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节里再访“记者帮帮团”:合力生光的“天团”

朱子 北京广播电视报社 2024-05-19

提示点击上方"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免费订阅本刊



今天,

2023年11月8日,

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

致敬勇敢担当、乐于奉献的记者们,

节日快乐!



媒体融合,唯一不变的是什么?

是变化。

技术日新月异,

竞争变化迅速,

产品不断迭代。


上期我们报道了记者“帮帮团”双向奔赴的故事。


↓↓↓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

  “自由恋爱”的“天团”   


本期我们继续深挖这个记者“天团”在媒体融合中不懈探索的故事……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融合项目,

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持续推进的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实现了和“12345”民生服务热线的高效连接,

做到了台里多部门人员和业务的融合……


接诉即办平台融合宣传页


本期,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融合项目负责人兰惠,

继续和我们一起为接诉即办“帮帮团”画像。

到底看看这是怎样的“天团”?

这个“天团”如何合力生光?



关键词:内容共享、持续深入


Q:除了上次说到的人员上的融合,还有哪些融合?

A:我们一直在讲大融合,合力生光在这里体现的就特别真切!


“帮帮团”主持人进来的时候,起到了一个特别大的助推作用,他们身上都很有挖掘点,我们渴望的也是能打造出不同人设的记者型主持人;同时我们也想怎么能再迈一步呢?后来,徐滔总编辑组织了好多次的融合大会,把各精品栏目制片人都给凑到一起大家畅所欲言,这也给了我们启发。我们就在这众多的栏目当中,找寻我们所能够匹配的共融点。当然了,这个融合的前提一定是双向的你情我愿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方说《向前一步》和《生活这一刻》,同样做接诉即办但需要的选题就不是一个方向的,所以我们会愿意把这些平台上所有的诉求内容拿出来,提供给适合的栏目,对他们来说等于增添了选题量。再加上有台领导和公司领导的鼎力支持,大家跟我们融合的意愿就比较强烈,特别愿意跟我们合作。


现在我们会把交通类的选题给到《红绿灯》和交通广播,集体诉求类的给到《向前一步》,同样向前一步也会把街道社区的案例跟我们分享,大事小情类的给到《生活这一刻》,甚至把已经拍摄制作完成的内容,先网后台后与他们共享,成为大屏播出的原创素材。特别是这次全台改版,像《北京您早》、《生活这一刻》都投入了很大人力和物力来加强帮帮团这一块的融合参与。


所以现在我们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已经形成了小中有大、大中有小,真正互融的一个模式。


与《生活这一刻》栏目合作


 与《向前一步》合作播出画面


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法律咨询的需求比较高,需要大量专业度很强的律师做长期的法律公益服务,那未来我们也会给用户设计一个免费法律资讯的入口,把我们这个平台的功能更进一步,大家来这儿提诉求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能得到解答,算是一点一点推进,这也是跨界的融合吧



新闻频道记者祖冲亚采访诉求人


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然采访诉求人


《生活这一刻》记者莫雅兰出镜


融媒体中心记者谢巍


Q:融合中,沟通协调很耗时吧?

A:是,有成效,但很辛苦。就我一个人就要对好多个微信群,协调主持人时间、选题适配度等等问题。


比如,一个宝马车传动轴异响的诉求,觉得可能适合主持人张默,就要去协调主持人和诉求人,问询、协调时间,协调不上就要赶紧换人,人家诉求人的时间也不好凑。融合会产生很多中间环节上的附增的工作量,我们的编导目前已经从最初只是拍摄前与出镜记者的选题通气,到现在已经能向前一步转换到主动与出镜记者探讨挖掘商量办法,所以目前来看这个结果是比较可喜的。


基于目前的工作我们北京时间的几位领导也判断说,这个模式会一直深入下去,只有满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才一直能够持续不断有回报、有增效。


宗昊主任就提出我们作为主流新媒体是不是也能利用好我们的诉求平台,把群众诉求环节当中需要相关部门打通的关键环节作为内参形式反馈给各委办局,于是就有了我们“一把手信箱”的设想。


晓阳主任提出了要利用好街道社区这些基层治理的优势资源,搭建起我们民生服务的底层逻辑,于是又有了“社区好帮手”的规划。


现在,在新闻一线有着28年内容实战经验的王毅主任也加入到了我们新媒体的行列,他不仅建议北京时间研究搭建政企沟通的服务模式,帮助解决创业者的实际困难,也能够对未来大小屏的融合这一块有更进一步的指导和推动,所以我们也就更有信心了。


《向前一步》记者 李小龙出镜


《向前一步》记者 孔令淼出镜


北京时间记者杜孟倩出镜


《向前一步》记者李一诺出镜采访


《向前一步》记者董棠出镜采访


新闻频道记者张默采访诉求人


《向前一步》记者李威采访诉求人


《向前一步》记者路颜西出镜


《向前一步》记者林瞳瞳出镜


《向前一步》记者张颖勉出镜


关键词:接诉量、诉求提交


Q:接诉量大概是什么规模?

A:大概一天能有个40条吧,还有一些个人信息提供的不是特别全的,我们工作人员在后台发现了之后,还要继续联系、补全信息。


Q:诉求提交具体怎么操作?

A:手机北京时间app,首页上就有咱们这一个板块。首页下头有一个服务位置,点开就是咱们接诉即办的一个页面,可以诉求提交。点开之后,里头就会有比如什么地方、什么事情、是否愿意选择让记者跟进等,这些选项就在这个流程上,每个环节都给具备了,比较严谨。


接诉即办平台诉求提交页面


大家提交完了这个诉求之后,我们后台会有工作人员审核这个诉求是否符合标准。按照这个12345提供的要求,符合标准的我们就会在后台给12345推送过去,12345会有派单和后续的跟踪反馈。等于说咱媒体平台接到的大量的诉求件儿是有人应答的,或者是说有跟进办理的。



关键词:帮助、成长


Q:接诉即办“帮帮团”带给了团队怎样的成长?

A:这个融合项目让团队的每个人都有了成长,从最初的平台搭建之初的三个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潘主任和宗主任、晓阳主任多少次找到台领导协调,后来得到包括部长在内的诸多领导的关注支持。


首先它培养了我们的韧劲,从无到有、聚少成多;


其次培养了集体的凝聚力,大家因为帮着别人走到了一起,为帮助别人出谋划策,为帮着别人收获了快乐。解决问题中取长补短,这次哪方面有缺失,互相彼此参谋建议,下一次再采访的时候就会注意优化,大家在这个国过程中都共同进步着。


然后,我们一直保持着几乎每周都有不定期的内部分享会或者培训会,这样大家能彼此学习的同时视野向外,吸纳和借鉴。


最后,这每一个诉求案例追踪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人心也是经受了考验的……


接诉即办成员拉片学习


接诉即办专项分享会


接诉即办专项成员工作场景


“人心经受了考验”?

那到底是怎样的考验?


接诉即办“帮团因”的工作,

离流量、热度比较远,

却和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困难比较近。

真心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爱出者爱返,

更赢得了尊重。


媒体融合需要合力,

那合力要生出什么样的光?

民心相通温暖的光,

媒体担当大道如砥的光……











————  END  ————




往期推荐

●依然笑傲江湖,肖战等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在读他
●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帮帮团”:“自由恋爱”的“天团”







视讯预告

 电视节目时间表/广播节目时间表


监制:孙成刚  张彪  翟涛

编辑:李雄峰  车丽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