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幕墙第一线 | 静待九州归大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用现代建筑语言诠释民国春秋

中国幕墙工程网 幕墙世界Weekly 2023-11-04

编者按

三民主义立民国,博爱天下图为公;
刹那不过卅八载,江水西来热血空。
乾坤扭转新盛世,万众一心报祖国;
于无声处修史馆,静待九州归大同。
  位于南京中山东路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处于明故宫武英殿位置(“西宫”),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于1936年建成。1950年,仿照民国建筑风格先后建了档案库房、阅览大厅和业务大楼等建筑。1964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2023年3月初,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以下简称“二档馆”)在秦淮区正式竣工,为新馆幕墙披外衣的,还是咱们的老朋友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
  新馆形态坚固,呈环环相扣的稳固之态,航拍视角下,项目就像一个巨大的“鲁班锁”。设计师立足中国现代的繁荣,回望民国历史春秋,将中国近代史的文脉和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元素,巧妙地进行了传承和创意再现。古老的花窗、藻井、柱廊、书简都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室内外大量分布各种铜饰:非遗传承瑞茂打造的铜门、铜窗花、硕大的铜玄关、铜吊顶(藻井)、铜连廊……让这个“金匮石室”散发着古老且浓厚的温蕴。
  5万㎡的幕墙,大面积覆盖着暖黄色天然石材和石材格栅。搭积木穿外衣,创新的“装配式格栅幕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将外立面的幕墙拆分为1428榀“积木构件”,在加工厂集中加工完毕后运送至现场以搭积木的形式直接吊装。其中最大“积木构件”高7.2米,重0.9吨,板块之间的缝隙始终控制在8毫米。仅用45天时间,1428榀石材格栅、13000㎡石材安装工作顺利完成,装配率100%。
  乾坤扭转新盛世,革故鼎新新征程——作为国家记忆的守护者,也更是民族文脉的传承人,二档馆新馆投入使用后将作为中央直属的国家级档案馆使用,成为南京市地标性“城市客厅”,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就在本文发布前一天,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一行在首赴大陆祭祖的行程中,于3月29日上午参访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祭扫陵园告慰死难同胞后,随即参访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老馆)。由此可见,二档馆对于海峡两岸的交流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幕墙设计与历史底蕴的巧妙结合

△ 视频:走进神秘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老馆 时长:1′48″ )
  南京,背倚钟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它是一座历史名城,见证着一次次时代兴衰;它是一处江南水乡,兼备山川形胜之妙;它是一方文化重镇,无处不流露出古今迁客骚人的遐想情思;它还是一座文明之都,哺育了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南京人民。
  南京历史悠久,享有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美誉。自黄龙元年,吴大帝孙权从武昌(今湖北鄂州)迁都建业,是为南京建都之始,从此,“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的帝王之宅—南京作为国都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继三国吴后,又先后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建康建都,前后共320余年,史称六朝。六朝上承两汉,下开盛唐,在中华文明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六朝之后的一千多年中,五代十国时的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曾立都南京。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老馆)
  在这之中,中华民国距今时代最近,史料留存最多,各类档案最为繁杂。为妥善保存各类文件,时任政府成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负责收集管理民国时期中央机构档案。二档馆建成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原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是一所中央级国家档案馆;1951年2月命名为南京史料整理处;1964年改隶中国国家档案局,并易现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二档馆与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相对,它集中保管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各个中央政权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档案。但随着时间推移设备相对老化,二档馆自建成已经八十多年,亟需一个更加现代化、专业化的场馆来保存各类档案,新馆建设刻不容缓。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应运而生。新馆坐落于南京南部新城,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整体设计,形似巨大鲁班锁,环环相扣,严密精巧。其原型鲁班锁是一种中国传统益智游戏,在不需要任何绳子或钉子辅助的情况下,仅靠结构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榫卯连接就可组合成一个坚固稳定的整体,这充分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新馆主体在设计时参考了鲁班锁的形象,四个面各做出两处延伸,呈现出与鲁班锁同样八个单独结构构成一个整体的形象。这种经典古朴的创意造型加上现代材料的加持,实现幕墙设计和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
△ 鲁班锁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鸟瞰示意
  在细节设计方面,二档馆新馆延续了老馆的设计理念,而老馆的设计理念又受到明故宫的影响。老馆位于中山东路309 号,在南京中山门内,明故宫西侧,以明故宫为中轴,大致位置在明故宫武英殿处,与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旧址对称布置,群众俗称“西宫”。该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的杨廷宝先生1934年设计,1935年2月动工,次年7月落成。
△ 杨廷宝(1901-1982) 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教育家
  杨廷宝先生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在美国受到西洋建筑设计方法和艺术手法的训练,没有接触过中国古典建筑。但从1932年开始,他主持了包括天坛圜丘、祈年殿、中南海紫光阁、北京城东南角楼等八处十座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他虚心向工匠学习,对中国古建筑的设计要点、施工技术、构造等进行了深刻独到的研究,很快成为古建筑行家。因此在他的设计中经常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在二档馆的建筑表达上,就有很多传统元素的体现:建筑内部装修以菱花门窗,天花藻井,沥粉彩画,外观为重檐歇山宫殿式建筑,庄重宏伟。这些设计元素在新馆的设计中也都有对应的传承和改良。
△ 视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航拍漫游(时长:30″)
藻井的变迁与突破
  在新馆的设计中,延续了老馆藻井的设计理念。古时建筑,大都是木质结构。火克木,井中有水,水火相克,为了压伏火魔,古人就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以祈天祐。依据这个原理,古人创造出了藻井。在传统的观念上藻井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象征。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筑中应用。所以藻井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老馆位于明故宫西侧,其原址也是明故宫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之初便仿照皇家旧制,将藻井元素运用到了设计之中。在老馆中,杨廷宝先生延续了藻井设计,并将其简化,省去繁杂的图案,返璞归真,以墨绿色为主体阵列排布,使得内部空间整体肃穆端庄。
△ 故宫藻井
△ 二档馆老馆藻井吊顶
  时至今日,藻井已经没有太多的宗教和象征意义,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因此在新馆中依旧保留了这一经典元素,从而让新馆整体设计能够做到回溯传统、兼容并蓄。在新馆幕墙项目中,设计从老馆已经简化的藻井中汲取灵感,再综合实际作用,将藻井与天窗结合为藻井天窗。藻井天窗在原本已经简化的基础上再次简化,只保留藻井这一形式,真正做到了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 新馆藻井天窗效果图
  新馆的藻井天窗不仅能够有效增加新馆的采光效果、增加空气流通性,其恢弘大气的建筑形象也给前来借阅参观的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本项目以现代的材料和手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演绎,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藻井天窗造型,其丰富的光影效果,交相辉映。读者置身其中,宛若徜徉在历史斑驳碎影之中,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石材格栅的整体设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主体使用了大量的石材格栅幕墙,这也是本次项目的一大特色。在老馆中窗户使用了格栅进行装饰,受到西方建筑设计的影响,杨廷宝在设计过程中,采取了“新民族形式”的做法,即以简约造型为主,局部使用传统造型点缀装饰,既有鲜明时代精神,又符号化了民族意识。因此,老馆的格栅造型没有进行过多的装饰,仅以简单的线面进行组合,呈现的效果精致简约但不乏历史底蕴。
△ 老馆格栅
△  新馆格栅
  在新馆的设计过程中,保留并优化了对格栅的运用。将原本只在窗外使用的格栅,拓展延伸到整体,在建筑主体外大面积使用石材格栅,在东西北立面各设置378个单元体,在南立面设置294个单元体,共计1428个单元体。大面积对于石材格栅的使用,使得二档馆新馆整体风格得到统一,暖灰色的色调也呼应南京总统府、音乐台等一系列民国时期特色建筑的主题风格,与南京这座城市相得益彰。此外,石材格栅设计精巧、结构精密,宛若一圈书匣紧绕一个巨大的书箱,汗牛充栋、坐拥百城,也彰显出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
铜花格、铜板的创新应用
  在新馆设计中,铜花格系统和铜板系统的运用也为新馆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色彩,这不仅是对传统进行继承,其中也加入了新时代幕墙设计的创意。
  老馆外侧窗为铜花格造型设计,古色古香,具有时代特色。花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窗的一种装饰和美化的形式,既具备实用功能,又带有装饰效应。在老馆设计中,杨廷宝先生优化了花窗中过多的装饰,塑造了化繁为简的风格。这种风格既保持了中国的传统,又有时代感,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限制。
△ 传统花窗
  在新馆设计中,运用铜花格系统来代替传统的花格,继承并发扬了杨廷宝先生这一风格。铜花格系统位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主入口大门位置,由铜门和左右各一段铜花格装饰组成。每天,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立面的网格肌理与内侧墙面之间,呈现出光影变化:花格在立面上的投影呈现出转动、渐变的不同角度,营造出丰富的建筑表情。这是建筑造型的一大亮点。
△ 新馆铜花格
  此外,在本项目西连廊、主入口铜门上口,塔楼四周凹立面处运用了铜板进行装饰。建筑立面本身采用的暖灰色花岗岩石材,使用铜板进行点缀,从而使得立面造型与老馆中的窗格雕花遥相呼应,搭配色彩也与老馆暖黄色墙体和琉璃瓦屋顶有异曲同工之妙,新馆老馆一脉相承,也寓意着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 铜板装饰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幕墙项目已全面竣工。新馆建成投用后将成为南京市极富历史特色的“城市客厅”,有效提升馆藏档案的保护利用水平,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历史文献研究和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建筑作品,不仅将成为南京南部新城的新地标,也将成为民国历史爱好者心中的殿堂。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幕墙工程设计与技术解析

  一、项目简介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总建筑面积约8.88万平方米,幕墙施工面积约50000平米,幕墙高度 41.1m。新馆建成投用后将成为南京市极富历史特色的“城市客厅”,有效提升馆藏档案的保护利用水平,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历史文献研究和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幕墙系统详解

  1. 古风古韵——藻井天窗彰显历史底蕴
  建筑主入口门厅90樘格子状天窗,延续了老馆建筑天花藻井形式,天窗位于主入口大厅正上方,共6排,每排15樘,天窗四周均设置了成品排水沟进行排水。
△  藻井天窗效果图
  本项目藻井天窗系统采用了成品天窗,每樘天窗尺寸均为1715×1715mm。除龙骨、转接件、封修板等材料在现场安装,天窗中型材、玻璃、胶条等均在专业加工厂一次性完成加工,通过运输工具运至现场后只需将带玻璃的窗框固定在龙骨上。
△  藻井天窗节点图
  现场施工过程中,通过材料一次性下单到场,相继完成了转接件、龙骨、封修钢板、成品天窗集中加工、一次性安装。窗框固定完成后再进行一次打胶密封,保证天窗的密封性能,为下方大厅提供良好的保障。
  本项目藻井天窗系统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进行演绎,形成丰富的室内光影效果,并保留老馆的空间记忆。
  2. 一次成优——石材格栅装配精益求精
  (1)石材格栅系统概况
  石材格栅分格1050×7100、1050×4800、1050×3600、1050×3750、1200×7100、1200×4800、1200×3600、1200×3750,东西北面各378个,南立面294个合计1428个单元体,单个单元体以1F1200×7100为例最重975kg。以标准层1200×4800为例重量约650kg,正视面使用30mm紫点晶麻石材,四周凹口吊顶板使用仿石辊涂铝板。
△   石材格栅幕墙外立面效果
△  石材格栅幕墙外立面分格
  石材格栅幕墙系统由铝合金型材组成板块的外框架,石材面板通过T形挂件或L形挂件利用背栓连接固定在铝合金型材外框架上。铝合金外框架左右两侧有两根立柱,外框架顶部有一支上横梁,底部有一支下横梁,中间根据品字形格栅分布设有6支中横梁,横梁和立柱均采用盘头螺钉连接固定。格栅正面两侧位置面板材料采用铝合金T形挂件固定在铝合金立柱上,每块面板上安装2个铝合金T形挂件。T形挂件和面板之间采用背栓固定,每个T形挂件上安装2颗背栓,即每块正面面板上有4颗背栓。T形挂件的另一端通过不锈钢螺栓固定在铝合金立柱上。铝合金立柱通过开模挤压生产,预留凹槽,不锈钢螺栓头可在凹槽内滑动。每个T形挂件上设有4颗不锈钢螺栓,且在T形挂件上加工长腰孔,从而达到调节面板进出的目的,待面板进出位置调整到位后,安装方形齿垫板和螺栓的平垫、弹垫和螺母。T形挂件上有和方形齿垫板相互配套的齿牙,以防止T形挂件在长腰孔方向移动。
△  横剖节点
△  竖剖节点
  在消防救援窗位置的格栅要满足净尺寸为1mX1m的要求,需要在原来分格0.9mX0.9m的基础上做出调整,即正常状态下石材格栅距离为0.9米。在救援时拔出固定销钉将两侧石材板块分别向左和向右各推动50mm,底口石材利用重力将石材板块向下移动100mm,以满足洞口净间距为1m的要求。
△  消防救援窗横向节点(未开启状态) 
△   消防救援窗横向节点(开启状态) 
△  消防救援窗竖向节点(未开启状态) 
△  消防救援窗竖向节点(开启状态)
  (2)石材格栅制作
  石材格栅安装介绍(以1200×4200常规分格尺寸为例):
  1、制作胎架,胎架尺寸2000×4800,横向间隔1200,并设置软保护,防止钢铝结合造成型材表面破环;
  2、中横梁上下间距1200,与胎架横向间隔相一致,坐落于胎架横向骨架上,才能保证安装石材时,内侧石材不与胎架产生碰撞;
  3、竖向立柱及上中下横梁进行定尺断料,横梁对应位置开背栓孔及内套六角头螺栓穿入后,立柱侧面开扩孔使用螺丝固定横梁,组成整体骨架;
  4、立柱、横梁上T型挂件安装;
  5、装配式吊装挂耳安装;
  6、立柱与横梁上背栓孔定位要求精准,保证开放式石材8mm缝隙。
  (3)石材格栅安装
  为保持整体吊装的平衡,采用扁担梁多挂点式吊装,板块上横梁内插入水槽料,水槽料上开30mm吊装孔,使用安全锁环+吊装绷带(2吨)与扁担梁连接,防止板块前后倾斜;立柱距离上口150mm处,开30mm吊装孔(此处亦可采用凹口内侧边石材开的背栓扩孔),使用吊钩+吊装绷带(3吨)与扁担梁连接,此位置为主要吊装受力位置。
  板块吊装挂耳卡到预先焊接完成的Π形钢件上,此时需对挂件进行调节,因板块上口距离挂耳1100mm,人员无法进行调节,人员需翻越吊篮站到耐候钢上进行操作,耐候钢上铺上木跳板马道(安装板块之前),人员翻越吊篮及站在木跳板马道上,操作人员佩戴双钩安全绳,翻越吊篮前先把安全绳转换到内侧马道位置安全绳上,人员作业全程不脱离保护,防止高坠风险,安装过程中,下方进行监督旁站,使用手动葫芦挂在平衡梁上,可以进行板块的微调节。
△  现场安装示意
△ 视频:二档馆新馆石材格栅装配式整体吊装(时长:27″)
  “石材格栅幕墙装配式施工工法”具有以下优势:
  a. 石材格栅幕墙装配式,龙骨及面材均在加工厂进行下料安装完成,现场只需进行吊装就位即可,在地面进行拼装能够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极大的提高安装精度。
  b. 把空中作业的工程量集中在地面上进行,大大减少了人员、高空车、吊篮等措施的投入。
  c. 装配式施工的大部分工序均在地面上完成,大大减少了高空作业时间,降低了人员高坠及高空物体打击的风险,以及高空焊接作业的安全风险等。
  d. 装配式施工受天气及现场工作面的影响低,大部分工序在地面上进行完成,可形成流水线施工,提高组装效率,安装时仅需进行吊装就位即可,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e. 装配式施工过程采用汽车吊、炮车、高空车等措施,施工人员作业状态一目了然,可控程度高。
△  现场施工图
  3. 革故鼎新——铜花格、铜板系统采用创新工法
  (1)铜花格系统介绍
  铜花格系统位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主入口大门位置、由铜门、和左右各一段铜花格装饰组成。铜门为两个双开门和两个固定扇,开启门的分格为1500×4200,固定扇为1350×4200。铜花格装饰由16行(每行有12格)铜花格单元组成,左右共合计384个铜花格单元,单个铜花格尺寸为420mm×420mm,铜花格后为玻璃幕墙。
△  铜花格幕墙外立面效果
△  石材格栅幕墙外立面分格
  (2)铜花格安装:
  a. 安装主钢架和次龙骨;
  b. 焊接固定铜门的刚加工件和固定铜花格的T形钢件;
  c. 安装铜花格后的玻璃幕墙;
  d. 铜花格整体安装(铜花格在加工厂已组装完毕);
  e. 铜门整体安装;
  f. 与周边交接的石材和铝板吊顶安装。   
△  铜花格横剖节点
△  铜花格竖剖节点
  “铜花格系统施工”工法具有以下优势:
  a. 铜花格做成整体装配在转接件上,施工方便;
  b. 铜花格在工厂组装,精确度高,容易控制误差;
  c. 现场施工简单,后期效果好;
  d. 铜花格颜色无误差,铜格栅外观效果好。
△  铜花格现场图
  (3)铜板系统介绍
  铜板系统位于本项目西连廊、主入口铜门上口,塔楼四周凹立面处,其中西连廊位置和主入口上口铜板采用开缝插接方式固定。铜板后背2mm防水铝板,连廊上下为铜板,中间为玻璃幕墙。铜板的厚度为2mm厚的分格为玻璃上口700×2100,下口分格为700×900。
△  铜板幕墙外立面效果图
△  铜板幕墙外立分格图
  (4)铜板安装:
  a. 安装玻璃幕墙龙骨(龙骨为铝合金穿钢,铜板与玻璃共用钢龙骨);
  b. 安装2mm防水板;
  c. 安装玻璃幕墙;
  d. 铜板插接安装;
  e. 与周边交接的压顶铝板与吊顶铝板安装。
△  铜板横剖节点
△  铜板竖剖节点
  “铜板插接系统施工”工法优势:
  a. 铜板插接系统,施工方便,精确度高,容易控制误差;
  b. 现场施工简单,后期效果好;
  c. 插接系统相较于普通角码固定系统,有利于后期维修。
  4. 有机结合——BIM技术助力幕墙设计
  (1)项目BIM技术介绍
  BIM技术与幕墙设计的有机结合,将使幕墙设计建造过程融入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平台多方协同管理,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吸取相关行业的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思维,使幕墙施工设计的发展向自动化、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集成化,迈进加快整个幕墙行业的发展步伐。
△  各系统分布示意
  (2)项目BIM重难点
  BIM技术要求高,技术应用点多:
  a. 项目要求全专业使用BIM设计,施工模型精度LOD400以上,竣工模型精度LOD450以上需完成项目整体BIM设计工作和BIM平台信息上传和维护工作;
  b. 需录入构件的完整信息;
  c. 模型版本较多,维护周期长;
  d. 配合深化设计完成部分方案设计论证;
  e. 节点效果展示,施工安装模拟及参数化下单等工作;
  f. 探索应用基于BIM的施工项目5D应用,在模型的基础上实时更新模型数据,供物流追踪,造价咨询调用相关数据信息。
  (3)BIM技术与信息化建造技术的应用:
  (3.1) 参数构件信息模型
  本项目石材构件达到7万多块。深化设计阶段,我们通过模型拆分为零构件,对其进行唯一编码,赋予唯一的“身份证”,实现数据的追踪和流转及数字化信息建造。
△  BIM模型示意
  (3.2) 碰撞检查
  搭建信息化模型的过程既是一个数字孪生的过程,我们通过全专业模型的碰撞检查,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和调整,避免产生工期延误、返工等现象。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模型,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  碰撞检查
  (3.3) 可视化设计
  可视化是应用BIM技术中最基本的一个特点,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BIM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这种可视化设计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  样板石材节点
  除此之外,现场进行BIM交底,将样板制作动画展示,制成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直观显示全过程施工内容,施工学习操作方便。
△  现场BIM二维码
  (3.4) 基于BIM的施工项目5D应用
  通过前期工作赋予构件的“身份证”,根据不同的需求借助赋予的不同字段信息,提取我们相关的数据,实现成本信息与模型相关联。构件制作阶段,依托模型,以“身份证”为跟踪对象,通过应用物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对加工运输的过程进行追踪。在安装阶段,全过程状态跟踪采用物联网技术+BIM协同平台可实现幕墙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  互联网平台管理
  (3.5) BIM 技术——装配式
  塔楼石材幕墙由约3.5万个石材板块组成,考虑到散装龙骨定位数据量大,施工效率低,施工精度及安装进度无法保证。根据现场及实际施工情况,3.5万块石材经过设计优化、验证BIM技术论证,最终形成了以每四个或三个方格区域组成一个吊装单元的装配式方案。1428个吊装单元,通过构件身份信息,可以利用字段筛选,数据提取进行参数化下单装配式吊装单元组框是在工厂完成,在组框精度和质量上远高于现场作业。框架式石材幕墙单元装配式施工技术运用了装配式施工理念,为同类幕墙工程的施工开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装配式幕墙的施工成本比普通框架幕墙低,更是远低于单元体幕墙。该技术总体上具有技术先进性特点,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质量,而且给项目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  装配式石材格栅单元

结 语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位于南京南部新城中心位置,建成后将成为南京南部一座新的地标建筑。本项目将传统文化、民国历史和现代造型有机结合,塑造如鲁班锁般环环相扣、精巧严密的建筑里面,形成了二档馆独特的档案馆建筑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打造二档馆幕墙工程的团队,也正是两年前为“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裙楼建造幕墙的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的团队;那个项目建成后已成为“两岸企业家峰会”的永久会址(首届峰会为2008年在南京举办的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而如今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无论是其定位和职能,都和两岸融合、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于无声处修史馆,静待九州归大同”,徜徉于档案和历史之间,中华儿女,我们共同期盼。
△ 2023年3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观摩合影(左起:中建深装项目经理 郭建广、中建深装总设计师 程希奇、《幕墙设计》&中国幕墙工程网总编 唐 琦、中建深装设计研究院(幕墙)上海分院院长 陈 辉、中建深装现场工程师 郭成轲)
文 | 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 陈 辉、鲍忠炎、郭成轲、姚立波、刘 翔、翟 伟
责任编辑 | 唐 琦


相关链接:

□  幕墙第一线 | 凌空飞浪跨太行 遒风劲帆正当时——太原新地标潇河国际会展中心南组团解析

□  幕墙第一线 | 国浩·18T——精致建造蝶变老重庆十八梯

□  幕墙第一线丨深业世纪山谷:开启鹏城最大城中村旧改序幕——高标准门窗幕墙打造全新地标
□  幕墙第一线丨华富村:深圳棚改“第一村”——高品质门窗幕墙助力新时期棚改工程标杆
□ 幕墙第一线 | 神轨通南北 智造展雄风——黄石现代有轨电车站房快速建造新典范
□ 幕墙第一线 | 鹦鹉螺回旋——深圳小梅沙海洋馆曲线幕墙设计与施工
□ 幕墙第一线 | 志合越山海 大国显风流——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幕墙&装饰工程解析
□ 幕墙第一线 | 凌空藏宝阁 祥瑞达四海——中国工艺美术馆建筑及幕墙工程解析
□ 幕墙第一线 | 万里河山归画境 山水美院少年郎——天府美术学院幕墙工程初探
□ 幕墙第一线 | “旭日东升”追随太阳的光影——北京阳光保险金融中心幕墙工程初探
□ 幕墙第一线 | 江苏恒龙:创新可调幕墙安装结构在淮钢特钢研发办公中心项目的经典应用
□ 幕墙第一线 | 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项目——碳达峰、碳中和案例解析
□ 幕墙第一线 | 龙跃中原、鹤舞九州,蜀道从“此”不再难 ——郑州航空港站幕墙工程详解
□ 幕墙第一线丨高质量精品幕墙助推羊城“中国纳米谷”蓄势待发
□ 幕墙第一线丨大国重器——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让自主制造的轮胎“一飞冲天”
□ 幕墙第一线 | 百年首钢换新颜 冬奥始露尖尖角
□ 幕墙第一线 | 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用世界最大胶合木单体塑造“天府之檐”(下)
□ 幕墙第一线 | 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用世界最大胶合木单体塑造“天府之檐”(上)
□ 幕墙第一线 | 看全流程系统化智能制造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剧院幕墙工程的应用
□ 幕墙第一线 | 百年丰台谱新篇——江河幕墙助力打造亚洲最大联合车站
□ 幕墙第一线 | 铭陋室之韵 合道法之然——重庆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城市展厅初探
□ 幕墙第一线特别报道 | 疫情下送出的发展和友谊之花——北京中铁装饰助力中老铁路全线开通
□ 幕墙第一线 | 沙漠星星酒店——日落金晖连天际 独醉大漠摘星辰
□ 幕墙第一线 | 武汉云景山医院——用“永久版雷神山”树“平战结合”之典范

↑ 更多“幕墙第一线”精彩内容,请点击图片查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