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年国债2.85%,利率或阶段顶部

刘郁 肖金川 郁言债市 2022-06-26









郁言债市数据平台

https://www.yuyanzhaishi.com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2月21日,10Y国债收益率上行5.25bp至2.85%,10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4.55bp至3.11%。一方面,广州下调房贷利率等一些地产放松的政策带来了情绪影响,市场形成“信用不宽,政策不止”的预期。另一方面,临近税期流动性边际收敛,带来短期扰动。


地产放松密集出台的背后,一是今年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偏弱。二是2月票据利率和存单利率出现倒挂,指向信贷需求可能较弱。此外,2022年1-2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较2021年四季度进一步扩大。


宽信用往往有一个过程,从历史上来看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宽松政策较为密集,社融和信贷总量改善,利率呈现上行趋势。第二阶段,经济出现企稳反弹迹象,宽信用政策掺杂了金融风险的担忧,总量型政策阶段回撤,社融出现反复,由增转减,利率随之下行。第三阶段,企业投资需求增加,贷款结构改善,社融持续扩张,利率见到拐点。


今年1月社融总量同比大增,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宽信用的第一阶段,利率整体偏逆风上行,但是并没有到牛熊拐点,一上不复返的趋势。我们认为,一是伴随着宽货币的呵护,2月税期之后,隔夜资金利率可能重回2%以下,短期资金扰动消退。二是

市场不存在加息或者降息预期时,10年国债围绕1年期MLF利率窄幅波动。当前10年国债2.85%或已接近宽信用前两个阶段的收益率顶部位置。


核心假设风险。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



2月21日,10Y国债收益率上行5.25bp至2.85%,10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4.55bp至3.11%。长端利率大幅上行之后,趋势如何?



1

长端利率快速上行的背后


一方面,广州下调房贷利率等一些地产放松的政策带来了情绪影响,市场形成“信用不宽,政策不止”的预期。据澎湃转载央视新闻,六大银行下调了广州地区房贷利率20bp,从此前的LPR+100BP(5.6%)下调至LPR+80BP(5.4%)。这是在部分三四线城市传出房贷首付比例下调之后,一线城市也出现了地产边际放松的信号,同时也是广州自去年12月以来的第二次房贷利率下调。



另一方面,临近税期流动性边际收敛,带来短期扰动。23日为本月纳税申报截止日,21日(周一)DR001升至2.178%,较7天逆回购利率高出7.8bp,与DR007也形成倒挂。根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1年12月末超储率为2.0%,据央行发布的1月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和信贷收支表等数据进行估算(方法详见如何测算超储率),1月末超储率回落至1.0%附近。观察春节假期以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呈先上后下,2月14日以来趋于下行。银行间利率上行+成交量下行的组合,背后可能是较低的超储率使得银行增加预防性资金需求,从而削减融出。



2

为何地产宽松政策密集出台?


地产宽松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是趋弱的经济基本面。一是今年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延续同比少增。1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024亿元,延续了去年12月同比少增的情况,指向1月地产销售情况可能未能明显改善。而且居民短期贷款同比也少增2272亿元。

二是2月票据利率和存单利率出现倒挂,指向信贷需求可能较弱。近期1个月票据和1个月同业存单利率、1年期票据和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出现倒挂,2月21日,1个月票据较同期限存单利率低73bp,1年期票据较同期限存单利率低14bp,这指向2月可能再度出现票据充贷款额度的情况,贷款数据可能转弱。



此外,2022年1-2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较2021年四季度进一步扩大。2022年1月、2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连续2个月同比下滑30%。而2021年10月、11月、12月同比降幅分别为25%、20%、22%。



近期地产边际放松的城市,销售市场多数持续遇冷。从商品住宅销售市场来看,重庆、广州、南宁、菏泽、苏州销售面积同比自2021年7月以来持续为负/多数月份为负。结合2021年1月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来看,重庆、广州、南宁降幅分别为66%、58%、55%,高于30大中城市的30%降幅。并且,广州在去年12月末首次降低房贷利率之后,地产销售并没有明显改善,今年1月的销售继续恶化。

 
虽然赣州2021年多数月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为正,但是土地市场较冷淡。2021年有7个月土地出让金同比为负。2021年全年出让金323亿元,同比下滑19%。其中2021年上半年同比下滑8%,2021年下半年同比下滑25%。2022年1月出让金3亿元,同比下滑89%。




3

宽信用如何演绎?


根据我们2月21日的报告《宽信用,从总量到结构的三阶段》,宽信用往往有一个过程,从历史上来看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宽松政策较为密集,社融和信贷总量改善,利率呈现上行趋势。例如2016年和2019年均为1月、3月社融改善,2-4月利率上行压力较大。


第二阶段,经济出现企稳反弹迹象,宽信用政策掺杂了金融风险的担忧,总量型政策阶段回撤,社融出现反复,由增转减,利率随之下行。2016和2019年4-7月,社融同比走弱,长端利率迎来了一波接近40bp的下行行情,同时1年期利率的下行幅度小于10年,利率曲线走平。


第三阶段,企业投资需求增加,贷款结构改善,主要表现为企业中长期贷款改善,社融持续扩张,利率见到拐点。信贷结构的改善大多滞后社融总量扩张2-3个季度,其中居民信贷结构的改善往往早于企业中长期贷款,是地产政策松绑的结果。


今年1月社融总量同比大增,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宽信用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政策目标集中在稳信贷,优结构之上,所以在2月信贷可能转弱的背景下,最近密集出台了关于地产放松相关的政策。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本轮地产政策,可能依然存在边界,也就是说围绕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陆续放松的都是首套和二套房政策,并没有涉及放松合理住房需求之外的限购限售。


而目前这种“信用不宽,政策不止”的预期,可能更多停留在宽信用的第一阶段。在见到社融连续大增,及一季度经济企稳之后,可能会迎来宽信用的第二阶段,货币和宽信用政策的同时回撤,政策预期本身也会发生变化。2016年的5月,《人民日报》刊发《开局首季问大势》的文章中出现“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2019年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注重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4

利率未到拐点时


宽信用第一阶段,利率整体偏逆风上行,但是并没有到牛熊拐点,一上不复返的趋势。我们认为,一是宽信用第一阶段,仍然伴随着宽货币的呵护,2月税期之后,隔夜资金利率可能重回2%以下,短期资金扰动消退。

二是历史上来看,市场没有加息或者降息预期时,10年国债大多围绕1年期MLF利率窄幅波动。而当前货币宽松预期仍存,2月21日收盘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至2.8475%,接近1年期MLF利率2.85%,随着长端利率上行,配置价值也逐渐显现。


此外,市场在大超预期的社融数据公布之后,已经快速降低了久期。
截至2月18日,中长期纯债基金的久期平均值2.44年,中位数2.22年,已经比较接近2015年以来震荡阶段的久期中位数2.13年(具体内容请见《债基久期变化,揭示利率拐点》)。在未到利率拐点,长端利率性价比显现之时,继续降久期的必要性也在下降。


宽信用前两个阶段,10年国债利率可能还不具备站稳2.85%以上的基础,2.85%或已接近阶段顶部。不过由情绪带来的调整,市场容易超调,短期波动加大。同时当前的风险点,需要关注股债市场调整,带来理财产品破净之后,出现赎回的负反馈。



风险提示:

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


相关文章:

之一:《10年国债利率可能下行突破2.8%》

之二:《杠杆低、久期短,利率能下否?》

之三:《10Y美债又上1.6%,外资会从债市流出吗?》

之四:《4月债市怎么看?怎么配?》

之五:《国企债务风险演化路径猜想》

之六:《“资产慌”与“资产荒”》

之七:《2016-2021,山西煤企债的轮回》

之八:《地方债发行高峰,央行怎么对冲?》

之九:《税期流动性意外宽松,能否延续?》

之十:《这一轮城投政策收紧不一样》

之十一:《地方债,等不来的发行高峰》

之十二:《流动性正在起变化》

之十三:《从流动性起变化到阶段性防御》

之十四:《2021下半年,城投“抱团”进行曲》

之十五:《城投政策收紧,万变不离其宗》

之十六:《从超预期收紧到超预期宽松,越来越窄的利率区间》

之十七:《信用收加货币宽,2018重现?》

之十八:《地方债发行高峰真的要来了吗?》

之十九:《1Y山西煤企和津城建4.5%+,值得挖掘吗?》

之二十:《MLF+政府债约6.5万亿,基础货币缺口为何不大?》

之二十一:《安邦、海航和包商,往事并不如烟》

之二十二:《泰禾、蓝光和华夏幸福,化债路漫漫》

之二十三:《“类滞胀”往事》

之二十四:《细数历次债务“恳谈会”》

之二十五:《疫情,出口和利率》

之二十六:《复盘2021,峰回路转》

之二十七:《细数历次货币政策拐点的信号》

之二十八:《宽信用,从总量到结构的三阶段》



   

已外发报告标题《债市周思录之二十九:10年国债2.85%,利率或阶段顶部》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2月22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