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反腐、制衡与经济发展


反腐风暴在中国持续了五年,中国的党政军各界大大小小的贪腐官员受到了惩治,中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反贪时代。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象征着习近平治下的中国进入了新阶段,但似乎反腐风暴并没有停息的势头。关于中国的反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已然成了国际学界关注的话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教授Andrew DELIOS认为,短期来看,中国的反腐对经济成长是正面助力,也是对过去不受制约的权力进行清理,但权力也在上层走向更高的集中,这在未来会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呢?


教授简介

Andrew DELIOS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

策略与政策系主任

研究领域:国际化战略、外商直接投资(FDI)、企业战略等


习近平治下的中国


过去五年,在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收获了很多赞誉。“万能主席” (the Chairman of Everything)成了习近平给外界的印象,他将权力巩固到了毛泽东时代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让中国重回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习近平对腐败发起了一场不停歇的斗争。这次反腐运动中,有成百上千的“老虎苍蝇”受到了纪律处分,或遭到刑事处罚。

 

习近平通过权力集中来惩治和控制贪腐,但那些“苍蝇老虎”之所以贪污腐败,就是因为此前他们的权力没有受到国家机关的制约。


2017年10月24日,中共19大在北京闭幕(法新社资料图片)


中国的政治、社会和商业环境也经历了意义深远的变革。“三公经费”,包括餐饮和各类宴请活动开销,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过去官场的过度消费之风现在已荡然无存,官员们普遍担心自己在错误的时间,把钱花在了错误的地方。


反腐与权力制衡


尽管有人质疑反腐是习近平驱逐政敌的工具,但是短期来看,反腐对于中国经济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证券市场的表现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自从反腐运动开始以来,H股(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股票) 的表现超过了在港交所上市的其他公司。

 

腐败对经济有着极为恶劣的影响。在腐败程度较低的国家,人均GDP及GDP增速基本都会超过腐败较为严重的国家。然而中国,一直是个例外。

 

不过,中国的领导人正在采取行动,决不允许腐败变得根深蒂固,否则,要根除腐败几乎就不可能了。

 

正是出于这些原因,反腐行动坚定不移,且规模日渐扩大,过去在中国司空见惯的贪污腐败现象,现在几乎不见踪迹,这让反腐在中国收获了不少掌声。但是也有理由怀疑,那些短期见效的反腐手段,是否会引发长期的问题呢?

 

在所有的民族国家中,我们都应当关注制约掌权者的机制。用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的话来说:“当我们构建一个政府时,政府一定要能够掌控民众,但也必须要自我约束。”一般来说,当政者应当受到“分权”的制约,即所谓的“权力制衡”。



但现在,我们看到在中国,权力越发走向集中。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14亿民众有了更强的掌控力,但对党内权力核心的制衡,似乎变得越来越少。

 

中国想要成为高于人治的国家,其实没必要通过高度集权来遏制腐败。事实上,习近平和其他中央领导所采取的反腐行动,也反映出中国一些制度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很可能不亚于腐败的侵蚀。

 

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执政的合法性,但其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对不受制约的权力有前所未有的“关切”。

 

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保持了强劲增长,因而反对的声音也就相对较少,当然也正是中国拥有的强而有力的组织机构,才促成了以往的经济增长。


权力的边界


在中国,交通、电信、金融以及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明智的财政政策和类似的措施,为中国经济吸引了大量资本,从而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当资本就位时,中国大量的人才储备就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打造出行业领军企业,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北京CBD(资料图片)


但这些还不够——成熟的经济体会更进一步,发展出相应的机制,避免公私部门出现权力滥用。如果没有这些机制,公民就得不到保护,并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从而制约经济发展,带来长期风险。

 

缺乏对权力的约束,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领导人的意愿能够成为规则或法律而无人反对,那么一夜之间,友好的商业环境可能就会变得不那么友好,新的税种可能会层出不穷。任何新规,都可能成为剥夺私营企业利润的工具。

 

这样的不确定性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因为企业家们会关心自己是否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收入。





翻译:张成 | 编辑:杨嘉铭

制作:秦豪 | 校对:李嵩皎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福布斯Forbes,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Xi Jinping’s Grip Is Tightening On China – But Will IT Strangle The Economy

*本文观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官方机构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以下学者名字,查看更多评论文章或视频


陈龚涛 | 陈学良 | 陈仁宝 | 陈素娟 | 楚军红 | 戴家宁 | 段锦泉 | 方博亮 方若莲 傅强 | 何龙 | 洪瑞云 | 胡震禹 | 黄宝金 | 黄幸亮 | 柯滨 梁国民 | 梁慧思 | 廖文良 | 李真 | 林金玉 | 林玉萍 | 李利伦 | 李仁 | 刘玉添 | 卢耀群 | 麦润田 | 钱瑞安 | 钱文澜 | 任启智 | 宋照礼 | 武耀恒 | 肖萍 | 谢慧贤 | 杨楠 | 杨贤 | 张俊标 | 张世进 | 张岩 | 钟基年

 

Alex CAPRI | Andrew DELIOS | Daniel MCALLISTER | DE PATER, Irene Elisabeth | Johan SULAEMAN | Jayanth NARAYANAN | Jussi KEPPO | Kulwant SINGH | Laina GREENE | Marleen DIELEMAN | Markus TAUSSIG | Michael FRESE | Nitin Pangarkar | Remus ILIES | Richard ARVEY | Robert KIMMEL | Sarah CHEAH | Sumit AGARWAL | Prem SHAMDASANI | Tambyah Siok Kuan | Thompson T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