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其他

本期专稿 | 田鹏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论意义和实践向度

👆点击上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关注我们作者简介
3月26日 上午 10:40
其他

观点精编 | 何虎生、薛思齐: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点击上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关注我们作者简介
1月25日 上午 9:31
其他

观点精编 | 郭建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系统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点击上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关注我们作者简介
1月24日 上午 10:00
其他

观点精编 | 彭小龙:法治社会的内涵及其构造

👆点击上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关注我们作者简介
2023年10月15日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本文使用2009—2018年6分位产品的出口数据,构建了剔除中国影响的世界各个国家产品层面的贸易网络,测度了PageRank中心度指标,运用双重差分法验证了
2023年1月20日
其他

数字时代的法治与法学专题之一 | 王锡锌:数治与法治:数字行政的法治约束

👆点击上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关注我们作者简介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作者简介]王续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辛松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4管理学构建中国特色“一核三线”新型市场监管理论体系刘鹏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王瑶(通讯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配套协同还是增发陷阱?——我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配套融资的并购绩效分析徐经长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要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论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思维冯刚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上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关注我们目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周光礼:破“五唯”立新标: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

Science数据库研制出全球第一个世界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ARWU)。令人意想不到的是,ARWU居然反响巨大,并引发全球纷纷效仿,先后出现了QS、THE、U.S.
2022年6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杨东、徐信予: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论纲

modernity)分析框架,不同文化传承下的现代化路径与形貌的重要差异被刻意忽略或排斥。而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土耳其、卡塔尔等东方国家现代化道路发展,证明了“多元现代性”(multiple
2022年6月2日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要1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共产党宣言》的文本考察刘建军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关键词]行政犯;社会自由;善治秩序;刑事治理现代化[作者简介]田宏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6经济学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探析宋华
2022年1月19日
其他

2021年第4期专稿 | 齐鹏飞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七一 ”重要讲话精神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总结回顾了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历程、宝贵经验,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本刊邀请专家学者撰文畅谈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和体会。一篇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齐鹏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力、思想穿透力、理论说服力以及现实针对性,体现了深厚博大的历史思维、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以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和担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理论创造进程中的又一篇贯穿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世界观方法论、充满真理力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我们党在新时代新阶段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又一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为全党全国人民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在党的百年历史上,从在政治上走向全面成熟的延安时期开始,中共就在全党范围内制度化、规模化地举办党的诞辰纪念日庆祝活动,这一“七一”“党庆”的光荣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从未中断。无论是在“革命救国”年代、“建设兴国”年代,还是在“改革富国”年代、“复兴强国”年代,凡“逢五逢十”的建党大年“七一”,中共必定结合党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举办“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的“党庆”活动。可以说,“七一”“党庆”活动已经成为中共具有自我认识、自我检视、自我总结、自我肯定、自我彰显、自我宣传意蕴的重要仪式和重要表征,成为进行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具有创造历史、超越时空的精神魅力。总之,每一次的“七一”“党庆”活动,都是一次全党范围的党史学习教育宣传,都是我们党实现以史鉴今、赓续传统、振奋精神、统一思想的重要载体,都能集中全党的集体智慧形成一些极具政治表达功能、理论创新意义与历史文献价值的纪念文本。立足党史学习教育,仅从党史研究的角度来看,与1978年以来建党大年党的主要领导人历次“七一”重要讲话文本进行简要比较,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内容、新概括、新提法,对于党史研究的深化、丰富和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其一,第一次明确地以百年党史的“四阶段”论来凸显第四个“三十年”,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阶段性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对于中共党史三个“三十年”之大的历史分期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为第一个“三十年”,主题为“革命”;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29年,为第二个“三十年”,主题为“建设”;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第三个“三十年”,主题为“改革”。逐步达成基本共识,中央也有比较明确的倾向性意见。比如,近四十年来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庆祝建党70周年、80周年、90周年、95周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对于中共建党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做的“三件大事”或三大“历史贡献”的归纳和概括,都是与这三个“三十年”相对应的。2017年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念和概念以后,学界也开始探索着将2012年中共十八大开启的新时代,从已经延续了三四十年的新时期“独立”出来,作为百年党史的第四个“三十年”(2012—2049年,主题为“复兴”),但是一直没有形成比较明确、统一和规范的界定和话语表述。而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的归纳和概括,则是直接对应着这四个“三十年”的,并且在对第四个“伟大成就”的论述中非常精当地梳理和阐释了新时代(即第四个“三十年”)的阶段性特征。这应该成为学界关于党史研究特别是其历史分期问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依循。其二,第一次将百年党史的主题高度浓缩和凝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关于百年党史主题的界定和阐释,基本上是围绕着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说展开的。在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后,学界关于百年党史主题的论述开始自觉地将“两大任务”说与“初心使命”说有机联系和对接起来,具体说明中共建党以来在不同历史阶段先后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的历史主题,是蕴含在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之中的,并将第二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与时俱进地调整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科学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此后,学界关于中共党史主题的讨论掀起了一个新高潮,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其主基调还是有不同侧重的“两大主题”说。在今后的中共党史研究中,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新归纳和概括、新提法和表述为准绳和指针来进行全面校正,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其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并具体界定和诠释了其科学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而且明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精神孕育于伟大事业,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一部百年党史,也就是一部革命精神的培育形成发展史。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建立丰功伟绩的光辉历程,也是不断造就其革命精神的光辉历程。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所构建的精神谱系、所创造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丰厚的政治资源,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精神风貌尤其是红色基因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因此,必须“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我们党的革命精神是伴随其主体的产生而产生的,探寻“精神之源”理应回溯至“建党之时”。近年来,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培育所形成所总结所提炼出的近百种革命精神中,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明确界定和诠释其科学内涵的就有二十多种,如今又将新定义的“伟大建党精神”直接定位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阐明了传承和弘扬这一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明确了我们党精神谱系之精神坐标、精神丰碑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原点,明确了“伟大建党精神”就是我们党百年辉煌背后的“源代码”“根目录”。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之精神密码的探究和解读,势必成为学界关于中共党史研究新的思想兴奋点。其四,第一次明确阐释了“能”“行”“好”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立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国之旗帜以及根与基、魂与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重大创新性论断。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接受之后,就成了一种认识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科学理论,成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也是一部我们党在理论上不断自觉、自信、自强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自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此一时代“三问”的重大理论命题以后,学界对于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研究和阐释就一直没有停歇,而这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重大创新性论断,将起到纲举目张的“破题”功益,成为该理论研究和阐释的思想指引和路径依循。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杨凤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全面、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启发。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上,在2010年之前,与党史主题相关的认识,主要是围绕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展开的,有的时候表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有的时候表述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等。201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2021年2月,在《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在此期间,理论界较普遍地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解读为党史的“主题主线”。“七一”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高度,回望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历史,展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创新地提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结论既高度凝练、准确,又把历史、现实和未来有机地统一起来,可谓高屋建瓴、要言不烦、立意深远。其次,“七一”重要讲话以民族复兴为主线,明确地按照四个时期回顾和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创新了党史阶段划分和成就总结。进一步言之,第一个时期,“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为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个时期,“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向世界庄严宣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个时期,“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为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向世界庄严宣告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第四个时期,“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知道,以往讲党史一般是分为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基本上用改革开放新时期命名,且时间一直在延续。党的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论界开始尝试将党的十八以来的历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看待,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之际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较明显地将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作为新的历史阶段,也有理论工作者开始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描绘百年党史。“七一”重要讲话无疑为党的历史阶段的新划分提供了最权威的依据。不仅如此,“四个伟大创造”和“四个向世界庄严宣告”,相对于我们过去习惯用“三件大事”或者“三方面伟大历史贡献”,即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总括党的历史成就,更为全面也更为深刻。实际上,“七一”重要讲话对于“九个必须”的历史经验总结,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是民族复兴。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等经验总结里,则直接使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字。初步统计,整个讲话使用
2021年7月20日
其他

庆祝建党百年专题 | 秦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分期的多维解读 ——以党的文献为依据

宣」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其他

观点精编 | 黄晨:场域决定思想——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变迁的知识社会学逻辑(1978—2000)

“公共知识界”与新思想的传播如果说理论界是政府和知识界间的桥梁,那么“公共知识界”和“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其他

观点精编 | 成海鹰:人工智能时代的“在一起”

「成海鹰」哲学博士,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汕头大学卓越人才计划”优秀人才
2021年1月30日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学术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官网:http://xuebao.ruc.edu.cn
2021年1月15日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学术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官网:http://xuebao.ruc.edu.cn
2020年3月31日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学术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官网:http://xuebao.ruc.edu.cn
2020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