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仰的力量 | 赵柏林:为了建设强大的祖国

北大融媒体中心 北大发布 2022-03-23

欢迎关注北大融媒体中心官方发布平台

点击视频,了解赵柏林老师的故事



《信仰的力量》第17集

赵柏林:为了建设强大的祖国


赵柏林,1929年4月出生,汉族,辽宁省辽中县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任教于北京大学,现任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云降水物理、人工影响天气、大气遥感、无线电气象、卫星气象及气候变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莫斯科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


1929年,赵柏林出生在辽宁省辽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平静的家庭生活随着日军不断侵占,变得颠沛流离、家破人亡。


“我的少年时代,可以说是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从东北,到北平,再到汉口、越南河内,再到天津、北平,无一安宁之日,经历了日本的轰炸与侵略,沦陷区汪伪政权、伪满洲国的残暴统治。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使我深刻明白了: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要建设强大的祖国,才能保障人民安定的生活,这是我后来治学科研的强大精神动力。”


1952年,随着院系调整,赵柏林来到燕园。1957年他到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所进修,以“云中的电荷”为题开展研究,乘坐氢气球测量云中电荷。当时实验条件有限,而且极具危险,气球飞行1000多公里,升空高度1000—3500米,全靠简易的操作,结果降落的时候赵柏林从筐里摔了出去。但让他欣慰的是,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乘气球测量自然云中的电。他据此写成论文,发表在苏联科学院院报上,并被世界气象组织公告公布,世界公告上罕见地出现了中国人的科研成果。


赵柏林(右)与学生讨论问题


1969年底,空军派人联系赵柏林,询问有没有办法实现无球探空,以帮助解决战场上炮击时的气象修正问题。当时在世界上,微波遥感也仅还是猜测,赵柏林牢记着要建设强大祖国的初心,毅然接受这一挑战,下决心要奋斗拼搏,使之成功。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签订了“巴统协议”,对中国进行贸易和技术禁运,波长短于两厘米波段的微波全都禁运,赵柏林只能一切从头开始。1972年终于研制成功5mm波段的微波辐射计,与美国同等研究成果几乎同时期发表,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之后又陆续研制了5-30mm波段五个频率的微波辐射计系列,使这一研究成果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也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和尊重。


赵柏林与由他领导研制的微波辐射计,这项成果1986年获得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赵柏林与1990年携带微波辐射计

在日本进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试验


80年代,赵柏林受邀参加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的西北太平洋云辐射计划。西北太平洋云辐射计划推动了中日云辐射、气候研究合作,在国际上受到重视和好评,并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优秀项目。


赵柏林的研究始终围绕着国家的建设发展。1994年,赵柏林又负责带领淮河能量与水分循环的实验研究,使气象预报与水文预报结合起来,提高了降水预报,特别是淮河梅雨预报的水平。2006年,成果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北大,我感觉到,一个学者想要多做贡献,北大一定会全力支持。我先后荣获了很多奖项,这些荣誉都是在北大获得的。从1952年到现在,我在北大已经快70年时间了,我非常感谢北大。”


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柏林文集》,

全书共有6个部分。


多年来,我一直遵循这样的信条:人生只有一次,要奋斗,要拼搏,要光明磊落,不枉今世,做事要认真到底,绝不能得过且过。我理解“破釜沉舟”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深层含意,我欣赏这种气概。生活使我真正懂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意义。摆在我面前的事情,只有最终取得成功,我才有出路,这也是兢兢业业的真谛。


现在青年人要做科研,我有两条希望:第一,不能光在北大校园里、光埋头在实验室里研究,我们需要走出来,闯出去,要走出北大、走向全国,进行社会实践;第二,在走向全国的基础上,要走向世界,要有推进全人类福祉的志向和心胸。走出去需要有勇气,出去肯定有风险,但是世界上是没有零风险的事业的,冒风险才能干成大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与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的《信仰的力量——北京大学老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专题片》于3月8日在北京大学电视台“博雅银龄”专栏开播,每周一集,并在各主要视频平台同步上线。


该系列历时3年,采访拍摄了100位老同志。通过老同志讲述个人成长故事、介绍为人治学经验、分享人生感悟心得,记录了北大老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程,展现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和爱国爱校、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相关阅读



信仰的力量 | 北大老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信仰的力量 | 杨辛:以美引真 以美导善


信仰的力量|陈佳洱: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信仰的力量 | 胡壮麟: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


信仰的力量 | 梁立基:从海外孤儿到民间大使


信仰的力量 | 王希祜:风雨多经志弥坚


信仰的力量 | 晏智杰:一名年轻的“老党员”


信仰的力量 | 汪劲武:学术为业 草木为乐


信仰的力量 | 校庆特辑:我用一生爱北大


信仰的力量 | 马克垚: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信仰的力量 | 许渊冲:让世界倾听中华文化的声音


信仰的力量 | 王阳元:有国界的科学家


信仰的力量 | 杨芙清:爱国是本分 奋斗是幸福


信仰的力量 | 潘文石:守护绿水青山


信仰的力量 | 陈堃銶: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



视频/文字来源: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融媒体中心

推送责编:麦佳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