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2018年中美利差倒挂启示录

刘郁 肖金川 郁言债市 2022-06-26









郁言债市数据平台

https://www.yuyanzhaishi.com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今年我们面临美联储的收紧步伐相对于2018年更快,不过大方向上,中美货币政策同样都趋于背离,2018年给出的历史经验仍可借鉴。


2018年中美货币政策“分道扬镳”。事后来看,央行在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态,“在开放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还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同时兼顾外部均衡,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具体来看,我们得到以下几条借鉴:一是中国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需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调节经济,2018年央行三次降准,并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支持经济。


二是利率和汇率作为货币的内部价格和外部价格,央行不会选择调高国内利率水平以维持中美利差的方式。如果后续人民币汇率面临阶段调整,央行可能引导汇率预期、或动用相应的政策工具,而不是动用利率政策来稳定汇率。外部因素或阶段影响国内货币宽松的节奏和形式,但难以改变货币政策的方向。当然为缓和美联储收紧带来的外部冲击,央行可能对降息更为谨慎,或采用降准以及其他的结构型政策工具来支持宽信用。


三是1-2个季度的外资流入减少或流出属于正常现象,主导国内债市走势的因素还是经济基本面。2018年9-12月、2019年2-4月,外资一度流出境内债市或流入量处于较低水平,但并未影响货币政策的方向,也未扭转长端利率的下行方向。


今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进入二季度宽信用或仍是政策主线,债市博弈的空间偏窄,票息策略或相对占优。根据2019年的宽信用经验,利率的持续下行,出现在宽信用政策力度下降,叠加社融重新走弱的阶段。只要宽信用的政策力度较强,长端利率都难以出现持续的下行行情,整体或延续震荡。在这种环境下,博弈交易机会难度较大,票息策略或相对占优。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美联储首次加息落地后,美债收益率继续上行。3月25日,10年美债收益率升至2.48%,盘中一度升至2.5%以上。从3月美债利率上行拆分来看,10年利率上行幅度中,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上行幅度各占一半左右,分别为33bp、32bp。5年利率上行幅度中,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上行幅度分别为48、36bp。美债利率上行的原因可能在于美联储表态较市场预期更为鹰派,近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必要时加息25bp以上以降低通胀水平,纽约联储主席也称如有必要加息50bp,美联储5月加息50bp的预期快速升温。



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使得中美利差明显缩窄。截至3月25日,10年中债利差一路缩窄至32bp,而2年期美债和中债利差已缩窄至2bp。伴随中美利差收窄,外资从国内债券市场流出。债券托管数据显示,2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环比减少803亿元,为2015年初以来最大降幅,占到境外机构债券托管存量的2.0%。分类型来看,主要是国债、政金债和同业存单分别减少354、285和113亿元。并且,债券市场二级成交数据显示,3月外资继续从境内债市流出。



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带来的中美利差收窄、外资流出等因素,是否会对国内的货币政策形成约束,引发国内债券投资者的担忧。篇报告通过回顾2018年中美货币政策背离的过程,为当下提供借鉴。2018年中美10年期利差一度降至24.1bp,2年期利差一度倒挂,最低至-15.5bp,外资也一度从债市流出。


1

回顾2018中美货币政策走向背离的过程


2018年3、6、9、12月,美联储四次加息,共计加息100bp。联邦基金利率上限从1.50%升至2.50%,12月加息也是美联储此轮加息周期的终点。在加息的同时,2018年美联储还延续了2017年10月开启的缩表进程,每月缩表额度从2017年10月刚开始的100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12月的500亿美元。


我国央行3月跟随美联储上调逆回购利率5bp,而4月转为降准1个百分点,随后的6月和10月,继续降准0.5和1.0个百分点,中美货币政策“分道扬镳”。事后来看,央行在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态,“在开放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还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同时兼顾外部均衡,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不过身处2018年的过程之中,债市仍然充满纠结。2018年上半年,中央强调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地方政府部门经历去杠杆过程,表现为基建投资增速明显放缓(详见《信用收加货币宽,2018重现?》)。但从经济数据来看2018年一二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6.8%和6.7%,接近2017三、四季度的6.8%,经济数据并不弱。并且尽管央行在2018年4月17日降准1.0个百分点,但宣布降准之后,流动性一度出现收敛。与此同时,4月并非全面降准而是置换MLF,而7月降准目的是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指向两次货币宽松均强调结构而非总量。


此外2018年6-7月,宽信用方面的政策陆续推出。6月1日,央行宣布适当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纳入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7月23日,国常会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宽信用政策转向的明确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利差缩窄,叠加人民币汇率贬值,使得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能否继续宽松,持谨慎态度。2018年4月易纲行长曾表示,中美利差维持80-100bp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2018年5月开始中美利差回落到69bp(月度平均值),跌出舒适区间,6-9月均维持在60-70bp区间。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5月的6.3-6.4,贬值到7-8月的6.7-6.9,8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一度贬值至6.95附近。



进入2018年9-10月,中美利差继续收窄,不过美国加息之后,我国央行选择了降准。9月27日美联储加息之后,10年美债收益率继续上行,10月5日一度升至3.22%附近,与10年期中债的利差仅38bp。投资者担忧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以维持中美利差。国庆假期最后一天的10月7日,央行宣布再度降准1个百分点,债券市场才开始认识到中美货币政策明确“分道扬镳”。事后来看,10月发布的9月工业增加值继续放缓至5.8%,跌破6%;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也回落至目标值6.5%,因而10月降准可能是为了应对经济放缓压力。


伴随越来越窄的中美利差,外资流出国内债市。中美10年期利差在11月8日一度降至24.1bp,2年期利差在11月6日至12月17日期间形成倒挂,最低至-15.5bp。中美利差维持较窄的状态,延续到2019年3月。进入2019年下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与中国货币政策方向开始趋同。中美利差缩窄期间,外资从境内债市流出。2018年9-12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分别为+106亿元、-61亿元、-342亿元、+75亿元,而1-8月月均增量为667亿元。可见中美货币政策背离,不仅带来中美利差缩窄,而且导致外资流入减少或转向流出,这一状态延续至2019年2-4月。



不过当时的外资流出,并没有改变国内利率的下行趋势。2018年10-11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合计减少403亿元,占到境外机构托管存量的2.4%。在经济数据走弱及降准的推动下,尽管外资流出,但1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了10bp、15bp。



2

2018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对当前的启示


今年我们面临美联储的收紧步伐相对于2018年更快,美联储点阵图显示全年可能加息7次,而2018年加息4次。不过大方向上,中美货币政策同样都趋于背离,2018年给出的历史经验仍可借鉴。

具体来看,基于2018年的回顾,我们得到以下三条经验:一是中国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需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因而“内部均衡为主”。具体而言,内部均衡方面,2018年央行降准不降息,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支持经济。面对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外部环境,中国央行没有直接进行降息操作,而是通过降准、创设TMLF等方式推进宽货币-宽信用。根据央行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表述,央行动用的工具包括七个方面:定向降准、创新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发放模式、扩大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的合格担保品范围、增加MPA考核中的结构优化指标、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设TMLF、推进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


今年接下来的货币宽松重点预计在于支持宽信用。3月MLF和LPR利率维持不变,央行也未进行降准操作。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指出“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3月21日国常会也指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结合两次会议表述来看,未直接提降准降息,但都提到贷款保持适度增长。接下来信贷同比变化,可能决定了货币政策是否进一步降准,不过从2018年的经验来看,短期内降息的概率下降。


二是利率和汇率作为货币的内部价格和外部价格,“内部均衡为主同时兼顾外部均衡”。外部均衡方面,2018年央行加强汇率预期引导,并调高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但没有选择调高国内利率水平以维持中美利差的方式。


今年如果后续人民币汇率面临阶段调整,央行可能引导汇率预期、或动用相应的政策工具,而可能不会采用利率政策来稳定汇率。外部因素或阶段影响国内货币宽松的节奏和形式,但难以改变货币政策的方向。当前面临美联储收紧步伐较快,我国货币政策可能会选择合意的宽松窗口和宽松形式,在提振经济的同时兼顾外部。当然为缓和美联储收紧带来的外部冲击,央行可能对降息更为谨慎,或采用降准以及其他的结构型政策工具来支持宽信用。宽货币为宽信用服务,货币政策方向上或表现为,淡化宽货币,强调宽信用。


三是1-2个季度的外资流入减少或流出属于正常现象,主导国内债市走势的因素还是经济基本面。
2018年9-12月、2019年2-4月,外资一度流出境内债市或流入量处于较低水平,并未影响货币政策的方向,也未扭转长端利率的运行方向。


当前外资流出并非完全由中美利差驱动,俄乌冲突带来的间接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随着近期中美利差缩窄,债市对外资流出的担忧也有所升温。今年2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环比减少803亿元,占境外机构托管存量的2.0%。考虑到2月中美利差(10年期)仍在80bp左右,外资流出可能受到俄乌冲突影响,间接导致外资担忧新兴市场投资风险,从而使得外资从境内债市流出。参考2018年四季度外资从境内债市流出情况,中美货币政策背离、中美利差缩窄导致的外资流出规模较为有限,仅为外资持有境内债券存量的2.4%左右。预计当前外资流出给债市带来的影响,主要在短期情绪层面,利率走向仍由国内政策和经济所驱动。



3

未来利率走向重点关注宽信用进展


中美利差的极端值或尚未出现,关注美债利率的中枢而非高点。随着美联储加息50bp预期继续发酵,美债收益率可能继续冲高,从而使得中美利差进一步缩窄。2018年10年期中美利差曾一度降至24.1bp,但这个点位并未持续较长时间。从中美利差月度平均值的角度来看,2018年11月10年期中美利差达到最低值31bp,12月至2019年2月回升到40-50bp区间。而且随着10年期美债利率的上行,美债市场也会提前为美联储收紧导致的美国经济放缓预期进行定价,从而限制美债长端利率上行的幅度,使得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期限利差缩窄甚至倒挂。就前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而言,2018年10年美债利率高于3.0%的交易日数仅为59个,最高点在3.24%,中枢基本位于2.8-3.0%区间。


在宽信用政策力度较强的阶段,利率难持续下行,整体或延续震荡。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2022债牛余韵》中判断,2022年长端利率或呈震荡市,节奏可参考2012和2019。回顾年初以来10年国债利率的节奏,与2019较为相似。从2019年宽信用的三阶段来看,利率的持续下行,出现在宽信用政策力度下降,叠加社融重新走弱的第二阶段(《宽信用,从总量到结构的三阶段》)。


今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进入二季度宽信用或仍是政策主线,债市博弈的空间偏窄,票息策略或相对占优。2月社融数据发布以来,利率呈窄幅震荡走势,缺乏主线逻辑。进入二季度,随着局部疫情逐渐退去,货币政策或再度发力促进信贷合理增长,以支持实体经济,从而使得债市的关注点重回宽信用。根据2019年的宽信用经验,只要宽信用的政策力度较强,长端利率都难以出现持续的下行行情,整体或延续震荡。在这种环境下,博弈交易机会难度较大,票息策略或相对占优。



近期票据利率有所回升,使得我们在《疫情脉冲,10Y国债或继续下行》中,3月社融受疫情冲击走弱的逻辑推演,能否成立的不确定性上升,继续关注3月末票据利率对社融的指向作用。3月25日相对18日,1个月和12个月国股银票转贴收益率分别上行56bp、19bp。继续关注3月末票据利率的走向,如其大幅上行,指向3月新增社融趋于改善。如果3月新增社融数据不差,则可能也不会倒逼货币政策降准,债市的震荡走势难破局。反之债市可能会迎来一段修复行情,不过行情的大小仍然取决于宽信用政策力度的强弱。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相关文章:

之一:《杠杆低、久期短,利率能下否?》

之二:《10Y美债又上1.6%,外资会从债市流出吗?》

之三:《4月债市怎么看?怎么配?》

之四:《国企债务风险演化路径猜想》

之五:《“资产慌”与“资产荒”》

之六:《2016-2021,山西煤企债的轮回》

之七:《地方债发行高峰,央行怎么对冲?》

之八:《税期流动性意外宽松,能否延续?》

之九:《这一轮城投政策收紧不一样》

之十:《地方债,等不来的发行高峰》

之十一:《流动性正在起变化》

之十二:《从流动性起变化到阶段性防御》

之十三:《2021下半年,城投“抱团”进行曲》

之十四:《城投政策收紧,万变不离其宗》

之十五:《从超预期收紧到超预期宽松,越来越窄的利率区间》

之十六:《信用收加货币宽,2018重现?》

之十七:《地方债发行高峰真的要来了吗?》

之十八:《1Y山西煤企和津城建4.5%+,值得挖掘吗?》

之十九:《MLF+政府债约6.5万亿,基础货币缺口为何不大?》

之二十:《安邦、海航和包商,往事并不如烟》

之二十一:《泰禾、蓝光和华夏幸福,化债路漫漫》

之二十二:《“类滞胀”往事》

之二十三:《细数历次债务“恳谈会”》

之二十四:《10年国债利率可能下行突破2.8%》

之二十五:《疫情,出口和利率》

之二十六:《复盘2021,峰回路转》

之二十七:《细数历次货币政策拐点的信号》

之二十八:《宽信用,从总量到结构的三阶段》

之二十九:《10年国债2.85%,利率或阶段顶部》

之三十:《从地产放松到利率拐点的往事》

之三十一:《疫情脉冲,10Y国债或继续下行》

之三十二:《多空交织,市场在博弈哪些民企地产债?》



   

已外发报告标题《债市周思录之三十三:2018年中美利差倒挂启示录》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3月28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