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召集20余家寿险公司!银保监会于三地开会:调研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的影响?

13精 13个精算师 2023-11-07

今日,监管召集

20余家寿险公司开会


①研讨“负债成本,评估利率”

大家都问评估利率会下调么?


②评估利率≠定价利率

为什么大家只盯着评估利率?


③为什么要调研?

利差费差损+复杂的投资环境


④多种措施指导行业关注风险

负面清单+停售增额寿+下调演示利率


1

召集20余家寿险公司

开会研讨“负债成本,评估利率”


1.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召集20余家寿险公司,与行协在三地开会!

据多家媒体报道,今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召集20余家寿险公司,与保险行业协会一起,在三个地点举办调研座谈会!


座谈会的主题,为“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调研内容共六个方面,如上图所示,此外,各公司的总精算师,也被要求参与座谈。


在当前利率下行、外部投资环境复杂的形势下,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下降,利差损风险加大。


对此监管部门格外关注,从调研的内容不难看出,也都是围绕险企的负债成本,负债与资产的久期匹配,以及成本收益匹配情况。


毕竟,从2022年的数据看,寿险公司利润大幅下滑,更有不少公司高额亏损,详见《非上市寿险公司净利润22亿,同比减少约400亿,32家亏损》。


2. 大家都在问:准备金评估利率,是要下调么?

当然,这次调研的消息在保险圈传开之后,备受大家关注或者讨论最多的,还是调研内容的第四项和第五项。


即,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和行业的影响?

也就是说,准备金评估利率,会不会较当前的3.5%(普通型),进一步下调?


毕竟,在利率下行理财破净的冲击下,掀起的这股“挪储”风背后,保险产品备受青睐,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很多保值增值型的保险产品,有着长期锁定利率的优势。


比如,近几年热销的增额终身寿,甚至成为银保渠道的主推产品!


这些产品的高收益背后,就是因为定价利率达到上限3.5%,还有通过提升实际费用,变相突破利率上限,使产品IRR能够更高。


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下,如果评估利率下调,可能导致产品定价利率也下降。


那么,在收益方面相比其他金融产品不再有优势之后,会不会导致保险产品变得“不好卖”,是大家最为担心的问题。


3. 降低负债端成本,只靠评估利率下调么?

其实,大家在担心定价利率下调与否之前,可能要先明确几个问题。


一是,产品定价利率,与准备金评估利率的关系?


二是,定价利率的下调,一定要通过准备金评估利率么?


三是,现在定价利率为3.5%的产品,多不多?利差损的风险集中在哪里?


大家厘清上述问题后,结合为什么现阶段要调研?以及,评估利率如果下调的影响有哪些?


最后,大家可能会更清楚,这个调研动作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2

准备金评估利率≠定价利率

监管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


1. 2013年开始,监管已经放开“定价利率”,通过“评估利率”后端管控!

虽然,自从1999年,原保监会紧急下调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开始,行业长达14年的最高定价利率都为2.5%。


但是,2013年开始,监管全面深化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就已经明确了“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基本思路。


也就是说,放开定价利率,将产品定价权交还险企,只是管控后端的准备金评估利率。


所以,目前寿险业的准备金评估利率,并不等于产品定价利率!


2. 准备金评估利率,只是定价利率的上限,却不是统一标准~

之所以,大家对准备金评估利率这么关注,是因为产品定价利率,与准备金评估利率有挂钩。


如果,大家熟悉寿险产品开发流程的话,与早先的所有产品审批制不同,现在的产品分为备案制和审批制。

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险企开发的产品定价利率,只要不高于评估利率,可以直接备案。


一旦,产品定价利率超过评估利率,就需要报银保监会审批。


由于审批制下的产品,不一定都能通过,一定程度上,导致准备金评估利率,就决定了定价利率的上限。


这是行业内的人,对评估利率的高低格外关注的原因之一。


3

为什么要调研?

利差费差损+复杂的投资环境


1. 资产端负债端“双向承压”,中小寿险公司的利差损、费差损风险加大...

此外,大家对于此次调研,以及评估利率是否下调的关注,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业的负债端成本!


因为,险企要按照保单规定的收益和期限,到期兑付给消费者,这些都是公司的负债。


这些保单的定价利率高低,就决定了负债成本高低。


近些年,以头部寿险公司为代表,个代转型团队缩水下,保费规模增长承压,反观,中小公司则借道银保渠道,靠“高收益”产品扩张。


但是,这类产品(比如增额终身寿)因为要给客户兑付高额收益,对险企资产端的要求就更高!

假设,一款产品的定价利率就是3.5%,考虑费用和退保等因素,就要求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必须超过3.5%甚至超过5%,才能保证保单收上来不会亏损。


但是,现行3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只有3.3%,显然已经不能覆盖一些较为激进公司的定价利率。


而且,去年权益市场的大幅波动,寿险业整体财务投资收益率下调仅为3.85%,非上市寿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率,没有一家超5%。


因此,如果险企的投资收益率不能达到预期,加上负债端较高的成本,公司恐会出现高额亏损。


详见《股市震荡,基民亏损,银行两度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对保险业的“利好”和“利空”?


2. 部分海外银行危机,资金流入香港,外部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所以,银保监会在近年的多次会议中,都有提及行业要降低利差损,关注费差损等风险隐患。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点调研呢?


近期,海外一些国家银行出现的危机,大家应该都有了解。


这些负面消息,不仅导致流动性紧张,也使得大家对投资的警惕性有所增加,谨慎程度更强!


甚至于,这两天华人资产向香港新加坡流入,汇丰分行一周7天连续营业,去香港买保险的人大幅增加。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家的“避险”情绪有多高涨。


由此可见,今年外部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所以,对于十分依仗投资的保险业而言,也要开始密切关注。


银保监会召集这些公司调研,先摸清楚当前行业的资产负债匹配情况,一方面,提醒险企关注风险。


另一方面,对于负债成本不合理的公司,要求制定方案采取必要措施。


在充分了解行业实际情况后,再综合研判外部环境,确定具体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应对和准备。


从而,确保行业处于长期稳定的低负债水平,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风险,向高质量发展顺利过渡。


4

降低负债端成本

不是只靠下调评估利率

负面清单+停售增额+调演示利率


1. 降低负债端成本,为什么大家只盯着评估利率?

此外,需要关注的是,降低行业的负债成本,大家不能只盯着“准备金评估利率”。


因为,评估利率只规定了上限,这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导向的决策!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普通型寿险产品的定价利率,就要打到上限3.5%~


之所以,大家都盯着通过下调评估利率,降低险企的负债端成本。


一定程度上,是中小寿险公司,或迫于股东层面的压力,或迫于绩效考核目标,为跟大公司拼性价比,会采取一些较为激进的定价策略。


所以,对于这些公司来讲,监管下调评估利率,将迫使他们的产品定价利率下调,负债端成本随之下降。

相较之下,头部老牌寿险公司的产品定价并不激进,而且,投资收益率虽然近两年有所下降。


但是,综合过去十年的情况看,还是稳定高于内含价值长期投资回报假设的,以上图2022年平安年报为例。


2. 监管早已采取多项措施:产品负面清单,停售增额终身寿,下调演示利率...

而且,早在此次调研之前,在没有下调准备金评估利率的情况下,监管已经采取多项多是,以降低利差损风险。


最近的就是,全面下调风险、万能险、投连险的最高演示利率。

比如,万能险和分红险,只保留两档利率演示,其中,万能险最高演示利率,从6%直接降至4%。


一方面,可以从源头(销售端)降低消费者的预期,进而避免后期在到期时因实际收益与演示收益差距较大而导致消费者纠纷;


另一方面,可以规避险企为扩张规模采取较为激进的宣传方案,加大利差损风险。


详见《银保监会下调万能、分红、投连演示利率,取消“高中低”三档

针对近年热销的增额终身寿险,部分存在保障程度低、长险短做、变相理财等风险的产品,已经被银保监会点名通报并停售。


去年年底,监管更是划定“增额终身寿”三大红线,强调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实际投资水平的产品,立即停止销售。


同时,这些内容也都增加到2023版“负面清单”中,产品开发的要按此自查对照。


详见《银保监会发布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 :再度规范增额终身寿险,约束险企投资收益假设


5

或分产品调整评估利率

万能险、分红险、普通型人身险


1. 坐等评估利率下调,被动调整定价利率,不如主动出击...

由此可见,从叫停部分增额终身寿险,到下调演示利率,监管早就已经提前干预,在后端进行管控,以防范利差损风险。


当前,面对复杂的投资环境,调降负债端成本,险企应该首先从自身开始着手。


综合公司的内部投资水平,选择适合自已的、审慎的、合理的预定利率,而不是一味的等着监管下调评估利率,被动调整。


毕竟,行业已经不是曾经粗狂式发展的阶段,不是只要有规模就能换来成长的机会。


中小寿险公司,面对负债端的高额成本,想要靠一波牛市红利就能弥补多年亏损的机遇,恐怕是极小概率事件了...


最终,一旦资不抵债,股东不想增资,股价不受认可引不进新的股东,结局恐怕会走向“优胜劣汰”之路。


详见《7家被接管,12家被监管,还有3家业务多年“停摆”:大而不能倒,小又如何生?


2. 万能险、分红险、普通型,当前的评估利率~

至于,研讨后是否会下调评估利率,我们还要等最后的官方通知。


不过,从2013年和2019年两次的评估利率调整情况看,评估利率是按产品类型区分的。

比如,万能型、分红型、普通型,现在的评估利率分别是3%、3%、3.5%。


THE END:大变局下,险企、从业人员、监管“齐努力”~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的投资环境,所有保险人都要有清醒的认知,并及时关注风险。


对于险企来讲,要意识到自身的能力,当前不是“遍地黄金”的时代,不能盲目冲击规模忽视风险。


即使是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要等评估利率下调再被动调整定价利率,及早的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才能在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寻得一席之地。


这里有一些小建议,详见《中小型寿险“七平八盈”定律还有效吗?


毕竟,当前的投资环境下,行业评估利率的调整,从流动性的角度看,也是利弊皆有。


所以,在复杂的环境下,寿险公司的产品端要更多元化。


比如,相比短期年金等,分红险和万能险等,低保证、高预期收益的产品,能缓解公司刚性负债成本压力。


再比如,相比一味的拼收益的产品,面对未来养老市场缺口,侧重未来养老保障,涵盖养老社区服务等产品,也能提升公司的业务价值。


回想,上一次长期年金险的评估利率从“4.025%”调降至“3.5%”,还是2019年,一晃又三年多过去了...


在当前的大变局下,推动行业的发展,可能需要险企、从业人员、监管一起面对和努力。


# 直播预告 #

数字化新时代相互制保险发展

本期直播主题:数字化新时代相互制保险发展

直播时间:3月24日(周五)20:00

关注视频号“13个精算师”,一起来参与讨论


关注我们


13个精算师

入驻平台:雪球、头条号、微博、百家号、知乎

邮箱:thirteenactuary@163.com

小编微信号:xxjss13

查询海量保险资料关注13精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