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土散文系列

维舟 维舟 2022-05-03

前两天趁假期得空,我把老家的一些陈年旧事梳理了下,大抵都是家长里短、人情冷暖的鸡毛蒜皮,原不指望有多少人感兴趣,没想到发出来,反响还是颇为热烈的。

尤其《做寿》那篇长达近6千字,我说实话也不确定大家有没有耐心读完,只是觉得终于将家人当年的心结写下,也算是一次治愈——对我来说,这并不只是一个“故事”。结果让我很诧异的,这篇当天居然给我带来近500个关注,昨晚才偶然得知,原来是陈晓卿导演在他的微博上推荐了这篇。

我以往的评论,不论怎么写,底下都少不了七嘴八舌吵翻天,但这次的“乡土散文系列”出来,却大抵是清一色的好评,很多人要我一定继续写下去,还有不少人表态这个系列出书了一定会买,热情之高,让我感动。昨天也真的有出版社询问我是否有意整理出一部作品。

除了最近这几篇底下的留言,还有不少人在后台发消息给我:


当然,也难免有人不喜欢:


我之前就解释过,当然没办法满足所有人的期望,我只能写自己想写的。我这人兴趣很杂,时评、书评、考证、散文乃至小说都写,不敢说都能写好,但可以保证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现在这个“乡土散文系列”,原本我也没真的想过做一个“系列”,虽然之前就陆续写过一点旧文,但其实并不系统,也没有专心去写,往往是回乡了,和我妈闲聊中得来一些,再凭借自己多年来对乡土的理解和记忆,缀拾成篇。

一如我此前曾说过的,年少时我厌烦母亲跟我讲这些鸡毛蒜皮,但当我跳出来,换一个视角去看待,逐渐意识到在这些卑微污浊之中包含着中国人最真实的生活,要理解他们离不开这一点。

我至少可以保证的是,这些叙述都是真诚的,不隐恶,不虚饰,尽可能让人看到普通人生活的真实面目——虽然只是我所知道的小村落,但或许无数中国人都过着类似的生活。

当然,厚脸皮一点说,这些文字看似平实朴素,但也是我多少年来积累所致,不过世事看来真是常常“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原没有一个清晰的写作计划,只是陆陆续续搜罗了一些零碎的材料,现在倒是一点点地真的构成一个“系列”了。

前两天有点写累了,我也并没有突然转型写乡土文学了,但我在此立个flag:我一定会把这个系列继续写下去,至少我的家事还有一大半没写(这得再一次归功于我妈的超强记忆力)。那都是我自己一直想写的,如果大家爱看,当然就更好了。

最后,我也想借由这些故事表达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任何一个普通人的人生,都值得被书写下来。

乡土散文系列:
(已设置超链,点击篇名即跳转阅读)

老喜丧
做寿
姑嫂
远亲不如近邻
独自过活
怨憎会
不会享受的人
表弟的婚礼
活给别人看
亲情与人情
活明白
上海的黄昏
三日谈
乡间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