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五年医疗IT老兵如何看行业空间 | 产业调研

李沐华 计算机文艺复兴 2022-11-05

产业调研系列

— 作者:李沐华 —


这两天本人有幸跟一个医疗IT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做了交流,收获很大,这是一个值得长期深入研究的赛道,现将交流内容总结如下:


HIS系统基本上已经全渗透。HIS是最早九十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出现的,HIS实现的基本功能就是收费,满足了很简单的业务场景。最早的HIS系统是军字一号(95年开发,98年推出),全军的专家在301医院一起开发,军字一号出来以后才在全国推广HIS。现在军字一号已经推出了二十年,以前是从无到有,现在有人想在新的基础上开发军字二号,但是国家发了几个大的测评政策以后(比如电子病历评级,比如互联互通评级),就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了。一个医院在HIS基础上想提高管理水平,就要上HRP,如果一家大医院上拖了几个小医院,就要上医联体管理软件,很多发展方向,不可能像当年军字一号一家通吃。现在HIS系统基本上在所有医院都渗透了,而且粘性很高,上了就换不了,一个HIS系统要用十年,因为光实施就要两三年,这个行业里面全是流程定制,没有一家医院流程一模一样。


电子病历评级还有广阔空间。尽管卫健委要求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通过电子病历四级,但是河南省去年为止才过了三家,离国家要求的差远了。在电子病历评级这件事上,医院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原有系统改造,至少投入500万;第二种是重新建设,很多医院之前用的小厂家的东西,可能厂家已经倒闭了,没有人做维护,现在要重新更换,除了电子病历、LIS、PACS,还有集成平台,智慧医院,一套纯软件要三千万。如果再加上等保、硬件这些,可能要达到四五千万的投入。


HRP就是ERP在医疗行业的应用,用友占绝对优势。HRP的作用就是对医院的人财物做精细化管控,但是公立医院之前不缺钱所以不是特别积极,这几年国家开始控费了,HRP才开始流行。医院骨子里面来讲也是一个企业。医院内部人员也非常复杂,正式员工+外聘的+返聘的,以前都没有精细化管理。最早HRP是用友发起的,因为用友做ERP起家的,进入医疗市场以后才有了这个东西。在这个行业里头用友是100%垄断,全国70%的医院财务是用友的。另外一类就是金蝶、浪潮,传统做企业ERP的也在做这个市场,此外,望海、东华也在做HRP。如果全套HRP做下来,三级医院在四五百万以上,HRP核心的是人财物,物就是物料、供应链。


医联体软件空间非常巨大,还在早期。医联体国家一直在喊,推进最快的是医共体。医联体四个方向,包括医共体、专科联盟等。这个市场里面用友做得主要是医共体,剩下几个方向都做成远程会诊了。医共体各地运作模式不一样,正常的山西模式,一个县域医共体投入两个多亿,实施要两三年,里面含有硬件。为啥说医共体软件空间非常大,比如用友特色是做财务,一个县三四百万投入,把数据传输过来,用友做数据转换;另外一种方案是全换,把HIS、LIS、PACS全换成一家的,采数据比较方便。好多医共体连根拔,从底层卫生院到县医院全换了,因此项目体量很大。


集成平台是通过互联互通评级的必需品,但目前产品没有统一标准。如果没有集成平台100%过不了。互联互通侧重点就是医院平台互联互通的能力。数据要看标准性,还有交互服务,比如LIS,PACS,这个交互服务就是集成平台的交互服务。集成平台概念喊了很久了,随着互联互通测评才开始。现在三级医院基本上都有了,二级医院基本都没有,因为集成平台很贵,最便宜的也要六七百万。集成平台目前标准还没定,每个医院做的都不一样,比如用友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做集成平台投了三十个人,拉了总部的人、分公司客开,还有医疗事业部懂需求的人一块去做这个事情。集成平台虽然国家发了标准(56个共享文档,30个交互服务),但是在各个医院都没标准,而且国家标准太少了,实际业务要比这个数量多。如果谁能把集成平台做成标准了,在行业就无敌了。


数字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用友的优势在于前台后台数据打通。数字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从HIS到电子病历到传统的集成平台,加上HRP,现在选择这种方案的医院越来越多,因为不缺钱。医院资金来源有银行,有药厂,还有电信、联通做总包往下给,还有智慧城市的钱从发改委拿到以后往下投,医院根本不缺钱。用友现在做了十几家医院的整体解决方案,用友最早是收了一家HIS公司进入这个市场,最后发现他的产品有一定局限性,架构比较老,包括编程语言,于是在2013年投了上亿开发新产品。郑州市中心医院是典型的集团化医院,下面有九家分院,先在分院上的系统。用友基于IUAP平台做了新的HIS系统,把前端的HIS系统跟后端的HRP系统打通了。HIS系统里面人员跟HRP里面的人员信息打通,财务跟HRP里面的财务也打通。药品从HRP入库,出库到HIS里面的药房的入库出库是联通的,这些数据的打通是用友的优势。


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小公司投不起研发,人员问题也成为大公司的瓶颈。传统小公司份额在降低,原来技术架构老化了。然后没有力量做前瞻性开发,满足不了现在医院的测评要求和发展要求了,这两年为啥换的系统比较多,就是这个趋势。人员也是头部大公司需要面临的问题,比如一些大公司现在口碑很差,在河南某个医院投很多人,做标杆,后面的其他项目就特别差。比如做医疗IT实施的业务负责人现在就招不到人。一个HIS项目要投一百多人,哪有这么多人呢,最终结果就是服务、口碑跟不上。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国泰君安正式研究报告《医疗IT市场空间依然广阔》,报告入库时间:2020年3月27日,如需报告原文PDF请后台留言。


相关报告

大型三甲医院如何选择供应商?

麦迪科技:临床信息化龙头(深度)

一张图看懂医疗信息化(子系统单价+市场规模+增速)

久远银海:决战医保信息化(深度)

思创医惠:智能开放平台详解(深度)

卫宁健康:龙头站上风口(深度)

大型三甲医院专家怎么看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是昙花一现还是春天来临?(深度)

全球黑天鹅起飞,有长逻辑的医疗信息化还能继续看多(深度)


  - end -  


欢迎加入行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行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