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又文|现代美术教育的“源”与“流”——以上海美专湘籍学生为中心

《美术》 美术杂志社
2024-09-04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近 现 代 美 术

Modern Art

现代美术教育的“源”与“流”

——以上海美专湘籍学生为中心


湖南美术馆学术研究与艺术交流部副主任、馆员|石又文

摘要: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美专培养了大批人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曾在上海美专学习的湘籍学生,通过创办学校、举办展览、创立社团、开办杂志等活动,在解放后成为湖南省各机构与各画种的领军者,开拓了湖南现代美术的格局;还有一批学生参与全国抗战美术,投身时代浪潮,推动了中国美术现代转型。本文通过文献考察,总结了曾在上海美专学习的湘籍学生的整体情况,并结合20世纪湖南地域美术史,梳理湘籍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动向,进而指出,上海美专湘籍学生的发展和成就,不仅折射出上海美专对全国美术教育的传播和影响,更是20世纪湖南美术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1920年,湖南女青年张淑诚在上海意外地得到了改变她人生命运的机会——进入当时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习绘画。这个机会始于当年春季有4位女学生“因感自己学识不足,又苦于无相当学校以资深造,遂屡次连(联)名致书美专,要求插班”。就这样,张淑诚成了上海美专第一届在校女学生,也是第一批进入上海美专在校学习的湘籍学生之一。(图1)1922年,张淑诚毕业后回到湖南,深感湖南美术教育的匮乏,于1923年带领一群在上海美专学习过的中青年教师在长沙北门外清泰街晴佳巷创办了“湖南美术专门学校”,此后办学的30多年间,逐渐成为湖南美术教育的重要阵地。


图1 上海美专西洋画科二年乙级学生合影

(第一排右四为张淑诚)


不止于张淑诚,曾经在上海美专学习过的湘籍学生群体,多数人活跃于20世纪湖南乃至全国的美术界,他们通过举办展览、创立社团、开办杂志、参加抗日等,促进了湖南美术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


一、上海美专湘籍学生群体考察


20世纪初教育政策的改变直接促使湖南中等教育得以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接受完中等教育后想要进一步进入专业训练,以此来谋求一份职业。1918年,湘人蒋兰圃成为上海美专函授学生,后与唐义精、徐子珩等人共创“私立武昌美术学校”(今湖北美术学院前身),并两次出任校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美专和湖南美术教育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1924年7月底,在上海美专办学的第12个年头,校长刘海粟应湖南暑期学校之聘,连续一周在长沙各校演讲并与各界名人往来。关于当时刘海粟在长沙的情况,当地新闻报道了湖南艺术家和团体多次开会欢迎,刘海粟对其美术教育展开指导。湖南《大公报》还刊登刘海粟此行演讲稿《模特儿之美》,以此宣扬其艺术思想。1924年8月,上海美专招收新一届学生,湖南长沙成为南京以外唯一的外地招考点。


以现有资料统计,有确切记录在上海美专学习、教学过的湘籍学生和教师共176人,其中有毕业记录的学生116名,学习过的学生49名,教师11名,学习时间集中在1920年至1949年间。


1926年毕业人数12名,为20年代峰值,有可能与1924年刘海粟来长沙宣传及在长沙设立考点有关。至20世纪30年代尤为兴盛,特别是1933年毕业人数达到18人,1937年在校人数为20人,但不知是否由于战乱,学生留在家乡还是档案丢失,1937年后的湘籍学生没有毕业记录,至1949年有在校记录的为4名学生。除了上海美专的档案记录外,在其他学校档案或者相关文献的记录中,还有25名学生显示曾在上海美专学习过。


正如姜书丹所回忆的,上海美专连同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毕业的浙江人填补了全省对中学美术老师的需求,因此,大多数浙江籍毕业生最终都回到故乡,成为中小学美术老师。湖南也是同样的情况——湘籍学生成为湖南美术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1937年,上海美专统计的《学生籍贯比较图》(图2)中,湖南人数成为江苏、广东、浙江、福建之沿海四省之后,与安徽相持平的内陆省份。1937年《历届毕业生社会服务状况比较表》显示毕业生成为中学教员是远超其他职业的第一选择,紧随其后的是小学教员、大学及专科教授。又如1923年《上海美专之成绩:毕业生充各省教员者五十人》里提及湖南省内,1922届毕业生张淑诚、张世玄,1923届毕业生罗正壁、莫运选,都在中学就职。可见,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成为上海美专在学生就业上的主要选择,这一现象也在湖南产生深远影响。


图2 《学生籍贯比较图》(红色为湖南),

载《教育部立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二十五周年纪念

一览》1937


很多湘籍学生在入学前就在湖南本地接受过相应的美术教育,具有一定基础。如在档案中显示一部分学生来自湖南衡粹女校,该校是湖南创办最早的女子职业学校,也是杨开慧的母校。1931年,该校学制为初中程度,图画科分为国画和西画两个方向,西画风格多近于印象派,两位教授分别是法国留学和国立艺术院毕业。还有一些学生是在华中艺专学习过再考入上海美专的,毕业后又回到华中艺专任教。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毕业率并不高,以1932年新生为例,入学湖南籍共15名,最后毕业的仅为6名。这就解释了常在各类文献中看到的“毕业于上海美专”,但又在档案资料中查无此人的情况。


二、湘籍学生与现代湖南美术机构


第一批湘籍学生回到湖南后,最突出的成绩就是创办了华中艺专,为20世纪湖南美术输送了大量人才。华中艺专在湖南办学31年,几度改名,16次迁址,初称“湖南美术专门学校”,收高中生入学,讲授大学课程,一年后改名为“湖南私立华中美术学校”,由创办人员组成校董会,呈准湖南省教育厅备案。最早的校董会成员有张淑诚、樊树芬、曾昭杭、黄遐举、邹谦、刘茂华、方克刚、黄楚藩等。为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又聘请了社会名流何键、吴剑真、陈长簇、吴凯旋等为校董会成员,并推举何键为校董会董事长。校董会的主要职责是筹集校产、组织预决算、保管监督财务、改选校长、维护处理学校重大事件。


学校性质为私立,需集资办学。创建时校址在长沙晴佳巷,其次在油铺街,1928年秋在北门外洋火局对面西园,以半捐半买方式购得原昭潭中学校舍四层洋房一栋,在1929年至1932年间通过购买和捐赠的形式增至三处校舍。校长凌琴如经手捐资银圆和董事会历年募集资金,共有流动资金4.6万余元。由于有了校舍和资金,学校各项教学设备皆逐渐配备齐全,教学工作逐步趋于正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各类校外活动也日益频繁,学校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华中艺专(图3)的重要地位来源于其培养了多位在湖南具有影响力的美术教育家和美术创作人才。除了上述提及的人物,该校杰出的教师和校友还有陈国钊、管锄非、段千湖、王正德、周令钊、陈白一、王憨山、聂南溪、欧阳笃材、易图境、李立、黄铁山、朱辉等人,他们都与20世纪的湖南美术息息相关。


图3 1934年4月至1951年4月“华中艺专”校印及校长私章


创立之初的华中艺专,不论是从宗旨还是课程设置抑或师资力量,都从上海美专脱胎而来,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办学宗旨来看,两者基本相同。华中艺专1929年的办学目的是“以实施艺术教育,造就艺术专门人才及艺术教育人才”。1924年,上海美专的创立目的是:“一、研究高深美术,培养专门人才,表现个人高尚人格,发展民族文化;二、造就实施美术教育人才,直接培养及表现国人高尚人格,指导社会文化;三、造就工业美术专门人才,改进工业,增进国人美的趣味。”另外,宗旨中关于工业美术的方面,华中艺专没有提及,这或许意味着当时上海与长沙两地对于美术教育的需求不尽相同。


华中艺专创办之初的教师队伍大部分毕业于上海美专。创办人张淑诚在1923年带领的教职工共11人,其中6人曾在上海美专学习过。1927年4月至1928年8月,教职工13人,其中9人在上海美专学习过。又如从1923年至1954年里,10届校长中共有8名来自上海美专。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是由上海美专毕业的教导主任周家钰(周磊村)任代理校长,他从1932年正式出任校长起直至1948年8月,除3年多因病休养,担任校长工作十几年。


在华中艺专任职较久的教师也多数系上海美专学生,如黄遐举、张柏年、廖松涛、何熏、文奇、翟翊、戴新杰、沈建平、雷恪、刘寄踪、刘道卿、唐卓斋、龚必正、王晴川。特别是黄遐举带领学生在逃难中抛妻别子、坚持办学的事迹,令人动容。黄遐举在1933年至1936年求学于上海美专高等师范科图工系,在校期间就参加过“天马会”展览,回到湖南后参加过“潇湘书画社”,就职于华中艺专20多年,对学校贡献极大。1944年6月至1947年6月任代理校长职务,在战火纷纷的年代,边逃亡边办学,将个人生死和家庭老小置之于度外。1938年长沙战事吃紧,特别是“文夕大火”以后,校舍教室基本毁灭,学校被迫停办,学校迁址湘潭。1944年日寇进犯湘潭,就近的学生纷纷离校回家,剩下路途较远的学生70多人,跟着黄遐举、陈国钊两位老师携带着校印和同学录开始逃亡,直至邵阳。后来邵阳告急,只剩师生30多人,边逃边观望,到达溆浦龙潭,在溆浦校友的帮助下,在此地开始重新办校,解决吃饭、校舍、课桌等问题,并张贴招生广告,招收新生。1945年3月,龙潭告急,学校再迁址龙潭县城,借用一所小学校舍,继续复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遐举依然在湖南各大中学任美术教师,教授大量学生。


湘籍学生回湖南后还举办艺术社团。湖南第一个现代美术社团潇湘书画社和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青春文艺社,主要创办者均来自上海美专。


“潇湘书画社”创立于1932年,创始会员里的上海美专湘籍学生有李裕辉、周家钰、何熏、张柏年、黄遐举、雷恪、刘寄踪、魏志杰、沈章含等。不同于以往的结社活动,潇湘书画社举办面向公众的公开展览,将书画会内部的活动拓展为一项面对社会的公开文化活动,如:1933年第一届书画展在长沙衡粹女校举办,第二届展览在长沙教育会中山堂举办,展出作品300多件,1935年第四届展览在长沙又一村民众俱乐部举行。展览地点均为人流密集的公共文化机构。民众对于展览的评价很高,如有观众描写到第二届展览:“展厅高阔四敞,满厅都挂满了书画作品,其中最突出的有华中美术学校周磊村、刘寄踪、张柏年、陈国钊、何熏、雷恭甫、黄遐举、张一尊、廖松涛、魏志杰、戴新杰、吴雅芝、翟翊、凌敏德诸家的作品,其写情描景无不神贯气足,观者深深敬佩,羡慕。”


当时另一个由上海美专学生组织的湖南社团为“青春文艺社”,他们不仅举办画展、组织写生,还定期编辑出版《青春周刊》,发表社员作品,在当时湖南的文艺界很有影响力。青春文艺社的主力,也是湘籍学生的姜运开曾回忆:青春文艺社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为1935年至1937年在上海美专教授美术概论的向培良,而青春文艺社其实是“冻雨剧社”的延续。该社分别于1932年12月、1933年9月、1934年10月在长沙中山堂举办过展览,每日参观人数高达7000人次之多,其中学校团体参观较多。


湘籍学生还敏锐地参与了本土文化机构的建立。姜运开(缦郎)毕业后长期服务于湖南教育会,所作《美术馆之建设》一文发表于《湖南教育》1930年第19期。文中对于美术馆的办馆理念、建筑特色、空间组织、展品范围和类别、征集方式、研究工作、宣传工作、机构设置有比较深入的讨论,最后章节《湖南美术馆之运动》对于1928年至1930年建设湖南美术馆提案和经费预算均有详细记载。《美术馆之建设》一文,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美术馆建设浪潮中的代表成果,描绘了湖南美术馆这一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的蓝图,折射出百年前中国美术馆事业的理念和设想。


追溯《美术馆之建设》一文的来源,与姜运开在上海学习的经历密切相关。翻阅文献,可以看到姜运开用笔名“缦郎”在当时上海的报纸和刊物中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介绍中外美术知识、评论文艺现象、撰写散文和小说等。可以说,这段时间他与上海艺坛交往甚密。而20世纪上海艺坛对美术馆建设的关注及理念阐述(如刘海粟在1923年至1924年间,多次联合业界名人呼吁建造美术馆,并提出经费和展品的建议),也影响了姜运开,孕育了其《美术馆之建设》一文的成形。


三、湘籍学生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湘籍学生毕业后,有的积极投入全国抗战美术活动,有的留在上海,有的扎根湖南本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与湖南美术事业的建构和发展。


除了在上海美专学习的学生,还有一批以范新琼、莫运选、龚必正为代表的在上海美专长期任教的湖南人。书画家曾熙从1927年开始每周一次教授书法课。从法国巴黎美术学校、法国里昂美术学校毕业的范新琼,在学校教授了4年的人体写生。于1923年西洋画毕业的莫运选,曾任湖南岳云学校艺术专科主任、省立第一师范、第一中学等教员,1932年和1935年在上海美专任职党义艺术教育、辅导委员会主任兼附中主任。曾任国立杭州艺专教员的龚必正,于20世纪30年代在校任职附中教员,教授西洋画木炭和西画实习,后于1949年至1951年5月回到湖南任职于华中艺专。


魏猛克(图4)曾于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文艺界,其久负盛名的事是与鲁迅长达3年的书信往来。他曾在毕业时为母校撰写《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校史》一文,刊于1932年《上海美专新制第十届毕业纪念刊》。魏猛克在上海的很多经历与他湖南的人际关系有关。1931年,魏猛克考入上海美专的介绍人为其姐夫曹礼吾,毕业后,华中艺专的老同学叶紫将他介绍给同是湖南人的周扬,使之参加左联,从事宣传工作。魏猛克在上海期间有两件事影响最大:一是在报刊上发表批评决澜社之文章,与美专教授论战;二是发表连环画和版画作品,其中又以描绘鲁迅的版画《鲁迅与高尔基》引起不小争议。


图4 魏猛克 《鲁迅死后》,

载《质文》1936年第2卷第2期


1933年刚毕业的魏猛克在报刊上发表了《读“决澜”画展》,立刻引来上海美专教授倪贻德、王济远等人的声讨,刊出《决澜社启示》,以师生辈分来质疑魏猛克的资格。有趣的是,魏猛克与倪贻德的师生关系并未因此产生隔阂。1948年7月,倪贻德开办“西湖艺术研究所”,周微林任英文教师,魏猛克教授文艺理论。1949年,魏猛克与周微林举行婚礼,倪贻德专程前来致贺。同年,魏猛克与倪贻德夫妇组成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军代表小组,一起负责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的接管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美专有一批湘籍毕业生随着时代的浪潮,投身了抗战美术事业。如参与由郭沫若领导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下辖的第三厅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其中段平佑、周多、汪仲琼、翟翊均参与了重要作品《黄鹤楼大壁画》的创作。


翟翊,于1925年作为新生录取至上海美专图画音乐系,在前往上海学习之前曾在华中艺专学习过,后又分别于1930年至1933年、1948年在华中艺专任教。他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美术紧密相连,如参加1927年9月由中华艺术大学发起的“美术联合展览”,陈抱一、徐悲鸿、陈之佛、刘抗等人皆参与展览,翟翊有两幅作品参展,回湘后他积极参与青春文艺社的活动,不仅有大量作品参展,还承担了评选工作和展览会场布置。在参与《黄鹤楼大壁画》的创作后,翟翊一直致力于抗战美术工作,不仅在战地写生,还频繁往返于全国各地举办抗战题材个展,长沙、耒阳、衡阳等多地报纸均有刊载其艺事信息。


以版画见长的黄肇昌(图5),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对湖南木刻运动起了领导作用。他从小在上海长大并就读于上海美专,1933年在校期间参加沈逸千组织的上海美专国难团活动。1940年参加沈逸千组织的战地写生队,奔赴西北、中原各省收集军民抗战材料,其间在延安受到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接见。抗战胜利后,他致力于木刻版画的创作(图6),并任长沙《中央日报》艺术编辑,与曾景初等人组织木刻小组,进行木刻版画创作和交流活动。


图5 黄肇昌 《如诉如泣》 黑白木刻

载《国民日报》1949年1月4日


图6 黄肇昌 《卖茶水》 黑白木刻

载《国民日报》1949年3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湘籍毕业生在湖南开拓了百废待兴的美术事业,成为各个机构、各类画种的拓荒者。


魏猛克、翟翊、黄肇昌均效力于湖南省文联,开创了湖南文艺事业。随着1953年11月湖南省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湖南地区正式成立湖南省文联,魏猛克在大会上被选举为湖南省文联主任委员,又于1955年任湖南文化局局长。1952年,翟翊由广州调回湖南省文联工作,在田汉的多次邀请下开始筹组湖南省皮影队,并担任艺术指导,之后长期致力于改良皮影艺术,所创作的一系列动物皮影形象,深受大众欢迎,并多次赴国外参加演出。黄肇昌则在《新湖南报》任美术编辑,而《新湖南报》作为解放后湖南早期美术作品与美术理论发表的重要阵地,展示了时代面貌,更在当时湖南美术的传播与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58年,黄肇昌参与筹建并任教于湖南省艺术学院美术系。同年,湖南省第一届美术家代表大会召开,宣告湖南省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全省有121位美协会员,选举张一尊为首任主席,黄肇昌、陈白一为副主席。


结 语


20世纪的湖南美术错综复杂,在这些零零总总的事件中,沿着上海美专湘籍学生这条不可忽视的踪迹,可以看到一股影响20世纪湖南美术的力量。以张淑诚为代表的湘籍学生将在上海美专学习到的专业技能和先进理念带至湖南,由此登上湖南美术的舞台。在此之后,不同时期的湖南美术还有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的支援和传承。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上海作为20世纪初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辐射了整个内地的文化生态,湖南作为南方省份,也位列其中。上海在湖南美术方面扮演的角色以及不同地域艺术创作的流动现象,都是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注释从略 详参纸媒)































往期精选

《美术》2024年第4期目录&卷首语

杨萍 赵天宁|担负新使命 绘就新画卷 开创新局面——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主席团及领导班子成员寄语

夏小奇 田忠利|以美筑梦——炫动儿童图画书的“中国风”

靳浩|在大众美育中赓续文脉:“以美筑梦——‘儿童图画书创作100’作品展览”述评

贺戈箫|“城市·人物——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述评

王炜|黄永玉——一个幽默的艺术灵魂

侯舒沥|现实主义的中继——刘国枢的油画探析

王凯|建构新时代中国美术话语体系——“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成都”综述

张利国|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尚荣 何政龙|王朝闻雕塑创作与雕塑美学中的对话性结构

曾维林 魏容|匠心独运——钱绍武的雕塑艺术

冯远|心灵契合、迁想与图式观照中的艺术精神——从王万成西藏人物画谈起

盛静|20世纪中国女性雕塑家的觉醒与表达

李凤志|会通与重构——滑田友雕塑语言的现代性探赜

胡吉宏|曾竹韶雕塑艺术的思想、实践与历史坐标

苏晓佳|“幻像板” ——广东新会博物馆藏《木美人》再研究

吴瑞林 霍云超|全球艺术史视野下的中国美人——《木美人》图像新解

王晓欧|旧世界与新世界——论博斯《人间乐园》三联画的主题意义

张园|神性在场与自我意识的觉醒——文艺复兴自画像研究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投 稿 信 箱

|专 题 研 究|

靳 浩

 artmsyj@163.com


|当 代 美 术|

靳 浩(展览评介)

 artmsyj@163.com

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靳 浩(现象观察)

artmsyj@163.com


|近 现 代 美 术|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古 代 美 术|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外 国 美 术|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文 萃 艺 荟|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施晓琴  

三审:盛   葳  

终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术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