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毛这孩子

维舟 无声无光 2024-04-06

好些天没写什么东西了,倒也不是无可下笔,只是一想到写完了大概率发不出来,也就意兴阑珊了。不过,今天一定得写点什么,因为小毛的生日到了。

1


家里人都知道,小毛有“选择困难症”——要是问他:“生日这天,你想要什么礼物?”答案多半是:“不知道。”

据说这是天秤座的典型特质,似乎也无伤大雅,但有时也真是被他搞得很头痛。我们曾试过很多办法,试图培养一点他的决断力,到头来还是无法对抗他这一天生的倾向。

和弟弟不一样,他不太擅长自我表达,说话含糊暧昧,有时就像打哑谜——他说的“嗯”根据语调不同,隐含着很多不同的意味。不知道是因为表达不清,还是不好意思,他偏好曲折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一度还自创了一套“小毛语”,仅通行于我们家庭内部。

那是在他六岁那年夏天,他刚洗完澡,爸爸正准备进房跟他一起看书,这个光溜溜的小男孩在床上大叫:“Dalan Kalang!”
“什么意思?”
“就是‘你先走开’的意思。”
就这样,家里突然多出来一个小外星人,要求我们按这套语言跟他对话,很崩溃。他杜撰了一套密码,并给出了官方解释:
siligan(听不懂)
kakalo(我爱你)
si, koliko(我这幅画好漂亮)
yo, kalakea(等一下)
kayloto(对不起)
delodai leho(西兰花,你好)
sikala kulaka(好累啊)
kaylobo?(你在做什么)
chi, kurekan(今天就看这本书吧)

最后,还有siikolodi,他一拍额头:“俺自己也忘了,那就算‘这个灯好亮’这个意思吧。”问他:“你这些话妈妈听得懂吗?”
“siligan。”
“什么意思?”
“前面不是告诉过你吗,你又忘了?”
Suda那时和闺蜜哭笑不得地说起,得到一番惊叹:“你们小毛很天才啊,都会自创语言了?”只有我们自家人知道,这其实只是他的“社交拘泥症”使然。
他一度还把这门语言教给了弟弟,不过没过两年,它就被废弃了,连创始人也不记得了。很遗憾,创始人从来没清楚地解释过他为什么要创立这门语言,但依照他的个性,要解释这一点可能就得另外再创立一门语言了。

2


小毛这孩子就是这样。这种含蓄的性情,有时让他看起来很温柔——2岁时,陪伴他的一只布老虎用旧了,也很少玩了,我们在清理杂物时就扔了,没想到他泪汪汪地说:“小老虎好可怜。”我们赶紧再捡回来。

那时妈妈帮小毛刷牙,他总是坚持举起自己的小短手,也要帮妈妈刷牙。在小学里,他曾有一个英语外教Jahan,那段时间让我们感觉,他用英语来表达自我时,似乎比用母语更自如、自信。Jahan走的时候,小毛哭了。

但也因为他的内敛,在他小时候,我们真是没少吃苦头。他迟至23个月才开口说话,很多意思都不会表达,但又很倔强。

那会有一次在乡下,奶奶午睡前拉上帘子,小毛就闹,终于看明白他似乎是想要拉起来,奶奶很累,让爷爷拉起来,这下小毛大闹,一定要奶奶拉起来。

刚进托班那会,他有一回在小弄堂里走在路中间,妈妈让他走旁边,但他就是想按自己的方式走,这时背后有车开过来,妈妈无暇解释,就把他一把拎到了路边。这一下,他哭闹了足足2个小时,那是妈妈最崩溃的一次。

不过,三四岁以后,他就很省心了。他属于那种“你可以跟他讲道理”的孩子,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小就像个小大人——但也因此,有时兄弟俩会爆发争吵,因为哥哥常常更遵守规则,弟弟却总想打破那些规则(尤其是让他觉得不舒服的规则),更讨厌哥哥来管自己,他对哥哥最经常吼的一句话就是:“要你管?!”

即使在争吵的时候,小毛通常也很淡定。封城在家时,大家都有点烦闷,有一次吵起来,弟弟怒斥:“你他妈的……”小毛只是耸耸肩:“我妈就是你妈,所以你相当于说‘我他妈的’。”弟弟一愣,也哈哈笑了。

小毛8岁那年,一家人去新场古镇。弟弟一路走马观花,小毛则玩了陶艺,对捏泥人、扎粽子、编棕都看得很入迷,问他“今天好玩吗”,他照例给出了自己用来表示“非常好”的评价:“还可以。”

去年和他沿着滨江绿地骑车去上机器人课,因为时间有点赶,我不由自主加快了速度,但不时发现他掉到了后面,平日里他可是比我骑得还快。后来问他,今天是状态不对吗?他总是说“还好”。后来才发现,他轮胎都瘪了,难怪骑得那么费劲。

这一点上,他很像英国人的做派,总是比较级来表示最高级也是因此,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多留意一点他的感受,因为他常常就算很难受了也未必会喊出来

2


我们一直有一个担心:像他这样的个性,社交会是一个弱项。他上机器人课好几年了,老师很了解他也很喜欢他,但之前建议我们让他上竞赛班时就直言相告,说他很专注、逻辑思维很清晰,但不大与人合作,虽然也不排斥。

他确实是这样。看起来温和、克制、人畜无害,但其实多少有点独来独往,并不善于和人打成一片。就算在家里,他也很少像弟弟那样会粘着妈妈撒娇发嗲,弟弟到现在还不时想着“跟妈妈一起睡”,但小毛就算我们邀请,他都会礼貌地说:“不用了。”宁可自己单独睡。

这两年大了,他的独立性看来也在增长。刚上五年级时,他就提出过想一个人骑车上学。以他的车技,其实早没问题了,但妈妈还是有点不放心,他也就没说什么了。一年后,从初中预备班起,我们就放手了。

还需要接他下课那两年,有一次爸爸在嘈杂的人群里听到同学们都叫他“玉米”,后来就笑问他:“你这外号怎么来的?”原来是一堆孩子课间玩闹,不知为了什么,叫一个男生“玉米”,结果这男生拉住小毛说“我不是玉米,他才是”,而小毛也不在意,就这么笑纳了,莫名其妙成了“玉米”。

这个有着“社交拘泥症”的男孩,居然人缘还不错。小学班上女同学生日聚会,妈妈带他前往,一到场就听到三个小女生尖叫:“玉米来了!”他是唯一受邀的男生,听女孩子们说,“我们班男生都不和女生玩的,除了玉米。”

前些年和朋友一家去西湖,后来听他说,他女儿觉得“小毛哥哥比较温柔”,敏感细腻一些,相比起来,“阿福哥哥会说笑,但有时又会吓我”。

回想起来,小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这样了当时也有个小女孩跟爸妈说,小毛是自己在班上唯一的“男朋友”,理由是在男生里,只有他不打人。我也是身为人父之后才知道,很多男孩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心里喜欢对方,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是动手。那时有个壮硕的同龄男孩松松很喜欢小毛,每次一见面就紧紧抱住他,到后来小毛看到他就逃。

从小,小毛就是一个没有攻击性的男生,这可能是女孩子喜欢他的最主要原因。我有女性朋友听过他的事,都笑说:“好想要一个小毛那样的男朋友!”

幼儿园毕业前夕,同学小豆妹曾赠给他一幅自画像,一个小公主,旁边写着:“我爱你,你爱我吗?”很遗憾,这段初恋无疾而终,虽然我们都很喜欢小豆妹,但小毛看来还是个不开窍的傻小子

在社交上,他其实很少表现出主动性,再加上他的“选择困难症”,我们都隐隐有点担心,将来要是遇到了不止一个喜欢的异性,他可别是渣男。不过,就像他对食物的偏好一样,虽然问他去哪里吃,他的回答经常是“随便”,但他其实还是很清楚自己喜欢吃什么的。

家事:
(已设置超链,点击篇名即跳转读取)

小毛这十二年
孩子教我们做父母
两个男孩的夏天
阿福八岁了
世界上最帅的男人……9岁了
当爹又当妈的日子
上海封城期间的儿童画
小学作文的八股化
给孩子讲《三国演义》
跟孩子们讲《白蛇传》
阿茶的绘日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