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个男孩的夏天

维舟 维舟 2023-01-27

小毛(右)在伊春


今年这个夏天,对很多中小学生的家长来说可能格外漫长。在“双减”政策之下,“不补课应该如何过暑假”,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暑假计划随之也得重做。但我们家因为原先就基本没让孩子上过学科性的补习班,倒也不存在这个烦恼。


我家里两个男孩,一个小升初,一个二升三。相比起许多鸡娃的家长,我们例来只能算是“放养”,除了老二阿福曾上过一阵英语外教的网课之外,从来没有给他们在校外补习过。老大小毛因为对机器人感兴趣,上了几年包括编程在内的机器人课,但在暑假期间也停课了。


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一点暑假作业之外,他们在这个暑假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问题也在这里,因为要给两个精力旺盛的小男孩找事情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

兴趣


虽然我们也从小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但习惯这回事,就像拦访洪水的堤坝,需要不断检修加固,否则很容易就会在洪水的定期反击之下溃散。没有了日常课程表的约束,在暑假里要保持规律性的作息生活,对一个孩子而言本来就很难,特别是老二,空下来就会不时喊“无聊”。

哥俩在一起看蝴蝶

要让他们不至于无聊,最好的办法还是顺应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并不是我们今年暑假才开始做的事,但随着他们越来越大,有一个问题变得日益突出,那就是他们的兴趣开始出现分化。

小时候两个人一度都喜欢画画、下五子棋,然而老大的兴趣慢慢从画画转向手工,而老二对五子棋的兴趣也被其它运动所替代了。这不仅不能给他们布置统一的任务、做甩手家长让他们自己玩,还要分别安排,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因材施教”远比整齐划一的模式化教学更耗费精力。

老大还相对好办,他从小兴趣广泛,不怕找不到事做,空下来就会自己折纸、做模型、观察捕捉回来的蝌蚪和昆虫,除非遇到困难,才会找我们讨论。老二就令人头疼多了,他对哥哥的领域几乎一概无感,这两年倒是迷上了看书、听故事——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花费更多时间陪伴他。在暑假里,我已经给他们讲完了《三国演义》,此外按老二的要求,每晚睡前还要铁打不动讲两个故事,老爹只好挖空心思去找各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每天在做完这些之后,他们有权享受一段自由时光,但即便是在这方面,他们的兴趣也不一致:哥哥最钟爱的是各种纪录片,特别是自然、美食的题材;弟弟却不愿意和我们一起看这些,对他来说那远不如动画片更吸引人。


有一天在睡前,我也问过他们:“你们觉得什么时候最快乐?”老大说了折纸、观鸟,老二说是看书、看动画、洗澡,还有“和哥哥打架!”

不管是什么样,我希望他们内心埋下一颗种子,将来遇到人生中难熬的关口,至少有某种兴趣带来的内在愉悦、自在和满足,能支撑着自己走出来。

2

游学


暑假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出门去“放风”的最好时机。平日的节假日,我们也常会带他们去江滨绿地骑车,对喜欢自然观察的老大来说,还能顺便了解物候学、植物、昆虫和观鸟,尤其是后滩公园封禁起来的一角,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和妈妈去看看一群夜鹭的生活。

这次放学后不久,我就带他们回了一趟崇明老家,看望老人之余,也一道去看了花博会——不仅是让他们看看花花草草,也跟他们讲解自然奇观、盆景艺术和布展。虽然他们多半还看不懂什么门道,但经历一次也算开开眼界。

小毛在乡下一棵老杨树上发现一只正要羽化的蝉

到晚上回家,天黑后我再带他们去村南夜观,乡下雨后的夏夜是许多生物活跃的时刻,结果我们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看到了三种蛙类、三种蝉,好几只正要羽化的蝉蛹,还捉了一只回来,每隔一分钟拍一张照片,观察它的羽化过程。

老大对此尤其有兴趣,也是因此,7月初他就跟着以往每周末上的青少年宫虫趣班,参加了一个昆虫夏令营,去黑龙江伊春五天。

这也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父母,单独出远门,因而这对他来说远不只是在北国看到了在上海没见到过的蝴蝶、蜻蜓新种,也体验到了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的自由感。

小毛在伊春,面前地上是他这一路捕捉到的蝴蝶标本

到7月下旬,我们又参加了另一个自然观察组织前往西双版纳的活动。在勐仑的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一起随团观察了三天:第一天的主题是看植物及观虫,第二天改为观鸟,都有专业的老师带队讲解;第三天则是自由活动,但或许是因为运气好,我们反而收获最大,看到了许多种难得一见的凤蝶,虽然观鸟看到的新种不多,像蓝喉拟啄木鸟在植物园也算是常见的“菜鸟”,但刚好拍到了成鸟喂食小鸟的情形。

除此之外的几天就是自由行了,我们一路又去了勐腊县的望天树景区、南腊河;景洪的曼听公园(号称是原傣王的“御花园”)、基诺山寨、野象谷。

哥哥每到一地,都带着他心爱的捕虫网,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给自己的蝴蝶、蜻蜓标本加了很多新,可说满载而归;弟弟对这些提不起兴趣,就只能靠老爸一路讲故事:从西双版纳和傣族的历史、周总理来参加泼水节的故事,到傣族的民间传说、傣族村寨里寺庙壁画上佛祖的人生故事,一直到基诺族的民俗、大象在中国历史上的记载,再到不久前野象家族北上的事件。


如果不是因为突然爆发的第二波疫情,本来妈妈还计划好了带他们游山玩水,一路回福州外婆家。一直以来,我总希望孩子需要置身于开阔的天地里,丰富自己的感知。当然,“游学”的“学”未必能做到几分,我也从没想过要把孩子的寒暑假变成另一个“学期”,那至少也“游”了一番,让他们得空撒了一把野。

3

陪伴


就算没出去游学,我们在上海的活动也大多是在玩:老大喜欢跟妈妈去世纪公园夜观、去南汇东滩观鸟;老二最好宅在家里,但至少也有一项是他喜欢的,那就是每周去一次少年儿童图书馆。

户外运动也少不了,虽然夏天太晒,但兄弟俩在这方面终于有一点达成了一致:他们都喜欢游泳。每次游泳完,他们的胃口也特别好,再吹着晚风从游泳馆骑车回家。

东方体育中心的黄昏,这里有露天游泳池

今年夏天的奥运会,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开眼界的机会——五年前上一届时,他们都还太小,看不懂什么,但现在至少可以听着讲解,欣赏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有一些问题是电视里的讲解员不会讲的(例如“为什么攀岩不是奥运会项目”),那就归非专业讲解员老爹负责解答了。

当然,能这么做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我们刚好都有时间:Suda是自由插画师和自然观察爱好者,而我自一年多前失业后,大部分时间也都在家。细想想,其实能陪伴孩子的时光也很有限——特别是老大,等他上大学后就势必住校了,这样算下来,也就还有七年时间能天天在一起罢了。

常看到有不同的报告说,中国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很多父母道理也懂,但却误以为“陪伴”就是“陪着”。这种情感缺失,是造成许多孩子成年后心理问题的重要根源,因而节假日里和孩子的相处,哪怕看似没学到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也不是全无用处。

虽说都是自由职业的状态,但稿子来的时候,忙起来也很不“自由”,有时赶稿的当口,孩子却缠着要讲故事、出去打羽毛球,也难免血压上升。但回头一想,这也算是孩子强制自己休息一下,未尝不是好事——特别是羽毛球,对于像我这样常端坐在电脑前码字的低头族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运动了。

我以往也因为太忙碌,而对没有足够多时间陪伴孩子心存歉疚,似乎自己得特意拨出一段时间来专门陪他们,有时甚至因为实在忙不开而被叫去陪他们玩而恼怒,但也是在这样的假期相处中,我意识到了成人视角的褊狭:我以为自己在花时间陪伴孩子,其实孩子也在花时间陪伴我。这不仅是他们的暑假,也是我的。

p.s.之前还有几篇家里孩子的生活,有兴趣请查看(已设置超链,点击篇名即跳转):
当爹又当妈的日子
阿福八岁了
小学作文的八股化
跟孩子们讲<白蛇传>》
《给孩子讲<三国演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