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或再降息,持券不炒

刘郁 肖金川 郁言债市 2022-09-26









郁言债市数据平台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降息比我们预期的要早。我们在6月26日的报告《2022利率中期策略:柳暗花明》中分析,年内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主动负债意愿可能不强,仍有赖于货币供给端发力支持,市场可能博弈货币宽松预期再起的时间段是9-12月。此次降息早于我们预期,7月社融尤其贷款弱于预期,使得降息提前到来,以至于并未经历市场宽松预期升温的阶段,而直接进入降息状态。

降息内在逻辑是继续支持居民和企业融资,外在逻辑是海外约束边际放松。接下来,MLF和逆回购利率可能仍然存在下调的空间,重点关注后续居民贷款和企业贷款的修复进程,以及地产销售-房企融资-土地购置链条的恢复。

7月经济数据中,地产链数据较前月边际转弱,零售增速放缓指向的消费偏弱,制造业投资和出口交货值增速放缓所对应的制造业-出口链条放缓,年轻人结构性失业率上升对应的结构性失业,叠加8月12日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均指向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接下来,MLF和逆回购利率可能仍然存在下调的空间,以促进居民和企业融资持续修复,重点关注后续居民贷款和企业贷款的修复进程,以及地产销售-房企融资-土地购置链条的恢复。

对债市而言,降息的关键作用在于,货币宽松预期被强化,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此次降息,可能打破市场对于短期通胀上升,以及央行边际收紧短端资金利率的担心。接下来,中长端利率下行的空间有望打开,而短端利率的空间可能不如中长端。因为银行间隔夜资金利率虽然不会明显抬升,不过债市杠杆率维持相对高位,隔夜1.1%左右进一步向下的空间也有限。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考虑接下来2个月的组合构建,对利率债曲线变动做如下假设,
1Y期限以内维持稳定,3Y下行15bp,对应3Y-1Y的利差恢复至75%分位数附近,10年下行10bp至2.55%,其余期限利用线性插值补充完整。我们选取了各个期限附近在过去一个月中成交活跃的品种,模拟持券至10月税期,观察各期限标的区间获利情况。

从结果来看,投资长端的获利空间更加充足且更有保障,其中6Y和8Y的品种更具性价比。当目标久期在3年或更低时,子弹策略的表现更加稳定。而若目标久期高于4年,则可考虑配置短期+6Y的哑铃组合。

核心假设风险。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2022年8月15日,央行投放4000亿元MLF,缩量续作即将到期的6000亿元MLF,下调利率10bp。


当日,统计局发布7月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预期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预期5.3%。1-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7%,预期6.2%(预期值均来自Wind)。



1

降息,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


降息比我们预期的要早。我们在6月26日的报告《2022利率中期策略:柳暗花明》中分析,年内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主动负债意愿可能不强,仍有赖于货币供给端发力支持,市场可能博弈货币宽松预期再起的时间段是9-12月。在此期间,随着海外经济体衰退风险上升,美联储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给国内货币政策带来的约束可能在下半年逐渐消退。此次降息早于我们预期,主要是7-8月的疫后复苏进程受到扰动,7月社融尤其贷款弱于预期,使得降息提前到来,以至于并未经历市场宽松预期升温的阶段,而直接进入降息状态。


降息内在逻辑是继续支持居民和企业融资。我们在此前报告中反复提及的一个逻辑,是年内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主动负债意愿可能不强,仍有赖于货币供给端发力支持(《柳暗花明》《长端利率或挑战前低》等)。今年1-7月,社融口径下的新增贷款同比多增2024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1611亿元;相比之下,政府债融资同比多增幅度达到24177亿元。因而,表面来看,7月社融不及预期可能是降息的一个重要触发点,但实际上1-7月社融中的贷款和企业债融资同比增量有限,合计仅3635亿元,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毕竟,8-12月政府债剩余额度有限,需要更多依赖居民和企业融资修复来支撑社融的增长。


降息可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减轻居民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滚动压力。央行二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数据显示,二季度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收入信心指数环比均出现明显下滑。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降低新增贷款的利率,另一方面降低居民存量贷款的利率(存量贷款利率调整要等到明年初),这样可以在居民债务增加的情况下,不增加甚至减少整体利息负担。类似地,我们在7月17日的报告《10年国债利率或向下突破》中分析,上半年各省土地出让金对城投、地方债利息支出的覆盖比例,20个省市区覆盖比例低于100%。地方政府债务滚动压力也有所上升,通过下调MLF利率降低长端利率中枢,可以在中长期内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滚动成本。


一个值得关注的点,自2018年4月降准至今,历经4年多,央行多次降准、多次下调MLF和逆回购利率,却从未提高准备金率或上调政策利率。即使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1月,经济反弹,债市经历一轮熊市,货币政策也并未收紧。这除了反映近年来经济增长中枢小幅下移的影响之外,更重要地,在稳杠杆的中长期约束下,降低利息负担与控制增量债务在持续推进。今年的两次降息,放到中长期视角,也是降低实体经济利息负担的其中一步。


降息外在逻辑是海外约束边际放松。尽管美联储仍处于加息周期过程中,但一方面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可能从每次加75bp降至50bp,另一方面美债中长端利率更多反映美国经济放缓预期,与我国国债利率的倒挂程度明显缓解。我们在《2022利率中期策略:柳暗花明》中曾分析,对国内而言,美联储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不会影响国内货币宽松的方向,可能仅对国内货币宽松的形式产生阶段影响。随着海外经济体衰退风险上升,这种阶段性约束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逐渐消退。


接下来,政策利率继续向市场利率靠拢。我们在8月14日的报告《社融转弱,债市慢牛》分析,紧随当前低资金利率环境的,可能不是边际收紧,而是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的靠近。主要因为通过下调MLF和逆回购利率,既可以引导中长期限债券利率下行,又可以促进贷款利率下行,进一步给实体经济降成本。接下来,MLF和逆回购利率可能仍然存在下调的空间,以促进居民和企业融资持续修复,重点关注后续居民贷款和企业贷款的修复进程,以及地产销售-房企融资-土地购置链条的恢复。


对债市而言,降息的关键作用在于,货币宽松预期被强化,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此次降息后,短端和中端利率下行10bp左右,长端利率下行8bp左右,利率下行幅度明显大于今年1月17日降息后的市场表现。前期10年国债收益率在2.70-2.85%区间震荡,与1年期MLF的利差维持在15bp以内,包括10年期在内的中长端利率并未跟随短期利率明显下行,一个重要约束在于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较为谨慎,认为当前的低资金利率环境并不稳定。
此次降息,可能打破市场对于短期通胀上升,以及央行边际收紧短端资金利率的担心。接下来,中长端利率下行的空间有望打开,而短端利率的空间可能不如中长端。因为银行间隔夜资金利率虽然不会明显抬升,不过债市杠杆率维持相对高位,隔夜1.1%左右进一步向下的空间也有限。


因而我们建议继续抬升组合久期,同时持券不炒,等待再次降息。这样不但可以取得相对较高的票息收益,而且可能获得后续中长端利率下行的资本利得,同时规避较高杠杆可能带来的短端利率波动风险。




2

经济数据修复,出现反复


7月经济数据边际放缓,工业增加值、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低于市场预期,不过就业数据仍在修复。统计局表示散发疫情、南方高温对经济运行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生产端,7月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加权同比增长1.8%,较6月同比2.3%有所放缓。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小幅放缓至3.8%,较6月放缓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0.6%,较6月放缓0.7个百分点。受南方高温天气影响,居民用电量增加,推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反弹7.2个百分点,对工业增加值同比的拉动上升约0.5个百分点。此外,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也在继续上升,对工业增加值同比拉动上升约0.4个百分点。观察已经发布的19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平均数(剔除最大值和最小值),7月为2.9%,较6月的3.7%下滑0.8个百分点,指向工业增加值增速在行业间的分化有所扩大。


加权需求方面,7月零售、投资、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2.7%、3.5%、9.8%,三个需求指标加权同比增长4.1%,低于6月的6.0%。可见,7月供需两端均出现边际放缓。观察工业产销率,7月同比降幅0.5个百分点,较6月同比降幅1.1个百分点有所修复。



零售端,汽车拉动效应环比放缓0.5个百分点。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其中汽车从上月的拉动1.8个百分点放缓至1.3个百分点,餐饮拖累零售同比0.2个百分点,较上月的拖累0.4个百分点有所缩窄。观察限额以上分类,同比增速有所放缓的主要是化妆品、汽车、中西药品和日用品等,增速继续反弹的主要是金银珠宝、家用电器和文化办公类用品。家具类和建筑装潢材料受地产放缓影响,增速持续负增长。


投资端,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边际放缓,地产投资增速跌幅扩大。1-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7%,较前月放缓0.4个百分点。7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长3.5%,较6月的5.8%明显放缓。拆分来看,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长11.5%,制造业投资增长9.1%,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2.3%,分别放缓0.5、2.4和2.9个百分点。与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的水泥产量同比增速,在7月继续反弹至-7.0%,6月为-12.9%。水泥增速延续修复,反映出投资需求端存在边际改善,7-8月专项债资金使用对基建投资存在支撑,但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可能限制了户外施工进度。


地产方面,7月地产销售和资金来源再度放缓,新开工小幅下滑。7月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28.2%、-28.9%,跌幅分别较6月扩大7.4和10.6个百分点,与30大中城市高频数据再度放缓的方向一致。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25.8%,跌幅扩大2.2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跌幅分别较6月扩大0.3、2.9个百分点,地产链修复过程出现反复,仍待政策发力。


出口交货值增速有所放缓。7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8%,较6月的15.1%明显放缓。7月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长23.9%,较6月的22.0%继续反弹。海关出口数据可能略微滞后于企业出口交货值数据。接下来,面临全球经济放缓周期,国内经济对内需的依赖度可能进一步上升。


失业率继续下降,年轻人调查失业率继续走高。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4%,较6月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19.9%,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续创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5-59岁人口失业率4.3%,较6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年轻人失业率继续上行,环比上行幅度,低于往年毕业季的季节性上行幅度,这可能与毕业季求职提前有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5.6%,延续改善。7月新增就业129万人,高于6月的125万人,也高于2021年同期的124万人。尽管经济数据有所放缓、年轻人结构性失业问题仍然存在,但整体失业率下降、新增就业增长,反映劳动力市场仍处于修复过程中。



7月经济数据中,地产链数据较前月边际转弱,零售增速放缓指向的消费偏弱,制造业投资和出口交货值增速放缓所对应的制造业-出口链条放缓,年轻人结构性失业率上升对应的结构性失业,叠加8月12日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均指向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3

未来两个月,国开债占优策略的构建


结合经济基本面及未来降息的预期,未来2个月利率曲线或走低走平。从短端来看,短端流动性受到本轮MLF缩量降息的影响并不大,隔夜利率依旧保持在1.00%至1.10%的区间。经历单日快速下行过后,1Y国债到期收益率也来到了1.72%的较低点位,在资金利率的托底支撑下,1Y期继续下行的空间或有限。

中端方面,一方面,当前3Y-1Y的期限利差持续处在历史极高分位数,尽管部分原因是1Y国债到期收益率过低所致,但在市场缺乏上行动力的背景下,利差的压缩可能需依靠3Y端的下行以实现。另一方面,在7月末及8月初机构拉久期的过程中,投资者更偏好使用5Y期品种增厚收益,5Y期品种也稍现超买迹象,5Y-3Y的期限利差被大幅压缩。


本次降息之后,短期内长端所剩空间有限。受市场追涨情绪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10Y端单日下行幅度达到7.65bp,下行突破至2.65%。我们预计接下来长端利率可能还有10bp左右的下行空间。主要参考今年1月17日,市场迎来年内首次降息,MLF利率下调10bp至2.85%,随后1月24日10Y国债利率下行至2.67%,与MLF的利差为22bp,本轮1年期MLF利率下调至2.75%,与10年国债利差如果达到20bp,则10年国债利率可能为2.55%。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考虑接下来2个月的组合构建,对利率债曲线变动做如下假设,1Y期限以内维持稳定,3Y下行15bp,对应3Y-1Y的利差恢复至75%分位数附近,10年下行10bp至2.55%,其余期限利用线性插值补充完整。我们选取了各个期限附近在过去一个月中成交活跃的品种,模拟持券至10月税期,观察各期限标的区间获利情况。


综合来看,投资长端的获利空间更加充足且更有保障,其中6Y和8Y的品种更具性价比。在我们的假设中,3Y期往后的曲线变化近似平行移动,由于5Y近期被超买,6Y附近的骑乘得以彰显。而9-10Y期限由于其良好的流动性获得较高的溢价,曲线长端存在轻微的倒挂现象,相比之下8Y附近的产品显得更具性价比。


当目标久期在3年或更低时,子弹策略的表现更加稳定。基于当前3Y-1Y极端高利差,我们倾向于假设3Y端会走出更大降幅,而短端保持相对稳定,由于以3Y为目标的子弹策略久期本身较短,短端产品占比较高,因此哑铃策略较难在收益上实现超越。


而若目标久期高于4年,则可考虑配置短期+6Y的哑铃组合。当子弹策略的目标久期拉长至4年或以上时,投资者可使用更多的仓位配置长久期高收益品种,相应地哑铃策略在牛平区间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




4

附录



风险提示:

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经济政策解读系列:

社融转弱,债市慢牛

2022Q2货币政策报告释放的五个信号

政治局会议,保持定力、用好用足

经济修复,机构欠配

社融结构意外改善

30亿逆回购的信号

如何理解易行长“从总量上发力”

加息75bp,从通胀锚失效到经济放缓预期

社融总量或持续扩张

“降息”之后,流动性收紧之前



   

已外发报告标题或再降息,持券不炒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8月16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