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D-1抑制剂治疗GBM的免疫机制

崔庭凯、徐涛 神外资讯 2022-04-17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系统生物学系的Junfei Zhao等分析影响GBM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基因分子特征,发表在2019年3月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Zhao J , et al. Nat Med. 2019 Mar;25(3):462-469. doi: 10.1038/s41591-019-0349-y. Epub 2019 Feb 11.】


研究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经标准治疗后的总生存期平均16个月~20个月。最近一项有关复发GBM的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表明,仅8%的患者对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或nivolumab)出现应答。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系统生物学系的Junfei Zhao等分析影响GBM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基因分子特征,发表在2019年3月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研究方法



研究者对66例成年GB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肿瘤复发时患者均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如符合以下一个标准则认为对治疗有应答:PD-1抑制剂治疗后,手术时采集的组织样本基本上只表现炎症反应和无肿瘤细胞,与假性进展相关; MRI成像显示,在治疗6个月的时间内肿瘤体积稳定或持续缩小。


采用单变量生存分析人口统计学数据和临床表现与对PD-1抑制剂治疗应答性的关系。为避免潜在混淆,排除生存期小于6个月的患者后,发现对PD-1抑制剂应答与整体存活率有较强的相关性;对PD-1抑制剂应答者平均生存期14.3月,高于PD-1抑制剂无应答者的10.1月。不排除生存期小于6个月的患者时,这种效果更强,应答者中位生存期为15.5个月,而无应答者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中位生存期与两组患者的初诊时间和PD-1抑制剂治疗开始时间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



分析17例患者的58个全外显子组和38个转录组,以及39例患者的癌症基因组的结果显示,33个肿瘤中有中位数47个(14~83个)的非同义体突变,均是典型的GBM。基线期应答性肿瘤的非同义单核苷酸变异(nsSNVs)并不多于非应答性肿瘤。在患者第一次手术的样本中,非应答者的nsSNV中位值为40,而应答者为26。应答性肿瘤和非应答性肿瘤非整倍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HLA-I)新表位负荷的预测,两组结果相似,非应答组中位值为45,应答组中位值为35(P=0.41)。未发现HLA杂合性与免疫治疗反应或生存期有显著关联。两组肿瘤纯度无显著性差异。


评估应答性与非应答性肿瘤中显著富集的突变(nsSNVs和indels),共鉴定出11个IDH1 R132G/H突变型肿瘤,其中4个出现在应答者,7个在非应答者中。在45例IDH1野生型肿瘤患者中,发现32例非应答者有23例PTEN突变,而13例应答者仅3例突变。PTEN在非应答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突变的频率明显高于应答性肿瘤患者。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IDH1野生型GBM的458个肿瘤中,PTEN突变154个,突变率约33%;PTEN突变在非应答者中的富集程度也显著高于预测。


采用单样本基因分析(ssGSEA)每个肿瘤的PI3K AKT通路的富集分数时,观察到PTEN突变无应答性肿瘤的PI3K AKT通路活性显著升高(t检验P=0.049)。未发现CD274 mRNA表达在应答性肿瘤与非应答性肿瘤之间存在差异。13例应答者中,MAPK通路成分(包括BRAF和PTPN11)发生4个突变,而32位非应答者中只有1个突变。考虑到IDH1野生型GBM中MAPK通路突变罕见(TCGA数据库中突变率为7.8%),MAPK通路基因在应答性肿瘤中突变的频率明显高于预测。同样,应答者中MAPK通路突变也显著富集。


非应答者与应答者的肿瘤呈现不同的进化模式。与PD-1抑制剂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肿瘤特异性突变在2例(20号和53号)非应答者中所占比例较高,表明是遵循肿瘤进化的经典线性模型。2例应答者(55号和71号)肿瘤与分支模型更相似。PD-1抑制剂治疗前的优势克隆在治疗后不再存在,表明其改变和进化模式与治疗相关。在55号患者中,三个错义突变(MYPN R409H、UBQLN3 R159W和CYP27B1 G194E)在PD-1抑制剂治疗之前就已发生。其中一个突变(CYP27B1 G194E)高度表达,可能产生新抗原。另外2例应答者(71号和101号)中,免疫治疗后缺失一种错义突变(FNIP1 T409M和TCF12 A605S),该突变高度表达,并可能产生一种新抗原。通过识别T细胞抗原受体(TCR)和免疫球蛋白RNA序列,跟踪肿瘤内淋巴细胞的进化,在7例患者中,应答者与非应答者相比,T淋巴细胞的克隆多样性增加幅度较大(P=0.024)。免疫球蛋白RNA序列的克隆性也有类似的现象,表明B淋巴细胞有类似反应(P=0.048)。


表达亚型(前壁型、间质型和经典亚型)与肿瘤应答无关联性。通过对MSigDB的9292个基因集的富集差异分析,可观察到PD-1抑制剂治疗前和调节T(Treg)细胞相关的基因集的前几位基因集中富集(P=0.037)。富集分析表明,基因调节Treg细胞在非应答性肿瘤中更活跃。在免疫治疗后,与免疫抑制相关的基因集活跃在应答性肿瘤中,包括FOXP3和STAT3信号,以及免疫逃避信号。


PD-1抑制剂治疗后,5例肿瘤(2例应答者、3例非应答者)患者免疫组化成像未发现CD4+FOXP3+Treg细胞,提示上述FOXP3表达细胞来源于另一种细胞类型。为研究其起源,分析3例GBM的9000个细胞转录谱,包括一个PTEN突变型肿瘤。在PTEN突变型肿瘤中与该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富集,与TCGA中发现的PTEN突变型样本一致。通过拓扑数据分析,确定三个主要细胞群:小胶质细胞、活跃增殖的肿瘤细胞(Ki67+)和具有迁移标记的肿瘤细胞(CD44+)的免疫抑制特征与PTEN突变型的CD44+肿瘤亚群极相关。


在PTEN突变对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影响研究时,分析TCGA的172个样本的RNA-seq数据发现,PTEN突变与上述foxp3的转录特征显著相关,而且肿瘤纯度较低。用ssGSEA测定24种免疫细胞的单样本浸润水平分析显示,PTEN突变与肿瘤微环境的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显著相关。采用定量多重免疫荧光(qmIF)观察PTEN突变与肿瘤微环境结构的关系时,对17例患者(7例非应答者和10例应答者)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染色发现,PTEN突变型肿瘤总体CD68+巨噬细胞浸润水平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PTEN突变肿瘤进行分类后发现,CD68+HLA-DR巨噬细胞密度明显增高。PD-1抑制剂治疗后PTEN野生型样本的CD3+T细胞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PTEN突变型样本未出现这种变化。在CD3+CD8-和CD3+CD8+T细胞中也观察到类似趋势。与PTEN野生型相比,PTEN突变型在免疫治疗前肿瘤细胞间的聚集性更强。PTEN野生型患者在免疫治疗后巨噬细胞更加密集。然而,在PTEN突变体中这种效应可逆转。


结论



总之,研究者发现,对PD-1抑制剂治疗的免疫应答者比非应答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显示,与免疫抑制表达特征相关的PTEN突变在非应答者中显著富集,而MAPK通路改变在应答者中富集。应答性肿瘤与从消除新表位进化而来的分支模式有关,与T细胞克隆多样性和肿瘤微环境的差异相关。作者指出,PD-1抑制剂并未改善GBM患者的整体生存期,但部分基因亚型仍具有获益的机会,需要进一步探索。


组稿

徐涛 副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

附属长征医院

编译

崔庭凯 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

审校

王知秋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GBM专栏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