穷之苦,他从自己生命的跌宕起伏中,总结出灰度哲学。灰度哲学的要义就是“开放、妥协、包容”,这是内卷化社会或企业想都不敢想的事。


正是在灰度哲学的指导下,华为从一个弱小的皮包公司,一下子成长为世界一流科技大公司,引得美国政客眼红,带来美国举全政府之力全球打压围剿,反而更加激发了华为人的创造力。任正非宣称:我们就是要向美国人学习!学习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和机制,不学习先进就是死亡!


在95后青年中,内卷究竟是什么梗?内卷究竟是什么意思?


通俗地说,内卷就是内部竞争。内卷(involution)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大意是指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现在很多高校学生用内卷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类似于养蛊、互相倾轧之意,很有点“酱缸文化”的味道。


例如:国际形势不好导致很多本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无法成行,因此考研/保研竞争更加激烈,就是一种内卷;中小学生上各种补习班也是一种内卷。具有负面意义,强调竞争的不必要、不理性、对人精神的打击和摧残。


95后华为新人丘小海,以在青年中流行的“内卷”和“内卷化”视角,来透视华为这个巨无霸,竟然发现了许多“约定俗成”惯性中的大问题,全文清新流畅,很值得一读。邱小海对内卷化现象的提炼:


1. 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

2.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

3. 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也是内卷。

4. 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

5. 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

6. 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

7. 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内卷。


邱小海对内卷化形成的社会经济体制人性的原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选两段看看:


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陷入内卷之后,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


照镜子,观自己,往返求。


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已经陷入了“内卷化”?是不是我们已经没有了活泼泼的创造力?是不是我们迷失了人究竟为而来这个终极目标?


王育琨手记

2020/10.14

同主题 精选阅读:
每个人的套子和盔甲
全世界最伟大的老师
中华女杰的朴拙愚直之路
黄峥的灰度意识
平凡的荣耀:献给默默努力的每一个人
柳井正的造物者本色
草间弥生| 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颜宁:真正有意义的成就
卡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杨斌|有限思维&无限思维
算法大师张一鸣


这是最近华为内部论坛最火的一篇文章,到底什么是内卷?

邦哥推荐: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陷入内卷之后,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来源丨互联网坊间八卦

作者丨丘小海

封面图丨摄图网


内卷的意思是明明已经靠近边界有个天花板,但却又不断自我激发,繁复化、精致化。概念的含糊其辞是无效讨论和跌入焦虑自我再生产困境的原因之一。判断内卷还是良性竞争的前置问题是回答今天的清华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也是真正应被讨论的问题。想做事的人们,请从读懂自己院系培养方案,找出石头课开始。


说实话,笔者每次听到“内卷化”,总会情不自禁联想到“蛋卷”、“花卷”之类的形象。有望文生义之嫌,但如今职场的事实就是,相当一部分的人群已经卷入了哪个既定的大饼之中。


这是最近华为内部比较火的一篇文章



内卷是一个新名词。作为新词,目前尚未查到有任何标准或权威的定义,只有一些大致上的理解。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浅理解奉献给朋友们。


内卷 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 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不向外扩张,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试以七个大家熟悉的事例来作解释。


1、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


比如大会堂桌面上摆的几千只茶杯,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蔚为壮观!那是很多工作人员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折腾出来的。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内卷。



2、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


例如,有些单位为了落实上级领导决定的项目,又要冠冕堂皇使整个决策过程看起来科学化,以应付审计和巡查,为此,大费周折,搞了一套又一套的可研报告,邀请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提意见和建议,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评审论证会,穷折腾一番,其实项目早就由领导拍板决定了,这些庞大繁忙的工作,费钱费时又费力,把简单问题搞得很复杂,目的只是补程序,把所谓决策科学化的圆圈画完,这就是一种内卷。


3、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也是内卷。


每逢重大节日或敏感时期的前几天,下级机构必须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或维稳之类)大检查。大家都明白,大部分领导可能连安全生产的资质证书也没有,这些检查未必有什么实际效果,但还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个固定动作,以期万一出了事可以免责,这也是一种内卷。


4、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


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创建评比就是内卷。因为这些评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借助这些评比大赛来推动其预期的工作,无法实现其初衷,做秀成分多于实质效果。例如,某某创业之星大赛,又或某省几个部门联合搞的科技创新先锋大赛等等,事实上,个人不会因大赛才去创业,科技企业也不会因为大赛才搞科技创新。大赛的初衷是推动个人创业和科技创新,但实际作用却微乎其微,这种大赛当然是内卷。


5、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


微雕和微刻只是形式上的艺术,其创作内容只会少于正常尺寸的艺术品,尤其在着色方面,微雕微刻受到致命的限制,微雕微刻的艺术内涵不可能超越正常的艺术创作。这种刻意的微细化就是一种内卷。这是一种自我较劲,一种乐在其中的自讨苦吃,花费了大量时间、耗尽了意志力,不但没有创作出新内容,还得拿个放大镜看,累死人。


6、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


例如,僵化的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学习和成长的空间。学生为了考取高分数而被迫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下苦功夫,限制的学生自由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为了比出高下,出题人只好把考试题目出得离奇古怪,比如某某起义谁开了第一枪,谁开了第二枪,谁开了第三枪等等无聊之极的考题,这就是内卷。


7、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内卷。


中国人对很多历史名著的研究让人咋舌,就这么几本书,一两百年来无数学者没完没了地去挖掘,你还能整出什么新东西来呢?但是研究仍在深入,精细还能再精细,没完没了。研究人员前赴后继,内容却不断重复炒作,论文抄来抄去,不断用曲解原著和牵强附会的佐证来标新立异,实际上都是那锅里的一堆烂肉,这是典型的内卷。


内卷的成因很多,我们不必深究,也不必穷举,否则自身也可能掉入内卷之中。略略从制度和文化的二个维度来认识一下。



人们为什么会身处内卷困境而无法自拔呢?


囚徒困境理论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极少人会选择与体制对抗。


因此,人们便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的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客家谚语把这种现象叫做“裤裆里面打拳”,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由此看来,制度化的内部竞争是内卷的第一成因。


从文化基因上看,二千多年的帝王文化和太监文化驯化出无数的“顺民”。帝王文化的核心是愚民,以利于其统治,而太监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拍马屁,讨好主子,以期获得主子的恩赐。


所以,中国人从小就要求听话,要求坐言起行都规规矩矩,习惯于在狭隘的人际关系里寻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文化基因里决定了中国人习惯于内部竞争,而缺乏向外开拓创新的勇气。看看现实中的官场职场的残酷内斗,即可理解。


从文化的另一个角度看,传统文化到了某个阶段而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后,就容易走偏,走进死胡同,既然无法适应外来文化挑战的新形势,只好在内部不断深挖,寻找寄托。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诸多规矩、讲究、禁忌就是内卷。封建迷信更是将内卷发挥到极点了。


人性是闲不住的,若是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就必然会琢磨出一些东西来折腾,如各种风俗习惯,又如微雕、微刻和书法等等,以增加一点生活的花样。这也是内卷的成因之一。


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陷入内卷之后,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我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博士、教授和研究员,但是,我们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却与之很不相称,这或多或少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的设计有关,无数的人才被困在内卷化的制度性环境里无法自拔,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令人痛心。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


明白了内卷的含义,大家便可以有意识地避免陷入内卷,减少内卷造成的浪费和伤害。无论你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做事之前都要判断一下,尽可能避免内卷。


社会应该鼓励和推动开放自由的竞争环境,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放在鼓励发明创造,建立最小约束的自由机制上来。在宣传和教育方面,要以五四运动倡导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改造我们的传统文化,让自由和科学之精神深入人心。



小提琴协奏曲My Way 我的路





大危机中活下去的能力

接近美 接近神 


全球化撕裂,灾难迫近。华为开拓了绝地求生的路径。你灰度了吗?你反转了吗?你一定会在实践中去发现灰度和反转。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