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贞元讲座: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之几何篇

赵俊杰 贞元教育 2024-01-09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周六和周日晚上,贞元教育的两场数学线上讲座:宋亚男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之代数篇》、赵俊杰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之几何篇》先后上线,家长们的热情一如既往,但我们的老师也发现,对于数学学习,家长们的困惑很多,但因为数学的专业性特点,相较于语文和英语,数学的理解难度更大。所以我们把这两场数学讲座整理成文,推送给大家,今后也会陆续推出贞元数学的文章,敬请关注。




赵俊杰老师




大家好!我是贞元教育初中数学教师赵俊杰。

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几何篇)》。

讲座开始前,先抛出几个问题,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昨天宋宋老师已经讲了很多有趣的数学游戏,是的,无论是代数还是几何,其实都一样——都要“玩游戏,学数学”。按照我们的思路,孩子们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简单。

我们的课程设计背后有非常深厚的学术背景,在这里我不过多介绍,想请大家关注的是这个“模式”的起点是什么?是的,是“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无论是整个课程框架的设计,还是每一章、每一节课的设计,起点永远只能是儿童!是儿童当下的认知发展水平。

从发生学的角度,我们把儿童空间几何观念的建构历程大致划分为这样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当然就需要不同水平的游戏。整体上是慢慢从具体可操作的“动作游戏”走向抽象、想象的“思维游戏”。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年龄段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每个具体的儿童都可能会不同,需要通过具体的评估来确定。


一、动作空间阶段(0~2岁)


刚刚降生的婴儿有时间和空间意识吗?没有,对新生儿来说,时空不分,一片混沌。那么,儿童头脑中的时间、空间观念是从哪儿来的呢? 

婴儿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吃,这就要靠先天的反射图式——吮吸,去搜寻妈妈的乳头。此外,还有小手的抓握、眼睛的注视,这都是他最初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也是一切观念建构的源头。

小宝贝从这些最基本的先天反射开始,以后慢慢协调,学会新的动作,学会爬、走等等,他们就用这些“简单动作”去探索这个“变幻莫测”的空间世界。

儿童探索的是平面世界还是立体世界呢?当然是立体的呀!所以,儿童很早就积累了丰富的关于立体图形的经验,平面图形反而是更靠后的。

 


那么这个问题大家也就清楚了吧?今天推送的文章里面也有介绍,如果您正好是两三岁宝宝的家长,不妨试试先教孩子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

请问:儿童最初的空间观念从哪儿来呢?是儿童从各种动作中来的,儿童通过动作与这个世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把动作经验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观念。此阶段儿童空间观念的特点是还不具备“表象”能力。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不在眼前时,儿童还无法在头脑中“描绘”出它的样子。

给家长的建议:给幼儿提供足够安全、丰富的探索空间,让儿童自由探索,他们必须在动作中学习。成人不要过多地替代孩子,成人的替代相当于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机会,久而久之,儿童天然的好奇心、探索欲可能就丧失了。

 

二、表象性空间阶段(3~6岁)



三岁左右的儿童能不能通过视觉辨认出正方形、圆形?当然可以。是否意味着他们已经拥有正方形、圆形的“科学概念”了?肯定不是。如果他的正方形玩具被藏起来了,他能不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这个玩具的样子?可以。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表象”能力了。实际上,他不仅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这个玩具的样子,还可以用画笔把它画出来,尽管他所画的“正方形”并不够方,也不够正,经常被成人评价“不像”。 

我们的数学课程就是从学前开始的,对于5岁左右儿童,应该怎样学几何?其实,对于5-6岁的儿童,以及小学低段(一年级)儿童来说,需要通过更加丰富的操作游戏积累动作经验。这样,儿童才能将动作经验内化,在头脑中建立起几何图形的表象。

今天推送的文章里已经介绍了比较丰富的游戏,这里就不多讲了,再补充一些游戏图片。这些游戏活动实录都收录在《玩游戏,学数学》学前分册中。


给家长的建议:这个阶段的儿童需要更加丰富的游戏活动,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已经足够丰富,那就足够了,如果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不足,家长可以参照《玩游戏,学数学》学前分册中的相关游戏,跟孩子一起玩儿。不仅帮孩子更好地建构观念,还能提升亲自互动的品质,让您和孩子一起的时间都成为高质量配备。

 

三、前欧氏空间阶段(6~12岁)


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几何学习大致包括这样几个小板块。

从篇幅上大家就能看出来“图形与测量”是整个小学几何最主要的内容。


当然,其他小板块也都非常重要,而且往往其重要性更容易被忽视,但是今天我们暂且不聚焦它。今天我们要聚焦的是“图形与测量”。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总是和测量相伴而行呢?

 

因为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在具体可操作的基础上来学习几何。所以,除了通过操作游戏认识图形的一些特点以外,测量肯定是最适合儿童的学习内容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以测量为主线来分享。以后有机会我们还可以继续分享其他有趣的内容。


l  一维长度测量

这是预热问题

现在有一根蓝色木棍,你怎么测量它的长度?


大部分成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用尺子,当然可以。如果没有尺子呢?在尺子被发明创造之前,人们如何测量呢?看看我们的小朋友是怎么测量的吧!


看,拃、庹、步、一根细绳、一支笔、一根小棍,等等,各种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测量工具!他们在教室里、在家里测量各种各样物体成长度,并且用写绘作品把测量结果展示出来。


 现在假如我们有一根黄色的小棍可以当作测量工具,怎么测量蓝色木棍的长度呢?


 

通过平移叠加,请问:测量结果是什么?被测量的蓝色木棍是这根黄色小棍的3倍,蓝色木棍的长度就是3。在这个测量活动中,黄色小棍起到了什么作用?

测量基准,也可以叫测量单位,就是“1”。蓝色木棍是基准的3倍,它的长度就是“3”。

大家都用自己找到的基准去测量了,一个问题解决了,孩子们又会遇到什么新问题呢?

 

有两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马上就出现了:

一个问题是,同样测量了图画本的长度,你测的是3,我测的却是2,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你测的是3拃长,我测的是2支水彩笔长。孩子们发现,测量基准不一样,沟通交流的时候就会引起麻烦,这怎么办呢?

 

孩子们会想各种办法,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我们要用统一的基准去测量!我们班的测量基准统一了,OK没问题了,当我们去跟其他班级交流的时候呢?还是会基准不一致!那我们全校都得统一!最后讨论到全国都要统一!可是,我们跟外国朋友交流的时候怎么办?

就这样,从古代中国的寸、尺、丈,到现在的国际标准单位,都被孩子们创造出来了!下面是孩子们用寸、尺进行测量后的写绘作品。


尺子这种测量工具又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呢?用一个基准不断地平移叠加是不是有点麻烦?怎么办?我把好多个相同的基准首位相接,连在一起,刻度尺不就创造出来了嘛!看看孩子们自己制作米尺的场面吧! 

 另一个问题是:被测量的物体不足1米长,该怎么办呢?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学习分数、小数,他们只能用自然数表示。当然,如果正好差不多是1米的一半,孩子们很自然地会说“半米”,如果不是这样呢?爱思考的孩子们就会像数学家一样想办法,一定会有孩子说:发明一个更小的基准不就行了!

这样的数学是不是特别有意思?

 

下午的互动中这几位朋友的对话真的很棒,让我们体验到了思维被打开,去发明创造的感觉!

 

那么,学习长度测量的核心问题有哪些?

1.确定测量基准;

2.确定被测物体与基准的关系;

3.统一测量基准;

4.不同基准之间的关系。


刚才用了平移叠加的方式,还可以用拉伸变换来理解。请大家在这幅图的基础上来想象一下,想象这个测量基准是可以自由伸缩的,现在我们要测量蓝色木棍的长度,就需要把它拉长,想象我们把它慢慢拉长,一直拉到和蓝色木棍一样长。这时候测量基准被拉长了多少呢?拉长到原来的3倍长,测量结果是3.

平移叠加可以动手操作,拉伸变换则要靠想象。对七岁儿童来说,想象这个变换过程并不轻松,但是,毕竟未来儿童的空间观念要朝向空间想象力发展,那么,我们就给孩子在这个方向上给儿童留有通道。

 

儿童一维测量的观念是如何建构起来的?通过大量操作活动,动作经验内化,形成一维测量观念。



l  二维面积测量


这两位朋友的回答大方向都是没问题的,具体该如何做呢?看看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是如何测量长方形面积的吧!

一维的长度测量会了,那么,二维的面积怎么测量?是不是把面积公式s=ab记住就行了?当然不是,大家已经知道了,要有相应的操作游戏。

核心问题仍然是:

1.确定测量基准;

2.确定被测物体与基准的关系;

3.统一测量基准;

4.不同基准之间的关系。

区别仅仅在于,此时的测量基准不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单位小正方形。

 

同样可以通过平移叠加、拉伸变换两种方式来理解。以平移叠加的方式,用单位小正方形铺满足够长方形,摆了a列,b行,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没错,就是a×b。长方形面积公式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儿童的二维测量观念是如何建构起来的?一方面,仍然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动作经验内化;同时,儿童已有的一维测量观念纵向提升,儿童头脑中的二维测量观念得以建构生成。这就是儿童发明数学,创造数学的过程!



l  三维体积测量



一维的长度测量、二维的面积测量都会了,那么,三维的体积怎么测量?

没错,核心问题仍然是:

1.确定测量基准;

2.确定被测物体与基准的关系;

3.统一测量基准;

4.不同基准之间的关系。


此时的测量基准变成了一个单位小正方体。用单位小正方体填满这个长方体,如果每一层有a列,b行,一共有c层,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是的,a×b×c,长方体体积公式就这样被创造出来啦!拉伸变换也可以解释。


儿童的三维体积测量观念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儿童只有建构了长度守恒观念,才能开始学习长度测量;只有建构生成了面积守恒观念以后,才能学习面积测量;只有建构生成了体积守恒观念以后,才能学习体积测量。这些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游戏对进行评估。所以,在什么阶段学习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孩子发明创造式地学习,都是非常讲究的。

 

大家体会到我们的课程与传统教学有什么不同了吗?

所有的几何变换都要动手操作,所有的测量都要动手操作。一句话,小学阶段所有的几何学习都要“动手操作”。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等等,那都是大量动手操作,动作经验内化之后的结果。而传统教学则把公式、结论作为理所当然的事实,直接拿来作为教学的起点。

整个小学阶段的几何学习都离不开动手操作,越是低段,动手操作的比重越大。因为动手操作就是积累动作经验,动作经验内化,同时,原有空间观念纵向提升,就是儿童建构生成更高层次空间观念的过程。

 

那么,初中生如何学几何?

12岁以后的儿童,具备了抽象思维的可能性,所以初中阶段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期,那么初中是不是完全不要动手操作呢?不是,仍然需要动手。立体图形的展开与切割、尺规作图、三角形的重心等等,都需要动手操作。


那么初中能不能只停留在这里呢?当然不能!我们刚刚提到,初中阶段是发展逻辑推理能力的最佳时期,如何提升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那又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们暂且悬置,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分享。

 

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您会怎么回答呢?我们的回答是:玩游戏,学数学!

这里的游戏,在低端和高端有什么不同呢?

没错,越是低段的孩子,年龄小的孩子,越偏向于动手操作游戏,而越是高端的孩子,年龄大的孩子,越偏向于内在的思维游戏。

 

有些高段孩子的家长可能会有点担心,孩子已经错过了那么多,还能补回来吗?其实,我们目前初一的孩子,大多是从传统学校进入我们的课程系统的。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经历我们小学的数学课程系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很多孩子爱上了数学探索,他们会用课余时间撰写小论文,小论文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初一教材的学习范围。比如说,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大家知道“边边角”在一般三角形中不能判定全等,但是有的孩子认为,在直角三角形中似乎可以判定,于是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索,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学习了一次函数,他们就开始研究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这在教材中是初三才学习的内容。


这是最近我们贞元数理人文公众号发布的学生作品,都是孩子们的小论文,其中有三篇都是这个暑假里刚刚写出来的。这个暑假过半的时候,已经有一半孩子做完了所有的基础练习作业,我已经收到了6篇小论文。就在今天下午,我还收到了两篇新作,随后就要跟孩子们细致地讨论论文内容了。跟孩子们一起踏上数学探索之旅,去发明,去创造,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

 

编者按:


明天,我们会推送这些初一孩子们的数学小论文,热烈地欢迎大家一起来烧脑,体会一下在贞元数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下,教出来的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到底有多虐人。反正,小编的脑浆被他们虐得不轻,独被虐,不如众被虐,多虐一些脑袋,小编心里好平衡点。


目前,我们第一期的四场线上讲座就全部完美落幕了。总算可以歇会了。


可是,根据目前的群众呼声,我们的语数英似乎都被要求继续开第二期线上讲座,不知道语数英开过后,我们的科学、生物、历史、地理、哲学、体育、艺术,班主任……,会不会也被要求开线上讲座,我先暗地里心疼一把我们这些暑假里也忙得团团转的老师们,还有狠狠地心疼一把每天一睁眼就开始编微信、组稿件的小编本人,说好的暑假哪去了?


如果想继续参加线上讲座,请扫下面贞元虞姐姐的微信,让她邀你进入公益讲座群,我们的老师都在讲座群里哦,有什么问题,到群里直接问吧。




贞元课程:

小学数学  一年级分类游戏   年级人民币游戏  四、五年级期末总结   宋宋老师又钓鱼了   五年级小论文   数学教研课  立体几何教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之代数篇

中学数学  初一期中总结  提前学

语文   语文阅读讲座  绘本推荐  小学低段绘本阅读  小学中段海量阅读   小学高段广谱阅读  节气 大暑

英语   英语阅读讲座(上)  英语绘本教学   在英语阅读中培养思辨能力   英文原著共读中的词汇问题

艺体  户外音乐节


戏剧表演:

星空教室三下《人鸦》   橄榄树教室四下《彼得·潘》   River教室五下《威尼斯商人》   小贝壳教室一下《彩虹鱼》   海螺教室七下《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震撼出演


期末叙事:

星空教室三下   River教室五下   橄榄树教室四下   小贝壳教室一下   海螺教室七下


公益讲座:

张春燕老师语文阅读讲座  中文经典绘本推荐     冷莉莉老师英语阅读讲座   宋亚男老师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之代数篇  开封线下讲座



- END -


开封贞元学校 2019年秋季

预设学前1-8年级学位

欢迎咨询

电话/微信:178 3783 8610 虞老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