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 南极行(上)

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音频



正文

 

Foreword


南极的启示是21世纪的世界所急需的,《南极条约》所指引的道路是21世纪人类所应当走的道路。这条道路,也是我们中国一再强调的,要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寻求互利共赢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一定会迎来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1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可能是世界上开的最长的“马拉松会议”,会议从开始到签字闭幕用了9年时间。


联合国海底委员会最早是由拉美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倡议,经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成立的。1982年联合国第三届海洋法大会,就是在海底委员会多年工作基础上召开的,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0世纪60年代,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一批拉美国家提出要在距本土200海里以内的地方建立专属经济区。拉美国家的上述要求,矛头是针对当时美苏两个霸权国家的。

当时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针之一是反对霸权主义,所以早在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前,我们就多次发表声明,支持拉美国家提出的200海里海洋权益的要求。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后,联合国海底委员会是我国最早参加的委员会之一。

我国决定参加海底委员会,拉美国家非常高兴。有些拉美国家代表告诉我说,当时他们从联合国图书馆西班牙文版的《北京周报》上,看到了中国支持拉美国家200海里海洋权益的要求后,十分兴奋。中国的支持使他们的底气更足了。

中国参加海底委员会后,我们会见了海底委员会的许多成员国,特别是拉美的成员国的代表。智利、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国代表对我们特别热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联合国海底委员会的情况。

我会一点西班牙文,代表团团长会见拉美国家代表时,就由我做翻译。久而久之,我就跟拉美国家出席海底委员会的代表们熟了,经常在一起聊天。

阿根廷、智利靠近南极,他们出席海底委员会的代表向我介绍过南极的情况。

南极和北极不一样,北极没有陆地,只有冰雪;而南极则有陆地,面积很大,有1390万平方公里,生物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南极还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拥有地球70%左右的淡水资源。南极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2010年8月,科学家们观测到了-93℃的低温,这成为有史以来地球的最低温度。显然,南极对人类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的介绍使我萌生了有一天去南极看看的想法。但在20世纪70年代,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我虽然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但只有在出席国际会议的时候,才有到其他国家看看的可能。南极冰天雪地,不可能在那里开会,我的愿望就很难实现。

2

2012年下半年,有朋友来找我,表示他们想组织一些人士去南极看看,为筹备南极论坛做准备,邀请我参加,并开了几次预备会议。发起这次活动的是几位做得很成功的企业家。

有一位企业家在预备会议上说,他2011年曾经到南极旅行了一次,心灵受到了震撼。今天的世界被工业化污染得够厉害了,然而南极没有污染,是地球上的一方净土。我们的地球真美好,南极是一块净化灵魂的地方。

他从南极回来后,感到保护地球、保护自然环境应当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过去他每天换衬衫,现在觉得不必每天换,过两三天换也可以,这样可以少用点水,少一点污染。

这位企业家还说,过去几十年中国大发展产生了不少物质上的富翁,但是光有钱是不够的,中国要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必须出现一批“精神的富翁”。精神的富翁是关心人类前途的人,能够产生好的思想,推动人类进步的人。

这样的人如何产生呢?关起门来是无法产生的,要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人士进行交流才行。今天世界上讨论人类之间分歧的会议太多了,能不能建立一个平台,讨论人类共同的东西?南极论坛的想法就是这样萌生的。

他的上述想法是肺腑之言,我被他的真诚和追求感动了。于是我接受了他的邀请,参加了他们组织的南极行。

3

2013年2月17日晚,我们一行20余人从首都机场出发,飞往位于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南岸的卡塔尔首都多哈,于2月18日凌晨抵达。我们在多哈换乘卡塔尔航空公司的班机飞往巴西。这是我平生坐飞机最长的一次旅行,飞了16个小时。

巴西圣保罗


我们飞越阿拉伯半岛、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非洲大陆,穿过大西洋,飞抵巴西的最大城市圣保罗。我们在圣保罗稍事停留,然后向南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我们于当地时间晚上9点飞抵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西班牙文的意思是“空气好”,可能当年西班牙人来到这里发现空气很好,就取了这个名字。

阿根廷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国家,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4100多万,自然资源非常丰富。20世纪初的时候曾经是世界上第七富有的国家。我记得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纽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期间,阿根廷代表请吃饭,他们告诉我说,阿根廷人每顿饭都要吃肉,不吃肉就好像没有吃饭。

2月19日上午,我们游览布宜诺斯艾利斯,参观博卡(系拉布拉塔河的入海口,78公里宽)的运动场。

博卡运动场

这是阿根廷出足球明星的地方,马拉多纳就是在这里发迹的。博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貌不扬”,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运动场,周围有不少小商店,出售有关足球的纪念品,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晚上,我们先去大使馆出席殷恒民大使为我们一行举行的晚餐。

殷恒民大使,2011-2014,驻阿根廷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我认识殷大使有30多年了。1981年我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工作,陪同谢黎秘书长访问西班牙时,当时他正在中国驻西班牙使馆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外交部新闻司工作,与殷大使工作上有过接触。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见面之后特别开心。

殷大使利用晚餐时间向我们介绍了阿根廷的情况。阿根廷真是地大物博,发展经济的条件非常好。但是这个国家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发展停滞,不过日子能过下去。

殷大使告诉我们,阿根廷的工会力量非常强,这与阿根廷的历史有关。

1951年第一任期的庇隆(右一)。1946年至1955年、1973年至1974年期间三次出任阿根廷总统。

1946-1955年和1973-1974年庇隆担任阿根廷总统时,他非常同情工人,在他执政期间工会组织的力量迅速壮大,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中国的企业到阿根廷来投资,必须注意阿根廷的这个特点。工会经常组织工人罢工,上街示威游行。在游行的途中,工会还安排人在街边烤肉给游行的工人吃。这大概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阿根廷探戈舞表演


晚餐后,我们去观看探戈舞表演。探戈舞源于非洲,但在阿根廷成名。探戈是一男一女的双人舞。在音乐伴奏下两人翩翩起舞,节奏分明,舞姿优美,很有特色。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阿根廷馆就经常演出探戈舞,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很受欢迎。

4

乌斯怀亚

2月20日早上我们飞往乌斯怀亚。乌斯怀亚是阿根廷最南端的一个小城市,只有12万人。从阿根廷去南极,这是必经之地。

到了乌斯怀亚之后,当地人告诉我,华为公司在这里投资建厂。阿根廷政府想发展乌斯怀亚地区,让该地区享有一些优惠政策。华为进军拉丁美洲,需要在南美大陆投棋布子,乌斯怀亚就是华为在拉美的一个点。我听了这个消息感到十分高兴。我这个搞了一辈子外交的人,最近要来南极,才知道有一个乌斯怀亚。中国的民营企业真厉害。

乌斯怀亚监狱博物馆

我们在乌斯怀亚还参观了很有特色的监狱博物馆。这是1902-1920年建的一所监狱,最多时关押了五六百名囚犯。这些囚犯在这里建设了许多公共设施,包括25公里长的铁路。

博物馆再现了当年乌斯怀亚土著居民亚马纳人(Yamana)当年生活的情形。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了这里,带来了欧洲大陆的文明,也带来了欧洲大陆的流行病。亚马纳人对于欧洲的流行疾病没有任何抵抗力,后来就死绝了。

博物馆里还展示了西方各国以及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国的探险家到南极探险的情况。十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到南极探险的中国人。


- 未完待续 -


文字 |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吴建民著(出版于2017年)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8611178186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前文 /


1

巴黎尼山论坛(上)

2

巴黎尼山论坛(下)

3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上)

4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中)

5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下)

6

悲观情绪笼罩着欧洲——出席在卢森堡举行的新政策论坛(上)

7

悲观情绪笼罩着欧洲——出席在卢森堡举行的新政策论坛(下)

8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上)

9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中)

10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下)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 南极行(上)

吴建民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