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方园艺》2018年7期阅读推荐

推 送 一


外源葡萄糖对于缓解植物盐害具有重要作用(p9)


《外源葡萄糖对番茄盐胁迫耐受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栏目)由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王丽燕等撰写。该研究由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BL07)资助。


近年来我国的设施农业迅速发展,设施农业具有传统农业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受季节、环境的影响性小、可控性强,但随着种植时间的增长,土壤盐分表积化现象明显,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成为影响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为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施用外源物质如NO、甜菜碱等能缓解对植物的伤害。在设施农业具有可控性特点的基础上,筛选生产上可供使用的外源物质,研究其作用机理及适宜的使用浓度必将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依据。可溶性糖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信号物质参与调控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目前,有关外源糖对番茄耐盐性的研究较少,该试验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1/2 Hoagland(对照)、0.8% NaCl、0.8% NaCl+0.3%葡萄糖、0.8% NaCl+0.5%葡萄糖、0.8%NaCl+0.7%葡萄糖等外源葡萄糖处理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葡萄糖可以促进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长。但在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长并未随着外源糖浓度的升高表现出一致的增长,0.7%的外源糖处理条件下株高较0.5%处理没有明显增加,这暗示过高浓度的外源糖喷施叶片可能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NaCl胁迫条件下,一定浓度外源葡萄糖提高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含量,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进一步证实外源葡萄糖对于缓解植物盐害具有重要作用。


外源葡萄糖对NaCl胁迫下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外源葡萄糖对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H2O2(a)和O2.-(b)含量的影响


推 送 二


梨树早期落叶能够引起梨树返青返花,导致翌年梨树坐果率降低,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p31)


《湖北省主栽砂梨品种早期落叶发生原因调查及其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栏目)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的杨晓平、张靖国、范净等撰写。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1721);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9-34);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2016-620-000-001-029);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7ZTSJJ1)共同资助。


砂梨是湖北省重要的栽培果树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湖北省主栽梨品种早期落叶现象发生日益严重,影响了湖北省梨产业的发展。梨叶片的早期大量脱落,加上外界气候因素影响,往往会造成梨树的二次开花和返青现象。梨树返青返花消耗了树体大量营养,削弱树势,造成翌年成花量少、成花质量差、坐果率低,发生严重时,梨的产量急剧下降,影响梨园产量和经济效益。由此,为了解湖北省砂梨产区主栽品种早期落叶状况及其发生诱因,于2016年9月上旬在京山县、钟祥市、潜江市、枝江市和宣恩县等5个砂梨区的32个梨园,对“华梨1号”“翠冠”“黄冠”“湘南”“黄花”“黄金”和“园黄”等7个主栽品种进行了早期落叶和返青返花程度及主要诱因的调查,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湖北省砂梨产区梨树防控早期落叶的具体对策。


结果表明,梨不同栽培品种、水涝和暗渍、高温干旱、梨园病虫害、梨园郁闭寡照、梨树缺铁黄化、树龄和梨园管理条件是湖北省主栽砂梨品种早期落叶发生的主要诱因。针对早期落叶发生情况及主要诱因,提出选择抗早期落叶的品种、合理建园、建好梨园排灌系统、病虫害综合防控、深翻土壤、加强营养供给、增强树势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早期落叶防控措施。


同一梨园中不同梨品种早期落叶情况对比


推 送 三


多胺可提高干旱胁迫下杏苗SOD、POD、CAT的活性,增强杏对干旱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p37)


《多胺对干旱胁迫下杏苗三个酶活性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栏目)由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农牧工程学院的王尚堃教授撰写。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27)资助。


多胺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具有强烈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脂肪族含氮碱化合物,主要包括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和精胺(spermine,Spm)3种。“金太阳”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Jintaiyang’)是我国从美国引进的杏优良品种,具有败育花少、抗霜冻、自花结实坐果率高、早果性强的优点,有较高的营养和医疗价值。干旱是制约果树优质丰产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对果树能否正常生长和结果起决定性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是植物细胞的3种保护酶,它们协同作用可防御活性氧或其它过氧化物自由基对细胞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破坏作用。为此,该试验以盆栽“金太阳”杏幼树为试材,设置6个处理(CK、干旱(Dr.)、CK+亚精胺(Spd)、Dr.+Spd、Dr.+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Dr.+ MGBG+ Spd),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喷布1 mmol•L-1  Spd和1 mmol•L-1  MGBG,研究了多胺及其抑制剂对干旱胁迫下杏苗3个酶活性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喷施1 mmol•L-1  Spd,可显著提高杏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一定浓度的多胺可调节干旱胁迫下杏苗SOD、POD、CAT的活性,增强杏对干旱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推 送 四


 确定适宜的日光温室北墙结构参数对调控温室热环境至关重要(p53)


《兰州地区日光温室北墙体长度变化对温室热环境的影响》(设施园艺栏目)由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高旭廷、管勇、杨惠君等撰写。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68028);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1506RJZA06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NR2015K05)共同资助。


日光温室是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白天将太阳能储存在墙体和土壤中,夜间日光温室室内温度下降时将再将储存的热量不断的释放出来以维持室内热环境。由于温室作物遮挡和土壤导热性能的限制,土壤的蓄放热量受到较大限制。日光温室墙体的蓄放热量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差异性较大,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日光温室不断应用的时期,开展不同地区日光温室墙体长度变化对温室热环境的作用关系研究非常有必要。为此,该试验以兰州地区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日光温室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试验验证,以北墙体阴影率和温室日放/蓄热量比值以及累积日有效积温等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长度变化对温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以期探究日光温室北墙体长度的变化对温室热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东墙和西墙在北墙会造成阴影,以13:00时为中心呈对称的关系,保温被开启与关闭时刻的阴影率最大,随着温室墙体长度的增加,其阴影率逐渐减小。温室北墙体长度越短,对北墙的集热与蓄热性能的影响越大。兰州地区1月太阳辐射强度主要分布在8.5~10.0 MJ·m-2·d-1,所占比率达到50%。在改变温室北墙体长度,而温室其它结构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兰州地区日光温室的日放/蓄热量比值与太阳辐射强度及北墙体长度呈非线性关系;当日放热量等于日蓄热量时,确定温室北墙体适宜长度为89.4~102.5 m;累积日有效积温与北墙体长度呈幂函数关系,北墙体长度越大,其累积日有效积温越低。该结果可为兰州地区日光温室的科学建造提供参考。


日光温室模型


晴天不同北墙体长度和太阳辐射强度下日放/蓄热量比值云图


推 送 五


‘火焰’红掌整体形态优美,花数、叶数多,花朵色彩艳丽,最适合培育推广(p60)


《不同品种红掌观赏特性的比较》(园林花卉栏目)由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的杨继凯、刘翠菊、郭霄等撰写。该研究由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264)共同资助。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属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别名花烛、红鹤芋、安祖花、火鹤花、红鹅掌,原产于南美洲热带雨林潮湿、半阴的沟谷地带,喜温热多湿而又排水良好的环境,怕干旱和强光暴晒。品种多样,具有观叶及观花2种特性,因其花型奇特、花期持久、色彩丰富、观赏价值高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酒店、办公楼、会议、家庭等环境当中,盆花非常适合庭院厅堂及宾馆酒楼室内摆设,使用量不断上升。红掌虽然被广泛应用,但是各个品种的具体外部形态特征描述不清,不同品种应用混淆,影响了红掌的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该研究以9种不同品种的红掌为试材,采用测量计算形态特征的方法,研究了9种不同红掌品种之间的形态特征差异,总结出各品种的观赏特性,以期为优良品种的选择及繁育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各品种均具有其优良的特性以供观赏,‘玛格拉’‘梦幻’‘火焰’等红掌品种花量较多,‘梦幻’‘骄阳’‘红唇’等红掌品种叶量较多,易营造出枝繁叶茂之感,适宜成丛在会议室、酒店大厅等环境中应用。另有一些具有特殊色彩的品种‘梦幻’‘彩霞’‘粉红军’等红掌品种,适宜摆放在家居室内等环境中以供细细观赏。由此看出,每种红掌品种均有其独特的优良观赏特性加以推广,而从各品种的整体形态、花部形态、叶部形态等综合表现看,相对于其它几种红掌品种,最适宜繁育推广的品种为‘火焰’红掌。通过对红掌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生长性状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红掌品种之间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可以有效地利用遗传多样性开展杂交育种,并与体细胞技术相结合创造新品种,选育出观赏价值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CIEL*a*b*表色系统


9种红掌品种外部形态比较


推 送 六


研究油用牡丹FAD2基因对油类作物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p77)


《油用牡丹FAD2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园林花卉栏目)由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的陈为、张琳撰写。该研究由河南省科技厅2017年科技攻关(农业)项目(172102110103);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A180030);洛阳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2014BZ02,2014BZ03)共同资助。


牡丹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其中油酸约占21%,亚油酸(ω-6脂肪酸)约占26%,α-亚麻酸(ω-3脂肪酸)高达45%,是最健康的木本坚果油。牡丹籽油的质量取决于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和含量,而位于内质网的ω-6脂肪酸脱氢酶(FAD2)是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第一步,对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合成起着关键作用。迄今为止,有大量的FAD2基因家族成员被克隆出来并被深入研究。然而,在油用牡丹中,目前关于该基因的研究还鲜有报道。该研究以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为试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调控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ω-6脂肪酸脱氢酶(Fatty acid desaturase, FAD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PoFAD2基因调控牡丹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油用牡丹3个FAD2蛋白被聚类到了3个分支,预示着这3个基因存在功能上的差异。其中PoFAD2-1cDNA全长1 695 bp,编码383个氨基酸。PoFAD2-1没有信号肽结构,是非分泌型蛋白,有3个FAD2特有的组氨酸保守区和4个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该基因定位于内质网,与目前所报道的其它物种的FAD2-1一致。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明确油用牡丹种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3个保守组氨酸簇的序列比对


PoFAD2-1跨膜结构域分析


FAD2蛋白的聚类分析


推 送 七


土壤的肥力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出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139)


《云南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特点及土壤分析》(食用菌栏目)由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与微生物利用研究中心的刘静、高锋、张春霞等撰写。该研究由云南省重点项目(2017FA017);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项目(2015DC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008);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项目(326);云南省热带作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项项目(RF2017-10)共同资助。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 (Berk&Broome) Boedijn]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牛肝菌目(Boletales)、小牛肝菌科(Boletinellaceae)、脉柄牛肝菌属(Phlebopus),俗名“黑牛肝菌”。其子实体个体肥大,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是云南南部及泰国东北部最受群众喜爱的名贵食用菌之一。自2003年以来,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方法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并成功地研发出室内栽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方法,目前在室内周年能生产出暗褐网柄牛肝菌,田间仿生栽培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然而,野生食用菌发生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研究报道甚少,现以云南10个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土样为试材,对云南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进行调查研究,系统调查了发生地的海拔、经纬度、植被、出菇情况、菌腔虫瘿及植物和土壤中牛肝菌菌丝情况等,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牛肝菌发生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暗褐网柄牛肝菌仿生栽培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云南省10个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海拔范围在613~1 370 m,东经100°5′~101°32′,北纬21°40′~25°3′之间;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较好的是嘎栋凤凰木树下,每3 m2≥1个,其次是临沧幸福镇的枇杷树下,每4 m2≥1,出菇较差的是打洛的桃树下,每40 m2≥1;凤凰木树根上较易感染牛肝菌菌丝并形成菌腔虫瘿,菌腔虫瘿量与牛肝菌的发生量成正比关系;土壤肥力综合排名得分为:幸福镇>东风>星火山(低)>试验基地>振东果林农场>嘎栋>景洪勐养>打洛>资源圃>星火山(高),幸福镇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排第1位,出菇也较多,表明土壤的肥力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出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土壤是暗褐网柄牛肝菌生长的载体,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理化性质适宜的土壤对其生长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土壤肥力较好的前提下,找到适合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寄主、气候、地形等因素,将会提高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收入。


凤凰木林下的牛肝菌


枇杷园的牛肝菌


凤凰木树根上的菌腔虫瘿


土壤里的菌丝、菌索


推 送 八


 新品种选育


《籽用美洲南瓜新品种“金龙瓜1号”的选育》(新品种栏目)由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的韩俊岩、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的李柱刚等撰写。该研究由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112);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2QN011);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2013RFQYJ051);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QC2016038)共同资助(p208)



浏览以上八篇文章的原文,请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目录查阅


《北方园艺》阅读推荐

2018年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第6期


2017年

第24期 | 第23期 | 第22期 第21期 | 第20期 | 第19期 

第18期 | 第17期 | 第16期 | 第15期 | 14期 | 第13期 

第12期 | 11期  |  第10期 | 第9期 第8期 | 第7期

  6期


《北方园艺》最新目次

2018年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第6期 | 第7期

2017年

第24期 | 第23期 | 第22期 | 第21期 | 第20期 第19期

 第18期 | 第17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