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陳尚君《詩唱大唐》(代序)

中古史 2023-03-01


作者: 陳尚君

出版社: 鳳凰出版社

出版年: 2021-8

頁數: 312

定價: 68.00

裝幀: 精裝

ISBN: 9787550634770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陳尚君唐詩研究的文史劄記。作者細密爬梳文獻,審慎獨到思考,在多年潛心考訂唐詩文本的基礎上,將心得與發現以通俗化的隨筆形式介紹給讀者,講述了一個個有關唐詩的動人故事。唐人以詩歌雄傲百代,其壯盛奮勵,至今猶為中華民族之典型與驕傲。本書各文雖側重不同,但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適可傳達唐人之文化自信與詩情風流。


作者簡介


  陳尚君,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文科資深教授。1977年2月至1978年9月,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評論專業學習。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師從朱東潤教授,研究唐宋文學,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古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杜甫研究會理事、唐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唐研究》編委等。閱讀興趣廣泛,對漢魏唐宋文獻有較全面的把握,治學頗遵循傳統,長於文獻考據,對唐一代基本文獻建設程功頗巨。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學,於唐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考訂、唐宋作家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較多。亦從事歷史文獻學和石刻文獻學研究。


  


唐朝皇帝的詩歌

唐朝皇帝點贊過的唐詩

唐朝狀元們的詩歌

唐人牡丹詩的絕唱

大唐王朝的第200年

唐代禪僧引用過的唐詩

唐人惡詩八首苛評

唐代的孩子們在想什麼

睿山新月冷 臺嶠古風清——唐代的中日交往詩歌

《全唐詩》中的偽好詩例評

杜甫的盛世危言——重讀《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客堂》:杜甫生命至暗時刻的心聲

詩人韓翃的傳奇人生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傳軌跡

劉禹錫之得妓與失妓

韓湘子成仙始末

詩人王魯複的進取與落寞

皮陸唱和所見唐代蘇州的文化景觀

花蕊夫人的迷宮

後記


唐人文化自信的底氣何在(代序)



  今年是唐王朝建立1400周年,作為中華歷史上國力強盛、文化昌盛的最讓人驕傲的時代,當然值得隆重紀念。唐王朝之建立過程、延續歷史、文化展示、文學繁榮,前人都已有過太多的論述,我認為特別值得討論的是,唐王朝的文化自信是如何形成的?唐文化為世界文明作出了怎樣的貢獻?我們應該從唐王朝的成功中得到哪些啟示?

  隋末大亂,群雄逐鹿,李唐勝出,帶有很大的偶然性。今人多從隋唐故事瞭解唐王朝之成立,不太瞭解唐高祖李淵和隋煬帝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妹,煬帝在天下已亂之際將北門重鎮太原交給表兄李淵,沒想到這位年過五十、從無特出成就的表兄,用北防突厥的大軍襲取關中,奠定王業。唐王朝最初幾十年的任務,是與民休息,對外說的是仁政,不說的則是隋代基本建設做得太好了,乃至重勞民力、二世而亡,新王朝坐享其成,還不斷說要吸取歷史教訓,一句感謝都沒有。沒辦法,勝者通吃,歷來就是如此。

  唐王朝的最大成功是制度和法律建設。隋、唐皆承北魏、北周的舊制,但也在不斷完善調整。唐王朝在中央行政運作方面,最大成就是三省制的建立,從而最大程度保證在皇權主導下政府行政行為的合理運轉。三省制在唐以前久已實行,但唐代使其完善妥適、高效有序。三省中,中書省主定旨出命,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貫徹執行,三省互為制約,各負其責。在存留的唐代詔敕文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大赦天下到官員任免,誰起草、誰同意,都逐一有主官簽名,方得生效。從文獻分析,朝廷重大的政策變化,不斷在調整修訂,涉及全局者多以赦書方式頒佈,僅涉細節者則以敕令的方式下達。涉及到具體部門落實執行,則有更進一步的細化條流。要求各具體部門將有關此部門之政令,大字書寫於顯見的白牆上,政務公開,切實執行。其中門下封駁的設置,對具體政令調整或人事任免,都可作明確的反對,避免偏差。當然,最重要的是官員遴擇。唐王朝建立不久,就發現有軍功的人未必適合擔任高官;適合重要行政職務的官員,則常因年資位階稍低而不能擔任要職。解決的辦法,一是將階、勳、爵、職分開,階要循資格而進,但低階也可以擔任高職,有功可以賞勳進爵,不一定要給以顯要職位。二是特別重視臨民而治官員的選拔,玄宗時多次親自遴選,親自訓誡,親自送行,以改善吏治,這是開、天之治的關鍵所在。三是承認法治還要依靠人治,改善吏治的關鍵在完善制度。唐代進入仕途,有蔭官、薦舉、科舉等各種途徑,各級官員可以憑自己喜愛推薦官員,中唐後更規定官員到任即可推薦接任者,內舉不避親,當然都可以。但你推薦的官員勝任與否,你必須負連帶的責任。唐人常說坐累貶官,就是受你推薦者連累而追究責任的結果。當然,對官員考課考功、加勳晉爵,乃至守孝服憂、奪情起等,都有完善的制度規定,宰相以下,誰都不能特殊。

  唐代法律之完善及實施,在中世紀可以說領先全世界。存世最重要的是《唐律疏議》,詳盡規定了從刑法到民法的各種細節。在唐代具體實行中,其實不僅是一部法律,而是一系列的法令,包括律、令、格、式等各類法律條文。比方婚姻,規定了什麼身份的男女之間可以結婚、什麼人不能結婚,如士庶不婚的限定,體現士族社會的人際分野,如若違反,會有什麼懲罰,無不清楚豁然。再如胡商入唐經商,一旦身亡,遺產如何處置、親屬如何認定、財產如何分割,都有具體規定。前些年在寧波天一閣發現的《天聖令》殘本,其實是一部國家各方面制度法規的總結性著作,引起中外學者極大關注。日本早期的國家制度設計,是拿著唐朝的成功經驗,照樣移植,日本史上稱為律令制國家的成立,其影響持續到幕末。而唐以後的宋、元、明、清各代法令,也基本沿襲唐代的格局。這是唐代的光榮,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

  與任何一個王朝一樣,延續289年的唐王朝,經歷了無數次血腥的政變與殘酷的政爭,一路跌跌撞撞,但又始終有應對的策略與恢復元氣的力量。如果加以歸納,則前期以宮廷政治為主,無論玄武門政變,還是武後獨裁,關鍵是對中樞權力的爭奪。神龍、先天之間,這一爭奪達到白熱化的程度。玄宗以諸王不出閣的辦法化解了危機,但在削弱宗室的同時,帶來了宦官專權、藩鎮割據與朝廷黨爭的新問題。安史之亂的實質,是坐擁軍權的野心家對中央權力的覬覦。亂平的代價,帶來一系列的變化。皇帝通過宦官加強對中央與地方的控制,宦官集團與王權成為互生的共同體。中央對地方實力派的討伐與妥協雖然看起來風起雲湧、跌宕起伏,但實質是王權的削弱與地方的分裂。各種力量的相對平衡,維持了亂後150年王朝的延續,一旦平衡打破,某派獨大,唐王朝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現在我們仰望唐朝,特別欣賞唐詩之閒雅從容,如果真實地去瞭解唐朝,就會感受到唐代是一個尚武的時代,是一個胡風浸潤一切的時代,也是一個士庶分明的時代。必須知道,北周、隋、唐三代都源出北魏六鎮之一的武川鎮,其先人都是戍邊的武人,沾染胡氣,或者本身就是胡人,或者累代與胡人通婚。這就能很好地解釋唐文化對於中亞及四邊異文化兼收並取的原因。胡風不僅影響唐人的服飾與樂舞,也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態度與精神信仰,這就是開放寬容、多元並存的文化精神。唐詩的成就,其實也是南朝華美與北方俊朗相結合的結果。因為尚武,唐初國力強盛,得以征服四夷、萬國來朝,唐太宗也因此得到天可汗的美稱。對唐代,我們一定要有一基本認識,即李唐王朝有效管理的地區,是在四夷以內的地區,而服膺唐王朝之周邊各國,則形成更為宏偉的大唐帝國。當然,唐王朝在國力強盛時,四邊不敢輕啟兵釁,國內有事乃至皇權衰落時,四邊也會各有動作。在大多數情況下,唐王朝都遠強於周邊各政權,不忌憚別樣文化之滲透會影響本國文化的變質,更不擔心異文化會取代本國文化。以日本來說,奈良、平安時代,無論都城建築、宗教信仰、詩文寫作,還是治國原則,都以唐為榜樣,低眉拜師,真誠請益,反過來的影響則很有限,故唐人樂於交流,熱誠接納,絕無顧忌。中唐後,胡人軍將割據河北,佛道盛行,一部分學者對漢文化之存續有了危機感,因此而有趙匡、啖助、陸淳提倡《春秋》學,有韓愈寫《原道》攘斥佛老,直到宋學高揚華夏正統的大旗。唐代之士庶分野,常被許多學者所忽略,人們多嚮往唐人詩意的棲息——詩意生活的確有其人,但這部分人是“生常免租稅”的貴族,擁有較多的物質和精神資源,承擔國家的主要責任,也創造最燦爛的藝術和文學。而社會之人群,從南北文化、族群文化和家族文化來說,都是變動不居的,唐代也是如此。對此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不必過分地厚此薄彼。

  大唐文化早已遠去。今日重溫,如尚有可以會心之處,則幸甚。


2018年5月15日



精彩书摘


唐朝皇帝的诗歌


  美国开国到现在,不过二百多年,总统还不到五十名,但美国人很喜欢发动历史学家或媒体记者给历任总统的成就做排名,排在前两名的始终是林肯和华盛顿,第三名常是小罗斯福。如果仿其例来给唐朝皇帝排序,前两名也肯定是太宗和玄宗,女生可能会提名武氏,但我实在不喜欢,且与性别无关。若就各位之文学才情和成就而言,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会有一些出乎意外的提名。且听我说来。

  唐朝从开国到灭亡,凡289年,在位者历十四代,二十帝加武后,共二十一人。其中无诗歌存世者,仅宪宗、敬宗、武宗、僖宗、哀帝五人。唐代士族工诗家族多矣,未有如此绵瓞不绝者。其间或存诗太少,或仅梦中所得及佛偈之类,可谈者不多。谨择其杰出者十人,以艺术造诣高下为序,稍加评骘,庶几为说唐诗者之谈资。偏颇误失,祈知者赐告。


第一名:玄宗李隆基(685—762,712—756在位)


  唐代皇帝在位最久者为玄宗,写诗最多且最具艺术气质者也是玄宗。他早年丧母,深知宫廷斗争之残酷。早年曾结交豪杰,冒险发动唐隆政变,参与者世称唐元功臣,已有几十方墓志出土,大多为下层军将、大内工匠与市井豪杰。父亲禅位后,他用突袭手段削平姑妈太平公主党羽,得以掌控全局。开元前期,他确实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事情,开元、天宝之治的国家繁盛,远超贞观之治。他笃信道教,但始终将儒学放在中心位置,对佛教也不贬抑,亲注《孝经》《道德经》《金刚经》三书,颁示天下,展现文化多元的气象。他酷爱作诗,虽然存世仅百余首,主体是靠《张说之文集》的附录而得保存,从苏颋、张九龄、王维、孙逖等人的应制诗题分析,至少还有几十次诗作没有保存下来。可以说,盛唐诗歌的空前繁荣,他是一位重要的推动者。就本人诗歌的艺术成就来说,唐代皇帝中也当推他为第一。

  玄宗即位之最初十来年,勤于政事,再加有一批眼光与能力皆出众之老臣辅佐,达成开元盛况。他整肃朝纲,一改武后以来之恶政。鉴于武后以来女眷干政、诸王窥权之情况,限制后妃、诸王及宦官之干预,大体是成功的。他十分看重地方治理,多次亲自遴选地方官,或派朝中重臣为地方刺史,或定时召集地方官入朝亲加训诫,甚至亲制《令长新戒》,有云:“我求令长,保乂下人。”“与之革故,政在惟新。调风变俗,背伪归真。”要求各州县刻石,常置官署。又作《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云:“眷言思共理,鉴寝想惟良。猗欤此推择,声绩著周行。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求名迹易见,安真德自彰。狱讼必以情,教民贵有常。恤惸且存老,抚弱复绥强。勖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进贤,爱人,讲学,劝农,理讼,存老,抚弱,绥强,包含了地方治理的基本原则。他任命宰相会写诗,送别巡边会写诗,逢时节庆会写诗,人生感慨会写诗,经常要求满朝大臣一起应和。那一时期,诗人意气风发,写诗成为立朝常态,不能写诗真有些无地自容。

  玄宗时三教并兴,儒学之基本地位并没有改变。他于开元十三年(725)封禅中途,特别到曲阜祭孔,作《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此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是他的代表作。首二句概括孔子求道奔波一生,继写孔宅之所在与身后之祭祀。“叹凤”两句,写孔子之与世乖违,落寞求道,最后表达敬意。诗很庄重而流动,显出他的能力。当然他与道士来往的诗篇更多。如《送司马承祯还天台》:“紫府求贤士,青溪祖逸人。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闻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林泉先得性,松桂欲调神。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既加礼敬,诚邀入朝,更予尊重,放归修道,说林泉之处更合适养性,但也遗憾音声阻隔,送行惜别之意很亲切。贺知章是天下知名的文士,以八十三岁高龄,重病后自请致仕为道士,玄宗尊重他的选择,誉为可与东汉二疏齐名的高尚之举,亲自作诗宠行,要求满朝大臣出东郊送行。玄宗诗云:“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其实当时贺知章病得很重,只是希望返骨故土,经玄宗表彰,成无上光荣盛事,百世传为佳话。

  玄宗具有良好的表演才能。兄弟五人,他是老三,如果按照长子继承制,当然轮不到他,但他是再造李唐山河的功臣,两次政变都成功了,谁敢与他争?到了关键时候,场面上是要对大哥李宪客气几句的,大哥又是何等聪明之人,知道不客气的后果,因此坚决谦让。玄宗在位期间,对兄弟们一直很好,他们如果要弹琴、吹笛、打打羯鼓,都有充分的自由,但如果想关心国政,留意治道,那绝不可以。玄宗经常到大哥家走动,《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鲁卫情先重,亲贤爱转多。冕旒丰暇日,乘景暂经过。戚里申高宴,平台奏雅歌。复寻为善乐,方验保山河。”说兄弟情深,经常在一起喝酒唱歌,人生快活,各自太平,多好。弟弟家也要去,生活有困难更要关心,幸薛王第时赋诗云:“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今逢庆诞日,犹谓学仙归。棠棣花重发,鸰原鸟再飞。”是因薛王偶恙得痊,皇上来庆贺。玄宗还曾造一合欢大被,邀请兄弟们一起来做亲密状,兄弟们当然都很配合。玄宗存世墨迹有《鹡鸰颂》,歌颂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感情,认为如此嘉话,应书入史。这篇《颂》书法很好,为唐人行楷之佳构。

玄宗在位日久,天下太平,他在许多诗中表达与民同乐的欢欣。敦煌遗书伯二五五五有《御制勤政楼下观灯》一首:“明月重城里,华灯九陌中。开门纳和气,步辇逐微风。钟鼓连宵合,歌笙迟曙雄。新□不为己,常与万方同。”今人都认为玄宗作,应该问题不大。缺一字,不影响诗意理解。诗写元宵节,明月当空,九陌华灯,春意稍透,和气煦风。玄宗登楼观灯,心情舒畅,万方同庆,更有圣世升平的喜悦。再如《轩游宫十五夜》:“行迈离秦国,巡方赴洛师。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关外长河转,宫中淑气迟。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在长安到洛阳途中遇到元宵节,与前诗主旨一致,在两京之间,行宫内外气象又有所不同,虽然没有都城的喧嚣,但歌钟明月,与以往旧游并无不同。

  安史之乱的发生,为玄宗四纪天子划上休止符。安禄山起兵的理由是清君侧,是对杨国忠为政之反叛,更深层次原因则为重兵在握,玄宗亲信女宠,国事不理。玄宗与杨玉环的私情,他有没有写过诗呢?目前看不到。《羯鼓录》说他曾制《春光好》曲,《尊前集》载他作小曲《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即便是他所作,未必真有实事,更与杨妃无关。《翰府名谈》有他怀念杨妃诗,那是宋人编造,不必相信。他对世乱有没有反思呢?很少一点点。据说他在奔蜀之际听乐工奏李峤《水调歌》而伤感,是感悟盛极必衰。退居西内后,喜诵梁锽《咏木老人》诗,所谓“须臾弄罢寂无事,还是人生一梦中”,那是感喟人生无常。自蜀归,他有诗题剑阁:“剑阁横空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据说他见山势险峻,有“剑门天险若此,自古及今,败亡相继,岂非在德不在险耶”,略有憬悟,但也仅此而已。对皇上要求不能过多。


第二名:太宗李世民(599—649,626—649在位)


  太宗一代英主,他的生平与成就已经不需要介绍。应该补充的是,贞观之治远未达到国家富足的成就,其最重要的标志是击败突厥,四夷来贺,尊为天可汗,奠定大唐帝国的天下秩序。笔者近年曾撰文《玄武门蒙难者的女眷》《唐太宗的另一面》(均收入《行走大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述其不为人知的事迹。还可以补充的是,太宗长期服食,最后因误服胡僧之药而死,年仅五十一。他前期尊道抑佛,玄奘归国后立场改变。在他弥留之际,玄奘在他寝宫邻室译出著名的《心经》,为他祈福,用答知遇。

  太宗酷爱文艺,写诗亦多,今存者尚约百首。写得较好的是回顾往事、抒发情怀的作品。如《行经破薛举战地》:“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髙,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平定薛举是他随父进取关中后,独立指挥取胜的第一场重大战事。多年后重经战地,感慨当年之心气高昂,也写到战事之艰难,以及此战对自己一生之意义。“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两句,含无限感慨。再如《春日望海以光为韵》:“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卷色,穿浪日舒光。照岸花分彩,迷烟雁断行。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是贞观十九年(645)春东征高丽,在今河北秦皇岛一带海边所作。前半写海景,切春色,气象极其开阔。最后四句抒怀,想到历史上秦皇、汉武留下来的遗迹,表达伟大君主要成就不世功名的愿望。

太宗最传诵的作品,是《赐萧瑀》一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所指为萧瑀在其兄弟阋墙时,坚定地给以支持。如果读到《晋书》卷三七史臣赞引语有“疾风彰劲草”句,卷六二引古人言有“世乱识忠良”句,则知此诗必有所本。同样在东征时,左屯卫将军姜确中流矢而卒,太宗作诗哀悼:“凿门初奉律,仗节始临戎。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防身不足智,徇命有余忠。悲骖嘶向路,哀笳咽远空。凄凉大树下,流悼满深衷。”意思是都有了,就是诗意因辞藻与典故的堆砌而显得有些隔膜。这是与太宗生活的时代与所受教育有关的。齐梁以来的诗文,都讲究华丽的辞彩与典雅的文句,《文选》《玉台新咏》里的作品,想来他曾读得很仔细。他礼敬文士,也以文士的成就时时督励自己。既有《秋日敩庾信体》一类模仿之作,也写过《赋得花庭雾》《赋得残花菊》《同赋含峰云》之类纤巧的题目,有时还为臣僚假手,如《咏乌代师道》:“凌晨丽城去,薄暮上林栖。辞枝枝暂起,停树树还低。向日终难托,迎风讵肯迷。只待纤纤手,曲里作宵啼。”师道指杨师道,《全唐诗》作陈师道,为无知者妄改。咏乌其实是代乌立言,最后二句期待女性之关心,语意纤弱如此。再看两首:《赋得临池柳》:“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采芙蓉》:“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栖乌还密树,泛流归建章。”这些诗,若编入《玉台新咏》,自是出色当行,任便说是谁写都可以。可偏偏就是太宗以英武之姿,独爱这一口,难怪有臣下举宫体以为戒。时代与流行,是任何人都难以超越的,太宗也如此。


陳尚君主編《水流花開:經典形塑與文本闡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

陳尚君《濠上漫與:陳尚君讀書隨筆》出版

系列講座 || 石刻與唐代文明//陳尚君、仇鹿鳴@華東師範大學

陳尚君《唐詩求是》出版

徐俊《鳴沙習學集:敦煌吐魯番文學文獻叢考》出版(附:陳尚君/序、作者/後記)

羅寧、武麗霞《漢唐小說與傳記論考》出版(附陳尚君·序一、周裕鍇·序二)

陳尚君《星垂平野闊》出版

陳尚君《行走大唐》出版

陳尚君選編《花舞大唐氣象新》出版

陳尚君《我見青山》出版(附:作者/序)

朱東潤《元好問傳》出版(附:陳尚君/整理後記)

陳尚君《貞石詮唐》出版(附:自序)

陳尚君《宋元筆記述要》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