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海:尊师情结四十载

阿斗的梦 阿斗凿墙 2023-12-11
铜陵市第二中学老校区
袁海 | 文

皎洁的月光泻洒在缓缓流淌的青通河上,远处嵯峨的群山已经隐没在黝黑之中。铜陵市大通古镇澜溪山庄灯火辉煌,人头攒动,伴随着喜庆的乐曲声,一场隆重的婚礼正在举行。

新娘的父亲老叶是我的老友,也是同一所中学的学长。我和妻子与同校三对学长夫妇坐在一起,同桌还有一位慈眉善目的古稀老人,我依稀从老人脸庞上看到熟悉的印记,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在整个婚礼过程中,三位学长对老人恭敬备至,众星拱月般争相敬酒夹菜,俯首倾听老人说话,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我以为老人是学长们共同的至亲长辈。

觥筹交错,酒过数巡,新娘的父亲老叶来到我们的桌边,他见我与老人有陌生感,扶着老人的双肩对我说道:“你不认识啦?他是我们二中的李礼兰老师呀!”我心里一阵颤栗,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胸前挂着字牌,低头弯腰挨批斗的瘦小身影。

时光倒回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老叶等学长们在第二中学就读,李礼兰老师教语文课兼班主任。五十年代末,李老师从原籍定远县考入皖南学院(现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台县山区占大公社中学任教。六三年调到新兴的矿山冶金城市铜陵,在第二中学继续教学生涯。李老师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教学严谨,睿智幽默,对待学生似父似兄亲密无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六六年“文革”开始,正常教学被迫中断,大字报、大辩论、大批判充斥校园,“打砸抢抄抓”风行一时。李老师家庭成分是地主,首当其冲被造反派查抄了单身宿舍,造反派把抄得的日记本内容断章取义,无限上纲。还派人到定远县,调查到李老师父亲的学生马茂元,马茂元是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徐州绥靖战区司令李品仙的贴身秘书,他与李父私交深厚,经常有书信来往。1949年,马茂元随国民党军队撤到台湾。李礼兰老师因为“反动日记”和家父与马茂云的师生交往,被扣上地主阶级孝子贤孙,现行反革命分子两顶帽子,清理出教师队伍监督劳动。

李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对自己老师的批斗,但是又无力施以援手。1968年秋季。老三届生上山下乡,我作为新生入学时,虽然已经是“文革”后期,极“左”思潮仍很严重。学生几乎不上课,不是到工厂学工,就是到农村学农。每天清晨,学生们看到李老师佝偻着身体打扫校园卫生,然后被押到附近的机械总厂劳动。晚上宿舍外面有带着红袖章的人轮流看守。

铜陵市第二中学老校区

我们学生每到一处学工、学农,驻校军代表、工宣队,都安排把李老师押到工厂车间和农田地头进行批斗。美其名曰:“上批帝修反,下联活靶子,以革命大批判开道,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我还亲眼目睹了动乱岁月里荒诞戏剧性的一幕。一个“根红苗壮”30多岁的男教师,在学校“斗批改”运动中表现积极,深受军代表和工宣队的信任,委派他负责押解李礼兰老师到各处批斗。每次他都作高调门的战斗发言,是批斗李老师的急先锋。突然有一天,这个“极左”教师也胸挂“现行反革命分子”字牌,与李老师并排站在批判大会台上,令一千多名学生惊诧不已。军代表在会上宣布:“昨天下午,在学习主席最新指示时,他说:听了主席的最新指示,我心里比六月天吃了冰棒还要舒服。军代表气愤地说:“他竟然把照到身上暖洋洋,照到哪里哪里亮的红太阳,比作冰冷的东西,是对毛主席的恶毒攻击,必须彻底批判肃清流毒。接着,军代表振臂领呼:“打倒XXX,踏上一只脚”的口号响彻整个会场。现在回想起来,仿佛是隔世的幻觉。

我初中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再也没有得悉李礼兰老师后来的境况。没有想到,今晚在喜庆的场合,与已经沧桑老迈的李老师相逢。谈及昔年往事,大家唏嘘不已。老三届学长们也都饱尝人生艰辛,他们上学的时候遭遇“文革”,该工作的时候上山下乡,正值壮年时下岗。虽然世事坎坷,境遇维艰,他们心中的尊师情结没有变,始终牵挂着当年备受磨难的班主任老师。

在交谈中得知,粉碎“四人帮”以后,李老师获得了平反,重返教师岗位。年近不惑才与石台县一个农村女子成亲,养育了一子一女。现在儿子在国企上班,女儿在本市师范专科学校当中文老师。李老师退休后,与老伴在二中校园围墙外面开了一个用铁皮石棉瓦搭建的小杂货店。

李老师昔日的学生经常登门探望,嘘寒问暖,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或向老师说说心里话,听取老师指点人生迷津。但凡学生聚会、乔迁新居、子女高考中榜、婚庆嫁娶,都把李老师请去奉为上宾。

一次,李老师被汽车碰断了腿骨,学生们闻讯纷纷前来探视。开小店的师母,夜晚要到医院里陪护。一个在法院工作的学生,承担起夜间照看小店的任务,在不足十平方的小店里睡了三个多月。李老师向我列数学生们对他的关心和照顾,眼睛里含着泪花感慨不已。

2004年9月的一天,城管部门要拆除小杂货店,李老师夫妻据理抗争无效。城管队员强行往店外拖人搬货,手持大锤铁镐的民工等在一旁。眼看自家的小店不保,李老师情急之下大声喊道:“你们要是敢拆,我就找小三子去。”城管队长问:“小三子是谁呀?”李老师说:“我侄子李克强啊!”(时任辽宁省委书记)城管队长进入二中校园询问校长,证明李老师所言属实。城管队长报告上级之后,立马带着强拆人员撤走了。此事传开之后,市民们无不津津乐道。

婚宴接近尾声,文静美丽的新娘和身材伟岸的新郎走了过来。一对新人都是中学教师。他(她)们举起盛满幸福的酒杯,首先敬给父辈的老师,不会喝酒的李老师笑眯眯地一饮而尽。

“一日为师,终生不忘。”一份浓浓的师生情谊延续了40个春秋,在世事纷纭,人际乖张的今天,犹显的难能可贵。青壮相聚,白首重逢,执师之手,相依相伴。面对学长们与李礼兰老师历久弥坚的深厚情谊,我的胸臆间升腾起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动……

2005年8月18日初稿
2021103日修改

【作者简介】袁海:男,50后,苏北人在安徽工作,资深警官,退休后定居上海。一枚园地耕耘者。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
我手写我心。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往期精选 :

刘巴:悼
唐翼明:秋叶烂漫时
萧瑞:但愿悲伤到我为止
海风:一枝黄花
红珍:开心本身就是良药(10月22日)
默子:深秋的风景(组诗)
萧瑞:倘若我们不再试探恶的边缘
月生:寻访英魂(续)
吟诗作赋:他从未描述天国,他只做音乐,我听着听着就信
耕夫:意外的惊喜
刘又生:比翼双飞在人间
月生:寻访英魂
默子:满耳秋声长短吟
黄裕生:他们的任性与凶恶,超出了我的想象
红珍:万福红珍(10月13日)
暗箱操作“拍卖”民企矿山,铜陵市中院“吃相”太难看
张从文:环行宫家岛
黄裕生:以巴冲突,文明不会输给野蛮
一枚:17小时(上)
一枚:17小时(下)
若湘:那些女性教我的事
风吹沙:一场说走就走的奔赴
阿米尔:一场因“抄袭”而引起的相聚
仔仔:毛杰厅长的胆识与魄力,让我看到河南教育的希望

朱健国:华盛顿纪念碑内壁上的文言文石碑

红珍:我爱你,不是因为你爱我(10月1日)

一枚:三十四年后,我飞回家乡陪父母过中秋

红珍:人间无疾该多美!(9月29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