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外事 | 五国元首在沪签署信任协定的前前后后

华达明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华达明 1971年进入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曾任市外办国宾处副处长、国宾处处长;退休后被返聘参加一些重要外事活动的接待、培训工作,和《上海外事志》的编纂工作;2014年,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


“上海五国”是对中国、俄罗斯、哈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的简称,源于1996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会晤。

///

如今的上海展览中心(作者供图)





1996年4月26日下午5时30分,是一个难忘的历史性时刻。中、俄、哈、吉、塔五国国旗在上海展览中心广场上空迎风飘扬,广场中心的音乐喷泉奏起了欢快的《迎宾曲》和《步步高》乐曲,给展览中心增添了节日气氛。此时此刻,展览中心中央大厅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并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以下简称《信任协定》)在这里举行。

1996年4月25日,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江泽民、叶利钦(左一)、纳扎尔巴耶夫(右二)、阿卡耶夫(左二)、拉赫莫诺夫(居中)签署协定后热烈握手。(图片来源于《上海外事志》)

我作为亲历者,回顾五国元首在沪签署《信任协定》的前前后后,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众多国家元首会聚上海签署多边协定,这是建国以来外交史上一件盛事。在当时上海场馆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确保这项活动顺利进行,大家确实动了不少脑筋。

紧急任务  即刻下达

///

张德广,曾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网络图)




时间倒转到1995年10月26日,当天下午,外交部来电告,张德广副部长将于当晚乘最后一个航班由京抵沪,请上海外办派人接机,并安排当晚与分管外事的上海市领导见面,有要事相告。我们即同虹桥机场商量,按要客待遇接机,这样,我们就可将车辆直接开进机坪接客。

当张德广副部长一行抵达新锦江大酒店时,分管外事的沙麟副市长几乎也同时抵达酒店。张德广副部长通报,经中央批准,外交部决定,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将于11月10日在上海举行会晤并签署《信任协定》。这是一项重要外事活动,时间紧迫,离活动日期仅有10多天的准备时间,希望上海积极做好相应工作。沙麟副市长当即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高度信任,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上海将竭尽全力完成此项光荣任务。”张德广副部长邀请我们次日上午一起去西郊宾馆,向江主席当面请示汇报。

计划变更  活动推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次日清早,10月27日7点的早新闻,播放了叶利钦总统突发心脏病住院的消息。早上大家一见面,就谈起此事。上午9点,按原定时间,我们来到西郊宾馆会见厅。在结束会见一批外宾后,江主席对我们说:“你们都听了早新闻吧!” 在听取了张德广副部长关于五国元首将在上海举行会晤的简要汇报后,江主席对我们说:“显然,五国元首这场活动将推迟举行,但你们准备工作仍要照常进行。一旦叶利钦身体恢复健康,五国元首活动随时可能进行,你们可不能有丝毫松懈。”

高度重视  统一部署

综上所述,尽管五国元首活动推迟举行,但各项准备工作仍需照常进行。11月7日,上海市召开了接待五国元首动员大会,黄菊等主要市领导出席并讲话,对涉及的各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会上宣布成立“五国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礼宾接待、会务、新闻、市容、安全保卫、邮电通信、医疗卫生、生活后勤和专机接待等组,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1996年4月15日起,接待人员开始在新锦江大酒店集中办公,每天早上坚持一小时工作例会,汇报并交流各自准备工作情况。期间,在“五国元首”活动相关场所进行了两场实地演练,通过演练,寻找薄弱环节,这为日后的签字仪式等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场地选定  全力以赴

上世纪90年代,上海还没有多功能的现代化场馆,能同时集会见、签约、宴会等多项活动于一体,当时唯一能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50年代建造的上海展览中心(原“中苏友好大厦”),由于年久失修,需重新装修、搭建改造后方能用于高级别的活动场所。但鉴于当时上海展览中心已对外签约,1996年3月,要举行“96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这是板上钉钉,已与参展方签约无法更改的展销活动,加上时间仓促,这给场馆改造和布置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和压力。

尽管如此,市领导最后决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上海展览中心——这当时唯一可行的场馆,而别无选择。为此,市机管局领导请来了当年建造大厦的设计人员蔡振华大师等亲临现场指导。一场因地制宜,场地改造,只争朝夕的会战打响了!

根据各项活动的要求,需将展览中心12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临时改建,一隔为二,北侧为签字大厅,南侧为新闻发布会大厅,沿着隔墙两边各搭一个能容纳200名记者站立、放置几十只摄像机的平台。在二楼正门圆厅,需专门布置一个供五国元首休息的客厅;由于年代长久失修,一楼咖啡厅和三楼休息室需重新装修、布局。展览中心北门大厅需搭建一个供五国代表团合影的大型台阶、在二楼的环廊西侧,需临时搭建4间同声传译小屋。另外,签字厅内的签字桌椅的设计、制作等大量工作需要做。

最关键的是时间问题,因上海展览中心还承担举办国内、国际展览会的任务,如年初市人大、市政协的两会召开,以及三月份举行的“96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都不能易地或改时举行,一切准备工作均需双管齐下,交叉进行,才能做到办展、签约活动两不误。(这些现在看来都不是问题,但在当时场馆匮缺的情况下确实伤透脑筋)展览中心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克服困难,日夜施工,以最快的速度,终于在4月18日前提前完成了任务。

事实胜于雄辩,当展览中心内外装修一新,以崭新的面目展现在大家眼前时,曾多次来沪打前站的外交部同志十分惊讶,连声称赞上海的速度和效率是惊人的!焕然一新的展览中心签字大厅,其非凡气势为整个签字仪式的圆满进行增光添彩,给参加五国签约活动的各国贵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立体交叉”和“巧妙安排”

这次接待工作又一个显著特点是各项活动“立体交叉”,显示出上海外事接待工作“巧妙安排”的接待水准。如4月25日,同一天内,四国元首先后分乘专机抵沪,共有28架次的各国专机频频抵离沪,最集中的一天4月27日,共有7架俄罗斯专机和1架塔吉克专机离沪,在当时的条件下,虹桥机场接机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丝丝入扣。4月26日上午,四国元首兵分四路,由4位副市长陪同,分赴市区和浦东新区各点进行参观访问,各项活动的安排均做到时间到位、人员到位、活动到位,安排得十分精准有序。

特别要指出的是,4月26日下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要在锦江饭店小礼堂内,在一个半小时内,先后会见哈、吉、塔三国元首(江主席在北京与叶利钦总统已先期会见)。当时锦江小礼堂场地条件有限,只有一个会见厅,要做到三批外宾“各自为主,互不照面”,这在安排上得费一番功夫。

策划这场活动方案的同志,运用以往的经验,针对小礼堂的地理位置与贵宾下榻的宾馆之间远近距离以及外事礼仪的要求,精心安排、巧妙设计出一个运作程序。哈萨克斯坦总统是首位会见嘉宾,安排他从锦江小礼堂北门进,北门出;而第二位元首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则从南门进,北门出;第三位元首塔吉克斯坦总统从南门进,南门出。这样就避免了各路人员交叉,做到了互不照面。每场会见的间隔时间仅5分钟,且在同一地点,还需更换哈吉塔三国的国旗,清理会见场所,一切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会见结束后,江主席即前往上海展览中心。当天傍晚,江主席在上海展览中心正门圆厅稍事休息,迎侯四国元首。塔、吉、哈、俄四国元首分别从各自下榻宾馆乘车抵达,间隔时1-2分钟,依次进入展览中心正门圆厅,同迎候的江主席握手,叶利钦总统抵达后,五国元首一起并排步入富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签约大厅,这就是大家在电视屏幕看的一瞬间。至于签字仪式上的场面紧凑有序,更是现场人们有目共睹。有人戏称“天衣无缝”,这当然是褒奖之词,但也说明了外事礼宾安排不仅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且要开动脑筋、灵活、机动,多一点艺术性!


记者采访叶利钦总统。(作者供图)

五国元首在沪活动降下了帷幕,给上海的接待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正如叶利钦总统临走时在留言簿上所写:“谢谢!一切都非常完美!”

(注:此文选自《上海外事》1996年第8期并略作修改。)

- end -

作者 | 华达明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