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新洪 | 新冠肺炎疫情与“烟斗形”经济运行模式分析及模型测算

杨新洪 深圳社会科学 2023-05-08

新冠肺炎疫情与“烟斗形”经济运行模式分析及模型测算——以广东省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走势为例

作者 | 杨新洪

广东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博士,高级统计师

本文为观点概要版

原文载于《深圳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应警惕疫情初期的“负悲熵”,以广东为例分析疫情下经济运行特征和疫情对前三季度广东经济及各行业增速的影响,认为并非标准的“V”形,而是“烟斗形”转升,在此基础上定性预测疫情对全年GDP总量影响。文章接着使用模型定量测算疫情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最后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烟斗形经济运行模式;ARIMA模型;干预分析模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世界以及广东经济造成了冲击。由于中国较为迅速地控制了疫情,所以广东经济较快实现了企稳,但由于国外疫情严重,对广东的出口型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经济恢复也相对缓慢,呈现出“烟斗形”而不是“V”形的运行模式。

一、历史重大疫情影响回顾

从历史维度看,世界历史上大规模爆发的传染病都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破坏,带来严重损失。距离当前最近的是2003年发生的非典,以广东为例,非典大规模发生的时间相对本次疫情为后,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003年的第二季度,2003年全年经济走势曲线为“V”型,四个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的累计增速分别为13.0%、12.3%、13.0%,13.6%,至四季度时经济已走出低谷,重新回升到原来的增长轨道上。

图1 2002-2004年一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曲线图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网站。

二、警惕疫情“负悲熵”的经济意义

与“烟斗形”经济运行特征

(一)警惕疫情初期的“负悲熵”

“新冠”肺炎突袭而来,无论对人们心理还是实体经济都造成较大影响,经济增长客观上出现较大回落,各方表现出一定负面悲情,这里暂把这定义为“负悲熵”,意指当人们更多看地到突发疫情等重大事件带来的严重影响与伤害,会在心理上产生放大情绪与判断,与客观实际变化存在着一定偏离和差异。

对疫情爆发初期采用广东2月14日每日24时疫情数据,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95%置信区间),并用模型推算后续疫情变化数据。从疫情确诊的新增病例指标看,广东于1月31日录得报告最大值,此后模型曲线斜率转为负数,数据呈下降趋势,至今均未超过此值。

图2 广东截止每日24时新增确诊病例数据变化和拟合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疫情通报。

从疫情先行指标接受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和疑似病例看,我省于2月5日录得报告密切接触者最大值、于2月8日录得报告疑似病例最大值,此后模型曲线斜率转为负数,数据呈下降趋势。

图3 广东截止每日24时累计密切接触者数据变化和拟合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疫情通报。

如上分析,广东疫情“拐点”和“控点”较早出现,避免放大悲负情绪,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尽可能减少“负悲熵”,积极推动相关财政货币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减缓减轻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下行压力。

(二)“烟斗形”经济运行特征

通过对比全国及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发现全国和其余各省均在一季度到达最低点后快速反弹,上半年恢复较快,前三季度恢复速度有所放缓,是个地道的“”烟斗形状,广东也一样,并非典时期的“V”型反弹。通过比较非典时期的“V”形反弹和新冠肺炎时期的“烟斗形”反弹来看,当前的经济复苏速度弱于非典时期,即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更为严重。

图4 全国及粤苏浙鲁沪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及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省和上海市统计局官方网站。

以广东省为例,前三季度实现GDP“78397.07亿元,增长0.7%”。主要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增长3.0%,第二产业下降0.8%,第三产业增长1.7%。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季度当季增速(按照国家核算制度,地区生产总值仅有累计数,当季数据为倒减推算数。)分别为-6.7%、1.0%和6.7%,三季度当季增速高于全国的4.9%,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甚至超过2019年6.1%和2018年6.4%的同期当季增速,显示广东经济基本面修复加快。但从累计增速看,仍比上年前三季度的6.4%低5.7个百分点。

表1 近年全省各季度GDP当季和累计增速表 单位:%

(三)疫情对广东各行业增速影响

虽然广东前三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但受疫情影响,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仅有金融业增速不降反增,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同比回落达到25.3个百分点;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批发和零售业,增速回落幅度分别达到14.3个和10.0个百分点。

从对当期的拉动看,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起负向拉动作用,总体上是负向影响在逐季收窄,而农林牧渔业、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起正向拉动作用。各行业在疫情影响交织影响,共同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烟斗形”转升的影响因素。

表2 前三季度广东GDP分行业增长情况表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官方网站。

(四)疫情下广东全年GDP增长影响推算

综合来看,第四季度仍将延续三季度经济增长态势。若按照前三季度0.7%和三季度当季6.7%的增长速度推算,广东2020年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2.4%左右,但与去年全年6.2%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6%的目标增长速度都有相当差距,全年GDP“烟斗形”走势特征不会有本质改变。

表3 疫情对广东全年GDP影响测算表  

根据2020年广东政府工作报告6%增长目标,若按照101%的GDP缩减指数,2020年GDP预计达到115273亿元。根据当前疫情影响下前三季度的数据推算,若2020年全年GDP增速为2.0%,全年GDP总量为11.04万亿元,疫情对GDP增速和总量的影响分别为4.0个百分点和4838亿元(其他增速测算情形见上表)。

三、基于疫情“烟斗形”经济运行的模型测算

(一)建立模型的考虑

本文以加工整理后的39部门2017年广东省投入产出表为基本部门分类,基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框架,确定各部门对应的产出代表指标及产出损失计算方法。一方面,根据各部门近五年和疫情发生后5个月的统计数据,使用干预分析模型和ARIMA模型,分部门建模得到损失预测值。再使用GRNN模型对预测值优化拟合后,计算得到各部门后期直接产出损失率和损失值。另一方面,利用上述建模预测结果,以超过经济系统整体平均损失率为标准,最终计算确定20个受疫情冲击严重部门。然后使用动态IIM模型测算全部受到疫情冲击损失部门下半年对整个经济系统所有部门产生的关联间接产出损失率和损失值,为确定关键部门提供了重要依据。最后得出本次疫情冲击影响面广程度深、确定受冲击影响严重和较轻及受益部门、一些部门后期可能关联间接损失较严重以及从恢复弹性系数角度减少损失的思路等结论。

图5 研究思路流程图

(二)直接损失的预测结果及分析

综合使用模型进行计算(建模及计算过程略),可得广东省2020年国民经济总产出受疫情冲击的直接损失率为7.2%,高于平均损失率的部门,可以认为是受疫情冲击严重的部门,共有20个部门,直接损失率见下表。

表4 2020年受疫情冲击严重部门的直接损失情况

(三)间接损失的预测结果及分析

根据动态IIM模型计算间接产出损失,计算可得各部门逐月非线性的关联产出间接损失值。

表5 下半年间接产出损失值

(四)模型基本结论

通过模型测算结果可以得出,本次疫情对广东经济总体冲击影响较大。不考虑上半年的实际发生值,预测下半年总产出直接损失率为5.0%、直接损失值为0.93万亿元;预测间接损失率为9.8%、间接损失值为1.89万亿元。根据疫情对经济产出的总体影响和逐月影响来看,全年GDP走势“烟斗形”特征较为显著。

一是有多达20个受冲击影响严重的行业部门。全部39个部门中有“文化体育和娱乐”、“木材加工品和家具”等第二和第三产业的20个部门全年总产出直接损失率高于7.2%,且大于平均直接损失率的月份最少在5个月以上。

二是有11个行业部门受疫情冲击影响较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教育”“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建筑”等11个部门全年总产出直接损失率低于7.2%,且小于平均直接损失率的持续月份大部分在3个月内。

三是有行业部门快速强劲复苏且受益于疫情冲击。除金融、公共管理等疫情后产出增长未纳入研究的部门外,“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其他制造产品和废品废料”“专用设备”3个部门有2-3个月的损失率大于平均直接损失率,但后期损失率快速下降且2020年全年直接损失率为负,即在疫情冲击下产出比按往年产出增长规律预测的量还大。初步判断是因国内外防疫需要,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引起。

四是关联影响不容忽视。结果显示有7个部门下半年预测直接损失率均小于间接损失率,如“其他制造产品和废品废料”的直接损失率为负数,即按1-6月趋势预测下半年会有好于往年的产出,但从经济系统整体看,如广东其他部门下半年不可运行性程度较大,有可能受其他部门拖累,产生较大的间接损失。直接和间接损失率均大于20%的部门是“纺织品”、“文化体育和娱乐”“木材加工品和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对就业和民生的影响较大。

四、政策建议

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进行抗击疫情与稳定经济增长“双统筹”,使得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影响逐步减弱,形成当下经济的“烟斗形”走势。但当前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国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对于中国尤其是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影响更为显著,需进一步积极主动加以应对。

一是研判全球疫情走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双循环。积极应对国外疫情冲击,巩固国内疫情防控的大好形势,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份额同时,充分开发国内市场,减少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影响。二是加强重点行业生产经营监测,对受疫情冲击影响严重行业加大政策纾困力度。在直接和间接损失率均较大的关键行业部门重点发力,尽可能缩短产出能力恢复时间,减少生产能力不可运行性程度。三是稳住就业数量,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在稳就业的同时应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加强职业培训机构、院校的校企合作,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引导,形成“政校企一体”发展模式。




近期内容





征稿启事 | 《深圳社会科学》欢迎来稿!

新刊速递 |《深圳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目录

罗哲、张俊锋 | 现代化过程中的就业性别差异:内涵、历史与比较

杨招军、李仲飞 |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创新

吴燕妮 | 跨境金融监管的创新机制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视角

郭文涛 | 论监察委员会的双重属性及其制度优势

王洪东 | 社群治理:“市场+政府”治理模式的一个扩展

吴福平、李亚楠 | 文化基因概念、理论及学术史批判

吴晓琪 | 全球标杆城市:理论阐释与愿景展望

廖明中 | 世界四大湾区要素资源流动现状特征分析

阳小莉 | 非人类病毒:人类世的生命同伴与历史主体

胡杨林 张波 | 绿色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

邢春冰 李溢 杨鹏 | 城镇地区还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歧视吗?
谢晓通 普书贞 | 精准扶贫的实践偏离:一个包容性社会政策视角的考量
李晨 |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忠法 | 论知识产权制度的主要使命: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杨竞业 | 作为当代交往形态的媒介交往
赵红军 石佳鑫 左百官 杨晓辉 陈娜 | 我国新冠疫情国内防控治理的成效与经验
李雅诗 黄茜茜 刘步平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能否提升老人幸福感?
颜运秋 | 中国特色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拓展的理由与方法
郑祖昀 黄瑞玲 |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效应

欢迎扫码“关注”获取更多优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