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力劳动BGM:能激发灵感的四张专辑 | 周末

2017-04-02 Annie 三辉图书


按:周一度的“三辉周末”又来了。“周末”是三辉编辑部喝喝水聊聊天的地方,三辉编辑们轮流主持,想说什么说什么。本周主持人是三辉宣传编辑Annie,十个月前,她曾跟大家分享了脑力劳动必备BGM(Part 1 古典乐篇),等了快一年,她终于推出了Part 2!

________

脑力劳动BGM之二:

能激发灵感的四张专辑

文 / Annie

来自 / 三辉编辑部 

以下推荐的四张专辑适用范围很广:考前抱佛脚时听,写作业时听,看稿子时听,做家务时听,上下班通勤时听。每张专辑我都听了百来遍,亲测有效,请各位赏鉴。

《War Stories》by UNKLE

UNKLE不是一支固定的乐队,而是英国著名厂牌Mo'Wax的两位创始人James Lavelle和Tim Goldsworthy 策划的一支结集诸多大牌的玩票乐队。曾经被邀请参与乐队创作的有Radiohead主唱Thom Yorke、Verve的主唱Richard Ashcroft以及Badly Drawn Boy、Dj Shadow等人。

参与创作2007年的专辑《War Stories》的音乐家有美国摇滚歌手Joshua Homme、开创Trip hop音乐先河的Robert Del Naja、The Cult乐队主唱Ian Astbury等等,这些音乐家的风格基本上都能贴上“另类”“实验”等标签,换言之就是无法归类的先锋派嘛,因此《War Stories》也是一张很难去定义和归类的专辑。

《War Stories》称得上“神作”。UNKLE的成功之处在于总是能把合适的人声、合适的配器和合适的风格统一起来。比如这张专辑里Joshua Homme略带金属感的嗓音唱节奏偏舞曲风的《Restless》就很合适,而Ian Astbury沙哑的吟唱搭配《Burn My Shadow》超重的鼓点和贝斯就非常带感(这首歌曾被选为《刺客信条:兄弟会》的预告配乐)。

在这张专辑里,我们还可以听到Trip hop细碎的节拍和摇滚乐强烈的表现力合二为一。比方说《Mayday》里借用了Kasabian那首《Empire》里的一段吉他即兴演奏,《Burn My Shadow》可能沿用了The Prodigy《Voodoo People》震耳欲聋的鼓点,《When Things Explode》里稀疏的鼓点节奏和Radiohead《Climbing Up The Walls》如出一辙。

《Elaenia》by Floating Points

Floating Points真名Sam Shepherd,是生于曼切斯特的DJ制作人、音乐家以及神经科学家——是的,他在伦敦大学学院拿到了神经科学和表观遗传学博士学位,一个货真价实的学霸。

《Elaenia》这张专辑收录7首曲目,整张专辑完全没有用到任何电脑软件做混音,全部是纯乐器演奏,这真心是数码时代的一股清流了。

据说,Floating Points本人在现场DJ时尤其喜欢巴西音乐和非洲打击乐,对节奏的偏爱在《Elaenia》里也能找到痕迹。比如这张专辑最长的曲子《Silhouettes(I,II,III)》第7分钟开始的鼓点,非常抓耳,非常有力。顺便赞下这首曲子的弦乐部分,第一次听的时候几乎被这种纯粹的美和创造力感动哭了,

这张专辑的7首曲子更像一部完整的作品,一气呵成没有明显的分隔,音乐如梦境一般汩汩流淌,各种配器互相融合,美妙至极。

《The Magic Whip》by Blur

Britpop(真的有这个音乐类别吗?)旗手、Oasis的宿敌、迷失中产阶级的代表……加在Blur前面的定语可以很长很长,但是说到底他们就是四个喜欢玩音乐的中年大叔。

2013年,好不容易凑齐的四人在香港演出,由于行程临时改变,他们在香港多了5天假期,他们决定干脆租个录音室玩一玩。时隔12年的专辑《The Magic Whip》就是这样被“玩”出来的。

魔性的MV和诡异的中国元素让人乍一听觉得《The Magic Whip》的形式是轻松和玩乐的。但事实上,Blur还是那个忧国忧民的Blur,主唱君也还是第三世界的好朋友,这张专辑依然延续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Blur在各种宣传里反复强调“魔鞭象征隐藏在中国社会里的种种控制”“我们想吸引贫瘠的西方文明关注东方”等等,专辑里《Ice Cream Man》和《Pyongyang》两首歌的歌词最明显体现出这点(大家可自行网易云音乐)。

整张专辑的旋律很棒,配器里有Blur最喜欢用的管乐,键盘和吉他的融合非常有趣,爵士乐、电子乐、迷幻、雷鬼风信手拈来。Blur玩得很高兴,我们听得也很来劲,这群忙着带娃、卖奶酪、搞政治运动的中年人好像从未离开过,拿起乐器就能捣鼓出百听不厌的音乐。

《Stranger to Stranger》by Paul Simon

对Paul Simon的印象还停留在《The Sound of Silence》的同学可以试试这张专辑,可惜这是老爷子最后一张专辑了,据说他厌倦了演艺圈,决定找个机会正式退休。

Paul Simon的音乐是斑斓的,除了世界音乐之外,他还尝试把弗拉明戈音乐、电音和各种神奇的乐器融进专辑。Paul Simon早年受黑人音乐和非洲音乐影响很深,《Stranger to Stranger》里复杂而欢乐的切分音可能也源于此。

第一首歌《The Werewolf》开场就是东南亚的单弦乐器,接着各种丰富的节奏充满了耳朵,最后甚至还搬来了音乐理论家、乐器创造家Harry Partch特制的脚踏风琴。这种试验不是标新立异,听众也不会因为逼格高而望而却步,事实上Paul Simon的音乐是建立在流行音乐基础之上的,旋律悦耳,歌词亲民,既有难以言说的丧(比如《百年酒馆》的主题曲《Horace and Pete》),也有对爱与希望的礼赞。整张专辑是创作者的人生经历,也是对普遍的复杂人性的最佳注脚。

相关链接:

Annie: 脑力劳动必备BGM(Part 1 古典乐篇)

周末,我们什么都说

假想死亡最初百日 春节故事 唐人村 集体之恶 | 民主故事 | 韦伯 | 书是重要的 | 新年愿望 | 托尼朱特 | 赫希曼 | 记忆 | 塔奇曼 | 火影 | 故乡 |西藏掠影 |老年国度 |温柔时刻 |超级英雄 |英国冬天 |大选宫缩|猕猴桃 |暴露症猫 |少年 | 巴托比 |狗先生 | 出行前 | VCD | 死亡 | 美国大选马男要快要爽鬼片暑假怪谈 | 回家鸡汤致辞 | 知足 | 不道歉 | 牙痛 | 临时工 | 沉默 | 片单 | 看不惯 | 房东外婆 | 脑力BGM | 日常 | 尴尬电影 | 赌个娃 | 色情画家 学渣 | 妈和猫 | 智障人士 | 励志故事

假如你也想说点什么,投稿到media@sanhuibooks.coms

编辑 | 蟹小谢

你的书架上

一定有三辉的书

请点击「阅读原文」对照

投稿与合作

media@sanhuibooks.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