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吃素的视障年轻人,希望用亲身经历打破你我的偏见

壹素界采编组 壹素界 2022-05-17


△千人行第四十期主人公:郑宝胜


关于郑宝胜

就读于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的郑宝胜是一位视力全无的先天性视障者。但即将毕业的宝胜希望在未来可以探索与从事更多元化的工作,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视障者以外的人尽量消除偏见,从而打破视障伙伴只能从事推拿的怪圈。千禧年出生的宝胜至今茹素已7年。



01


缘起


一次偶然,郑宝胜在一个素食群中看到了素友转发的壹素界推文因此结缘。
 
并在今年国庆假期时独自一人踏上了从长沙开往杭州的列车,成为我们《千人行》栏目第40期的受访者。
 
见面前,我们一直通过微信文字与语音进行前期沟通。为打消第一次接触视障人群的‘顾虑’,宝胜请我们在准备问题提纲时不要有顾忌也不要因此有心理负担,因为他们除了眼睛看不见外,其他的跟健全人都一样


△图中左边为郑宝胜


02


14岁那年我决定不再吃肉

 
出生于2000年的郑宝胜在13岁那年,因为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那部改变很多人饮食习惯的纪录片《地球公民》(视觉解说中文版),让他意识到在这个地球上,不仅仅是人类,那些不会说话的动物也和我们一样都是地球的公民,不应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而受到如此残暴的对待。


这部电影就像在宝胜心中种下的一粒素食种子,随后的一年,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感受后,让他坚定了信念,在14岁那年决定不再吃肉。
 
与很多从吃肉转变为素食的人一样,起初宝胜的父母与周边朋友对他的饮食转变也会有质疑甚至是不满,但他会与他们说明茹素的原因。
 
同时也会注意观察自己的健康情况,并保持运动的习惯。慢慢的,宝胜在‘做自己’的同时亦开始逐渐获得了周边人的认可,身边家人的饮食习惯也从荤食为主转变为弹性素食,增加了蔬食的比例。


当问到这些年茹素发现自己有何变化时,宝胜觉得最大的改变是曾经容易生气与不安的自己开始变得不那么急躁,遇事时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包容和理解。
 
△截图自郑宝胜的微信朋友圈

在宝胜的微信签名中写了一句话:“幽默生产者,文艺鉴赏者,旅行体验者,素食践行者”。作为一位素食践行者,宝胜也很乐意与想要尝试素食的伙伴分享这份美好。

除了本地的素食餐厅外,喜欢旅行的宝胜也时常会去目的地的素食餐厅打卡与品尝当地的美味素食。




有一次他带一位朋友去素食餐厅用餐,虽然是第一次尝试素食,但吃完之后, 那位一直觉得世上没有什么美食会比肉更美味的小伙伴却因为吃到了美味的素食而决定以后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增加素食的比例


平日里更多时间还是会在学校的食堂用餐,但几乎以肉菜为主的配餐对于宝胜来说多少还是产生了些不便,好在时间久了分餐的叔叔阿姨每次都能认出他并帮忙盛装或挑出素菜。

△宝胜在杭州福朵米线时说到

若是能天天吃上这样一碗米线的话也是人生幸事了~


不过为了让学校食堂的配菜中能增加纯素的菜品,同时也能提高自己在学校的生活质量,有一次宝胜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利用中午去充饭卡的机会与食堂老板好好谈了一次,最后得到了老板和做饭师傅的理解,做了菜品上的改善,吃上了稍纯净且多样化些的素食种类。

今年5月的疫情期间,在另一位老师的帮忙申请下,学校也给与了素食学生更人性化的用餐照顾,至此,宝胜吃到了在学校的第一份纯素食盒饭


03

 人生就是苦的 
苦中做乐的事
快乐抵消苦行


在宝胜的背包里除了有少量的物件外,还有一本占据了背包近四分之一位置的书,是当代哲学研究学者周国平先生的《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


而哲学对于爱思考的宝胜来说,是除了素食之外同样能给他带来力量的存在。

与同龄或同境人相比,宝胜的身上会多一份与其年龄不符的成熟感会在年少时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所在亦会思索与生死相关这样的生命话题。

宝胜说


人生其实就是苦的,就像我们被生下来时就会哭一样。但也正因如此苦中要去做乐的事,快乐可以抵消我们的苦行。所有人最终的结果其实都是一样的,所以怎样过好这一生的过程很重要。



△在杭州时宝胜体验敲击色空鼓乐器


目前就读于中医与推拿专业的宝胜,同时也怀有一颗文艺的心,爱好音乐、旅行、阅读和语言艺术。

并且因着灵敏的听觉和感知力,学会了多种乐器的演奏,假期时还尝试去做了有声书的演播与广告配音的工作,努力在做自己喜欢事的同时也能挣得养活自己的面包。

△郑宝胜的陶笛演奏


但当我们因此夸赞宝胜时,他却表示自己只不过是比较幸运,能在小时候接受到相对完整的教育,能比较早就开始挖掘自己的潜力罢了。

因为视障人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没能从小接受好的教育,无法更好的融入社会而闭塞在了自己的小世界中,无法成为更好的自己,亦无法看见那些更美好的事物。

△郑宝胜自己编排的第一首吉他指弹曲

04

对于未来

虽然宝胜觉得能走到今天是一种幸运,但在17岁有机会去北京参加语言培训前,他也曾默默无闻,并不拔尖。

那一次的北京之行可以算是宝胜的人生转折点,那是他第一次离开湖南,离开家人和伙伴,独自去看外面的世界

也是因为那次的演播培训,让他认识了很多同为视障,但在他看来都特别优秀的小伙伴,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并且还在努力做得更好。

△图中右起第四位为宝胜

回来后深受触动的宝胜给自己立下了一个flag,要在三年内除了完成学业之外,将自己的爱好进行深入的钻研和练习,可以有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与更多人做展示与分享。

有了目标后,动力也随之而来。曾经对电脑并没有太大兴趣的宝胜花了三个月的时间,通过听讲座和请教同学补上了近两年的电脑基础课程,并学会了音频和文档编辑。


因为不用鼠标,全部要靠键盘输入加读屏(屏幕朗读软件),为了提高效率,宝胜需要牢记近一百种快捷键的用法。打字慢,他也找了各种学习方法来提升速度。

就这样,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之下,现在的宝胜不仅可以自如的使用电脑和网络以获得更多的讯息和知识,这三年间还几乎自学,在遇到问题时通过网络或向专业的老师请教学会了吉他、陶笛、洞箫、葫芦丝等乐器的演奏。

而曾在三年前立下的学习和努力的目标,在宝胜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已几乎全部达成


下一段目标亦是新一段旅程的开启,即将毕业的宝胜除了会继续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外,希望在未来可以去探索与从事更多元化的工作,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视障者以外的人尽量消除偏见,从而打破视障伙伴只能从事推拿的怪圈。

虽然未来之路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但宝胜说只要想到广大视障同胞的未来,自己就充满动力,相信终有一天能成功!

对于未来的发展,宝胜会有很多的憧憬。而对于选择另一半的婚姻问题上,宝胜也希望可以打破人们的偏见,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找寻到能相互促进的精神伴侣,与她一起去体验这个美好的世界。


因为每一个个体都值得去爱与被爱,和身体残缺与否无关。

05

采访后记

那日与宝胜聊到‘明眼人的偏见’这个话题时,他分享了一段搭地铁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视障者来说,在大城市行走,因为会有一定的盲道设施,且路上的行人相对会多,所以反而没有那么多戒备,遇到困难时也可以直接问,且大多时都能得到善意的帮助和解决。

但反之对于明眼人来说,会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习惯于自己找路,有时反而会因此走错路。

“明眼人习惯于相信自己看到的”这一点,在地铁站问路时宝胜更是深有体会。


其实很多视障者经过一定的方向感训练都可自己搭乘自动扶梯等公共交通设施,但在问路时人们常常会在未做询问的情况下,出于好心的判断认为他们必须搭电梯,有时还因此绕一段路将他们引导至电梯口,反而给他们带去了一定的困扰。

对宝胜来说,少一些对视障者的固化认知,认为他们很多事都不能做,是他想要去打破的偏见之一。其实很多事,他们都可以做,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也希望在这个追逐速度与效率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能多一些温暖的看见和耐心的聆听与感受,少一些惯性思维下的偏见与不解。

—End—
壹素界原创出品
欢迎随手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如需转载,请于后台回复“转载”获得授权 
文&编者 | 壹素界采编组
图片 | 郑宝胜/壹素界采编组/百度
支持原创,关注壹素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