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融转弱,宽货币预期或升温

刘郁 肖金川 郁言债市 2022-11-11

摘 要   


10月社融回落,反映出融资需求仍然偏弱。分部门来看,政府和居民部门融资是同比拖累项,企业部门融资同比小幅正增。

第一,两个贷款口径差别再次扩大。10月新增贷款(社融口径)为4431亿元,与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对比,差值为1721亿元。

第二,政府债和委托贷款对社融的拉动回落乃至转拖累之后,社融相应回落,侧面反映企业和居民的自主融资需求较弱。

第三,表外票据转表内。10月社融口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2157亿元,人民币贷款口径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反映出10月末出现银行收票,以票据冲贷款的情况,间接反映融资需求不足。

第四,居民贷款偏弱。10月新增居民贷款减少1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

企业存款的边际变化值得关注。10月企业存款减少11700亿元,降幅达到2015年以来各年10月最大值。结合财政存款的数据,企业存款变动或是财政因素触发。今年10月财政存款增加11400亿元,看似与去年同期差距不大。但将其拆分来看,今年10月政府债发行贡献小,而财政收支差额贡献大。对比之下,去年同期恰恰相反。财政收支差额较大,使得银行负债端可动用的资金减少,这可能是10月下旬至今流动性边际收敛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债市的两个线索:一是现实的资金面收敛,由多个因素叠加所致。值得重视的是,即使税期之后资金面有所缓解,可能也难以回到7-9月的充裕状态,资金面对央行投放的依赖度上升,将延续利率中枢抬升+波动较大的组合,与今年一季度的状态类似。

二是宽货币预期或再度升温。11-12月政府债对社融整体呈拖累效应。为促进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修复,除了供给端的数量政策继续发力之外,可能还需要下调MLF等价格型工具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债市策略:资金波动可能延续,宽货币预期或升温,中长端优于短端。年内资金面中枢抬升+波动较大的情况可能会延续,这对包括同业存单、短债在内的短端固收类资产估值形成冲击。而从10月金融数据来看,经济数据可能也有所放缓。参考7月金融数据公布后的货币政策调整,接下来宽货币预期可能有所升温,有利于中长端利率下行。综合来看,5Y和10Y利率债相对占优。

核心假设风险。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美联储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



2022年11月10日,央行发布10月金融数据。新增社融9079亿元,预期1.65万亿元,前值3.53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3%,前值10.6%。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前值2.47万亿元。M1同比增长5.8%,前值6.4%。M2同比增长11.8%,预期12.0%,前值12.1%(预期值来源于Wind)。


1

10月社融不及预期,与4月、7月相似


社融不及预期,拖累项主要是政府债和贷款。10月新增社融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值1.65万亿元。与4月、7月较为相似,均是季末月同比增长之后,在季初月出现同比回落。分项来看,贷款(社融口径)为4431亿元,同比少332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少3376亿元。受其拖累,10月社融同比增长10.3%,较9月回落0.3个百分点。

10月社融回落,反映出融资需求仍然不足。分部门来看,政府和居民部门融资是同比拖累项,企业部门融资同比小幅正增。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

第一,两个贷款口径差别再次扩大。10月新增贷款(社融口径)为4431亿元,与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对比,差值为1721亿元,其中1140亿元是非银金融机构的贷款,还有581亿元根据现有数据难以解释。这一点与4月、7月数据类似(详见《社融转弱,债市慢牛》)。

第二,政策工具融资拉动转弱。10月政府债连续第三个月拖累社融,委托贷款的同比拉动效应也从8-9月的1500亿元+回落至643亿元。政府债和委托贷款带有政策性融资工具的属性,在这两者对社融的拉动回落乃至转拖累之后,社融相应回落,侧面反映企业和居民的自主融资需求较弱。值得注意的是,10月政府债净发行4973.5亿元,而社融口径政府债融资仅2325亿元。主要是因为10月28日和31日分别发行政府债1637.1亿元和816.7亿元,合计2453.7亿元,按债务债权登记日计入11月社融。


第三,表外票据转表内。10月社融口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2157亿元,人民币贷款口径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反映出10月末出现银行收票,以票据冲贷款的情况,间接反映融资需求不足。同时,实体经济融资较弱,相应表外票据供给较少,表外票据同比少1271亿元。票据供给少+需求多的组合,使得10月末1个月期票据利率一度回落至接近0。


第四,居民贷款偏弱。10月新增居民贷款减少180亿元,同比-48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同比-93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同比-3889亿元。10月居民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均较弱,反映居民消费贷和房贷的融资需求均较弱。局部疫情散发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拖累,居民收入和预期也有待进一步修复。

企业融资方面,中长期贷款仍为同比多增,企业短贷置换为票据,债券融资环比增长。10月新增企业短期贷款-1843亿元,与新增票据1905亿元规模接近,符号相反,反映10月企业短贷在转票据;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4626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企业发债融资也有所修复,10月增加2325亿元,较9月的185亿元大幅反弹,同比多增64亿元,而之前四个月连续同比少增。

10月社融和贷款放缓,与三季度央行问卷调查所揭示的融资需求较弱相一致。供给端政策在1-2个月内有效促进社融和信贷修复,如融资需求修复缓慢,则社融和信贷的恢复往往出现阶段反复。后续可能仍需要下调MLF利率,以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促进融资需求修复。尤其是居民融资需求修复,可能需要降低的不仅是增量融资成本,而且还需要降低存量债务负担。





2

存款转为少增,

财政收支差额可能高于去年同期 


存款和货币供给方面,企业存款的边际变化值得关注。10月存贷差环比下降7972亿元,同比增幅从9月的4.5万亿元降至3.8万亿元。观察10月新增存款,企业存款减少11700亿元,降幅达到2015年以来各年10月最大值;居民存款减少5103亿元,两者同比分别为-5979亿元、+6997亿元。这说明企业存款降幅超出去年同期,而居民存款降幅不及去年同期。

观察企业存款和M1数据, M1环比减少2435亿元,多为企业活期存款降幅,企业定期存款降幅约为90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企业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在减少,而且是超出往年季节性规律的减少,并不是从企业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转化。

结合财政存款的数据,可以发现企业存款变动或是财政因素触发。今年10月财政存款增加11400亿元,看似与去年同期的11100亿元差距不大。但将其拆分来看,今年10月政府债发行净缴款仅3863亿元,反推财政收支差额为7537亿元(收入大于支出,下同)。而对比之下,去年同期政府债发行净缴款为7152亿元,财政收支差额为3948亿元。

因而今年10月财政收支差额明显超过去年同期,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10月缴税规模较大,考虑到财政收支缺口较大,地方可能提高征管力度,以减小收支缺口,对应企业存款转为财政存款;二是10月财政支出规模较小,财政支出受到收支缺口的约束,对应企业获得的国库拨款较少。无论是哪个原因,客观上都使得银行负债端可动用的资金减少,这可能是10月下旬至今流动性边际收敛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利率策略:货币宽松预期或升温


当前债市的两个线索:一是现实的资金面收敛。近期资金面边际收敛,成为推动利率上行的重要推手。10月末以来,隔夜资金利率DR001从1.3%快速升至1.8%左右,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从2.0%升至2.22%。


资金面收敛由多个因素叠加所致:一是前文提到的财政因素使得企业存款下降约1.17万亿元,对应银行负债端可动用资金减少;二是同业存单净发行连续两周为负,合计超过-5000亿元,银行需要动用资金进行净偿还;三是双11网购销售,付款在确认收货前以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形式暂时冻结,这也会减少市场的资金供给;四是市场对于15日到期的1万亿元MLF的续作方式较为关注,在续作落地之前,银行可能削减融出,为大额MLF到期作准备。这些因素或导致银行可动用资金减少,或使得银行增加预防性资金需求,相应削减融出资金。

接下来重点关注11月15日MLF续作规模,以及税期期间15-17日逆回购投放规模,届时资金面存在缓解的可能性。值得重视的是,即使税期之后资金面有所缓解,可能也难以回到7-9月的充裕状态,资金面对央行投放的依赖度上升,将延续利率中枢抬升+波动较大的组合,与今年一季度的状态类似。


二是宽货币预期或再度升温。
年内政府债对社融整体呈拖累。我们在《10月已有16省市动用存量专项债额度》分析,11-12月政府债净发行分别约为6000亿元、4000亿元。10月末发行的2453.7亿元政府债将计入11月社融,对应11月社融口径政府债有可能达到8000亿元左右,与去年11月的8158亿元较为接近。而12月政府债净融资4000亿元,则明显低于去年12月的11674亿元,对社融存量同比拖累效应约0.28个百分点。

考虑到11-12月政府债对社融整体呈拖累效应,年内社融能否企稳乃至反弹,将更多取决于贷款和企业债融资。为促进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修复,除了供给端的数量政策继续发力之外,可能还需要下调MLF等价格型工具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因而后续宽货币预期升温的可能性较高,年内具体时点关注11月15日和12月15日的MLF续作。


债市策略:资金波动可能延续,宽货币预期或升温,中长端优于短端。我们在此前曾分析中长端利率并未从前期的流动性充裕中获益,主要是同业存单、短期信用债利率被压至较低分位,从而使得期限利差处于高位。年内资金面中枢抬升+波动较大的情况可能会延续,这对包括同业存单、短债在内的短端固收类资产估值形成冲击。而从10月金融数据来看,10月经济数据可能也较9月有所放缓。参考7月金融数据公布后的货币政策调整,接下来宽货币预期可能有所升温,有利于中长端利率下行。考虑到当前处于债牛偏尾部阶段,资金利率波动也有所增加,需要兼顾个券的流动性,5Y和10Y相对占优。


风险提示: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近期的充裕状态,但假如国内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流动性相应出现超预期变化。
国内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美联储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美联储加息进程按照前期点阵图所示进行,如通胀超出预期,美联储后续加息幅度出现超预期变化。

经济政策解读系列:
外需放缓,宽松预期或再升温
社融超预期,债市再等待地产政策三连发,怎么看放宽首套房贷利率,怎么看下行趋势未变,流动性或仍有波动等待宽货币预期升温824国常会释放的信号LPR下调之后,降息仍有空间或再降息,持券不炒社融转弱,债市慢牛2022Q2货币政策报告释放的五个信号政治局会议,保持定力、用好用足经济修复,机构欠配社融结构意外改善30亿逆回购的信号如何理解易行长“从总量上发力”加息75bp,从通胀锚失效到经济放缓预期社融总量或持续扩张“降息”之后,流动性收紧之前


   
已外发报告标题社融转弱,宽货币预期或升温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1日

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