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大千:一生最识江湖大、三年面壁终成师|走寻

2017-03-17 发现未知之美 走寻


[ 本文共计2822字 · 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

文 | 文胡   图 | 豆瓣


他做过一百日的土匪

他当过三个月的和尚

他曾经远赴黄沙漫漫的敦煌

有人说,他是传统绘画当中最后一个巨匠

半生漂泊海外的他

用一支画笔书绘出专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他,就是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



2010年5月17日,张大千晚年的巨幅绢画《爱痕湖》,在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竞拍。


中国著名泼墨画家、书法家张大千先生


起拍价500万,经过现场60多轮的激烈竞价,最终以一亿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张大千也成为首位,作品拍卖突破亿元大关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


《爱痕湖》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张大千在瑞士亚琛湖的亲身体验,这幅完成于1968年的画作,画幅间大团的宝蓝色,透出一股幽幽的神秘感。


张大千的《爱痕湖》


张大千用自己独创的泼墨泼彩手法,将古老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带入了现代;他的色彩所达到的境界,成为中国现代画坛的一座高峰。



提到张大千,人们眼前浮现出的是一位身着马褂,留着长须,有仙风道骨之感的老人。半生漂泊海外的他,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长髯飘逸,仿佛来自于世外桃源。


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降生在内江老城区内的一幢民宅里,在家中排行第八。自幼家境清贫的张家,那时仅仅靠张大千母亲曾友贞绣花来养家。张大千的母亲在要生他之前,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一个老和尚,给了她一个铜盘,里面盛着一个小猿。


张大千母亲曾友贞1918年所绘的《耄耋图》


第二天,母亲便生出了张大千,这个梦让家人都觉得他就是黑猿转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大千本人也对此深信不疑。张大千原名张正权,后来他更是把自己的名字都由张正权改成了张爰。他一生爱猿、养猿、画猿,天性中带着与黑猿相似的无拘无束和洒脱不羁。


1914年,在兄长的引领下,少年张大千第一次走出家门,去重庆求精中学读书。那时正值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时期,学校被迫停课放假,没钱回家的张大千决定约几个同学徒步200多公里走回内江。


张大千二哥张善子擅画虎


未曾想,走到半路,他们不幸被土匪绑架,但那时清贫的张家交不出赎银,恼羞成怒的土匪便不放张大千走。性命堪忧之时,他的一手好字,竟得到了土匪的“赏识”,土匪决定让他做师爷。


张大千因此拯救了自己的性命,却被迫与土匪为伍,还必须与他们一同下山抢劫。


有一次,他们去抢劫一个大户人家,按照黑道的规矩,空手而归是犯忌的。无奈的张大千在被威逼之下只好拿了一本书,名叫《诗学涵英》。


《泼彩山水图》


此后,这本书便成了张大千在匪巢内学习诗词的启蒙读物,他一有闲暇,便拿出来反复研读。


后来,张大千的家人,通过托地方上的舵爷跟土匪言语,才把张大千接回来,从被绑架到接回家,刚好一百天,“百日师爷”因此得名。张大千曾说自己“一生最识江湖大”。


经过“百日师爷”的历险,惊魂未定的张家决定让二哥张善子,带着张大千远赴日本学习染织,走实业致富之路。


竹菊


1919年,一个噩耗从家乡传来,张大千的未婚妻去世了。原来,在赴日本读书之前,家里早已为他定了一门亲事,这个人就是他小时候青梅竹马的玩伴谢舜华。


1920年,张大千带着无尽的哀伤完成了在日本的学业,与二哥返回上海,但是对于未婚妻的思念却久久不能释怀,自此,张大千萌生了遁入空门的念头。


《桂树晓猿图》


带着一封好友父亲的亲笔书信,他来到了当时的松江禅定寺,住持逸林法师为他取法号“大千”。这个法号来自佛家经典《长阿舍经》中的“三千大千世界”一语,从此这个气象不凡的法名代替了他的本名。


三个月后,因为接受不了佛门规定的烧戒,有着黑猿一样热爱自由天性的张大千,在剃度大典前夜,悄然离开。


张大千1918年所绘的水墨纸本作品《峻山高仕》


不久之后,张大千的绘画天赋逐渐显露出来。


1918年,张大千所绘的水墨纸本作品《峻山高仕》在日本展出。当时,被日本人当成了中国古代名家的笔墨,却想不到是一位未满20岁的小伙子临摹的。


1920年,在二哥张善子的安排下,张大千拜入了前清名士曾熙与李瑞清的门下,张大千深受此二人的影响,把石涛的山水临摹得惟妙惟肖,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1934年张大千和溥心畬合作的《松下高士图》


最早被张大千画技所骗的是美术史学家、鉴赏家黄宾虹。


上世纪20年代,有一次,黄宾虹在城隍庙古玩街看到一副石涛山水长卷,感觉跟几天前在李瑞清家所见到的真迹不相上下,甚至在技法上略胜几筹。


于是,他花了一百元买下,并直奔李瑞清家请其参详,不料当时同在李瑞清家中的张大千发现,那其实是自己的临摹作品。


《寿桃》


为了不让黄宾虹损失,张大千恭敬地把一百元交到了黄宾虹手中,在深感震惊之余,黄宾虹也对张大千的才能大加赞赏。


为了精进自己的绘画技巧,1941年,张大千一行人,踏上了西去敦煌的漫漫长路,最初计划连去带回约三四个月。但当张大千在莫高窟看到了中古时代的壁画,就被金碧辉煌的色彩,宏大瑰丽的场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彻底征服了,决定停留一年。


从此,张大千在敦煌过上了苦行僧般的生活,他称之为面壁,时间竟长达三年。


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


他的愿望是把每一个洞窟的壁画都临摹下来。但有的很小的洞,不到一个人的高度,需要卧着进去,仰着画,十分艰难。清晨入洞,夕阳西下离开,成了他每日的常态。


三年中,他临摹了276幅画作,仅是颜料就用了千百斤,这使他千金散尽,债台高筑,这样做法,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他不仅细致临摹,还写下了平生唯一一篇学术论文,创立了中国画坛上的“敦煌画学”。


张大千作行书七言联


1953年,在海外漂泊的张大千在南美洲定居了下来,他在这里大兴土木,创造了中国文人理想中的乐园——八德园。其中的布景十分细致,细致到头一天种下一颗树,第二天觉得方向不好,需要挖出来,重新调整方向,再种下去。


有一次,在帮忙搬石头时出现了意外,这次意外使张大千的视力严重受损,几近失明,这对于步入事业巅峰的他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以线条精准、笔法细腻著称的他连下笔的位置都看不清了。但张大千并没有因此而走下神坛。


张大千在“八德园”中散步


1959年的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正在养病的他无意中模模糊糊地看到雨中“八德园”一片淋漓朦胧,他像是悟出什么,立即返回画室,提起笔来即兴在纸上挥洒,一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园骤雨图》就这样诞生了,它是张大千泼墨山水画的代表作。


后来,在泼墨的基础上,张大千开始加入色彩,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画面构成的泼墨泼彩技法。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园骤雨图》


他在“八德园”里一住就是15年,也终于过上了宁静的生活,他的创作因此进入了一个高产的阶段。不过可惜,1970年,“八德园”所在的区域,将修建水库,无奈之下,张大千只好放弃这座用大半生精力建造的园林,举家牵往美国。


1978年,几经辗转,年逾80的张大千,回到了祖国宝岛台湾。他生前的最后一个居所,是坐落在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的一个院落,他将这里命名为“摩耶精舍”。晚年的他,在这里创作,会友,读书,其乐融融。


张大千生命中最后一幅鸿篇巨制,《庐山图》局部


由于园林养护和一家人生活的庞大开支都要靠他的一支画笔。1981年,83岁高龄,健康每况愈下的他,接受了一位在日本经商朋友的委托,创作巨幅中国山水画,来装点他新落成的酒店大堂。


开笔后,张大千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创作也只能断断续续。这幅宽十二米,高一米八,尺幅罕见的画作,前后历时整整三年才完工。


《泽畔行吟》


《庐山图》的创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在1983年初春,作品还未最后完成的时候,张大千就病倒了。此时,台湾历史博物馆,提前向公众展出了还没有题跋的画。不过可惜,他也再也没有机会为这幅画题跋了。


1983年4月2日,张大千在台北荣民总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5岁。


长髯飘逸的张大千


一生漂泊,一生作画,用一支画笔书写传奇。张大千的不凡人生告诉世人,天赋异禀的才华,再加上一生对于技巧的磨砺,方可成为大师。


走寻独家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点击"稿"了解更多详情

商务合作:zouxun@winhe.cn


—— 热文推荐 ——

弘一法师 | 范曾 | 中国第一帮主 启功:真正的大师 | 央视著名主持 懂酒之人 多情之客 | 郭德纲干爹 | 中国相声 | 毒舌 | 周有光 | 走失的80年代 | 雾霾来了 | 鲁迅 北上广 | 北京地铁 | 圆明园被毁真相 | 万婴之母 | 京华建筑沉思录 | 郭敬明 | 梵高  | 傅雷家书 


出品人 · 施晗  |  监制 · 彭能波 王伟

执行主编 · 冯志亮  |  美编 · 苗雨  |  责编 ·  葛朋超 


长按二维码  关注 ·「走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