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物都会打哈欠吗?

2017-08-16 动物研究所 中国国家地理BOOK

| 原 创 栏 目·动 物 研 究 所 |

人一出生就会打哈欠,一次打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秒。在这期间,通过深呼吸增加氧气的吸入量,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全身的神经、肌肉得到完全松弛,人得到较好的休息。可以说,打哈欠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那么,除了人之外的其他动物呢?它们也都会打哈欠吗?为什么会打哈欠呢?图书君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哪些动物会打哈欠?


一只昏昏欲睡的动物,打了一个简单的哈欠,这似乎是很常见的行为。比如,你肯定见过,也能想象出,这些动物打哈欠的样子:


打哈欠的猫


小狗正在打哈欠,中间那只,你确定自己不是被传染的?


动物园的老虎,打哈欠的时候还眯眯眼


左边的小狮子,一定在想“别弄我,我困”


打哈欠的美洲狮


打哈欠的兔子,露出了门牙!


熊猫的哈欠打得好温柔~


山魈(猴科灵长类动物),这个哈欠打得爽


这只小树懒我还想再睡会儿~


哎呀,好困呀,某种鼠类~


禁不住打了个哈欠的马~


打哈欠的考拉~


打哈欠的刺猬,刺都立起来了


睡梦中也不忘打哈欠的猪~

......


这些哺乳动物会打哈欠,好像没什么可奇怪的。可是,你知道,其实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甚至鱼类也都会打哈欠吗?比如:


正在打哈欠的蛇,莫名觉得萌萌哒


龟打哈欠,好认真哦~


打哈欠的鸭子,困到睁不开眼睛~


鸵鸟也会打哈欠~


打哈欠的鹈鹕~


再比如:


打哈欠的猫头鹰,来自花瓣网


打哈欠的鬣蜥,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各种打哈欠的鸟,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各种打哈欠的鱼,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总之,在所有脊椎动物当中都存在打哈欠的行为。打哈欠是极少有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甚至是鱼类所共有的行为之一。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行为直到最近才被学者们重视。因为直到数年前,多数科学家都还相信一位早期的鸟类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即“鸟类是不会打哈欠的”。



 2 

 动物为什么打哈欠?


打哈欠有着多重含义。它可以是极度恐惧、激烈攻击或者极度疲倦的象征,也可以是动物为打斗或睡眠而做的准备。它能够给血液注入新鲜的氧气、伸展一下疲倦的下颚肌肉或者仅仅是让动物在紧张的状态中稍事休息。


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是,伸懒腰和打哈欠通常是同时出现的,或者以不同的顺序发生,而且大多是在一个长时间的休息之前或者之后出现。打哈欠的冲动可能来自动物自身,也可能是来自外部刺激。


猫咪打哈欠、伸懒腰


打哈欠和伸懒腰的内在作用机制是身体“自我修复”系统的一部分。当动物休息时,它的血液流动最终会慢下来,因此血液中携带的氧气可能达不到脑部的需要,缺氧的状态会促使动物打一个大大的哈欠。哈欠会吸进来氧气并加速它往脑部运送。


与此同时, 还需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用来重新激发用于呼吸的那部分大脑。伸一个大大的懒腰能够让肌肉收缩, 将碳水化合物送到需要的地方。打哈欠和伸懒腰像是身体的启动器, 为迎接新一天的挑战做准备。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昏睡的狮子,会频繁地打哈欠来使得血液重新流动起来。


一只狮尾狒狒在打哈欠,露出了他的尖牙,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打哈欠和伸懒腰的外部驱动因素则更加有趣,着重于这些行为的社会功能。像狒狒这样的动物把打哈欠当作一种威胁行为,可能是因为打哈欠时能够很好地将尖尖的牙齿露出来。人类和包括鱼类在内的其他许多动物,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就会打哈欠,可能是由于身体感知到了危险,自动将氧气快速输送到肌肉中,并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准备。


这种具有“社会性”的哈欠曾经可能是一种防护措施,如今仍然在许多你能在动物园看到的动物群体当中保留了下来。


鸵鸟群,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比如说鸵鸟在睡觉之前会集体打哈欠。社会等级较高的鸵鸟会率先打哈欠,表明周围没有危险,其余鸵鸟不用再担心。这种具有传染性的哈欠会在群体当中传播开来,将鸵鸟群安抚下来,开始睡觉并为第二天的一同采食做准备。如果没有打哈欠这种行为,鸵鸟群可能会因为周围很小的动静而四散开来,导致失眠并且在第二天无法保持这种群体警戒状态。经过一整夜的睡眠后,另一波哈欠潮会将这个鸵鸟群叫醒,为新一天的行动做准备。


转回到我们自己身上,试想一下,如果在我们中间的具有传染性的哈欠曾经可能也是为了促进群体团结,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3 

打哈欠传染吗?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过生活中的这种现象:一个人打了哈欠之后,周围的人也会跟着打。有研究者发现,越是亲密的人,哈欠传染的现象就越明显。当然,哈欠传染并不局限在人类,很多高等动物之间都存在。


被传染打哈欠的猫


在早先的一些研究中,科学家认为哈欠传染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个体间的行为刺激激活了额叶皮层内的镜像神经元——这是共情能力(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产生共鸣)形成的基础,而基于共情才能形成较为高级的社群结构。


P.S.

写这篇文章的图书君,

已经打了n个哈欠了

看文章的你,

打哈欠了吗?


本文图片未标明来源的,均来自网络

文字摘自《动物的秘密语言》

作者: [美]雅尼娜·拜纽什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END——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大自然的声音 | 星野道夫 | 好的照片背后 | 时尚厨房 雨林精灵  | 荐书 最有爱的男摄影师 | 高铁上的泡面 | 风景,人的回忆 坚果里最坏的那个 | 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冰箱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