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其他

调研动态 | 我院行政管理学系师生赴河南省南阳市开展地方政府基层治理综合调研

2023年8月27日至8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河南省南阳市政府党组成员祁凡骅教授和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赵檀讲师带领我院行政管理学系本科生一行共11人,赴河南省南阳市开展地方政府基层治理综合调研。调研主题之一全域党建全域党建是指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打破原来的体制、区域、层级、行业和部门的边界和壁垒,按照“因需而建、因需而联”的原则,组建联合党委或联合党支部,整合各领域资源和要素,化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难点,更好地发挥党建的聚合、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从而实现高效推进工作、有效治理基层。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南阳市在全域党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调研团队首先前往南阳市宛城区恒大御景湾小区和白河大数据产业园调研“联合党支部”工作机制,并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交流、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了“联合党支部”工作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南阳市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李恒德、宛城区组织部部长王龙、宛城区组织部副部长吕燕等相关领导也参与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上,宛城区组织部部长王龙系统介绍了宛城区全域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以鸭河快速通道工程为例,概括了“联合党支部”工作机制的三大优势,即“聚焦”、“聚心”、“聚力”。调研团队围绕联合党支部的职能、机制、特征等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2023年9月7日
其他

实践教学 | 我院行政管理学系学生赴贵州省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暑期实践调研

为了构建中国自主的行政管理学科体系,为国家治理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同时也锤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深入中国实际、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2023年8月27日至8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杨永政和王筱昀两位老师带领行政管理学系2021级8名本科生赴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白枝坪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8位同学与村委会干部深入座谈、进入白枝坪村的农户家中,走访了20余当地居民,了解白枝坪村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体悟脚踏实地做研究的真谛。8名同学分为两组,采取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分别针对白枝坪村的“十户一体”的治理方式和产业振兴的多种形式进行了调研。图1:调研组与白枝坪村委会成员座谈
2023年9月5日
其他

实践教学 | 我院城市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自贡集中专业实习圆满结束

城市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自贡集中专业实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本科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构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4431”教学培养体系,实践教学成为城市规划管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城市管理教学实践基地入选人大首批实践教学品牌项目。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与自贡市校地战略合作框架的组成部分,2014年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与自贡市规划管理部门(现为自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了城市规划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利用暑期时期承接本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任务。实习采取分组进驻、联合指导的培养方式,相关管理部门依据各科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列出专题研究清单,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结成2-4人小组进驻科室并开展相关研究,2023年度专业实习从8月6日开始,9月2日结束,参加学生28人,历时整四周。班主任郑国教授将学生送抵自贡并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接。实习期间同学们结成实习小组后分散到各个不同的科室以及不同的区县单位,各科室和区县负责人作为学生的实习导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图1-图8),开展课题研究,本次研究课题包括山区城镇规划优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规划管理条例运用、土地要素保障如何为乡村振兴赋能、详细规划如何传导落实市县总体规划、农房选址问题大数据智慧集成管理系统建设和城乡规划如何助推国家储备林项目等。同学们从了解基础知识到阅读大量的政策文件,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去到地方部门、社区、田间、林地、地质灾害隐患地点开展课题调研。同学们表示,这与平时在课堂上接触的城市规划管理知识截然不同,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实践层面的认知。同学们积极调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试图以专业理论的视角探究研究课题里各要素的逻辑关系和问题本质,并思考调研所得,尝试提出可行的实施建议。通过集体实习,同学们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沟通能力、调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贯穿于课题研究始终。图1
2023年9月4日
其他

消息速递 |我院师生参加第十八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台地区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

第十八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台地区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于2022年9月17日由青海民族大学和天津大学共同举办,由于疫情原因,会议改为线上举行。“海峡两岸及港澳台地区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自200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次举办以来,已经在内地、台湾、澳门、香港举办了十八届,成为华人地区公共管理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兼秘书长杨开峰教授在开幕式发表致辞。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师生暑期调研南通生态环境治理

管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师生暑期调研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管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师生暑期调研南通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管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师生暑期调研南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管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马亮教授课题组赴广东省调研外向型企业营商环境

管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其他

调研纪实|我院暑期调研团赴安徽四地开展实地调研学习交流活动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8月18日-23日,按照学院统一工作安排,我院暑期调研团一行7人赴安徽合肥、芜湖、宣城、广德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学习活动。安徽省是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也是我国县域医共体改革发源地。调研团由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学院党团学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张世闯带队;健康政策与治理创新荣誉学位选修生2019级行管本科生董文、2020级土管本科生张骏腾、2020级城管本科生周夏,2020级硕士研究生(MPA)王宏、2021级博士研究生张昱参加;安徽省卫健委体改处处长马玉龙等同志全程陪同调研;安徽省卫健委副主任谢瑞瑾,芜湖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秦正华,宣城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委保健办主任佘敦宇,宣城市广德市副市长江晓华,宣城市广德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姚天顺等领导和医院管理者、基层医务人员近百人参加座谈交流。在调研活动即将结束时,谢瑞瑾副主任在合肥专门会见王虎峰等调研团代表,充分肯定了人大调研团深入医改第一线广泛调研交流和指导的务实工作,希望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形成对安徽医改跟踪调研和评估的机制性安排,推进政学研高质量合作。“安徽省芜湖市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国家专家论证会2022·8·19上午8月19日上午,调研团参加“安徽省芜湖市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国家专家论证会,马玉龙主持会议,秦正华参加并作汇报,相关部门负责人汇报情况。王虎峰对安徽和芜湖卫健委方面表示感谢,指出,在省、市两级卫健委领导和同志们的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此次调研活动得以顺利成行,调研主题、调研对象、调研地点更是紧紧围绕“面向治理实践和文化传承的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选取,与本科生人才培养、学院学科建设发展高度契合。王虎峰教授向安徽省卫健委体改处处长马玉龙赠送纪念品王虎峰教授向芜湖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秦正华赠送纪念品王虎峰对芜湖市获得各级评审通过国家级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表示祝贺,对省、市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表示肯定。王虎峰指出,对国家级示范项目进行定位,要把握好3个关键词,即:改革、发展和示范,改革是讲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示范就是引领带头形成效应。围绕示范定位,推进改革、设计目标,还要解决诸如:学科发展、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减轻患者负担等深层次问题。在方案设计方面,要坚持原则至上、高质量发展和考核指标要求。在设计方向方面,一是落实和具体化;二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三是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基层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五是医防融合和慢病管理。就示范项目的操作空间而言,王虎峰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第一是医改领导力量的配置,新的联动和推进方式;第二是各种政策新的组合和结合方式;第三是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第四是医保资金;第五是药品集采;第六是新体系和新格局;第七是医改和健康的融合;第八是技术人员的配置;第九是社会力量的参与;第十是安徽板块和芜湖地方特色;第十一是将医改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第十二是安徽省内医改试点政策在芜湖试点中的共享共用。王虎峰引用郑板桥《题画竹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作总结,希望芜湖卫健委坚定信心,从设计、论证、督导、评估、总结、完善、宣传推广等方面全面做好示范项目的建设,形成特色、发挥效用,丰富充实我们国家医改的模式和经验,丰富中国特色的医改案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及医防融合工作调研座谈会2022·8·19下午8月19日下午,王虎峰主持召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及医防融合工作调研座谈会”,马玉龙、秦正华出席,调研团参加会议。会上,芜湖市无为市、南陵县、湾沚区、繁昌区,濉溪县、宁国市中医医院、东至县总医院围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资金及医防融合工作做交流发言。王虎峰对大家表示感谢,指出此次交流有助于调研团成员深入学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资金及医防融合知识,有助于提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王虎峰指出,要珍惜现有的、来之不易的“两包三单六贯通八统一”这种医共体建设资源,在现有的医共体框架下,安徽各地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绩。当前有了框架和紧密型机制,需要加强内部运行精细化管理,此外诸如打包付费后的地方盈亏究竟是制度设计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是因还是果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求证,以利于政策发展和完善。芜湖市镜湖区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调研、芜湖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22·8·208月20日上午,在马玉龙等领导陪同下,调研团赴芜湖市镜湖区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调研学习,听取中心负责人关于运行管理、服务特色方面的介绍,参观服务中心运作情况。调研团参观镜湖区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芜湖市镜湖区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镜湖区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中心为国家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徽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徽省卫计系统先进集体、芜湖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芜湖市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调研后,调研团参加“芜湖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秦正华主持会议,皖医弋矶山医院,皖医二附院,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等主要公立医院负责人做汇报交流。王虎峰指出,芜湖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着很好的医改基础、学科基础和政治经济基础。结合安徽省芜湖市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王虎峰认为,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新的就医格局,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转变,管理精细化,由重物到重人转变”等处着手发力。宣城市广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广德市誓节镇中心卫生院)实地调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座谈会、组内会议2022·8·218月21日上午,在马玉龙、佘敦宇、江晓华、姚天顺等领导的陪同下,调研团赴宣城市广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广德市誓节镇中心卫生院)实地调研,医院主要负责人介绍医院相关情况。参观调研后,江晓华主持召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座谈会”,马玉龙出席,广德市卫健委,医保局,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相关村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负责人及调研团全体成员参加。江晓华对调研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调研团介绍广德市和广德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本情况。王虎峰对广德市政府表示感谢,简要介绍调研团的基本情况和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情况。王虎峰指出,广德承接了整个安徽省外入境人员的隔离点任务,和江浙沪地区人员流动频繁,疫情压力非常大,广德市这几年非常不容易,但做得非常出色。王虎峰认为,高质量发展要做到三个转变,一是由规模转到内涵,再就是由比较粗放转到精细,最后是由重物到重人。改革最重要的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要靠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医联体、医共体建设首先是上下转诊;其次是医保基金打包和公共卫生打包;第三是医防融合方面,要处理好上转和外转的关系,处理好县强和乡活的关系以及提升能力和虹吸或者是减缓虹吸这两个的关系。王虎峰建议,一是理顺关系县域打包付费同市级统筹的关系,改进DRG总额同打包总额的核算办法;二是医院标化绩效和乡镇绩效的深入开展;三是加强县乡一体化建设。8月21日下午,调研团召开组内会议,总结调研成果、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研究相关成果设计与撰写。标化绩效考核调研座谈会2022·8·22上午8月22日上午,结合调研需要,王虎峰主持召开座谈会,江晓华出席,广德市医共体主要负责同志和调研团成员参加。会上,调研团成员与广德市医共体成员单位围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两包三单六贯通八统一”等进行学习交流,王虎峰对标化绩效考核做深入论证。宣城市宣州区西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学习、“融入‘医联体’,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交流座谈会2022·8·22下午8月22日下午,调研团赴宣城市宣州区西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学习。调研团参观宣城市宣州区西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城市宣州区西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四个社区居委会,是省级示范中心、省残疾人之家、省级全科医学临床实践基地、2017年全国百强示范中心,下设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站4家。参观学习后,调研团参加“融入‘医联体’,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交流座谈会,佘敦宇主持。会上,王虎峰介绍安徽宣城医联体标化绩效管理调研相关情况并作报告,宣州区西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维军介绍“医联体”建设情况,调研团成员围绕社区“医联体”建设讨论交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罗里村的“新四军军部旧址”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参观学习2022·8·23上午8月23日上午,为切实加强“四史”教育,调研团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赴位于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罗里村的“新四军军部旧址”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参观学习。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调研团成员仔细查看一件件展品、瞻仰一件件文物,聆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正廉洁的光辉事迹,驻足讨论,认真学习抗战到底的伟大铁军精神和民族精神。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结合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以不同的形式再现当年新四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以及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悲壮一页。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安徽省泾县云岭乡,在这里新四军部队从两万人发展到九万多人,因而人们把云岭称为新四军的“摇篮”。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多次战斗。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行前动员会2022·8·16上午8月16日上午,调研团线上召开行前动员会,学院副院长秦波出席会议,调研团全体成员参加。会上,王虎峰、张世闯分别就此次调研背景、行程安排、服务保障、出行安全等做介绍。秦波高度评价调研团的前期工作筹备情况,详细介绍“面向治理实践和文化传承的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强调出行安全和组织纪律并预祝此次调研学习活动顺利进行、收获满满。调研团心得体会通过为期一周的安徽省医改实地调研,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对于安徽省县域医共体建设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对于如何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在调研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宝贵的和一线工作人员交流学习机会,得以从现实情境出发去观察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情况,去总结实际存在的问题与需要,为健康治理专业的知识提供了联系实际的途径。在行程的最后,我们还有幸参观了安徽省的新四军驻地纪念基地,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中前辈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深化了我心中的红色基因。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方向,牢记“青春向党,不负人民”的使命,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更加确立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现实建设的目标,脚踏实地勇于向前,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2019级行政管理本科生董文这次安徽省的调研不仅带给了我许许多多珍贵和难忘的回忆,也让我学到和收获了很多。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在去安徽之前我也搜集过健康政策方面的有关资料,但理解的并不深刻。而在此次的实地调研中我们深入基层,前往了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地去亲身感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让我对安徽省的健康卫生工作有了更深的感悟与体会,也让我对中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外,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还参观了新四军革命根据地旧址,实地学习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皖南地区与当地群众一起奋力抗战的宝贵党史。新四军坚定的抗战精神也在激励着我要敢于吃苦耐劳,不畏困难。总之,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参与此次调研,这次的调研经历也是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句话的实际诠释,对我的影响十分深远,受益良多,将激励我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实践。———2020级城管本科生周夏此次安徽医改调研之行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在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医改相关知识与政策的情况下,这次调研活动让我接触到了中国医改的第一手信息与材料,从实践出发总结经验理论,再进一步理论结合实践研究,这样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深刻的。大学不是象牙塔,我们应当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我们既听取了当地卫健委等部门的工作报告、研讨会,又深入到当地市医院、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层医疗机构走访,还与当地领导、负责人进行交流沟通,繁忙的行程背后是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是满满的收获。我深刻学习到了安徽省作为全国医改示范区的先进方案和经验,也看到了他们进一步推进改革、敢为人先的信心和决心。而对于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教育基地的参观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升华,先辈们不畏艰险不畏牺牲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美好的生活,我们没有理由畏惧时代的挑战,改革固然是困难的,但是我们不能没有改革的坚定信心和坚决行动。作为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更好的中国而奋斗,不仅是心中要有认识,更要付诸行动。———2020级土管本科生张骏腾安徽之行,冒着几十年未遇的盛夏高温,体验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交流的意义。在王虎峰老师与当地各级卫健部门和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之中,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联体标化绩效对我而言不再是一个学术名词,其内涵与外延都从当地相关人员的口中和我们的所见所闻中生动展现在我面前。从对当地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级医疗机构的实地调研和与相关人员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安徽医改“排头兵”的含义,其医改实践值得反复研究。随后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教育基地又让我对敢为人先、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感谢学院给我这次机会,感谢同学们的相互帮助,让这次调研成为既有温度又有美好的回忆。———2020级硕士研究生(MPA)王宏值中国人民大学成立85周年之际,在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下,王虎峰教授和张世闯老师带领我们调研团一行7人在安徽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调研实践,调研范围十分难得地覆盖了省、市、县和乡镇各级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实地观察、座谈讨论、个人访谈等方式,我们深入了解了二三级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运营现状,参加了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慢病医防融合等医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讨;了解了专家们对医改利益相关者以及医改政策、参与者态度和行为的分析,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卫生健康实践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是不可多得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机会。在开展实地调研和接受红色教育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对中国人民大学的称赞和肯定,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人大人”的骄傲和担当。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牢记“实事求是”校训,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投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大业,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2021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研究生张昱往期推荐调研动态|我院红色之旅调研团在遵义市“仁遵高速”和“大发渠”开展实地调研调研动态|我院调研团队在遵义市召开“长征精神与遵义会议精神”座谈会调研纪实|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在浙江绍兴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调研考察调研动态|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赴遵义市开展“新时代的长征路”实践调研活动调研动态|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赴遵义凤冈县开展实地教学活动供稿:调研组编辑:曾桢人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红色之旅调研团在遵义市“仁遵高速”和“大发渠”开展实地调研

2022年8月9日下午,我院遵义市“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红色之旅调研团在“仁遵高速”和“大发渠”开展实地调研。我院土地管理系系主任张占录教授、学院曹蕗蕗老师和博士生、本科生一行7人参加。调研团队来到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并在中交一公局集团项目负责人顾荣华经理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观摩高速公路修建现场。仁怀至遵义高速公路项目合同段的主要工程量为“两桥一隧道一互通+27.3公里路面”,合同工期共35个月。固基修道,履方致远,待到仁遵高速全线通车后,从遵义中心城区至仁怀车程将缩短至半个小时。中交一公局项目负责人顾荣华(左四右二)介绍道路建设工作情况山岭环绕,交通不畅,曾是制约当地发展的巨大阻碍。而今一道道架在云端的天路穿高山、跨峡谷,崭新笔直的高速公路让沉寂已久的峡谷乡村焕发新机,不仅能给当地群众带来出行的便利,也大大推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据了解,为切实做好仁遵高速品质工程,项目始终坚持“人品+执行力=产品”的理念,强调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举办文化党课、开展定期党员活动和设置党员先锋岗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作用,不断提升团队员工的精神素养。在艰苦奋斗、创新进取精神的引领下,该项目取得多项软著及专利并获得了包括先进基层党组织、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称号在内的多项荣誉。调研团队与中交一公局工作人员合影留恋不仅如此,本项目还聘请“大发渠”的修建者、七一勋章的获得者黄大发老支书作为名誉书记,进一步加强项目党支部建设工作。以邀请黄老支书授课等方式,鼓励员工认真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坚定理想信念,为仁遵高速品质工程建设贡献力量。大发精神是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精神内核,调研团队随项目负责人一道,参观了著名的“大发渠”。调研团队实地参观建在山崖上的“大发渠”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这首祖祖辈辈传唱的民谣曾是贵州遵义草王坝村的真实写照。20世纪60年代起,时任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的黄大发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粮食年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该渠也因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大发精神,是心系群众的“为民”精神,是攻坚克难的“学习”精神,是公而忘私的“廉洁”精神,也是忠诚于党的“感恩”精神。2021年6月29日,在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老支书“七一勋章”时曾写下这样一段颁奖词:一生为民艰苦奋斗的当代愚公,带领群众历时30多年,在绝壁上开凿“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杰出贡献。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老支书“七一”勋章,并与习近平总书记合影“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调研团队在遵义市召开“长征精神与遵义会议精神”座谈会

2022年8月9日上午,我院调研团队与遵义市红花岗区区委党校就“长征精神与遵义会议精神的现代意义”开展专题交流座谈会。我院土地管理系系主任张占录教授、学院曹蕗蕗老师和博士生、本科生一行7人参加;遵义市红花岗区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何钧,贵州长征学会常务副会长黄先荣,遵义市市委党校遵义会议研究中心主任徐勇,红花岗区档案馆馆长董志毅,中共遵义市红花岗区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曾蕾,红花岗区文化旅游局一级主任科员孔霞出席座谈,遵义市红花岗区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何钧主持会谈。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座谈会会场会谈中,遵义市各与会专家介绍了遵义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结合长征精神让老区焕发新彩的建设过程,聚焦长征精神与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意义,针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延续和相关资源的挖掘利用问题与我院调研团队展开讨论。首先我院张占录教授从习总书记赴人大考察提出三个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本次红色之旅调研的目的和主题,并强调了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对我校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新路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了浓重的红色特征,为更好地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此次调研重点围绕农业、交通、城市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等领域,将如何把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遵义市的建设发展之中作为主题。之后,针对张教授所提出的调研主题,与会5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交流:1贵州长征学会常务副会长黄先荣先生提出了长征精神在宣传延续过程中遇到的四个重要问题:总结提炼易普及精神内涵难、长征故事的整理和出版难、现代传承人才培养难、贵州红一片的问题有待解决,希望我们的调研结合实际问题挖掘长征精神内涵,并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2遵义市市委党校遵义会议研究中心主任徐勇强调了遵义会议对军事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方面革除禁锢的重要性,并表示:习总书记的两次讲话将遵义精神提高到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之中,提升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底气,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得以明确。3红花岗区档案馆馆长董志毅结合其工作经历表示,要善于把发展融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中,拟定好遵义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继续发扬遵义会议精神,建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4中共遵义市红花岗区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曾蕾指出,回顾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在遵义会议精神的感召下,凝聚的合力和思想作风的提升铸就了遵义“黄金十年”的奋斗之路,并在发展建设过程不断展现出“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5“红色教育要做到潜移默化,艰苦朴素能吃苦的长征精神应该代代相传。”红花岗区文化旅游局一级主任科员孔霞结合家人经历生动形象地讲述了长征故事,并指出了当前红色教育工作中体验性缺乏、方式单一的问题。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座谈会遵义市专家发言最后,我院曹蕗蕗老师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发言,在对参会专家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的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对于如何更好延续红色基因、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的感悟。随后,参与本次座谈会的同学们也结合会议内容与调研经历谈了各自感想:★党校思政教育与大学思政教育各有特色,也有诸多可借鉴之处。加强思政教育,首先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遵义市红色文化浓厚,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人大也有浓厚的红色基因,让党的精神根植于学子心中,是人大思政教育的使命。双方的交流联动,将为思政教育创新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调研成员
其他

调研纪实|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在浙江绍兴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调研考察

新时代“枫桥经验”调研考察纪实7月25日至28日,我院本科生教改项目“面向治理实践和文化传承的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浙江绍兴调研团由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张楠迪扬副教授、张延老师带队赴“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省绍兴市开展为期4天的基层治理主题现场教学与调研。活动采取实地参观考察与访谈座谈相结合的形式,了解“枫桥经验”的地方创新与实践和地方政府治理前沿,实现学生的知识扩展与实践延伸。1.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赴遵义市开展“新时代的长征路”实践调研活动

2022年8月8日,由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系主任张占录教授、学院曹蕗蕗老师带队,学院学生暑期调研团一行7人赴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开展“新时代的长征路”实践调研活动,遵义市红花岗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何钧、办公室主任何初勇、培训部余仕强老师等领导陪同考察。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赴遵义凤冈县开展实地教学活动

2022年8月7日,由学院土地管理系系主任张占录教授、学院曹蕗蕗老师带队,学院学生暑期调研团队一行7人前往遵义市凤冈县臻御生态农业的一亩田茶场进行实地调研,并与臻御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发起人、臻御生态农业董事长王垒、陈氏茶庄企业负责人任克贤、楚丞资本项目负责人座谈交流。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调研组在绍兴市上虞区、越城区调研“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网络建设”和“未来乡村建设”

调研“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网络建设”和“未来乡村建设”7月29日、30日,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带队赴绍兴市上虞区、越城区就“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网络建设”和“未来乡村建设”开展走访、座谈,张楠迪扬副教授、张延老师参加。绍兴市上虞区委党校党委宋世洋书记,上虞区委组织部王海江副部长、绍兴市委党校黄奇凡常务副校长、市委组织部何江涛副处长、越城区组织部肖微微副部长等先后对调研组表示热烈欢迎。绍兴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母小琴,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挂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易丽丽校友陪同调研。29日“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网络建设”调研29日上午,调研组来到上虞区曹娥街道德济苑社区服务中心,听取社区干部介绍德济苑社区的基本情况和其在社区党建、网格智治、社会化参与、契约化共建方面的具体实践。社区干部详细介绍了德济苑社区通引进社会组织创新开展社区居民服务的具体实践,调研组了解到通过发挥共建包联单位作用,社会组织按照轮值服务、驻点服务、分片服务方式,定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推动“三师三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等不同主体下沉到小区(网格),健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共同办公、联动议事治理机制,制定居民需求、共建资源、治理项目“三张清单”,做到资源共享、活动共搞、问题共商,形成力量在网格集聚的局面,为小区网格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在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方面,上虞区曹娥街道通过织密“三纵三横”组织网络,纵向贯通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三级,横向融合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党支部为主体、多元力量有效协同的治理新架构,建立专属网格,增配城市社区网格员,探索“数字赋能”,破解制约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因区域形态复杂、社会群体多元聚集、流动人口量大、人户分离比重高而带来的治理难题,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网格”。调研组来到百官街道南丰党群服务综合体开展调研、座谈。调研组首先参观了丰党群服务综合体综合服务办事大厅、综合指挥室、邻里之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等服务功能模块。调研组了解到,百官街道南丰社区中心是上虞区按照领导体系贯通融合、以服务集成理念,探索建设的区域化党群服务试验地,丰党群服务综合体承接原先所辖6个社区便民服务街道部分行政职能和社区的部分服务职能,形成了1.5公里党群服务圈,建立了党群服务、便民服务、文化服务、生活服务、公益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5+x”服务清单,推进区域内资源整合、服务共享,一站式解决社区群众一揽子问题,惠及4万人口。作为实体化运作的区域性大党委,南丰党群服务中心按照“一体两翼多细胞”治理模式,以“一体化”运作大党委党委引领基层治理,通过联勤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一站式综合服务强化治理效能,志愿者联盟、“契约化”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红色管家、网格支部多支部共治共享打通治理末梢;并积极探索数字赋能社区治理,依托“南丰平安共同体”“智慧小区”等数字化平台,整合部门力量,实行一站式驻点集中办公,构建整体智治体系,打造新时代社区版“枫桥经验”。座谈中,百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蒋晓晖向调研组介绍了社区基本情况、治理情况,重点介绍了社区加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百官街道通过强化社区网格建设,基于区内小区、商业楼宇等分布实际,将专职网格员纳入城市社区,形成“1+3+N”网格员配备模式,全面推行全覆盖走访、全要素采集、全天候办理、全环节反馈、全维度评价;推行“街道干部包社联小区、社区干部包片联楼栋、社区党员包亲联住户”的“三包联”制度,对一些重点的村社,推动社区主要领导包联指导、最大限度的上门走访,这一做法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共治共享这样功能,建立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居民三方联动协调机制,尤其是对没有物业入驻的开放式的老小区,探索政府沟通,社区国企物业托底模式,实现公共区域基础物业保障。在交流互动环节,双方围绕村改居社区治理、开放式的老小区社区治理、物业信托制实施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并就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中的问题和障碍、网格化服务中社会组织参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30日“未来乡村建设”调研7月30日上午,调研组来到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调研、座谈。“聚土为坡,积水成塘”,坡塘村位于绍兴会稽山北麓,是知名古村落,也是浙江省“未来乡村”首批建设村庄之一。坡塘村党委书记罗国海带领调研组走进坡塘村,参观云村自然村村容村貌、老台门里的咖啡吧、村屋改造的书屋、民居改造特色茶文化体验馆、绍兴莲花落创作基地,村庄内主干道两旁外立面设计和谐美观、老物件装饰的景观小品独具特色、墙面艺术人性化而具有创意。罗国海书记向调研组介绍了坡塘村从深受环境卫生、交通堵塞、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等影响的旧村落到绍兴市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建设过程中,村文化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村级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智能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罗书记与调研组围绕艺术赋能乡村建设、村庄旅游发展和村庄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交流认为艺术赋能乡村建设其一是要加强引导,通过打造样板,让老百姓看到实际收益,才能激发群众主动性,共同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其二是做好管理,对村庄层面业态、服务进行村庄层面统筹,防止“一哄而上”,不可持续。交流谈到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民主协商机制对乡村振兴发展至关重要,村一级基层组织情况复杂,更加强调建强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发挥乡贤的作用,带动老百姓去致富;建立协商民主机制,畅通民情民意渠道方式,深入了解各家村民的基本情况,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往期推荐调研动态|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调研绍兴驻村指导员和社区党建“契约化”制度调研动态|我院调研组与绍兴市就“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市域治理”开展交流座谈调研动态|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在绍兴诸暨市就市域治理的“枫桥经验”创新开展访谈调研动态|聚焦基层治理实践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调研绍兴驻村指导员和社区党建“契约化”制度

驻村指导员制度、社区党建“契约化”实践调研与交流为深入调研和读懂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理路,7月28日,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张楠迪扬副教授、张延老师带队,学院学生暑期调研团一行9人前往绍兴市柯桥区、越城区开展驻村指导员制度、社区党建“契约化”实践调研与交流。柯桥区委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周杰、兰亭街道党工委委员徐秋佳、兰亭街道党工委委员(挂职)王江、越城区组织部副部长肖微微、越城区府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佳熠、越城区府山街道越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诸妙茵等热烈欢迎调研团,绍兴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母小琴,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挂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易丽丽校友一同参与走访和座谈。上午绍兴市柯桥区兰亭街道上午,调研团来到访绍兴市柯桥区兰亭街道,参观驻村指导员制度传承馆,了解谢家坞村驻村指导员的发展历程和运作情况。随后参观谢家坞村,感受村容村貌,并就驻村指导员制度的运作与发展进行座谈。在驻村指导员制度传承馆,兰亭街道党工委委员、原谢家坞村驻村指导员徐秋佳向调研团介绍了驻村指导员制度的诞生背景、探索实践、驻村故事、管理规范、治理成效及推广发展等。驻村指导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擘画的制度设计。驻村指导员(village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调研组与绍兴市就“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市域治理”开展交流座谈

“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市域治理”交流座谈2022年7月27日上午,我院调研团队与绍兴市“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活动专班就“枫桥经验赋能市域治理”开展专题交流座谈。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孙柏瑛,副教授张楠迪扬,绍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邬红艳,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挂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易丽丽校友,绍兴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副处长何江涛,绍兴市委网信办网络综合管理处处长尹一兵,绍兴市信访局专职副书记余牮,绍兴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周建敏,绍兴市妇联权益部部长诸丽凤,绍兴市“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活动专班负责人,柯桥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施关根,专班工作人员程隽出席座谈。座谈由绍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邬红艳主持。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在绍兴诸暨市就市域治理的“枫桥经验”创新开展访谈

新时代“枫桥经验”实地调研访谈2022年7月27日,由学院张延老师带队,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一行7人前往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区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地调研,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枫桥学院分别进行学习座谈。浣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柯斌、诸暨市民政局副局长毛军超、市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邵波先后对调研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期待调研团队扎根实践,深入探讨“枫桥经验”在市域治理中的创新应用。诸暨市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裘满东全程陪同。调研团一行先后前往诸暨市东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市供电公司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各主体对“枫桥经验”的实践、创新与发展。在座谈环节,调研团分别与社会组织相关负责人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展开交流,与枫桥镇枫源村党总支书记骆根土、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光飞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行深入讨论。东盛社区居委会领导干部热情地接待了调研团的师生们,详细介绍了东盛“未来社区”的实践经验。作为诸暨市首个“未来社区”试点,东盛社区以共享生活综合体、共建社区生命体、共治治理共同体为框架,以服务、治理、邻里、能源、创业、建筑交通、健康、教育为区块,构建起“党建引领智惠共享”的城市社区融合共治机制,推动“枫桥经验”从乡村治理向城市社区治理延伸。在社区治理方面,东盛社区以探索“党建引领,物业公司、业委会、党支部‘三方协同’”参与小区微治理实践,创新实行“三套班子”交叉兼职,使治理力量由“单打独斗”提升为“多元联动”。尤其是对于小区中的复杂民生问题,社区以“三方协同”机制为框架,建立“民情议事会”“周末议事会”“社区矛调会”等议事平台,提供“和合议事厅”联席会议,最终研究出对策,使得议事更规范、更科学。用系统治理、整体治理的思路优化社区问题解决方案,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社区。调研团详细了解了东盛社区“一顿热饭、一杯热茶、一方集市、一本存折、一间课堂”的“邻里党建五个一”基础服务,“五个一”服务通过爱心“时间银行”,将居民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以积分形式储存起来,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形成了社区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此外,社区逐步推动形成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治理体系,通过设立社区矛盾调解室、模拟法庭等,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社区推进“5+X”社区社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居民的养老、教育、健康等生活需求不出社区就能得到满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其他

调研动态|聚焦基层治理实践 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在绍兴枫桥镇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调研

新时代“枫桥经验”实地调研访谈2022年7月26日,由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张楠迪扬副教授、张延老师带队,我院学生暑期调研团一行9人前往浙江绍兴诸暨市枫桥镇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地调研访谈,在枫桥学院进行学习座谈。诸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琤,枫桥学院、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田海斌对学生调研团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期待调研团脚踏实地,探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机制。田海斌副校长,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挂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易丽丽校友一同参与走访调研和座谈会。学生调研团一行先后到枫桥镇枫源村、枫桥经验陈列馆、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实地走访,学习了解“枫桥经验”的发展变迁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历程,感受枫桥镇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随后与诸暨市枫桥镇、应店街镇、店口镇、陶朱街道、暨阳街道、暨南街道等镇街领导、工作人员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治理策略与案例、群众路线实践、组织制度建设、问题与挑战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第一站枫桥镇枫源村调研第一站是“枫桥经验”发源地之一、也是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示范村——枫源村。枫源村位于枫桥镇东南部,坐落于枫桥江发源地,坐拥丰富的高岭土资源,又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河流之源,矿产之源,经验之源,“枫源村”因此得名。枫源村由大竺、大悟、泰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5.93平方公里,现有595户、1766人。学生调研团队在村干部的指引下走进村便民服务中心,了解村级便民服务站的服务事项,并以实际操作的方式体验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深入了解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系统、信贷服务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在村庄的日常管理上,村干部向调研团队介绍了农村基层“四大员”制度,村级社会组织“5+X”标准化建设、全科网络工作及“浙里兴村治社”数字平台使用情况等。枫源村以发展咨询员、村务评议员、科技指导员和法律服务员为代表的“四大员”参与村议事,红枫义警、乡贤参事议事会、580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村级事务治理,实现了高效协同治理的目标。在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上,枫源村在历史探索中逐步形成“三上三下三公开”民主决策机制。通过“群众意见上、干部征求下”收集议题,“初步方案上、民主恳谈下”酝酿方案,“党员审议上、代表决策下”审议决策这“三上三下”,以及“测评情况公开、实施方案公开、表决结果公开”这“三公开”,村庄实现了民主治理,构建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模式。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调研组与绍兴市人社局就“枫桥经验赋能基层数字化改革”开展交流座谈

枫桥经验赋能基层数字化改革2022年7月25日上午,我院调研团队与绍兴市人社局就“枫桥经验赋能基层数字化改革”开展交流座谈。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孙柏瑛,教授刘颖、副教授张楠迪扬,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荣社、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挂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易丽丽校友,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奋、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倪伟永、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综合处处长李坚、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副主任李琼、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干部徐烨升等参加座谈,会议由王奋副局长主持。王奋副局长综合介绍了新枫桥经验赋能绍兴市数字化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改革探索经验。为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绍兴市以提升政府服务为抓手,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服务供给、监管及辅助决策,以优质服务化解潜在矛盾,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绍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精心打造了“退休小管家”、“人才大脑”、“工伤安心云”等多个数字化改革的应用场景。围绕数字化改革赋能政务服务供给能力,绍兴市推行智慧无感式服务。“退休小管家”应用在服务端统一归口,设置了智能咨询、待遇查询、社区转移、反诈在线等11项功能;治理端配套智能驾驶舱,推出“我管退休”场景,实现全息无感认证、在线定制服务免申即享、一屏透视实时数据、决策辅助、智慧监管等多种功能。深化政务服务的整合程度,推行全周期一件事理念。绍兴在人才创新领域推进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开发建立“绍兴人才大脑”,开发绍兴“人才码”,通过政府侧、企业侧、社会侧三种途径,建立数据交互、资源共享的人力资源大数据中心,,实现“智办服务”“智能应用”“智治分析”“智控监管”等应用场景体系。以此同时,数字化改革保驾护航智慧监管、助力提升电子监察能力保驾护。绍兴“工伤安心云”通过协同多部门数据监察工伤补助发放,对审批合规性、公职人员履职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工伤救助基金的有效及合规发放。孙柏瑛教授及调研团队成员围绕数字化赋能议题与绍兴人社局进行了交流讨论。孙柏瑛教授指出,绍兴人社系统以数字化驱动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试点探索,在多项服务上实现提前介入、精准匹配、靠前服务,构建起政务服务主动触发体系。数字化改革同时赋能监管执法体系。绍兴围绕政策监管、基金监管、执法监管、资金使用监管等多个领域,构建起闭环式“大监管”架构,实现重大政策执行情况可量化、可评价、可追踪、可预判。绍兴市的数字化改革有助于将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于未然,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数字化应用做出了有益探索。“区级试点-全市推广”,区区有创新的市域治理改革模式也值得在更广的范围被借鉴、采纳。未来绍兴要在数据同享上持续发力,特别需要着力打通垂管部门数据,提升数据质量,明确数据使用和采集权限,增强数字政府建设效能,为深化和引领改革打造更多“绍兴样板”。调研动态|我院绍兴调研组教师与绍兴市委组织部交流探讨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撰稿:张楠迪扬供稿:调研组编辑:曾桢人
其他

调研动态|我院绍兴调研组教师与绍兴市委组织部交流探讨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

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及其扩散2022年7月25日上午,学院暑期绍兴调研组围绕调研主题--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及其扩散展开走访、座谈。调研的第一站,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带队,拜访绍兴市委组织部,就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与实质进行座谈,刘颖教授、张楠迪扬副教授参加访谈。绍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琴英,绍兴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树森,绍兴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周胜,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陈禧、干部教育处处长张兴刚,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挂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易丽丽校友与我院调研组进行了深度交流,就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交换观点、展开探讨。座谈会由周树森常务副部长主持。王琴英部长指出,浙江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践行地,省委省政府的改革实践一直沿着这个主题不断深化拓展它的内涵。她认为,新时代赋予“枫桥经验”三个方面显著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形成“党建统领、整体自治”的党建大格局。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始终贯穿在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和“底线”,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逐步构建高效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保障。第二个特征以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推动变革。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大力推进组织变革,以系统化的组织架构重塑促进党建统领与政府治理整体改革,提升市域和基层治理的能力。通过全省“1612”和“141”数字化改革框架体系的建设,网格兜底、社网一体,绍兴市推动形成新型的网格治理格局,提高治理效能,推动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第三个特征是坚持“多跨协同”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依托搭建数字化部门协作治理平台,打破原有部门壁垒,超越“最多跑一次”和“放管服”机制,通过党建统领,实现“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的工作协同,实现科学顺畅高效严密的治理体系,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孙柏瑛教授在总结中表示,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基层治理尤其是城市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枫桥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完善和创新实践是值得肯定的。新时代下,绍兴市通过不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的原则,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基层授权赋能,理顺基层治理机制,提高了治理效能。她希望能够通过对“枫桥经验”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思考中国城乡基层治理的特征,提炼基于中国基层治理经验的概念,理论和话语,让“枫桥经验”为地方治理实践提供更多的借鉴”。往期推荐消息速递
其他

消息速递 | 我院与中共绍兴市委组织部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绍兴市委党校举行

管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其他

学术会议 | 2022年公共管理青年学者国际发表能力提升工作坊线上论坛成功举办(附文字实录)

公共管理青年学者国际发表能力提升工作坊为了发现,鼓励和培养新锐青年学者,提升青年学者的国际发表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22年6月16-17日在线上召开了“公共管理青年学者国际发表能力提升工作坊”。此次研讨会邀请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挪威、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公共管理与政策领域有丰富发表经验的学者,分享他们宝贵的国际发表经验与体会,为与会者介绍最新研究,并为与会者提交的英文论文提供专业的点评与指导,从而提升与会者与国际学术要求接轨的科学研究与论文发表能力。本次工作坊的全体会议吸引200多人在线参与,每场主旨发言和分论坛均吸引近百人参与。6月1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主持工作坊全体会议的开幕式,院长严金明教授致欢迎辞。严院长在致辞中指出,非常欢迎大家来参与此次公共管理青年学者国际发表能力提升工作坊。他说,每年挪威奥斯陆大学Tom
其他

学术会议 | “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附会议回看)

“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国际研讨会2022年6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承办,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协办的“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国际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并通过百度、新浪、搜狐、凤凰网、中国网、“城市设计联盟”等媒体进行同步直播。本次会议分为以“理论思考”、“范式总结”、“国际进展”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与以“多元治理”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四个环节,国内外知名学者、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家就城市更新理论、模式、政策等方面展开了学术研讨和跨域交流。开幕式上午8:30,“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国际研讨会拉开帷幕。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兼常务副理事长石楠、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林涛、国际中国规划学会主席董宏伟分别致辞。叶裕民教授主持严金明在致辞中指出,在当前发展阶段,城市存量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城市更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城市更新工作,但当前实践仍处于摸索适应阶段,总结并梳理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将成为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严金明教授致辞石楠在致辞中指出,城市作为一个具有生命体的特征的系统,自产生伊始就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当前城市更新需要与城镇化进程结合来认识,是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阶段的重要表现形式,亟待城市经济、社会等系统的综合性变革,需要结合包括公共管理学在内的多学科视角,多方共同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理论体系。石楠秘书长致辞林涛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领先的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公司深入参与了深圳城中村改造、城市存量空间整合与改造、城市更新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以企业的身份进行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探索,并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为中国城市更新做出新的贡献。林涛副总裁致辞董宏伟在致辞中表示,城市更新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文件,成为提升城市人居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开发建设转型的战略举措抓手,近年来逐渐成为规划学界的热门研究题目。结合美国城市更新制度与实践的经验,中国在推动城市更新的工作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非常重要。董宏伟教授致辞嘉宾致辞后,参会嘉宾进行线上“云合影”。参会嘉宾合影主旨演讲第一场:理论思考上午9:00,以“理论思考”为主题的第一场主旨演讲正式开始。本场由董宏伟教授主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阳建强,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博导王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共同带来了一场针对城市更新理论的前沿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秦波担任点评嘉宾。阳建强教授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更新》为题,从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与轨迹、价值目标与特征属性、可持续城市更新的实现路径角度切入,展开对城市更新的深入思考;赵燕菁教授以《后土地金融时代的城市更新》为题,从土地金融不可持续的原因、后土地金融模式与城市更新的关系、产权与公共空间更新的关联、从开发到运营的开发商转型等视角切入,对城市更新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王凯院长以《城市更新: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为题,从城市更新与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更新的技术体系引入,结合案例分析了老旧小区改造、老工业区改造背后蕴含的生态理念与人文关怀;叶裕民教授以《城中村更新战略转型与可持续治理》为题,围绕城中村更新问题的难点与本质、城中村更新的认识与实践误区等内容,以高度的人文关怀视角提出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更新战略系统。阳建强教授演讲赵燕菁教授演讲王凯院长演讲叶裕民教授演讲秦波教授在点评中表示,从理论建构的角度看,如何基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丰富实践项目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是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为什么,是什么,谁参与,为了谁”等问题不可回避,城市更新理论与其他理论的联系仍有建构的空间;从参与主体的角度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摆脱“掌舵”与“划桨”的二元对立、更新过程中如何实现“开发”与“运营”的联动是值得反思的内容。秦波教授点评发言主旨演讲第二场:范式总结上午10:50,以“范式总结”为主题的第二场主旨演讲正式开始。本场由王凯院长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沈体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郑晓笛、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郐艳丽共同带来一场针对城市更新实践经验与模式的深刻思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锦生担任点评嘉宾。沈体雁教授以《城市更新引擎模型与城市更新运营机构制度》为题,围绕城市更新引擎模型(UREM)的概念、实现方式及案例应用,提出对城市更新运营机构制度的思考与建议;郑晓笛副教授以《棕地再生与城市更新:侧重与结合》为题,从棕地再生的研究进展、缘起与本体、多维概念出发,结合棕地再生与城市更新的区别与联系提出环境、生态视角下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袁奇峰教授以《从“三旧”改造到土地整备》为题,通过佛山市南海区的城市化发展历史和当前发展困境引入,结合案例强调土地发展权对于解决“三旧”改造问题的关键作用;郐艳丽教授以《产权重构:城市更新管理制度的逻辑起点》为题,系统分析了城市更新相关理论与现行政策的发展脉络,提出城市更新管理制度的“五位一体”框架与制度实施的“双轮驱动”策略与效益平衡机制。沈体雁教授演讲郑晓笛副教授演讲袁奇峰教授演讲郐艳丽教授演讲李锦生主任在点评中表示,从研究视角的角度,四位嘉宾对城市更新制度设计、棕地再生、“三旧”改造和产权重构等话题的研究富有深度与价值,都对“可持续”这一城市更新的价值观进行了深刻阐释;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城市更新不仅是一项工程性问题,还是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府治理问题,未来的城市更新还需要从规划、产权和其他相关顶层设计进一步探讨。李锦生主任点评发言圆桌会议:多元治理中午12:40,以“多元治理”为主题的圆桌会议正式开始。本场由郐艳丽教授主持,邀请了北京、广州、深圳、重庆等地的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与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9位嘉宾进行分享与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超伟担任点评嘉宾。首先是四位企业家进行分享发言。愿景集团城区更新事业部副总经理薛金鑫以《经营社区、从治理出发——愿景ROP更新介绍》为题,介绍了ROP模式理念,分享了愿景集团在全国各地的更新实践案例与思考;愿景集团重庆公司总经理余翔以《共绘山城美好·重庆老旧小区更新的愿景实践》,介绍了愿景集团在重庆城市更新中的工作进展与成果,强调愿景在重庆实践的模式创新;北京宣房大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奇兵以《老城更新中多元治理模式的探索——以法源寺文保区为例》为题,细致分析了法源寺更新实践中的多元主体参与情况,并提出对街区更新的思考;广州市越秀地产城市更新集团联席总裁马腾骏以《可持续城市更新:广州的实践与探索》为题,对城市更新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的认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诉求与建议展开思考。薛金鑫副总经理发言余翔总经理发言吴奇兵总经理发言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求是讲座丨慕尼黑工业大学Walter Timo de Vries教授:德国与欧洲的国土空间规划

Vries教授从德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环境出发,结合德国经济与社会基础,对德国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德国土地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实践经验对于我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Walter
2022年6月18日
其他

会议预告 | “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国际研讨会详细日程及参会通道

城市更新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是中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的客观要求,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中国城市更新类型多、覆盖广、任务重,无论中央和地方均处于摸索试验阶段,急需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治理理论,总结地方探索城市更新创新经验,以应对城市更新实践中的重大难点问题,推进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其他

求是讲座 | 新泽西理工学院邱泽元教授:为可持续和公平的未来进行智能土地利用规划

2022年6月1日晚,我院通过视频会议平台举办了求是讲座第207讲。来自新泽西州理工学院的邱泽元教授应邀以“为可持续和公平的未来进行智能土地利用规划”为主题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土地管理系吕萍教授主持,严金明院长致欢迎词。土地管理系张占录教授、张跃松教授、张秀智副教授、孟繁瑜副教授、张书海副教授、郭珊博士、张译文博士等一百四十余名院内外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邱泽元教授是人民大学土管专业1989年第一届硕士毕业生。在讲座开始前,严金明教授对邱泽元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并阐述了讲座主题的重要意义。吕萍教授对邱泽元教授的履历、研究方向、与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的渊源进行了介绍。
2022年6月9日
其他

会议预告|公共管理青年学者国际发表能力提升工作坊

(Friday)时间/Time:10:00-12:00评论人:朱江南,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林婉琳,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Moderators/Discussants:Jiangnan
其他

学术会议|宜宾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模式研究开题暨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2年6月2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公共健康与疾病预防控制文理交叉平台,四川省宜宾市市委政研室、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宜宾市卫生健康委共同主办的“宜宾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暨研讨会”在线上召开。该课题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宜宾分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年度招标课题,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曹琦副教授主持。首先,宜宾市卫生健康委任春琼主任对宜宾的现实情况、发展思路进行了介绍,并对课题研究的整体需求和期望加以阐述。任主任指出,一是提出高质量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宜宾市委基于宜宾基本市情、医疗现状做出的决策,写进了市委六次全会的报告;同时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宜宾已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二是通过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宜宾医疗服务水平大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居民健康指标居全省前列三大目标。三是宜宾积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领导重视高位推动、作为四川省政府确定的“三医”联动集成改革试点市,出台了系统集成改革方案并重点推进四项改革;四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宜宾模式的重点研究事项,即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将宜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纳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的建设名单、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卫生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等。任春琼主任发言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健康平台首席专家王虎峰教授进行了该课题开题汇报。王虎峰教授首先介绍课题团队前期基础和研究资源,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2007年成立,是专门围绕医改政策和管理创新进行科研咨询和学术交流的独立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健康文理交叉平台2020年成立,是对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作为“双一流”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重点打造的平台。随后,王虎峰教授介绍了该课题总体研究思路,包括招标任务、课题思路和研究设计、延伸服务以及相关合作。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将为宜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出包括建设模式、配套改革创新举措等在内的对策建议,为推动宜宾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参考。王虎峰教授发言在专家点评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主题研讨板块,宜宾市市委政研室、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万永春执行院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研究站位要高。目前宜宾正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重要支撑,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川滇黔融合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四个区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二是加强实地调研。通过实地了解医疗环境和进度,更清晰地掌握具体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三是做好当前与长远结合。课题的建议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宜宾当前医疗发展的存在问题,又能前瞻性地解决宜宾医疗长期高质量发展,使课题研究报告更有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万永春院长发言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战略与全球卫生研究部副主任王秀峰研究员对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实践和政策演进脉络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宜宾发展区域医疗中心的相关建议。一是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即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的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跨区域的高水平的医疗集团和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二是区域医疗中心按照重点病种选医院、按照需求选地区、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建设思路。三是强调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体现地方政府主建、真投入和真赋权。对建设高质量区域医疗中心提出指导建议。王秀峰研究员发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关博副研究员认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就是树立区域医疗中心城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需要回应的问题,并对四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讲解。一是宜宾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城市的辐射对象,二是宜宾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城市的资源来源,三是宜宾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城市的政策支撑,四是宜宾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城市的辐射内容。建议通过打造改革品牌、差异化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建设。
其他

求是讲座 | 谢菲尔德大学AbdouMaliq Simone:绵延的城市生活

管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2022年6月3日
其他

会议预告 | “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国际研讨会

城市更新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是中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的客观要求,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中国城市更新类型多、覆盖广、任务重,无论中央和地方均处于摸索试验阶段,急需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可持续城市更新治理理论,以应对城市更新实践中的重大难点问题,推进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邀请国内外致力于城市更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学者、官员和企业家,就城市更新理论、模式、政策等方面进行学术研讨和跨域交流,为支撑可持续的中国城市更新做出贡献。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协办单位: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安排会议时间:2022年6月18日(周六)上午8:30会议地点:线上开展并公开直播(直播链接详见后续通知)会议议程【开幕式及嘉宾致辞】(8:30-8:50)主持人:叶裕民
2022年6月2日
其他

求是讲座 | 慕尼黑工业大学Walter Timo de Vries教授:德国与欧洲的土地管理

Vries教授列举了AFIS、ALKIS、ATKIS这三种典型的德国地籍管理系统,由此指出现阶段德国地籍系统是综合了以上三种模式的综合地籍信息系统。在德国土地登记方面,Walter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消息速递 | 我院召开公共管理二级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线上会议

2022年5月29日晚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二级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主题会议在线上召开。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文钊主持,学院院长严金明、学院书记孙柏瑛、各系所主任和所长、教授代表、年轻教师代表二十多人参与发言。会议主要针对二级学科如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展开。
其他

消息速递 | 我院召开“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线上会议

2022年5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主题会议在线上召开。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文钊主持,学院院长严金明教授、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和来自各个系所的资深教授参与发言。会议主要针对如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如何推动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展开。会议首先由李文钊教授介绍主题和背景,严金明院长和孙柏瑛书记分别对各位参会人员表示感谢,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来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的讲话精神和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会议讨论要点和具体要求。李珍教授提出,这个会议开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我们目前仍旧对西方理论消化不够,对自身情况考虑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应当带头把社会保障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学科一般性和学科特色性相结合,也要组织全国性的力量研究、分析和预测未来三十年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轨迹。许光建教授提出,公共管理学科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学科发展和演进规律,同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研究中国从古至今的公共管理实践规律,要积极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公共管理实践和知识。公共管理学科范围广,每个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要认真考虑怎么把各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融入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中。何艳玲教授提出,自主性要求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具有经得住推敲的研究立场、研究品质,并对全人类做出一般性的贡献。学科体系化建设要求学科实践、研究、知识更加系统化。每位研究者都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应关注党建引领与社会活力、央地关系与基层治理、政策创新与社会发展、经济规制与经济发展、现代转型与转型秩序等重要议题。王虎峰教授提出,反应规律的、趋势的、特色的、创新的知识体系才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善于扬弃,破立结合,认识当前社会医学发展的不足,积极发展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科,未来要继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和医改方面系列研究。毛寿龙教授指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要求认真思考自主性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要处理好中西方关系和古今关系。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不是全面否定过去的或者西方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脚踏实地,把自己做好,把当前问题解决好。杨开峰教授指出,我们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一直在进行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我们有一些原创性知识,但不成体系,与中国的地位不匹配。在执行方面,要做到有组织的科研创新与个人独立的科研并行,我们不仅要关注热点问题,也要注意其它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积累。张占录教授指出,我们要加强认识自主,未来的知识体系要融合中国古代的思想,同时认真思考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的边界问题。另外,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排斥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刘昕教授指出,中国与西方最大的差异是发展阶段和路径的差异。我们与西方面对的问题和政治社会背景不一样,需要深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建设自主的知识体系。吕萍教授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处理好中西关系与古今关系。当前学生对现实问题了解不足,对学生培养的方法、对老师成果的评价应该做调整。对学生的评价、需要调整。未来应建设长期跟踪的调查研究基地。杨宏山教授指出,近几十年国家治理实践发生重大变化,自主知识体系一定要与学科相结合,中国特色需要与世界潮流相结合,要把场景性的描述与一般性的理论相结合,从而深化对中国经验的认识。我们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并加强相关教材建设。黄燕芬教授指出,学者研究不能停留在对策研究,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如果中国的学者的研究只能在中国的场景进行理解,就谈不上世界性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需要在理论上创新,才能有助于学科发展;需要强调科学性和理论性,才能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知识发展有所贡献。秦波教授指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一直在建设过程中,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需要保持知识性和实践性,加强课程思政、系列教材以及实验室建设,从而更好的发展新文科。任何知识体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尊重学科和学者发展规律,重点突破,久久为功。会议最后,严金明院长和孙柏瑛书记总结各位教授精彩发言,他们对教授们的深刻思考和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之后将会吸收并应用于指导未来的知识体系建设,落实于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具体行动中。END供稿:学院教务科编辑:曾桢人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全国优秀学子“求是”夏令营公告

管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其他

消息速递 | 我院《城市经济学》创新教学方式,开展课堂辩论赛

2022年5月16日,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的《城市经济学》课堂创新教学方式,组织师生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吗?”这一问题开展课堂主题辩论赛。《城市经济学》是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中国人民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全班同学分为八个小组,分别作为理论组、实证组、历史组、国际组的正反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城市经济学课程组团队的老师作为点评专家参与讨论,他们是叶裕民老师、秦波老师、于洋老师和仲浩天老师。辩论赛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激发同学们多思考、多阅读的同时,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堂。四场辩论正反两方共八个辩论队,分别就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否具备充分的理论基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具有对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的需求、国内外历史发展特点和经验数据是否支持经济发展必须以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为基础、以及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否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高素质劳动力队伍四个方面,从正反两个角度展开理论与实践的论述,阐述各自立场,反驳对方观点,思想敏锐,辩论激烈。秦波老师、叶裕民老师、于洋老师和仲浩天老师分别在四场辩论赛后逐一进行点评,老师们从辩论的本质、目的、方法、技巧,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精彩点评,深化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最后,叶裕民老师对本次课堂主题辩论赛进行了总结。她赞扬同学们非常认真准备本次辩论,从国家治理、经济社会关系、国际视野等多个视角对问题进行了思考,敢于思辨、敢于批判,也学会从对方视角去看问题,审视自己的观点和逻辑,深化了同学们对人力资本理论、以及高素质劳动力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关系的认知,提高了大家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达到了课程预设的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辩论赛,同学们收获颇丰,进一步认识到城市管理专业研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意义和使命。图1
其他

学术会议 | 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成功举办

2022年5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中国人民大学智能时代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研究跨学科平台主办的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孙舫副局长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先生,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教授,我院院长严金明教授、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乡基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增阳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伟教授,首发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的16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16位专家学者出席“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论坛分为领导致辞、报告发布、主旨演讲、专题研讨四个环节,学者们围绕超大城市治理、接诉即办、社区韧性、市民诉求、政府回应性、公众角色等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本次线上论坛通过央视频、新浪、网易、百度、搜狐、凤凰、微博、中国知网、小鹅通等主流网站平台进行直播,全网累计30万+人次收看论坛直播,产生了很大反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教授主持开幕致辞环节。他介绍到,本次论坛是人大首发院自2019年创办“首都治理论坛”以来的第九次品牌论坛活动,主题是“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他表示,本次论坛成功的举办,离不开各界朋友的关心和广大听众的热情支持,尤其在眼下北京、上海多地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还能关注支持论坛活动,参加出席本论坛,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关注支持论坛的朋友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与会嘉宾。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孙舫副局长发表开幕致辞。王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发表开幕致辞。首先,他强调本次论坛聚焦于北京市正在进行的“接诉即办”改革,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设”的理念,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他认为,“接诉即办”改革自启动后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并迈入到了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举行的本次论坛体现了基于首都经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有益尝试,为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针对“接诉即办”改革与本次论坛主题,他进一步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以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在持续改革与解决具体问题中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二,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是超大城市治理新方法的北京探索,以回应市民诉求为切口,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是对改革和法治的有机融合,要用制度与法律保障“接诉即办”改革。最后,王轶教授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孙舫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孙舫致辞。她表示,首发院在“接诉即办”改革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也于2022年3月正式成为首发院的理事单位,她代表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对首发院与关心“接诉即办”改革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接诉即办改革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是党建引领的治理革命,接诉即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总体上经历了从“吹哨报到”到“接诉即办”再到“主动治理”的三个阶段,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持续探索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有效路径。她强调,在接诉即办改革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立场,党的领导是保证,以诉求驱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是重心,政府自身的改革创新是关键。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接诉即办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最后,孙舫副局长预祝论坛圆满成功。李文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文钊教授发布了“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三年效果评估(2019——2021)”的研究报告。李文钊教授指出,经过3年多运行,“接诉即办”改革体制机制日趋成效和定型,以“小切口”撬动超大城市治理变革的效应凸显。为了厘清“接诉即办”改革的内在逻辑,诊断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需要全面、系统、深入和客观地评价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三年成效。李文钊教授结合丹尼尔•斯塔弗尔比姆(Daniel
其他

求是讲座 | 汤姆•克里斯滕森: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行政负担

2022年5月18日,我院通过视频会议平台举办了求是学术讲座第205讲暨“公共管理理论”前沿系列讲座第五讲。挪威奥斯陆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我院特聘教授、挪威国家科学院院士汤姆•克里斯滕森(Tom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求是讲座|汤姆•克里斯滕森:声誉管理的主要特征与比较案例

2022年5月11日,我院通过视频会议平台举办了求是学术讲座第203讲暨“公共管理理论”前沿系列讲座第四讲。挪威奥斯陆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我院特聘教授、挪威国家科学院院士汤姆•克里斯滕森(Tom
其他

消息速递 |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本科河南招生组工作启动会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本科河南招生组工作启动会召开2022年5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本科河南招生组在线召开工作启动会。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高燕燕处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熊俐嘉及2022年本科河南招生组全体成员在线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河南招生组组长王丛虎教授主持启动会。
其他

消息速递 | 公共管理学院开展常态化宿舍走访活动

公共管理学院开展常态化宿舍走访活动5月16日晚、5月17日下午,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部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严金明,副院长崔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景阳前往立德楼、品园5楼宿舍区,走访看望我院学生,并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流。严金明亲切询问了同学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详细了解了同学们在伙食、科研、疫情、宿舍生活、心理状态、未来发展规划后,给予了同学们亲切的关怀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左右滑动查看崔军嘱咐同学们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好学校的疫情防控措施,防范好电信诈骗并注意宿舍用电安全,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任何问题与困难都可以随时向学院寻求帮助,同时也鼓励我院同学始终保持积极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业,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左右滑动查看5月19日晚,院长严金明带队,副书记徐景阳,副院长秦波,团委书记张世闯前往国际交流中心和专家楼看望同学们,叮嘱同学们在疫情期间做好防护,理解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并倾听同学们意见、建议,切实了解需求、困难。左右滑动查看在当下特殊时期,学院老师在走访中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流,深入了解了同学们的实际诉求,予以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指导意见,并细心叮嘱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与安全,希望同学们始终与学院、学校携起手来,共克时艰。同学们对学院老师们的走访慰问表示欢迎,对学校、学院的亲切关怀表示感谢。根据学院党委统一部署安排,本次宿舍走访活动是学院组织分批开展常态化宿舍走访工作之一,学院后续将继续组织在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辅导员、班主任等老师分批开展常态化宿舍走访工作。-
其他

直播预告 | 杨宏山:中国城市管理改革的行动逻辑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磅推出“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系列讲座”第二期,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教授将在5月23日(周一)19:00为我们开启该系列直播讲座的第二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官网教师会员均可免费报名参与本次直播,报名通道附在后面。直播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为每位报名的教师发送直播PPT等资料,欢迎报名!小编悄悄地透露一下,现在报名还可以获得本系列第一场直播(蔡立辉: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建构与课程思政)的回看权限。直播介绍中国城市管理改革的行动逻辑主讲嘉宾
其他

会议预告 | 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致辞与演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领导第二环节:报告发布(9:10-9:30)主持人:严金明
其他

讲座预告 | 汤姆•克里斯滕森教授: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行政负担——特征与挑战

管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其他

讲座预告 | 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7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智能时代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创新跨学科平台活动海报👇🏻编辑:吴雪聪来源:“人大首发院”公众号人
其他

消息速递|“让学位论文照亮学术生涯”——学位论文开题辅导会在线召开

为了更好帮助学生掌握学位论文开题方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5月11日晚,由医改研究中心、公共健康重大创新平台主办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及写作辅导和经验交流会》在线上召开,会议由王虎峰教授主持。王虎峰教授在总结十多次开题辅导会议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会前所收集学生提交的近百个问题,组织了5位毕业和在校生共同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此次辅导会面向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约50位研究生在线参加。线上会议场景王虎峰教授以《让学位论文照亮学术生涯》为题做了导论演讲。他首先强调了举办本讲座的重要性,认为“学习知识是输入过程,论文写作是输出过程,掌握知识并不等于学会了写作”,为了更加精准具体地帮助学生做好学位论文,讲座安排了研究生班、MPA、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不同类别代表交流学位论文开题写作经验,根据会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地组织了交流内容。根据多年研究的积累,王虎峰老师论述了学位论文在学生成长和开拓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论文选题的“五个方法”和“三个禁忌”。就大家关心的论文创新问题,提出了“创新的五种方法”,并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创新的特征。演讲内容生动风趣,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最后对本组交流内容要点和演讲嘉宾特点进行提要介绍。王虎峰教授交流研究生班硕士学位获得者、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郭永丽教授以《从医学博士到公管硕士——医学思维到公共管理学思维的跨越》为题进行了分享交流。她首先系统分析了医学论文与公管论文的异同点,指出学位论文设计要把握可行性、科学性、逻辑性,并以自身毕业论文设计为例,介绍了如何把握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数据应用来进行论文设计与撰写。演讲集中展现了一个医学研究者如何通过卫生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实现了逻辑思维的转变和跨越,为跨专业学员提供了优秀的示范样板。研究生班学员代表郭永丽交流分享MPA毕业学员、全国优秀论文获得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费秀珍以《从开题到写作:学位论文是如何炼成的?》为题进行经验分享。她首先系统归纳并逐一解答了开题和写作中常见的问题,然后结合自身选题和写作过程,就如何以问题为导向选择研究问题、如何设计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如何选择研究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她对选题可行性和限制性的深入分析,对开题学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MPA学员代表费秀珍交流分享2018级在读博士生崔兆涵以“用学术眼光寻找问题是学位论文的开始”为题进行分享交流,重点对学位论文选题的思路、类型、来源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身开题体会分享了理论选择、研究方法、可行性论证、开题报告撰写等方面内容。他对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研究题目的深入解析,充分展现出独立思考、不断钻研的研究过程,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在读博士生崔兆涵交流分享在读博士生杨刘军以《紧扣研究实践,打磨开题思路——跨专业学习选题的简单体会》为题进行分享交流。他从研究背景、理论储备、设计研究路线图、数据与资料来源、研究方法的选取和测试预期研究成果六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开题的体会,其中运用鱼骨图、思维导图对选题的解析,对正在开题同学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在读博士生杨刘军交流分享博士学位获得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谢世堂以《学位论文写作是学术进步的过程——选题与撰写体会》为题进行分享交流。从开题、撰写两个重点事件入手介绍学位论文写作过程。在开题方面,他认为要趁早进行准备,利用各种课堂作业机会撰写文章积累素材,围绕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论证逻辑三个问题进行开题报告设计。在撰写方面,提出尽早“立靶”,积极“修正”,潜心“研磨”。并以亲身经历描绘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与导师、评阅专家交流的过程,生动呈现了“听见了、听懂了、修改了、改进了”这一成长历程,成为正在撰写论文同学的典型学习材料。博士学位获得者谢世堂交流分享各位学员分享完毕,王虎峰教授对会议进行了小结。他感谢5位学员对本次交流活动的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肯定他们根据同学需求精心准备演讲的服务精神,从晚8点到接近午夜,连续3个多小时将自身研究体会和科研收获慷慨相赠、不吝交流,相信本次讲座会让大家在学位论文的开题和写作方面收获更多的认识、更强的信心以及更多的技巧。同时,他也强调公共管理学子要注重学科特点,回应社会关心的问题,在学位论文写作中不囿于以学位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价值。最后,勉励同学们以本次交流活动为契机,树立新起点、设立新目标,即刻行动、积极实践,认真做好学位论文的开题和创作工作,在学业上取得更加优异成绩!往期推荐消息速递
其他

消息速递 | 我院唐钧教授受邀出席“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演习

“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5月11日上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在甘肃省张掖市等地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此次演习按照联合指挥、建制用兵、多方参与、实导实演的方式,研究探索高原地区和高寒条件下救援力量运用、技术战法创新、综合保障方法,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演习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设主演习场,在嘉峪关、酒泉、金昌、武威等4个市设分演习场。立足有效应对高原高寒地区大震巨灾,按照救援救灾需要全要素、全流程设置相关内容,采取实兵实装实投、实际指挥协调、现场实景实操、远程实景切播、实况视频连续等方式全景式展示。按照景区、高层、地下、铁路设4个外景场地,以地震常见灾害链为基本蓝本,共设置26个演习科目,分拉动检验、指挥演习、综合演习三个阶段展开。我院应急管理(硕博)专业负责人唐钧教授,受邀请出席了演习现场的活动。在遵守防疫要求和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唐钧教授参加了现场的相关工作,并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特约研究员的身份,开展分析研究和复盘推演等科研工作。唐钧教授认为此次演习展示出了显著的应急优势:一是用“持续的系统救灾”来应对多灾种的复杂局面,二是用“集成的作战能力”来完成艰巨的救灾任务,三是用“全力的拯救生命”来践行生命至上原则;此次演习已达到了高标准的救援水准。我国通过应急演习等科学路径,不断磨合应急队伍、提升应急能力、增强安全保障,全面推进高质量的安全发展。
其他

消息速递 | 公共管理学院召开2022级本科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评审会

为持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022年5月6日,公共管理学院在求是楼203会议室召开2022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专家评审会。院长严金明、党委书记孙柏瑛、党委副书记徐景阳及祁凡骅、张占录、郐艳丽、张楠迪扬、夏方舟、王洁晶、王筱昀、付诗等老师参会,副院长秦波主持评审会。秦波副院长首先向各位老师介绍了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背景和修订过程,说明学校和学院对本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相关要求。他指出从学校到各院系都高度重视此次方案修订工作,各专业多次开会研究文件、展开调研并研讨方案的修订和优化,并对一些共性问题做了简要介绍。行政管理系主任祁凡骅教授、土地管理系副主任夏方舟副教授、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主任王洁晶副教授分别介绍各自专业的调研成果、课程地图以及本次修订的具体情况,夏方舟副教授和秦波教授也分别介绍了统计-公共管理实验班、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治理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内容。各位老师就不同课程模块分值设定、课程开课顺序、相关课程难易程度等内容展开探讨,明确了进一步修订完善的思路。在听取汇报、查阅培养方案后,严金明院长充分肯定各系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成果。他表示,从定量角度看各方案均符合教务处对学分比例的要求;从定性角度看,本科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各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定位一致,各类课程模块比例合理,各专业课程衔接较好。孙柏瑛书记从人才培养定位出发,肯定本科培养方案坚持为党育时代新人、为国育栋梁之才的正确办学方向,并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方面给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其他

求是讲座 | 伦敦大学学院教授Jennifer Robinson:“城市进行时”——在城市世界中跨越时空重构概念

管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202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