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人物

其他

求解规培制度之困

实习生|杨纯希
4月12日 下午 5:22
其他

亲历花莲地震,余波中的惊惶与逃生

记者|路虽实习生|林铭溱
4月5日 上午 7:55
其他

19年来去,寻找被丈夫遗弃的孩子

记者|陈蕾实习生|吕月双编辑|彭玮43岁的张伟红,一张圆脸,一套黑羽绒服,总背一个黑色双肩小包,包里装着她的裁判文书、身份证和孩子的出生证明。她利落地出入各个公共部门,向工作人员讲述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和诉求。她反复向多个记者陈述孩子丢失的经过,表达对前夫抛弃儿子被判一年的判决不满。她的生活在初婚后陷入被动:2005年的夏天,一顿饭的时间,孩子被丈夫带走,不见了;2015年她才知道四年前早已被离婚,孩子被判给前夫;2023年她从庭审上得知自己找了十多年的孩子2006年已经离世。19年来,孩子丢了的事像乌云笼罩在她的生活上空。她奔波各处,只想知道孩子被丢弃后,到底发生了什么。2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陪同张伟红相继前往派出所、福利院、民政局,她想知道庭审上说的那个离世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但没有得到答案。被丢弃的孩子2004年,当时23岁的张伟红和比自己大五岁的雷宏伟结婚。他们都是西安阎良区人,张伟红住绳张村,雷宏伟住麻张村,两村相隔3公里。这门亲事最初不被张家父母看好,但张雷两人依然成家了,次年3月生下儿子豪豪。豪豪出生时毛发呈白色,有白化病。在张伟红的印象里,自打孩子出生,婆家就不待见他。出了月子后,雷宏伟、张伟红、豪豪一家三口住在张伟红在绳张村开的理发店内。她工作期间,无业在家的雷宏伟负责带孩子。
4月3日 下午 4:39
其他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记者|刘昱秀编辑|袁璐列车停下来后,39岁的张翠从五号车厢上车。她把两个红色塑料篓筐推到靠近车门的过道内侧,扁担竖放后,在第一排坐下。这天是3月2日早上7点20分,张翠乘坐的7272/7271次列车从湖南怀化站始发,开往终点站重庆梅江。这趟绿皮火车被称为“慢慢游”,只有八节车厢。为了满足春运旅客需求,列车又临时加挂了两节车厢。3月2日清晨,7272次列车的车厢。刘昱秀
3月28日 下午 10:59
其他

“网红”丈夫去世后哭泣直播的女性:无法结束“营业”|见识

👇微信编辑|小千推荐阅读潮州3名男孩被沙体掩埋身亡疑云2024-03-21包小柏:AI“复活”女儿之后2024-03-20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3月27日 下午 2:43
其他

潮州3名男孩被沙体掩埋身亡疑云

👇微信编辑|小千推荐阅读包小柏:AI“复活”女儿之后2024-03-20对话阮经天:我不再用力扮演任何人,只是慢慢成为他|别人2024-03-18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3月21日 下午 4:24
其他

包小柏:AI“复活”女儿之后

记者|袁璐编辑|黄霁洁“晚饭时间到了,待会儿你要吃什么?”“我打算吃披萨。”“别总吃快餐,对身体不好。”这是包小柏AI“复活”女儿包容后,和她的一次对话。他把这段对话录下来,想起来了就会听一听。“包小容,我现在正在接受采访,你跟媒体的朋友打声招呼吧。”时间静止了几秒。“她在云端上,要思考,有运算时间。”包小柏解释说。“她回来了。”隔了会儿,他说。“媒体朋友好,很高兴认识你。”他手机程序里的包容用欢快的声音说。像女儿去世以前一样,
3月20日 下午 8:00
其他

燃爆后,他们的家成了危楼

记者|刘昱秀
3月17日 下午 1:54
其他

轮转制度里的“陀螺”:一名医学生的最后23天

记者|任雾编辑|黄霁洁十天后,说起女儿曹丽萍的事,王秀娟难过得直掉眼泪,“很想我的女儿。”2024年2月24日凌晨2点37分,正在睡梦中的丈夫曹振接到自称丽萍老师的电话,对方说丽萍已经自杀,无生命体征。他们的女儿曹丽萍今年26岁,2021年8月考上湖南师范大学后,作为内科学的专硕生,一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规培医生——按照规定,在成为具有充分临床自主性的合格医生前,必须在医院经历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只有拿到住院医师规培合格证书,才有机会毕业后成为执业医师。王秀娟说,年前女儿打电话回家,说要值班,不回家过年了。她无法相信,女儿在医院学习好好的,怎么就发生意外了?家属后来从警方处了解到,经法医鉴定,曹丽萍左颈部有切口,身旁有手术刀。根据警方判断,卫生间门是反锁的,故初步排除他杀。妹妹曹慧慧说,直到警方将曹丽萍的手机解锁之后,他们看到了遗书,发布时间为2月23日23点59分,也就是她进入值班休息室3个小时后。看到这则遗书后,家属最终签订了非他杀死亡确认书。使家属心痛的是遗书上的内容,其中,曹丽萍多次谈到自己加班,活总是做不完,就算休病假,由于工作没完成,也没有时间看病,“明明心脏已经快要跳出来了,明明咳嗽咳得胸痛,明明胸闷得内衣都不敢穿,可是还是有做不完的事情要做,不能回去休息。”王秀娟很少听女儿说起这些,她和家人想弄清楚,女儿生前究竟遭受了怎样的压力?这样的工作制度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请假了还要来上班?”曹丽萍的手机相册里,保存了2月23日当天的心率测量结果。早上8点21分到33分之间,她测量了6次心率,从139次/分升到了152次/分。事发当天,曹丽萍的心率最高到152次/分。本文图片为
3月16日 下午 7:30
其他

AI诈骗,围猎普通人

实习生
3月15日 下午 9:22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亲历燕郊爆燃

记者|柳婧文
3月14日 下午 9:16
其他

断桥后,三民岛种植户的“临时”生活

林永康编辑|彭玮熟透的番茄零零散散掉在地里,和刚忙完农活的梁耀昌一样沾着泥。他在广州南沙三民岛种了大半辈子地,跨过脚底的番茄,静默不语。以前,他可不会看着果子就这么烂掉。梁耀昌掉在地里的番茄
3月13日 下午 4:38
其他

一桩没有责任人的铁棒砸人案

记者|袁璐编辑|黄霁洁一月上旬的一个下午,郑建英像过去一千多个日子一样,坐在儿子床尾的椅子上,盯着他床头监视器的氧保。这几年,她已经形成条件反射,当数值低于92时,她会从椅子上弹起来帮他吸痰。在病床上,儿子张昌硕躺了四年。危险可能随时降临。每天,护工为他换气切口处的纱布,否则伤口容易感染;气切病人需要有湿化水滴入气道,每小时2ml左右,由于微调器缺货,医院换了打点滴用的针管,若控制不好速度,会造成肺部积液。2019年,28岁的青年张昌硕看完一场足球比赛后,遭人突袭。抢救后他苏醒过来,但失去意识。案件很快水落石出,凶手是一名依法不负刑责的精神病人。几年过去,张昌硕的父母,77岁的张宏银和68岁的郑建英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对于这对年迈的夫妻来说,照顾失能失智的孩子极具挑战,无论是经济上还是身体上。尽管不知道孩子哪天能彻底醒来,也不知道自己哪天将会离开。这对夫妻唯一的想法是:让孩子活下去。妈妈,我困了,想睡觉那天是2019年,一个星期三。在上海虹口足球场看完一场足协杯的比赛后,张昌硕走进夜色中。出事前,他在华山医院体检中心工作了三年,日常负责解决电脑问题和故障。郑建英记得很清楚,那天是工作日,她劝说儿子不要去看球赛,觉得他工作太忙了,每天都加班到没底,想他等到星期六休息时再去。但儿子性格倔强,还是去了球赛现场。晚上10点48分,张昌硕发了一条朋友圈:“终于赢了!!!”
3月13日 下午 4:38
其他

一个有30万粉丝的网红孤独死去

记者|葛明宁实习生
3月12日 下午 6:15
其他

潘绥铭:后30年做了自己愿意且喜欢的事,是莫大的幸福

记者|陈蕾编辑|黄霁洁2014年退休后,潘绥铭如此形容过去的经历,“后30年做了一件自己愿意做而且喜欢做的事,这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今年74岁的潘绥铭,是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创始所长,他在中国创立并推广了性社会学,创立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全性(sexuality)、性革命、初级生活圈等。而今,他是一个喜欢摄影的退休老人,因一年内跑了112家北京的公园拍鸟,获得一个观鸟大赛的“最勤奋奖”。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因为去年出版的学术自传《风痕》。2018年,潘绥铭经历了一场直肠癌手术,这让他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网络上一些不利于性社会学的言论更促使他尽快写出这本学术自传——他的性社会学成果集大成。书的内容按时间线展开,从1981年记录到2019年。按潘绥铭的概括,研究“性”本是“无心插柳”。他的青春期始于“文化大革命”前,读男校,“对什么叫无性文化颇有些感受”。1981年,他以同等学力考上东北师大历史系研究生,学世界古代史时,他对德国人弗林格尔写的《原始人的性生活》印象很深,后来查到一套30卷的《东方圣书》,“第一次接触到‘房中术’的皮毛。”直到1985年,表兄留学牛津,寄回国外博物馆里保存的一些中文原件的复印件,“我才开始真正了解房中术和中国古代性文化。”毕业后,潘绥铭于1984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第二年,学校号召青年教师开设新课,潘绥铭报了一门“外国性观念发展史”,于是他在9月开讲了,一讲就是28年。提及自己学术起步之时的背景,潘绥铭在《风痕》中引用了费孝通在《性心理学》后记中的文字:中国正在通过开放和改革向现代化社会转变,历来成为禁区的“两性之学”将能得到坦率和热情的接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性生活中最让人头疼”,潘绥铭在书中提到,“人们很少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是带着一大堆社会框框投入性生活的。什么脏,什么丑,什么不像话,其实都是在我们成熟的过程中,由社会悄悄地强加给我们的。”1993年,潘绥铭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了《当前中国的性存在》一文,正式提出中国已经发生了一场性革命的论断,认为这是1985年城市经济改革开始后出现的。他将性革命定义为:性文化在短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强调其迅猛。实际上,退休后,潘绥铭与性社会学的关系仍然交织着。他组织过“老年知性”恳谈会,与学生们一起写《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在他看来,他努力构建了性社会学,性社会学也深刻影响了他。如今,回想这些年的学术生涯,潘绥铭说,“我所选择的是那种首先满足自己好奇心的自娱自乐,然后在客观上也许具有创造知识的意义,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成为过眼烟云。”2023年的潘绥铭。(潘绥铭注:美颜无数次)本文图片为受访者供图【以下根据澎湃新闻记者与潘绥铭的对话整理:】“我这一生做的事情,究竟哪些最值得留给后人”澎湃新闻: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风痕》这本学术自传的,有什么契机吗?潘绥铭:在临退休之前和刚刚退休之时,我其实没有想过要写自传。那时候,我曾经把我主要的论文都汇集起来,做了一个文集,叫做《潘绥铭论性》,有大约50万字,也没想要出版,就在网上发布了,反正我也不需要版权,谁想用就用。到了2018年,我做了一个直肠癌的手术,术后又感染了,在医院里边整整住了一个月,差点就走了。这一个月里,我也难免回顾人生。忽然觉得自己的《论性》这个文集都是相互独立的论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实在是支离破碎。如果不是一直听我的课,就很难抓住重点,更难以把握全局。结果,我本想留下一块饼,却成了一锅粥。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我退休之后,至少在网上,至少是一些言论,已经越来越不利于性社会学了。如果单看一些极端言论的话,那么我这一辈子所干的事情,不但可能被一扫而光,还很可能成为十恶不赦。两者交加,促使我写出了《风痕》这本书。它不是个人生活的回忆录,而是我的性社会学成果的集大成。澎湃新闻:回顾您的学术经历,您觉得您最主要的研究是什么?潘绥铭:在我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中,最经常困惑的,也恰恰就是你所提问的:我这一生做的事情,究竟哪些是最重要的,最值得留给后人的呢?我觉得,从纯学术的角度来说,我所组织和完成的4次全国总人口的“性调查”,是最重要的成果。不仅因为这在全世界是唯一的,到现在也没有被超越;也因为它调查的内容是最广泛和最深刻的,不但询问了各种各样的性关系,也询问了丰富多彩的性生活方式;更是因为它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员亲赴全国一百多个地方,在其居住地找到被访者,既不是满大街乱拉人,更不是在网上连对方是不是一条狗都不知道。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每一个中国人被调查到的概率是相等的,误差不超过4%。因此,调查结果能够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情况。但是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就是我和我的团队所做的“红灯区”与“小姐”的调查。可是到我写《风痕》的时候,这个主题比我以前调查和出版8本专著之时反而更为敏感,我也就少说为佳,大多数具体内容已经看不到了,但是网上还在,一搜就有。从社会学这个学科本身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的两大独创成果。第一个是主体建构论。它不是英文翻译过来的,此前也未见于中文世界。第二个是《论方法》这本书,是论述社会学的调查方法。《风痕》。“很少有人去了解,小姐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澎湃新闻:研究“性”具体研究的是什么?您在书中提到“全性”的概念,以此对应英语中的sexuality,如何理解这个概念?潘绥铭:全性是指与“性”有关的一切人类现象。它不仅包括性交、性爱抚等所有直接的性活动,也包括拥抱、接吻、性幻想、谈论性方面的事物等所有不那么直接的、具有性的含义的活动,还包括人们对于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性方面的喜好等心理方面的表现。尤其是,它不仅指男女之间的性活动,也包括LGBTQ(一般译为“性少数”)的性活动
3月11日 下午 10:40
其他

“双体制家庭”:当计较的婚姻遇上不可计较的|见识

记者|葛明宁编辑|彭玮2月底,微博热搜里又出现大规模民间思想实验:双体制(家庭)意味着什么。“双体制”指的是夫妻俩都有体制内的稳定工作。评论里的人都久经世故一般,有人说体制内收入不高,要准备好房车再进体制,又有人说,女性进体制怀孕“安全”,不容易被裁撤,还有人说“一商一体制”更合适,两头讨好。这种人生路径的大讨论,我总觉得违背常理:既然人家找个配偶都一定要有编制,对自己肯定更坚决,对你想走的“体制外”道路不感兴趣,而你非要跑去拽人家,说自己的路才是正路,难道嫌自己的生活不够“卷”吗?选人生方向的讨论好比炒股。大户闷声不响,散户大肆宣扬,拉人上车。小时候,我在我妈的手机里翻到过大人们互相转发的荐股短信,那种家里即将赤贫的恐怖感在我的回忆里隐痛十多年。我想,急于宣扬自己的路,也许是出于不确定的焦虑;也可能有的人感到这问题底下有暗暗的嫌弃:原来,“颜如玉”已不够用,要得到人青睐,颜如玉还要有编制。我有个朋友误入相亲活动,对方添加微信,先备注自己多大年纪、什么学历、什么工作,读起来一连串,让人有看购物平台商品介绍的错觉。这不是个例,我看有的征婚中介公司群发短信,寥寥几句,说求偶的绅士多么有钱。我想,要是计算机之间要发生一点故事,无论如何,互发的内容至少是Excel,打开就是数据海洋。机器比按照几样简单参数择偶的人复杂得多了。按照资源配置择偶不是什么新现象,是传统。虽然男女一见面就掰腕子似的互相对有几房几车,总要被说俗气,但大体大家接受这种现实。现在,时代的风尚又调整了一下,这些追求“双体制家庭”的人,携带的是自己和父母的头衔。可是,体制内的级别与货币不一样,多数情况下,一个岗位应当谈责任,绝大多数时候“重于泰山”,不太好称斤两。但论及现实生活的时候又不得不称。于是热搜话题评论里的人们算来算去。把体制内的工作当做一份资产带入婚姻,自以为跟带着财产结婚差不多,有个问题是,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部分是为了合法的子女,这是很多人信服的见识。既然是为了子女,回头论及继承关系,给孩子留下钱财,要扣税;给孩子留下家族的名誉,孩子要被嘲笑,被说不及乃父乃母;而父母的工作岗位,如何传给后代,我不敢想。写到这儿,底下还想说几句纯粹的玩笑话:“人生就是由后悔组成的。”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姐姐幽幽地说过这话,意即无论怎么选,最终都要发现不如预想得圆满。按此逻辑,我们为后代设计出的人生道路,他们未必喜欢,家族传承会像正弦波一样在轴线两侧反复跳动。很多人都在传说,有的民营企业老板一定要孩子考入编制,这种话后来变成一种赌气言论,像学医的年轻人也说,如果孩子学医就打断腿。我想,为什么这些人急于否定自己的人生呢?大约很多人能承认,多享一点福是好的,但只能在子孙身上。最初讨论“双体制”话题的一条高赞微博下,博主在推荐某个运势计算的小程序——人有时候,心态真是矛盾,又想把命运紧握在自己手里,又想把它还给命运本身。微信编辑|小千推荐阅读苏敏:逃离之后2024-03-01大学生直播背后:兼职、性暗示与千万索赔2024-02-39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3月7日 下午 5:36
其他

苏敏:逃离之后

祝碧晨(文中杜诚为化名)微信编辑|小千推荐阅读大学生直播背后:兼职、性暗示与千万索赔2024-02-29盒马收一元“环保包装费”:爱环保的人,不一定爱强制
3月1日 下午 10:29
其他

盒马收一元“环保包装费”:爱环保的人,不一定爱强制丨见识

记者|葛明宁编辑|黄霁洁一元钱。这是“环保包装”的价格,它不根据购物的品种和多少而浮动,几乎不可讨价还价,只要点击“结算”,加收的费用就自动出现在清单里——这是购物平台“盒马”2024年新年之后的新规。1月4日晚,澎湃新闻记者打开盒马App发现,在下单页面出现1元包装费的条目,且无法取消该选项。手机截图关于一元钱,盒马在这一栏的“附注”中解释,我们使用环保包材,“根据国家‘限塑令’等相关政策要求,我们将对包装材料适当收费”。自从2008年,我国出台第一版全国范围的“限塑令”之后,全国及各地的政策不时修订,总结起来是:一些一次性制品不让用,一些要收费,借此让消费者少用几回。既然如此,那些尺寸不一、据称是环保包材的半透明盒马包装袋,是否全都可以降解?如果可以,算“干垃圾”还是“湿垃圾”?我对此非常好奇。不过,我想先省察一番我自己支付这一元钱时的不愉快。2018年左右,我写过一批谈论减少生活垃圾产量的报道,后来,日常丢个什么进干垃圾桶,包括刚还捧在手心的奶茶杯、装咖啡的纸杯——都会想到它们一两天之内,要被反复压缩,然后投入将近一千摄氏度的焚烧炉,我有轻微的痛感;购买两元钱的矿泉水,想到明明可以带个保温杯,也是“不必要的痛感”;我还存着当垃圾分类志愿者时发的那顶遮阳用的鸭舌帽,写着我住的街道名字——我看似如此热衷环保,支付一元钱时,却为什么感到不舒服?社交平台上,网友表达对一元包装费的不满。我最近读到一篇广告营销相关的论文,先引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希金斯1997年第一次提出的“调节焦点理论(regulatory
2月28日 下午 1:05
其他

大山走出“大山”:我不愿意永远停留在二十几岁

周寰微信编辑|小千推荐阅读被伤害的与伤害的:14岁女孩迷失丛林2024-02-24被撞断的沥心沙大桥,被打断的生活2024-02-23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2月26日 下午 10:32
其他

被伤害的与伤害的:14岁女孩迷失丛林

记者|陈灿杰实习生
2月24日 上午 8:02
其他

孩子误吞“水精灵”之后

记者|袁璐实习生|薛昱婷编辑|彭玮那天是上午十点左右,在河北沧州的黄骅市人民医院,一个家长抱着孩子急匆匆跑到医院超声科,说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到医院时,孩子由于呕吐次数太多,“出现了迷迷糊糊的感觉”。超声科主任闫硕一看,孩子很小,只有两周岁,“他们已经在儿科门诊就过诊,接诊医生担心有肠套叠的情况,就开了一个小儿腹部的超声检查。”闫硕回忆。检查的时候,闫硕发现孩子腹腔肠管是扩张的。他在一段肠管里面,发现了一个不明物体,由于体积过大,不能往下排出来,就出现了肠梗阻。闫硕所在医院的急诊科、外科一年大概会接诊几十例儿童误食异物的病例。有的家长没有及时发现,直到孩子身体出现异常才送去医院,贻误了治疗。而孩子身边看似安全无害的玩具,却可能有着致命的风险。被忽视的危险闫硕回忆,那天检查之后,医院的儿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超声科医生一起给孩子做了联合会诊,认为“异物吞食的可能性大”。家长却坚称孩子没有吞食异物。医生感到疑惑,那孩子肠道里这个直径将近两厘米的东西是从哪来的?况且,两岁的孩子应该无法咽下去那么大的东西。于是,他们设想了一种可能性——孩子吞下的东西类似吸水膨胀的海绵宝宝,“吞的时候它很小,但是它进到胃肠里面,通过吸水后,它逐渐变大。”闫硕跟家长沟通后发现,对方家中还真有一种叫“水精灵”的玩具——一种彩色的圆形水珠。随后,孩子转诊到小儿外科,会诊的结果是只能做剖腹探查,否则梗阻时间长了,后果会更严重。通过手术,医生果然从孩子的肠道里取出一颗“水精灵”。早在2018年5月2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发布过儿童玩具消费警示,提到多起“危险玩具”伤童的案例,其中一类就是家庭中常见的“水精灵”。文中提到,“水精灵”由于其形状、颜色、体积的缘故,可能被儿童误认为食物,导致儿童误吞或吸入。“水精灵”进入呼吸道后吸水膨胀,可能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进入消化道后吸水膨胀,会导致肠梗阻、肠管扩张,可能会继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甚至会造成肠穿孔、肠坏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水精灵吸水性特别强,它的主要成分是吸水性树脂,没泡水时像彩色糖豆,泡水之后会吸水膨胀。”闫硕介绍,这种水珠原本只有豆子那么大,在水中浸泡五六个小时后,体积会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闫硕记得,涉事的孩子做了剖腹探查手术后,住院观察了一周左右,“把病因去了,术后进行常规用药抵抗感染,然后补液。”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另一家医院。1月的一天晚上,在医院胃镜室工作的医生余浩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告诉他急诊室送来了一名三岁儿童。据家长说,大概一个多小时前,孩子误吞下半包左右的“水精灵”。医院没有胃镜下取出“水精灵”的先例,挂掉电话后,趁孩子身体检查的空隙,余浩迅速查询资料和找其他科室的医生咨询。手术前,医生准备了各种工具,考虑到孩子吞下了半袋“水精灵”,CT又提示胃里有大量食物,所以第一步是把胃里的东西取出来,但是他无法判断是否有残余进入更深的小肠。“哪怕只有一颗进入小肠,依然会引起患儿肠梗阻。”余浩说。其实在去年10月,余浩所在医院就接诊过一个相似的病例。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在就诊前两天突然肚子疼,并伴有呕吐症状。在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孩子右下腹有个囊肿,当时建议继续观察。但是三天后,患儿出现了呕吐、腹胀、发热、哭闹等症状,家长又带孩子复诊。事后余浩得知,孩子误以为放在桌子上的“水精灵”玩具是糖果,抓起来放进嘴里了。闫硕说,他所在的医院急诊科、外科大夫平常一年大概能接诊几十例这样误食的病例,有时候吞下去的是硬币或玩具的小零件,也碰到过“水精灵”。小孩吞食异物以后,父母带来医院做检查,“大一点的物体能看到,特别小的异物,医学影像中看不出明显的异常,孩子也没什么症状,能吃能喝。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可能会出现更危险的情况。”“提心吊胆”的日子知道真相后,孩子的父母开始互相责备。闫硕回忆,一个说,“我让你不要买这种东西,你非要买。”另一个说,“我每天瞅着,没发现他吞下去。”余浩建议,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远离此类物品。去年11月的晚上,苏然在父母开的文具店看店,店里也有卖小朋友的玩具,包括放在货架最底层的“水精灵”,她小学时就玩过。那天,苏然一岁八个月大的孩子在一旁玩耍。她跟在后面,但没有注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过了会儿,孩子拧开一个瓶盖,彩色珠子撒了一地。她仔细一看,是一颗颗“水精灵”,连忙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但在她不注意时,孩子快速弯腰捡起一颗放进嘴巴。她吓得赶紧让孩子吐出来,但孩子不听。情急之下,她把手指伸进孩子嘴巴,想抠出来,但孩子已经吞进肚子里了。她立马抱着孩子跑到最近的卫生院,医生说他们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知道怎么办,建议她去县医院。县里的医生也说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当天晚上,他们辗转了四家医院。此时已经过去四个小时。苏然最后抱着孩子赶到市里的儿童医院,医生告诉她,孩子太小,做不了胃镜,可以做CT。但医学影像上看不出来吞进去的“水精灵”在哪里。那天,苏然随身带了几颗店里的“水精灵”去医院。医生把他带的小珠子泡在水里,十几分钟就膨胀到鸽子蛋大小,这让她更加紧张和害怕。从孩子吞进水珠的那一刻起,苏然不敢给他喝水。医生说这种水珠很软,如果吃得不多,有可能会被胃酸消化掉,通过肠道挤压排出来。如果没有完全排出来,它在肠道里面胀得很大,就会出现肠梗阻。最后,医生告诉她有两个选择,住院或者回家观察。如果出现腹痛,呕吐,停止大便排气的情况,就得立马手术。因为家离医院近,她决定先带孩子回家观察,那天她一整晚都没睡着。为了让孩子尽快把水珠排出来,她每天喂他吃一个苹果,几颗葡萄和半个梨,主食换成了小米粥以及便于消化的蔬菜。一个星期里,孩子每天排便一次,没有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之后的十天里,苏然仍然过得“提心吊胆”。直到后来去医院复查,显示一切正常,她才安心。还在货架上的“水精灵”事发当晚,苏然想查看水精灵的生产地和生产日期,但没有任何相关信息,材质也没标注。于是她去淘宝上问售卖水精灵的商家,也没有获得明确答复。去年9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宣布召回一批水珠产品。该机构指出,幼儿在玩耍时会误吞水珠,造成身体严重不适、引发呕吐和脱水症状,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水珠也有可能进入孩子的耳朵,导致听力受损甚至完全丧失。同时,上述机构披露,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全美约有7800名幼儿因玩耍水珠时发生紧急状况而被送医治疗。出于安全考虑,去年年底,电商平台亚马逊表示,不再允许第三方卖家销售面向儿童的水珠产品,卖家必须在去年12月22日前下架所有相关产品。更早之前,沃尔玛已表示停止销售针对9岁以下儿童的水珠玩具和工艺品,同时从实体店和网店撤下这类产品。但在国内的相关电商平台上仍然能查询到这类商品。澎湃新闻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水精灵,发现有数千家店铺在售卖,排名靠前的店铺销量在一万件以上,这类商品售卖价格从2元到20元不等,店铺的宣传标语中有明确的“玩具”字样,商家除了展示
2月22日 下午 10:00
其他

13万人的瓜州县一夜来了2.5万人

陈灿杰实习生
2月20日 下午 6:40
其他

78岁,继续“失败”地在县城写作

这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在小县城坚持写作的故事。与很多人的老年生活不同,78岁的舒绍平每天过着规律的写作生活,不做家务的时候,他便坐在书房,打开笔记本电脑,时断时续地敲字写作。年轻时,他当过老师,后来在县城图书馆、文联工作,60岁时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一辈子与文字打交道。他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许多创作的文字,可能永远躺在电脑里。这种“不合时宜”,成了他更深的自我印记。舒绍平的人生困惑,或许也是许多人的镜像——一个人,如何在世俗的成功和自我坚持之间挣扎,在孤独的地方与时代保持朴素的精神追求。记者|袁璐实习生
2月20日 下午 6:40
其他

“狂人”兰世立:两次入狱,63岁“从头开始”

2021年,曾经的湖北首富兰世立无罪释放。二度出狱的他,在外界“敢想敢做”、“狂妄”、“偏激固执”的标签下,再度创业开了三家公司……他说,如果人生的路重走一次,他也愿意。(12:27)记者|明鹊
2月18日 下午 8:58
其他

海南自驾游车主的离岛归途

图。五源河停车场。“海口发布”微信号
2月17日 下午 12:34
其他

到哈尔滨8600里:列车Z112的48小时和它搭载的时代细节

赵冠群微信编辑|鹅鹅推荐阅读相亲市场里,看不见的标尺2024-02-08在中央大街,斗熊、唱歌与对抗遗忘2024-02-07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2月9日 下午 4:16
其他

相亲市场里,看不见的标尺

记者|陈媛媛编辑|彭玮2023年6月25日,上海,在人民公园一个角落里的征婚信息。视觉中国
2月8日 下午 4:02
其他

三天三夜,困在湖北高速上的人

杨纯希记者|陈媛媛
2月6日 下午 5:30
其他

近在咫尺的分离

记者|袁璐编辑|黄霁洁陈建平喜欢红色,它热烈,有生命力。这是他的解读。尤其是在找到亲生父母后的一个月里,他经常穿一件红色的卫衣。哥哥陈培霖不喜欢红色,“太过浓烈。”他有些嫌弃,但出门时,他还是套上和弟弟一模一样的红色卫衣。陈建平一大早出门买来的,一月很冷,他想为哥哥添件衣服。从小在不同的养家长大,这对双胞胎兄弟分离二十八年后,第一次穿上同样的衣服。“你能认出我们谁是谁吗?”陈建平问身边的人。看着他们一样如弯月般的眼睛,浓郁的眉毛,稀疏的牙齿,同样的身高和声音。那人摇头。兄弟俩像恶作剧成功一般同时大笑起来。1月6日,他们第三次相见,亲生母亲也来了。一个月前,他们找到了亲生父母。故事似乎有了结局。但寻亲成功,只是这个故事最浅表的部分。陈培霖(右)和陈建平在襄阳第三次见面合影。本文图片均为
2月5日 下午 4:10
其他

对话协警铐走的实习律师:理解基层治理的复杂,但应依法而行

记者|明鹊编辑|彭玮1月30日,赵孔亮在山东菏泽一家酒店办理入住,准备次日凌晨四点以伴郎的身份去迎亲。当晚10点50分左右,一群自称派出所民警的人进入酒店房间,要求他和朋友出示身份证。赵孔亮对澎湃新闻记者回忆,当自己要求对方先出示警察证时,他被一名协警摁倒在地,接着被对方铐至附近的派出所。第二天赵孔亮才从派出所所长处得知,他们查房是因为临时下达的消防检查任务。2月2日,菏泽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经查,牡丹分局丹南路派出所民警、辅警存在未按规定出示警察证、违规使用警械等问题。经研究,对派出所当日值班负责人窦某予以诫勉处分,对民警张某予以记过处分,对涉事两名辅警晁某、聂某予以辞退。菏泽公安的情况通报去年夏天,27岁的赵孔亮成为北京一家律所的实习律师。遭遇此事后,他把事件经过发布在社交平台上,随即引起热议。“我就是一个正常酒店住客,遭遇查房,结果被手铐铐走。”赵孔亮说,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写的是《警察法》相关内容,他理解基层治理问题复杂,民警、辅警们很辛苦,但执法人员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他希望能给遇到类似经历的人一个指引。【以下根据澎湃新闻记者与赵孔亮的对话整理】澎湃新闻:他们当时为什么要查这家酒店?赵孔亮:事发第二天,我跟派出所所长聊,对方说最近火灾比较多发,有些是线路老化引起的,领导那边下达命令,说要进行消防检查,所以他们才有了这些行动,包括查房。澎湃新闻:你在文章里写,对方进入房间后要求你出示身份证,你为什么不愿意?赵孔亮:当时已经深夜,他们几个人突然闯入,为首的男子警服上的编号以XJ开头,显示是协警。(注:正式的公安民警,警号由6位数字构成)而没有正式警察陪同,协警是不能单独执法的。所以,我要求他先出示警官证,结果他就用手铐把我反铐住了。手铐属于警械,使用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定,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才能使用。我没想到他们后来真的把我铐到了派出所。澎湃新闻: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赵孔亮:这些协警、辅警的相关法律知识有限,他们可能认为,只要穿着这身警服,就有执法权。但《警察法》第九条写明了,民警执法,必须出具证件。我后来跟他们派出所所长说了这件事,他表示有给这些协警、辅警做最基本的培训,可能效果不太好,并表示以后一定加大力度。澎湃新闻:当时室外气温零下2℃,你从酒店被铐到派出所,走了多远?赵孔亮:这个酒店其实就在派出所对面,走过去大概五六分钟。澎湃新闻:你在路上跟他们说,你是实习律师,是政法大学毕业的,他们态度有没有改变?赵孔亮:我其实是想告诉他们,我是有理有据,有法可依的,但他们态度没有任何变化。到了派出所之后,他要给我解开手铐时,我拒绝了。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我只是在法律范围内维护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权利。澎湃新闻:你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给你解开手铐?赵孔亮:为什么戴上手铐这件事还没说清楚,就这么给我摘下来,我觉得不太合适。手铐如果戴够12个小时,就涉嫌非法拘禁,滥用职权了。后来,他们给我做笔录,我让他们明确我是什么身份,到底是证人,还是违法嫌疑人?他们没有理会我。澎湃新闻:手铐后来是怎么解开的?赵孔亮:我第二天还要当伴郎,伴郎按照我们这边的习俗,需要凌晨4点跟着新郎去接新娘。而当时已经接近夜晚12点,我同意他们解开手铐,答应第二天再去做笔录,后来就离开了。临走时,我对着协警多说了一句:“不是针对你们,因为你们是协警、辅警,没有独立执法资格,所以我才要看你们的警察证。”澎湃新闻:你第二天有再去做笔录吗?赵孔亮:我睡了几个小时,就去接亲了。忙完后到了下午2点,我又去了派出所,所长不在所里,让我过两天再过去。我觉得不能就这样,于是决定维权。之后,我去了市检察院、菏泽市牡丹区公安分局。分局的一个老公安接待了我,他很温和,态度很好,我们也聊了很多。他说,自己作为一个老公安,对此现象也深恶痛绝,然后说帮我向上面的领导反映。第二天上午,相关负责人员给我打电话说,已经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澎湃新闻:你当时说有朋友跟你一起住,他当时怎么样?赵孔亮:他跟我一样被带走了,但他没被上手铐,因为他没有让对方出示警察证,比较乖巧,后来我们一起回来的。澎湃新闻:这几天的经历对你来说有什么影响?赵孔亮:家里人挺担心的,因为我是菏泽人,父母都在菏泽,虽然我自己觉得没有太大影响。另外,我没有预料到一个正常的维权行为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得到很多安慰、支持,让我感到很温暖,甚至受宠若惊。澎湃新闻:你之前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赵孔亮:我之前在北京和重庆住宿时,都遇到过警察查房。他们当时都是主动出示了警察证。在北京那一次,他们态度很好,说明自己身份,因为什么事情查房,然后给我看了一下他们的证件。这次,我要求他们出示证件,结果直接被铐走。我后来跟(事发地)派出所所长聊了聊,感觉中小城市的治安压力确实非常大。民警每天从早上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甚至凌晨一两点,非常辛苦。但基层治理问题很复杂,而且辅警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做不到规范执法。但是,任何人,特别是执法人员,一定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行事,这种随便对普通人上手铐的行为,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澎湃新闻:有人质疑你后来写文章是为了把事情闹大?赵孔亮:我的意图绝不是给他们施压,去追究某个人、某个民警、协警的责任。其实,文章里很多地名、人名都是匿名。我是想让更多人看到,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做,了解自己有什么权利,给遇到类似经历的人一个指引。我写文章时,特意把法条引用在文章中,看起来也比较清晰。后来,很多人私信我,说他们遭遇过类似的情形,但没有我这么幸运。此外,我也希望执法人员在执法时,能够规范一些,文明一些,尊重我们的权利。附:第三条
2月4日 下午 12:37
其他

“断亲”,有时是强作前卫的失意

记者|葛明宁编辑|彭玮快过年了。许多人张罗过年、拜年,比平日里还忙乎。近一两年,一些年轻人“断亲”引起了舆论关注,这个人群这会儿大约不必操劳,清闲一些。我们原本无需对“断亲”大惊小怪。人只身在外,若是多数亲戚一年到头才吃一次饭,关系冷淡下来,是自然而然。只是,在互联网上自称“断亲”的人,愤懑不平的言论多。他们说,与亲戚相聚总要被评头论足,又卷入功名利禄的攀比;这些三姑六婆,“询问背后不是真正的关心”。但有年轻人不见亲戚,称不喜被人谈论,又要把自己的故事都发网上去,让人评评理、给些主意,拼作一副图景来看,其实挺可怪的——在各种网站的夫妻、婆媳、妯娌吵架评理小组和板块,热评往往十分刻薄。没几个人到了互联网上还讲客套,而发问的人有时还注明:“求骂醒”——这种事,老家的姨妈也能完成。家族与家庭内部的攀比,是学界多有讨论的。我最近看到一种对于彩礼日益高企的解释:学者阎云翔在1998年发表的论文里曾论证,彩礼也是多子家庭里儿子们之间争取父辈财产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提前的“分家”。该文还写道,在他调研的北方农村,为了减少几个儿子之间的争端,有的老人干脆在他们结婚前就将财产分割清楚。这是一种老人的“断亲”,是面对攀比和竞争时,年轻人“断亲”的镜像。这种令人痛苦的攀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做题家的成绩排名,但另一方面,论年龄,“断亲”的人早已不是孩子,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劳动力;即便很多人还需要家里支援才能结婚,仍不可被认为是社会资源的接受一方,而是生产和传递的一方。换句话说,这些年轻人抱怨长辈苛待他们的同时,若不寻求“断亲”,也有一双社会的眼睛在审视他们是不是也苛待长辈,包括过年有没有给钱。要是我们把叙事改为: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不再与老家人来往,是不是立刻腾起一股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的意思?当年进城的门槛与实际含义与今日完全不同,当然,“拣高枝飞去”的故事哪里都有,也有可能是出于无奈。荷兰外交官罗尔·范德·维恩写过一本《非洲怎么了》,里面讲
2月1日 下午 9:16
其他

七旬老太正当防卫案律师:本是邻里纠纷,不承想走入司法程序

记者|明鹊编辑|黄霁洁这场诉诸法庭的邻里纠纷,历时近两年时间,迎来了二审终审判决:2023年12月29日,江西赣州中院二审判定,72岁陈秀英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驳回抗诉、上诉,维持原判。据二审判决书显示,陈秀英与饶某均为大余县新城镇南丰村高坎脑小组村民,2022年1月15日中午,因农田放水之事,两人发生争执。饶某被陈秀英用农具打了一下后腰。后在旁人劝说下,两人各自离开。随后,饶某与丈夫持铁锹、锄头进入陈秀英侄子家中。陈此时正在那里砍柴。持铁锹的饶某丈夫走进院内,与持柴刀的陈秀英发生吵口、对打。其间,陈秀英的左小腿被打伤、右拇指皮肤挫擦伤,所持柴刀被对方铁锹打落在地。陈秀英捡起地上一块石头砸向饶某,致对方的额头受伤流血。经医院诊断,饶某正段位颅骨凹陷性骨折(额骨)等,陈秀英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挫伤。2022年7月21日,江西大余县检察院以陈秀英涉嫌故意伤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去年7月4日,大余县法院一审判定:陈秀英属正当防卫,判决无罪。随后,大余县检察院向上一级法院提起刑事抗诉。饶某夫妇提出刑事附带民事上诉。1月20日,陈秀英代理律师曾薪燚说,这原本是一个邻里纠纷,没想到会走到司法程序。在他看来,这起案子前后的变化,体现了公检法人员对“正当防卫”认识和理解的不同。【以下内容根据澎湃新闻记者与陈秀英代理律师曾薪燚的对话整理:】澎湃新闻:你是什么情况下开始接触这个案子?曾薪燚:这个案件还在侦查阶段的时候,当时的律师就认为属于邻里纠纷,赔偿医药费、调解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方式,双方没有必要折腾,也没必要花钱请律师,所以就没有介入。后来我们也没有想到本案作为一起刑事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最终由大余县检察院提起公诉。一审代理律师辩护,主张正当防卫。一审开完两次庭,家属又联系到我们。一审宣判,法官到陈秀英家中送达无罪判决书。我们虽然不认可判决无罪的理由,但也劝家属不要上诉,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后来,我们也没想到检察院抗诉了。案件二审,我以援助的形式介入案件,两位律师一同辩护。澎湃新闻:一开始,你觉得赔点钱就可以了结,为什么?曾薪燚:双方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没有积怨。即便案件结束,双方仍然需要回归正常生活。从人情的角度,按照伤情各自赔偿医药费就能化解矛盾。侦查阶段,我们的建议也是争取谅解撤案。后来,派出所做了两次调解,对方都没有到场,案件最终进入到司法程序。澎湃新闻:此次事件中,饶某夫妻俩和陈秀英双方均有受伤,检方当时以“故意伤害罪”起诉陈秀英的依据是什么?曾薪燚:检察院从几个角度分析案情。第一,认为饶某夫妻进入陈秀英侄子家是找陈秀英评理。第二,认定饶某丈夫与陈秀英争打时是一前一后到陈秀英侄子家,双方争打是在一个开放的院子里,当饶某丈夫被人劝阻,饶某刚到并站在院门口,就被陈秀英砸伤,这个过程中,饶某没有接近也没有伤害陈秀英;第三,陈秀英没有为摆脱饶某夫妻实施后退、呼救等应急、防御的行为,也没有努力避免冲突。澎湃新闻:类似的案子,公安、司法机关如何判定谁是受害者?是看谁伤情更重,还是看谁先动手?曾薪燚:这种案件,一般公安机关处理思路是看,谁伤得更重。这个案件中,双方都有动手,但鉴定认为陈秀英属轻微伤,饶某构成轻伤。法律规定,故意伤害罪需轻伤以上才能成立,所以即便是陈秀英方主动报案,公安机关也没有对饶某夫妻构成犯罪启动侦查程序,而对报案的陈秀英以故意伤害罪立案侦查。澎湃新闻:在侦查和起诉过程中,公安和检察机关都不认为陈秀英属正当防卫,你们为陈秀英辩护其正当防卫的理由是什么?曾薪燚: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成立的前提是不法侵害正在发生,对方携器械上门,口中有威胁的言语,打架的动机明显,陈秀英正面临“不法侵害”;因为院落只有(一个)进出口,在当时的情况下,陈秀英要想不被打,只能“反抗”,因为逃不掉;事实上,她手中用于抵抗锄头的柴刀还被饶某老公用锄头打落,她在空手的情况下才从地上捡起石头;而在饶某受伤后,陈秀英停止了所有的行为,并在饶某等离开后安排女儿赶紧报警。我们辩护词里提到最高人民法院正当防卫典型案例——盛春平正当防卫案(本案中,一群以‘天津天狮’为名义的传销人员有组织地共同实施不法侵害。其中,成某某不仅参与围逼盛春平,而且当盛春平拿出随身携带的刀具警告时,还上前意图夺刀。盛春平持刀挥刺,划伤成某某右手腕及左颈,刺中成某某的左侧胸部,致心脏破裂),即对于共同实施的不法侵害,可以对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即便被防卫的对象没有具体、直接的侵害行为。最终法院认定,饶某夫妇属于共同侵害人,陈秀英可以针对共同侵害人中的任何一人实施防卫。澎湃新闻:“不法侵害”的标准是什么?曾薪燚:关于这个问题,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第5条明确:“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不应将不法侵害不当限缩为暴力侵害或者犯罪行为。对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可以实行防卫。不法侵害既包括针对本人的不法侵害,也包括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或者针对他人的不法侵害。对于正在进行的拉拽方向盘、殴打司机等妨害安全驾驶、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可以实行防卫。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正在实施的针对其他未成年人的不法侵害,应当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可以实行防卫。”二审法院认为,陈秀英被邀请进入侄子的院内中砍柴,饶某夫妇未被邀请。案发时该院虽没有装门,但砌有围墙,“非法侵入该住宅,将会危及院内人员的人身安全”,饶某夫妇闯入住宅后与陈秀英对打,并将陈秀英手中柴刀打落。因此,饶某夫妇手持凶器非法闯入陈秀英侄子家院内,危及了陈秀英的人身安全。澎湃新闻:检方在抗诉书中表示,陈秀英侄子的院子是一个没有院门,且直对休闲广场的敞开式院子,饶某夫妻进入院子找陈秀英评理不属于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不存在有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你怎么看待检方的说法?曾薪燚:我们农村的院落,很多都没有门,是不是谁都能进?这肯定不是事实。二审开庭后,我们向法院申请去现场勘验、调查,法院最后也组织去了现场勘验,进行了相关调查。陈秀英侄子家门口后来装了铁栅栏,只是事发时还没来得及装。但是,这样一个院落,即便没有大门,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未经邀请就可以进入的。公安二审补充侦查时,专门调取了房子主人的陈述,证明当时陈秀英是经对方的邀请前往他家砍柴的。而另外两个案发当事人,没有经过邀请。澎湃新闻:陈秀英有视力残疾,法院判决是否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曾薪燚:是的,法院考虑了这方面因素。上面说的《指导意见》第2条要求:“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的具体情境,综合考虑案件发生的整体经过,结合一般人在类似情境下的可能反应,依法准确把握防卫的时间、限度等条件。要充分考虑防卫人面临不法侵害时的紧迫状态和紧张心理,防止在事后以正常情况下冷静理性、客观精确的标准去评判防卫人。”二审法院认定,结合一般人在类似情境下的可能反应,考虑到陈秀英的紧迫状态和紧张心理,陈秀英具有实施防卫行为的紧迫性。家属和陈秀英的陈述也能体现当时的紧迫状态,即陈秀英自称当时被“吓尿”了,整个过程两次小便失禁。澎湃新闻:大余县检察院认为,一审法院对案件定性存在错误,陈秀英的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此案也不存在现实、紧迫的危险。曾薪燚:大余县公安和检察院都认为,陈秀英是故意伤害。大余县法院一审认为,陈秀英属正当防卫,但前提是认为饶某持械打陈秀英的时候,饶某从旁观者转化为加害者,陈秀英可以对此进行防卫。二审法院则认为,饶某夫妻俩从进入院子开始,不法侵害就已经产生,直到二人停止侵害行为这段时间内,陈秀英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对于同样的事实,公检法不同机关确实有不同认识,包括是否能够防卫,何时能防卫。澎湃新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曾薪燚:《指导意见》第2条规定本身就比较模糊。正当防卫的判断标准,更多的是结合事实和证据进行主观判断,这样的标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当中不是特别好把握,所以导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在忽略案件部分事实的基础上,判断结论就会出现巨大差异,正如于欢案,聊城中院一审认定故意伤害,判处于欢无期,山东高院二审认定防卫过当,改判有期徒刑5年。澎湃新闻:一审判决后,有想到检察院会抗诉吗?曾薪燚:说实话,我们没有想到,遇到这种情况特别少。澎湃新闻:你二审接手这个案子时,有把握打赢官司吗?曾薪燚:有。第一,实践中法院判无罪的案件非常少,这也意味着法院系统内对本案的支持;第二,本案案情十分简单,归纳起来就是残疾老太被对方夫妇持械上门打伤,捡起石头反击的故事;第三,检察院抗诉后,媒体广泛关注,网友表示不理解,有评论认为检察院抗诉可能是收了对方钱,这也说明这种案件指控犯罪违背了民意。澎湃新闻:你能解释下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吗?曾薪燚:正当防卫,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侵害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的损害行为。防卫过当,就是采取的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行为人需要对自己防卫时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说不法侵害已经停止,继续进行防卫,可能就是防卫过当或故意伤害。澎湃新闻:你能谈下这些年我们对“正当防卫”理念认识的变化吗?曾薪燚:《刑法》关于正当防卫早已作出规定,但正当防卫实践很难得到落实,大众对此的理解也不深入,从山东辱母的于欢案开始,公众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讨论才逐渐增多,于欢案也入选最高法“2017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2018年,江苏发生了昆山反杀案,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2019年工作报告。2020年,两高一部出台了《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案例,明确正当防卫的适用。但是,关于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仍然是需要在个案当中分析、判断、理解。微信编辑|鹅鹅推荐阅读切阳什姐:与命运和解2024-01-29湖南暴雪一日2024-01-27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1月31日 下午 1:25
其他

切阳什姐:与命运和解

潮起又潮落,切阳什姐说,这11年里有许多遗憾。澎湃新闻记者
1月29日 下午 5:10
其他

湖南暴雪一日

记者|刘昱秀实习生|薛昱婷
1月27日 下午 3:35
其他

镇雄山体滑坡救援三日

明鹊实习生|吕月双编辑|黄芳山脚下中寨小组的王勇听到,山体大约在1小时内塌了三次。凌晨5时左右,他正在给村里过世的老人
1月25日 下午 11:28
其他

谁在照护900万个农村小学寄宿生?

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1月24日 下午 4:01
其他

“糖尿病”盯上年轻人

165斤左右。大家可能觉得糖尿病是老年人才得,对于年轻的自己没有太大伤害,但是积攒到一定程度是摧毁式的,并发症包括失明、截肢。我外公和舅舅有病史,但我们家对这个病还是认知不够。我外公1995
1月22日 下午 5:30
其他

下班后,继续“隐形加班”

缓缓推荐阅读对话华中农大举报导师者:不希望后来人面临同样情况2024-1-18王家卫们的上海也是上海2024-1-17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1月19日 下午 5:30
其他

对话华中农大举报导师者:不希望后来人面临同样情况

缓缓推荐阅读王家卫们的上海也是上海2024-1-17文旅很“卷”,旅游与文化却是一对怨偶2024-1-16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1月18日 下午 4:00
其他

王家卫们的上海也是上海

记者|林柳逸编辑|黄芳剧集《繁花》一60年前,五岁的王家卫跟随父母离开上海,他似乎保留了对那个作为“世界主义俱乐部”的上海的记忆。在他离开之后,上海的摩登腔调多少为历史话语所裹挟,这期间的世情,在金宇澄笔下的亭子间和工人新村里,被细细记录了下来。到了剧集《繁花》中,阿宝的曹杨新村岁月,连同原著中的整个六七十年代,被一并隐去。王家卫把阿宝送进“远东第一楼”和平饭店的大套房里,又让这座城市昔日的奇迹特质重新浮现出来。这场对“上海”的遮蔽与凸显,似是王家卫对他心中某种“上海传统”的恢复。那么,他要在上海这样的大都会身上投射什么样的梦幻呢?剧集《繁花》二1930-1950年代,上海曾把最时髦的商业和文化往香港带。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纷飞的战火让大批定居上海的知识分子南下。上海电影界的大亨重新在香港办起他们的公司;永安和先施等百货公司也建立了他们的香港分部;随着上海资本在港的兴盛,纺织业应运而起,真真假假的“上海裁缝”在香港遍地开花。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经历了一个“上海化”的过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进程像是传奇大都会的镜像。1940年前后,作家张爱玲离开上海,来到香港。她对这里的感受相当复杂,在她看来,香港在摹仿西方时,终究是太喧哗了。而同时期的上海不是这样,至少不完全是这样:上海更有一种文雅的世故。这在语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张爱玲认为其时香港的大众文学可以用脍炙人口的公共汽车站牌表示:“如要停车,乃可在此。”某种英式中文的典范。而在上海,到处可以找到具有本土性灵的文字。张爱玲遁入市井去买肥皂,听见一个小学徒在向他的同伴解释:“喏,就是‘张勋’的‘勋’,‘功勋’的‘勋’,不是‘薰风’的‘薰’。”在百货公司的开幕广告上,她又看见骈散并行的阳湖派文体广告词,关于选择礼品不当的危险,结论是:“友情所系,讵不大哉!”凡此种种让她感叹:“到底是上海人!”一个平常的工作日,我乘坐电梯上行,在载满晨间困倦的狭小空间里,一名男子劳烦我替他按下十层。他先用上海话讲了一句“十楼”,又用法语说了一句“Salut”(致意之意),紧接着,还有一声恰到好处的、自嘲的笑。我在体悟上海人语言内敛的灵性与俏皮时,常常会想到这一场景,沪语中独有的,幽默、可爱、曲折的自我讽嘲。上海话可能是中国最年轻的方言之一,直到民国初期才逐渐成型。学者卢汉超说上海人气质的精髓是精明,这是由商业造就的。其实上海话亦然。我在一次采访中听吴语研究学者钱乃荣讲起过,“上海方言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生活词汇商业化,另一个是商业词汇生活化。”诸如“卷铺盖”(辞退)、“垫台脚”(行贿)等词汇,皆是生活浸润商业的体现。而在“卖相”、“翻老账”、“打包票”(包在我身上)、“讲斤头”(各不相让)等词中,又可以见到商业行为对日常生活的侵袭。言语与性格中的商业精明气,并不仅仅意味着市侩,也有时候,它意味着一种“对生活勇敢果断的想象,用中国的一句成语来形容,就是敢于为长期利益而‘掷金如土’”。(卢汉超《霓虹灯下》)除此之外,沪语的魅力还在于,它是联络本地方言与世界其他语言的斡旋者,其中自有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慢慢的,上海人把“Lane”变成了“弄堂”,把“house”变成了“号”,把“dear”变成了“嗲”……把外来的“pattern”逐渐内化为自家的“派头”。文化身份的焦虑很少体现在沪语之中,更多时候,魔都更乐意将外来之物内化为自己语言中的贯通、跳跃与灵动。王家卫电影《2046》三上世纪70年代伊始,香港开始了她的经济腾飞。小说《繁花》中,阿宝与雪芝谈恋爱,言谈中多少离不开“香港”;理发师傅将一张香港明信片插在镜子边沿,且把正面的香港风景尽量露出来,为的是自豪地告诉顾客,“这是亲戚寄来的”。“1993年,家中刚有彩电,上面放的是金庸武侠片和《刑事侦缉档案》,到了2000年,电视里放的是苏永康的麦斯威尔咖啡广告,为此,我特意买了盘磁带《悲伤止步》,放出来的是粤语版。”这是80后同事的记忆。而有趣的是,席卷上海的这股港风潮流,是在TVB拍摄的《上海滩》中达到巅峰的。在这部创作于90年代的港剧中,上海依旧是那个华洋杂处、品流复杂的冒险家乐园。在学者李欧梵看来,香港大众文化中的“老上海风尚”并不仅仅折射着香港的怀旧,或是香港把自身的焦虑题记在一个老上海身上,倒更是因为上海昔日的繁华象征着某种真正的神秘。那是作家刘以鬯笔下,贾利·古柏与海伦·海丝演《天长地久》的时代。《玫瑰玫瑰我爱你》《恨不相逢未嫁时》唱遍街头巷尾。霞飞路上有安南巡捕和帽上一只大红球的意大利水兵。舞厅里的菲律宾乐手在吹奏华尔兹与探戈。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出《贵妃醉酒》。大世界的文明戏,苏州河上的小船,胶州路的落日光,黄浦江的晨曦。黄包车夫的脚力与电车竞赛,跑马厅的金风针在阳光中闪耀⋯⋯王家卫电影《2046》四在剧集《繁花》中,1990年代的上海重申了它昔日的梦幻。阿宝带着最朴素的好运和心肠,替我们所有人飞了一次。可这样一个完美的宝总,平滑得更像是一场梦。相比之下,那个被困在海鲜市场和一地鸡毛中的、不会飞的陶陶,更接近芸芸众生的真实。Beyond的《不再犹豫》响彻了整部剧集,可最令我动容的却是陶陶的犹豫。欲望的钥匙在手心里捏出汗来,却怎么也插不进小阿嫂的锁心。这扇诱惑之门、机遇之门,他开还是不开?在手握钥匙的挣扎和摆动中,最美的烟花开过,好势歹势统统打马而过。只是,在所有没有起飞的惘然的宿命中,也总有一些没有为历史的车辙碾过的东西。无论在牯岭路海鲜市场,还是走进黄河路饭店包间,繁花的绽放与凋零仿佛无关于己,陶陶只是陶陶。这种“无关于己”中,有生活本身不变的韧性,那是上海最隽永的世情。我们知道,日常有时也是很接近于奇迹的。剧集《繁花》微信编辑|缓缓推荐阅读文旅很“卷”,旅游与文化却是一对怨偶2024-1-16流感突至2024-1-15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1月17日 下午 9:30
其他

流感突至

崩崩推荐阅读被“投诉”的老师们2024-01-03我,与人工智能互相追赶的人2024-01-12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1月15日 下午 6:30
其他

我,与人工智能互相追赶的人

记者|葛明宁2014年,一个名为“尤金·古斯特曼”的计算机程序与人类对话。它给出的至少30%的回答令人信服它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因此被认为是首个通过“图灵测试”的程序,它的出现是人工智能史上的里程碑。几年过去,AI已经“进化”到能搞诈骗了。据多家媒体披露,不仅是AI换脸、换声,伪装成亲朋好友骗取钱财,还有人编写了推销假贷款的AI语音机器人。它能打销售电话、添加受害人微信,在微信上继续和他们聊,截至案发,竟然诈骗到共计3586万余元——AI如此伶牙俐齿,真不知故去的英国数学家图灵作何感想,而作为一个老是打采访电话、还老被拒绝的记者,我怀疑,也许哪一天电脑确实能学会采访,还能聊得挺好。事实上,在成为一名痛苦写稿的记者前,我首先是一个沉迷国际象棋的人——尽管很早就被AI打败。国际象棋本来是有些神秘的运动,但自从上世纪末,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被IBM公司开发的“深蓝”打败之后,所有象棋大师实际都是AI门下败犬,或者“门生”。去年新加冕的“世界棋王”丁立人还对媒体表示过,一度厌倦了国际象棋,直到与AI对练,才找到了新的兴趣,想要“像机器一样精确”。我有一个邻居,在我很小的时候,教会我下棋。但他下得臭,于是,我也下得臭。工作的第一个月,我拿工资买了个手提电脑,它意外自带国际象棋AI引擎。与电脑下了几年之后,我棋艺长进,但还是受不了从来下不赢它,转而到互联网平台上找与我一样平庸的棋友。大家忘情于江湖。自从“深蓝”之后,计算机开发出许多AI引擎,可在线对战,还有对应的锦标赛。这股风潮甚至还弥漫到更艰深的围棋界。我此前观摩国际象棋引擎Lc0和Stockfish在2019年的大战,足足打了108个回合,激烈异常,很多地方看得人心惊肉跳,我们这种血肉之躯,不禁要惘然自问:“什么是错误?”有一些路数,看不明白,十步之后,石破天惊,要是不知道这是两台电脑在打,可以形容为两边都有灵感,不断迸发的灵感。我甚至感觉,要想提高棋艺,与机器对战能学得更快。而看真人的象棋比赛,一个上班的人最能深度共情的,仿佛是局面胶着时棋手的深度焦虑,兵逼近边界,刀架在脖子上,不肯放弃,垂死挣扎——是我们普通人的日常。最近,作家梁文道在一个场合讲,人工智能之后,下棋“已经不是在比谁赢谁输,我们是在图尽某种人类的意志。”话虽这么说,我总疑心多数人在与机器竞争时,并没那么充足的意志,就像我与引擎下棋都无法坚持下完,常常要认输。那作为一个写稿的人,我和计算机又有什么不同?我从前想当然地觉得,我有生活在现实中的经验,计算机只有语料,那即便是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也并不是现实,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现实,究竟是现实,还是被社会和礼俗编译过的版本?例如,我老家门口的街道,是我从小走过跑过的、大人描述过的,又是被电视扫过、被虚构作品描述过的。当我落笔去介绍它,也得先去引用互联网搜索到的“客观真相”,它几时形成,哪位大人物在此走过,而我个人对它的感受,沉在头脑深处,自然语言几乎捉不到它。这一种面对技术的惴惴不安,早就在电影《黑客帝国》里被极端地表述出来,而且,很简单的道理是,受到教育的标准化和流媒体影响,人将来会变得更像AI。我甚至猜想过,这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处理程序,人是数组,由人组成的群体是矩阵,不同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之下矩阵能运算出不同数值,然后,反复比对,进而淘汰。作为单个的我、写稿者,常感到自己不如人工智能。我要写稿,就会自我拷问,类似于棋类AI训练时的自我博弈;我去思索编辑和读者对我稿的反馈,碍于坚硬的自我,有时候真心诚意,有时只是点头应和,不得不敷衍一下。这一点,机器学习的效率,也是不知比我高到了哪里去。我以前读到过,法国数学家博雷尔提出的“无限猴子定理”:给一只猴子无限时间,让它在键盘上乱敲,总能打出一本《哈姆雷特》。对应地看,要是一万个我写出了十万个稿子,喂给自然语言机器人,我相信,它总有一天,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快速写出多个精彩的稿子,至少是精彩开头:“在我给媒体痛苦地当了多年撰稿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沉迷国际象棋/围棋/绘画/芭蕾舞的人……”人工智能绘画被舆论热议的那段时间,我有一个程序员朋友,给我转过一个艺术家访谈,其中转引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的话,大概的意思是,一个艺术作品只有在特定的、“可以被信息交互的空间里”,才有aura(被翻译为“灵光”)。因此,《蒙娜丽莎》放在库房里,或者给投影放大五倍打在家里墙上,都是没有“灵光”的,我们都只能去巴黎看望原作,才能收获一种内心感动。我朋友说,大概每个时代的落伍者都认为自己珍视的是重要的,他们(我们)坚定相信某些事物更为重要,比如“真实”。我们要是不把这个意思灌输给电脑,电脑大概认为,高雅艺术,就是一种迷信。于是我要对电脑卑怯地说教:白居易写“仙乐风飘处处闻”,诗歌是真的,“仙乐”不一定存在。那是他的极致优美。白老早已归入道山、隐于时间,但因为他有一些诗作,他就是我们的神话故事。我们总要回到他那边去体验理想爱情的狂喜。微信编辑
1月13日 下午 5:01
其他

被“投诉”的老师们

记者|袁璐实习生|薛昱婷编辑|黄霁洁听说自己被学生家长投诉时,夏琳脑袋一阵晕眩。那天上午她刚结束期中监考,跟同事约在一家咖啡店,准备补齐近期要交的手写教案。踏进店里后,夏琳收到学校教务处主任发来的十七秒语音,简短明确。她叹了口气,这已经是第二次被投诉了。店员问她咖啡用不用加糖,她说不用,苦一点好。夏琳想起自己第一次被投诉,原因是上课时训斥学生,但她觉得自己只是语气严厉,并没有骂学生。冷静下来后,夏琳心想,平息事态的唯一方法是主动道歉。但她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却无法自证。当老师十年里,小学教师孔倩被学生家长投诉了四次,前三次的理由是“对学生太温柔,管不了学生”。第四次是因为她的孩子生病,为了照顾孩子,她赶去学校盯早自习时迟到了几分钟。突如其来的投诉让她变得小心翼翼。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针对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表示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并严肃惩处。截至目前,大约有93个典型案例被曝光,涉及的问题包括:体罚学生/幼儿、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礼品、发表错误言论等。通过投诉来遏制老师徇私舞弊、违规收礼、虐待学生、性侵等行为,接受采访的老师都很支持。但她们感觉到,如今投诉界限模糊,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她们遇到的,许多是琐碎的、甚至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的被投诉理由。“习以为常”的投诉夏琳是西北一所市级公立中学的初二班主任,任教数学。当老师三年后,她对老师被投诉已经“习以为常”。一个月前,她收到一名学生家长发来的律师函,缘由是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班里另一个孩子的骚扰,那个孩子常对自己孩子说话,有时候言语过激,希望夏琳上报学校处理。夏琳一边向家长道歉,一边调查,最后发现只是一场误会,通过查看视频,她发现女孩可能在自言自语,并没有针对男孩。学生和家长投诉的对象通常是班主任。夏琳说,办公室里有一个班主任,从10月至今,一直被一个学生家长投诉,家长见了两次校长,打了两次“12345”,警察来了三次,投诉理由是孩子在班里丢失了一块橡皮。办公室的另一个班主任,被投诉的原因是在一次家长会上,要求家长重视中考,“语气比较严厉”。被投诉的理由五花八门。据夏琳所知,有老师因为作业布置得太少而被投诉;有老师因为拖堂被投诉;还有家长投诉某个老师太年轻没经验,要求学校换一个有经验的。有时候,孩子之间稍微有点肢体冲突,双方家长闹到办公室,处理结果不满意,家长便打“12345”投诉班主任。前不久,在北方一所初中任教十年的老师李薇在班级群里发布了打印资料的通知,结果被家长投诉。但她认为,为了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自主选择打印重点知识,并没有错。以前李薇只是偶尔在新闻看到,现在却发生在自己身上。打卡背诵,在群里发学生听写成绩,批评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甚至在群里表扬学生……都有可能被投诉——因为怕伤害学生自尊心,学生成绩规定不准公布。孔倩在中部地区一所市里的小学当语文老师。她记得疫情政策调整后,学校有个老师一直戴着口罩,有家长看到后,跑到校长室投诉,理由是老师不尊重他人。她又举了自己的例子,班里有一个学生,一二年级时能考90分以上,三年级只能考70多分。家长认为是老师没教好。让孔倩没有想到的是,她因此被投诉了三次,理由是她“太温柔,管不了孩子”。在第三次被投诉的次日,投诉的家长打电话说,“老师,我去校长室了,不是对你有意见啊,我只是觉得,你太温柔了,不适合教这个班级的学生”。听完这些,孔倩愣了几秒,“心冰凉冰凉的。”被投诉之后接到第四次被投诉的消息后,孔倩失眠了一晚,她回想,甚至开始自我批判,自己哪里做错了?让学生和家长感到不满意,是不是不适合当老师?这次被投诉之后,她向学校申请不再带原先的班级,而是从一年级重新开始。孔倩有种苦闷感。她说,收到投诉后,学校领导会把她叫到办公室,说家长反映的事情你要注意,要改,最后“变成了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矛盾,领导没有站在老师的后面帮忙解决问题”。孔倩感觉,老师们现在做事小心翼翼,生怕被家长投诉,被领导问责,“反而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2023年8月,教育部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要对教师的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坚决回击,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但在学校层面,对投诉的处置仍是模糊不清的。因为家长投诉的对象通常是班主任,孔倩最大的心愿是学校设置一个专职班主任岗位,
1月11日 下午 7:30
其他

对话“流浪博士”视频拍摄者:当事人的心愿是回归正常生活

崩崩推荐阅读一个“小偷”,想办身份证2024-01-03我是董宇,不是“铁生”2023-12-28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
1月8日 下午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