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方园艺》2018年2期阅读推荐


推送一



差异表达基因多与激素和防御反应、发育过程、信号转导、蛋白质代谢途径相关,为今后研究番茄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p1)



《北方园艺》2018年第2期刊载了由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十三五”山东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许瑞瑞撰写的论文(研究论文栏目)——《番茄抗病信号激素的芯片表达谱分析》。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0225)和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6GX016)共同资助。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科学家们对番茄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然而,由于虫害和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病害使世界各地的番茄产量和质量大大下降,对农民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乙烯(ET)、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是典型的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拟南芥和水稻等响应虫害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表明,乙烯可以与其它信号转导分子共同调节植物对病原体的抗性和易感性,促进植株衰老或成熟,介导病原体感染过程;JA可调节由昆虫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免疫应答反应;SA参与建立基础防御和通过在JA和生长素信号通路中产生拮抗作用而激活植物防御反应。SA激素可以诱导一系列防御基因如病程相关蛋白(PR)基因等的表达而起到参与调控植物抗病反应的作用。近些年来,研究者还发现,ET、JA和SA3种抗病响应相关激素常在植物的营养生长时期和果实发育时期启动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然而,在抗病防御反应期内,特别是在病原感染的早期阶段,这些激素在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防御反应调控机制仍不清楚。


DNA微阵列技术是分子生物学迅猛发展及运用的产物,是在Northern和Southern核酸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生物芯片中的一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一次性检测多种样品,获得多种基因的差异表达图谱,实现基因信息的快速检测。该研究以番茄为试材,采用不同的经典免疫相关激素(即ET、MeJA和SA)分别处理番茄幼苗后,筛选鉴定抗病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然后通过qRT-PCR技术再次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


结果表明,分别用ET、MeJA和SA处理番茄幼苗后,筛选确定2261、8302和9479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多与激素和防御反应、发育过程、信号转导、蛋白质代谢途径相关。其中经3种激素处理后,检测分别有178和598个共同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81个是已知或预测功能的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了1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芯片数据趋势一致,有助于进一步研究ET、MeJA和SA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番茄抗病关键新基因的筛选及功能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ETH、MeJA和SA处理番茄幼苗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布


3种激素条件下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


不同激素处理条件下的DEGs的功能分类



推送二



-淀粉染色图谱可以客观反映苹果成熟度p52



该文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的何婉茹、王俊峰、李高潮等撰写的论文(研究论文栏目)——《不同苹果品种成熟期淀粉染色图谱的建立》。该研究由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苹果专项项目(MATS)资助。


近年来随着陕西苹果的大量出口,欧美等国果商提出需建立科学且易于推广的判定采收成熟度方法,以确保苹果的科学采收和贮藏质量。苹果采收期直接影响苹果的产量、品质及贮藏性。采收过早,果实发育不完全,果个轻、外观色泽差,含糖量低、品质差;若采收过晚,果肉发绵快,抗病能力降低,不耐贮藏。只有适期采收,才能达到果实的食用品质最佳,贮藏寿命最长,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


由于不同年份及地区间果实成熟度存在一定差异,单纯依靠传统的日历日期难以准确判定各品种的适宜采收期。目前千阳地区的广大种植户还是依靠传统的坐果天数来确定采收期,但果实的成熟度受降雨量、温湿度、气候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单靠坐果天数来确定采收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在实验室通过测定苹果果实品质来确定果实成熟度的方法虽然可靠,但操作过于复杂,对实验仪器要求较高,因此不利于推广到生产实践中。大量研究表明,用碘-淀粉染色法直接观察染色面积的大小,是判断苹果成熟度简便可靠的有效方法,而且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国内外已建立了‘McIntosh’‘元帅’‘乔纳金’‘嘎拉’‘秦冠’‘富士’和‘粉红女士’等苹果品种果实成熟期的碘-淀粉染色图谱,制作的淀粉染色图谱在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目前尚未建立千阳地区‘金冠’ ‘乔纳金’ ‘富士’和‘澳洲青苹’苹果品种的碘-淀粉染色图谱。


该研究以陕西省千阳地区主栽品种‘金冠’ ‘乔纳金’ ‘富士’和‘澳洲青苹’为试材,测定了各品种成熟过程中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淀粉指数,分析了各采收期苹果果实横切面淀粉染色程度,制作了4个苹果品种成熟期的碘-淀粉染色图谱。结果表明,苹果成熟过程中,4个苹果品种的淀粉指数均与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率呈显著正相关。且碘-淀粉染色法观察染色面积的大小,是判定苹果成熟度简便可靠的方法。




推送三



红蓝黄光比5:4:1可作为促进辣椒幼苗生长的最优光源组合(p77)



《不同LED光源对辣椒幼苗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由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的刘振威、孙丽、贾文庆等撰写的论文(设施园艺栏目)。该研究由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17A210003)资助。


各种光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形态建成等均有不同的调控作用。近来对于不同LED光质及组合光源试验中,红光和蓝光以及红蓝复合光是优选光源,也有研究表明在红蓝光质基础上增加紫、绿、黄光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设施反季节栽培在苗期常碰到低温弱光天气,限制了作物幼苗的生长,因此对蔬菜苗期人工光质组合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该研究以辣椒品种“农大牛角椒”为试材,采用不同配比的红蓝LED光源及添加绿、黄、紫的组合光源,对苗期辣椒进行光照处理,研究不同配比红蓝光源对辣椒幼苗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利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不同LED光质及其组合对辣椒幼苗形态建成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红蓝黄光比5:4:1处理株高、根长、侧根数、叶数、干鲜质量均最大,分别为6.00 cm、6.01 cm、12.75条、0.458 g、0.069 g,茎粗以红蓝黄光比5:3:2处理最大,为1.32 mm。所有处理对辣椒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促进作用。红蓝紫光比5:3:2辣椒幼苗CAT、POD活性最高,分别为55.40 mmol·min-1·g-1和302.46 U·min-1·g-1;红蓝绿光比5:4:1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0.028%;红蓝黄光比5:3:2处理对辣椒幼苗根活力影响最大,为0.203 mg·g-1·h-1;所有处理均有利于形成辣椒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来看,红蓝黄光比5:4:1位列第一,可作为促进辣椒幼苗生长的最优光源组合。



推送四



变单纯的“绿化配植”为更深层次的“立面造景”,使垂直绿化真正成为美丽的墙上花园,实现绿色城市的目标(p116)



《南京市垂直绿化调查分析》由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的杨云峰、赵燕萍、吴家炜等撰写(园林花卉栏目)。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590,51408316);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A063)和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5sjcx134)共同资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而能够给予城市绿地的土地越来越有限。一方面,由于空间的限制,传统的城市绿化手段难以满足城市建设需求,人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于绿化效能的提高方面;另一方面,密集的城市建筑加剧了热岛效应,提高了建筑物的能耗。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措施作为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欧美关于垂直绿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细化到在绿化种类的选择、支撑结构的研发、后期维护管理的措施方面。而且,西欧、美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垂直绿化无论是在设计、施工还是后期养护管理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相比之下,国内垂直绿化水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国内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引进欧美先进技术迅速转化为产品的效率较高。垂直绿化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鼓励下,潜力巨大,并已成为城市绿地建设一个新方向。


南京市作为华东重镇,在垂直绿化方面做出很多的尝试,利用各种垂直绿化新技术加快建设垂直绿化工程。现在研究国内外垂直绿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对目前南京城区校园绿地、公园绿地、企业园区和公共建筑等地垂直绿化进行实际调研,分析了目前在垂直绿化应用方面存在相关政策的推动力偏弱、植物的选择范围有限、后期管理与养护不足等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展望垂直绿化未来在南京的发展前景,即发展领域广阔、融入建筑前期规划、推动模块化和预制化、渗入社会化和公众化。基于现状因地制宜发展垂直绿化,通过紧跟国际设计思潮,开发出新的设计和技术方式,变单纯的“绿化配植”为更深层次的“立面造景”,使垂直绿化真正成为美丽的墙上花园,以此来更好地实现绿色城市的目标。


标准模块型垂直绿化示意图


倾斜放置型型垂直绿化示意图


水培系统型垂直绿化示意图


北大楼东墙爬山虎实景


 北大楼东墙垂直绿化立面示意图 


榴园宾馆建筑外墙垂直绿化实景


紫东国际创意园垂直绿化实景


种植袋与钢制框架结构



推送五



纳他霉素复配丙酸钙处理能够保持冰箱贮藏期间油菜的品质及风味物质(p146)




《纳他霉素复配丙酸钙对油菜冰箱贮藏期的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由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天津市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的张鹏、李江阔等撰写(贮藏加工检测栏目)。该研究由“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16B0903)资助。


油菜在采摘后易发生褪绿黄化、失水萎蔫和霉变腐烂等问题,损耗十分严重,是一种比较难以保鲜的蔬菜。


纳他霉素(Natamicin)是一种高效、广谱的真菌抑制剂,几乎对所有真菌具有抑制或灭活作用,能有效抑制霉菌和酵母的生长,阻止丝状霉菌中黄曲霉素的生成,微量使用即可起作用。丙酸钙(CalciumPropionate)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批准使用的安全可靠的食品与饲料用防霉剂。丙酸钙与其它脂肪一样可以通过代谢被人畜吸收,并供给人畜必需的钙,丙酸钙可以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其抑菌作用主要抑制腐败微生物体内β-丙氨酸的合成。β-丙氨酸是泛酸的前体物质,因泛酸、COA、ACP的合成不能顺利进行,使细菌体内物质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对细菌的生长、繁殖起到抑制作用。


该研究以油菜为试材,将其放置于冰箱内贮藏并进行纳他霉素复配丙酸钙(Nata+CP)处理,通过测定失重率、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电子鼻两种手段对油菜不同贮藏期的品质和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复配丙酸钙能够有效抑制油菜失重率的上升(P<0.05)、显著延缓油菜绿色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率(P<0.05)。油菜共检出46种风味物质,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醚类、烃类和其它。油菜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醇类和醛类组成,其中,叶醇和青叶醛是油菜风味的主要贡献物质。综合来看,冰箱贮藏期间油菜的风味物质成分含量变化表现为醇类和醚类增加,酯类和醛类减小,烃类无明显变化规律。Nata+CP组明显抑制了醇类物质的增加、酯类和醛类的减小,并且增强了醚类物质的增多。电子鼻LDA的分析方法可以对油菜不同贮藏期风味物质差异进行较好的判别区分。


冰箱贮藏期间纳他霉素复配丙酸钙处理油菜挥发性物质的LDA分析



推送六


新品种选育



《黄瓜新品种“绿优一号”的选育》由山东省葫芦科蔬菜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郭玉英、李兴盛、袁晓伟撰写。(p205)




《核桃新品种“鲁甸大泡3号”的选育》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的潘莉、范志远、赵廷松等撰写。该研究由2016年中央财政推广项目(云[2016]TG02号)资助。(p207)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核果研究室



浏览以上六篇文章的原文,请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目录查阅



北方园艺》阅读推荐

2018年

第1期


2017年

第24期 | 第23期 | 第22期 第21期 | 第20期 | 第19期 

第18期 | 第17期 | 第16期 | 第15期 | 14期 | 第13期 

第12期 | 11期  |  第10期 | 第9期 第8期 | 第7期

  6期


《北方园艺》最新目次

2018年

第1期 | 第2期

2017年

第24期 | 第23期 | 第22期 | 第21期 | 第20期 第19期

 第18期 | 第17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