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唯一获诺贝尔奖的音乐人如此评价刀郎,打了谁的脸?

朱方清 方清云 2023-08-17
近些天沉浸在刀郎的歌中。他的新专辑《山歌寥哉》,确乎是"山歌"“聊斋”的结合体。其韵登峰造极,其意包罗万象,其情千回百转,其声美不胜收。
更罕见的是网上转发与评论铺天盖地,好评则呈现一边倒。这在对同一事件或现象极易引发众说纷纭及观点冲突的网络时代非常难能可贵,也佐证了刀郎及其作品的魅力极大地征服了人心。

下面两位对刀郎的评价给我印象深刻:

作家、编剧、导演张五毛先生评价:

“我们正在见证一位百年不遇的音乐奇才!”


国学界张诚笃先生认为:

刀郎的《罗刹海市》“一定会流芳百世!”

“百年不遇的音乐奇才”、“流芳百世”——如此评价刀郎,深得我心。不是跟风热捧,而是从两位先生专业角度发表的对刀郎及其作品的系列解读中找到了共鸣,当然还有很多来自各方面的评论文章,为帮助人们认识刀郎的艺术价值提供了丰富的依据。

但我更感动于一位来自全球顶级的唯一以音乐人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Bob Dylan)在接受访问中对刀郎的评价。先看视频:


这位鲍勃·迪伦,是美国男歌手、词曲创作人、作家、演员、画家,美国艺术文学院荣誉成员,集格莱美、奥斯卡、普利策、诺贝尔奖于一身的音乐传奇人物。法国文化部长菲利佩蒂评价他“在法国看来,鲍勃·迪伦赋予音乐的、可以改变人类和世界的颠覆性力量”,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长莎拉·丹纽尔评价“鲍勃·迪伦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是一个伟大的曲作家,承载着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45年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风格,改变自己的形象“。


鲍勃·迪伦在谈论刀郎及其作品时说了以下的话:

“音乐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

“刀郎的歌富有诗意,他的声音、旋律和故事都很独特,这就是他的艺术风格”。


当主持人问到有人说去KTV唱刀郎歌的都是农民工,你对这个看法有何想法时,鲍勃·迪伦不假思索地回应:
“这对音乐和人都是不尊重的,音乐是无界的,属于每个人,不应被标签所限定,况且,农民工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对音乐)的喜好也应该被尊重”。

主持人最后问“如果你在KTV,你会选择一首刀郎的歌吗?鲍勃·迪伦带有幽默地回答:

“我想我可能会尝试,但我也想警告大家,我的中文发音可能会让你们觉得我就像一位农民工。”

鲍勃·迪伦对待音乐、评价刀郎和看待农民工的态度与观点,看似简明扼要,却是那么朴素自然又富含深度。这才是真正大师级的真诚与尊重,让人感到一份正直、善良和温暖。

林徽因曾说过:“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有共鸣看人世间的潮起潮落;只有灵魂相近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内心深藏的美丽。” 

鲍勃·迪伦和刀郎,无论对音乐的认知和对社会底层人的态度,从他们的作品和向来的言行上看显然都是“灵魂相近的人”。
而反观相关的圈内人,尤其那些20年前就贬低刀郎“他那是音乐吗”、“发行量大又算得了什么”、他的歌就是“唱给农民听的”以及刀郎现象是“音乐界的悲哀”等等的那几位“导师”转椅上的常客,他们当下又如何看待刀郎和他作品的呢?

有图为证——

汪峰近日发布视频,对刀郎给予“挺努力、在进步”这类领导对属下、老板对农民工的“溢美之词”,关于音乐的专业评判则认可刀郎中西乐器结合不错并提醒注意细节处理之外,认为刀郎新专辑“比较出色”但谈不上伟大,当场打分93,并称不会超过95分。
网传那英也做了相关回应。


那英什么“大大咧咧说话无脑”及反问式的所谓“道歉”,咱就不下评判了。单说她惜字如金地评价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仅金口玉牙吐出16个字,“他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令我敬佩。好听!
也许为了压缩与当年“心直口快损刀郎”的反差度,那英此次“改口”实在是别扭得很,前14个字解读为“刀郎命真大,东山再起不得不服啊”应该更贴切,所以真正有效的也就剩“好听”二字了。
你看,论在地球音乐界的地位与分量,汪、那二位应该远在鲍勃·迪伦之下,而他们三位同样面对现今的刀郎时,一个“93分”,一个“好听”,完事。鲍勃·迪伦则颇费了点口舌地说“刀郎的歌富有诗意,他的声音、旋律和故事都很独特,这就是他的艺术风格”。
鲍勃·迪伦、刀郎
更何况汪、那们固有的与鲍勃·迪伦对于音乐本身以及对待农民工的观点的殊异呢。

此等情形,连我这个局外人都觉得汗颜和心慌,没法再往下深评。只联想到“马户、又鸟”的活蹦乱跳。

所以还是要把话题回到刀郎。


早在20年前,刀郎就以独特的沙哑嗓音,听起来有一种大漠风沙饱经风霜的感觉,创造并形成有别于圈内所有人风格的西域风情音乐,陆续以《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冲动的惩罚》、《爱是你我》、《黄玫瑰》、《西海情歌》、《披着羊皮的狼》、《喀什噶尔胡杨》、《永远的兄弟》、《新阿瓦尔古丽》《手心里的温柔》等代表作奠定了他的歌坛地位。近些年他虽然身影杳然,但这些变老的歌却在民间不停传唱中更具生命力,更加经典。

此次携《山歌廖哉》归来,更掀起巨澜,让世人刮目相看。一手操刀新专辑词曲配器合成等几乎全套“工序”的刀郎,他的音乐天赋、文学造诣、思想内涵、人文情操等得以淋漓展现,让人们欣赏钦服之至。纷纷从各个角度进行评论、解析和传颂。

不得不说,刀郎两度登顶音乐圣塔之尖,罕有与之匹敌者,这是他专业实力的见证,也是他作为创作型歌手、职业音乐人的人格综合魅力的见证。

至于某首歌中“马户又鸟”引发的话题,充其量只是附着在刀郎引发的这场音乐盛宴和《山歌廖哉》这个传奇专辑上的点点波纹或花絮,无色也无味,实在是并不值得一提。

这里我想起凤凰卫视《非常道》主持人何东先生简短评价刀郎的那一句:

“在浮躁的乐坛里没有飞扬跋扈后的底气不足。”


这一句道出了刀郎成功的精髓,但何尝又不是一句说给另一拨人的反讽语,值得他们警醒——如果还存有这种可能的话。

进而我想,刀郎此后,一定会提升歌迷和公众对音乐的鉴赏水平;一定会抬高音乐的“准入”门槛,使乐坛原有的那些“假大空”现象受到抑制;一定会令那些擅长炒作和一心搂钱的“天王天后”“导师”们今后的日子没法再像从前那般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而刀郎则将创造他的音乐新时代,并极可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名垂青史。
如果当下不够,那么再给他20年。

每念及此,我都感到生之有幸,

因为遇见刀郎!



相关链接——

汪峰回应刀郎,露出三只“马脚”

杨坤已认怂,那英快出来走两步

刀郎这么火,咋没上热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